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66|回复: 8

[【释惑亭】] "老师"何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8 06: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向以遵从“老子”为最。现在有专门“老学”研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不是“老师”取其这两个意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8 08: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应该还要从历史时间的角度去考究, 中国一些名词的形成都是经过千锤百练的,"老师"一词应该不只是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8 08: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
1.老师的由来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 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

2.《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原来,仿佛老师只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不苟言笑。其实,自古而今,存在着良多的亦师亦友的典范。老子与孔子便是如此。在我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不举他例,我们就看看我们的鲁迅先生吧!先生的家世在其早年时期还属于富豪。那么,请看看先生对他的老师的敬畏程度吧。
  可是,现在的公子哥儿们是怎样呢?目无尊长!为何?原因有三:
  其一,现在整个文化的价值趋向。当今的社会,金钱至上渐渐的污染着人们的灵魂。
  其二,家庭的影响。子不教,父之过!
  其三,这也是文化大革命年代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当时,教师被划为臭老九。由于对毛主席的疯狂崇拜,民众们都渐渐的轻视教师的职业,转而轻视教师。悲哉!
  令人庆幸的是,老师们的奉献,老师们对学子们倾注的感情,正在渐渐的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人民的认可。
  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师者 三尺讲台万丈空 桃花源里自耕农 磨剑十年图破壁 开怀一笑坐春风 桃李报我山河丽 我付桃李一片情 不为浮华遮望眼 愿作春泥化落红”
  真心的祝愿老师们桃李满天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2070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8 12: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得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只觉得沉重、辛酸、可怜、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9 12: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师范出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老师”实际上就应该是“师范”,只有一个“师”是不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9 23: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lll999888于2007-10-08 08:48发表的 :
老师
1.老师的由来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 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

.......


查资料得知:
■来自百度,稍加整理
1、“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 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教师的称谓,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的金文中,称为“师氏”,简称“师”,系教国子的官员。原来是商、周军队的组织单位。西周的统治者为培养善战的贵族弟子,开办了“国学”,有高级军官“师氏”任教。 《说文解字》:“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由于“师”是传授知识的,而“教”又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教师”一词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

2、后来,人们就习惯地把“老”和“师”并称,逐渐地就不再管年龄的大小了,一概称教师为老师了。“老”字在这里带有了尊敬的味道。明清两代时曾称主考官为老师;清朝末期办学堂,称教师为“教习”;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因为教师同其他官员一样依照法令任免,所以又把教师称为“教员”,即:从事教学工作的官员的意思。

附《辞源》一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9 23: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老师就是意味着不是老了就能成为别人师父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9 23: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局限在漫长的奴隶时代(个人认为始皇至清末属于这个时代),老师的功能大致如下:

职业性老师的主流,主要把儒家的经典不断改造成有利于帝王专制统治的意识形态(关键词是孝、忠、礼、义、仁),再灌输给学习者,帮帝王之忙,成就天下皆奴。或帮助学生“学成文武艺”,混个“奴上奴”,或眼瞪着学生窃书换酒,脱不了“奴下奴”。到后来,愣是把鲜活的《论语》《诗三百》恶搞至臭不可闻。

■纯属瞎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12: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全唐诗》中提到“老师”的诗:

【昭国里第听元老师弹琴】韦应物

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
暗识啼乌与别鹤,只缘中有断肠声。

卷269_6 【得替后书怀上第五相公】耿湋

谁语恓惶客,偏承顾盼私。应逾骨肉分,敢忘死生期。
山县唯荒垒,云屯尽老师。庖人宁自代,食檗谬相推。
黄绶名空罢,青春鬓又衰。还来扫门处,犹未报恩时。
独立花飞满,无言月下迟。不知丞相意,更欲遣何之。

卷300_13 【寻李山人不遇】王建

山客长须少在时,溪中放鹤洞中棋。生金有气寻还远,
仙药成窠见即移。莫为无家陪寺食,应缘将米寄人炊。
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

卷301_69 【送山人二首】王建

嵩山古寺离来久,回见溪桥野叶黄。
辛苦老师看守处,为悬秋药闭空房。

卷497_86 【赠卢沙弥小师】姚合

怕见世间事,削头披佛衣。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
天与出家肠,一食斋不饥。麻履踏雪路,与马不肯骑。
嫌我身腥膻,似我见戎夷。彼此见会异,对面成别离。
我师文宣王,立教垂书诗。但全仁义心,自然便慈悲。
两教大体同,无处辨是非。莫以衣服别,到头不相知。

卷559_51 【题盐铁李尚书浐州别业】薛能

鹿原阴面浐州湄,坐觉林泉逼梦思。闲景院开花落后,
湿香风好雨来时。邻惊麦野闻雏雉,别创茅亭住老师。
备足好中还有阙,许昌军里李陵诗。


卷596_27 【晓过伊水寄龙门僧】司马扎

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病马独嘶残夜月,
行人欲渡满船霜。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
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

卷643_41 【禅林寺作寄刘书记】李山甫

坐近松风骨自寒,茅斋直拶白雪边。玄关不闭何人到,
此事谁论在佛先。天竺老师留一句,曹溪行者答全篇。
今朝林下忘言说,强把新诗寄谪仙。

卷846_66 【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齐己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韦渠牟

  韦渠牟,京兆万年人。少慧悟,涉览经史。初为道士,后为僧。韩滉表试校书郎。德宗诞日,召之,同佛老师讲论大义,爱其辨博,因奏七十诣诗。旬日,再转右补阙、内供奉,迁谏议大夫。数召对奏事,终太常卿。诗集十卷,今存二十一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7:27 , Processed in 0.14125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