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34|回复: 0

[【学科前沿】] 艾滋病病毒为何能“复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6 10: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北京7月26日电 综合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无法彻底从机体中根除艾滋病病毒一直是艾滋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7月23日,一个由法国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肠淋巴结是艾滋病病毒在机体中的藏身之处,从而揭示了艾滋病病毒“复活”的原因,使艾滋病研究又向前迈进一步。

  长期以来,医学界在临床治疗时发现,所有接受强化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停止治疗后,身体中很快又重新出现艾滋病病毒,并由此推断在感染者的机体中不但存在艾滋病病毒的藏身之所,而且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为解开这一难题,由法国国家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以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联合组成的科研小组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发现,肠淋巴结为艾滋病病毒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保护屏障,使得藏匿其中的病毒无法被彻底消灭。

  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肠淋巴结中的T—CD8淋巴细胞(细胞毒素T淋巴细胞)活力较差,其他组织中的这种被称为杀手的淋巴细胞通常能够消灭被感染的细胞,控制病毒,但肠淋巴结中的这种淋巴细胞缺乏这一能力,从而导致艾滋病病毒在其中藏身,并逐渐扩散到其他器官,加重病情。

  研究人员证实,是一种叫TGF—β的细胞因子导致肠淋巴结中T—CD8淋巴细胞功能缺损,抑制了淋巴细胞的活性,导致其早衰。

  法国科学家表示,他们的研究为彻底战胜艾滋病提供了新思路,比如抑制TGF—β细胞因子,修复功能受损的T—CD8淋巴细胞,以及加强针对肠淋巴结的治疗等。

  点评

  肠淋巴结是艾滋病病毒在人体中的藏身之处,这不是一个突然发现,而是最近几年来医学界不断研究的结果。科学家最早发现猴艾滋病病毒在猴子的肠黏膜淋巴结中复制和藏身,如今在人体中也有类似的发现。

  过去我们对艾滋病的防治,往往重点关注血液系统。血液系统只是人类免疫系统的一个“窗口”,仅从“窗口”观察,不能全面认识艾滋病病毒的致病机理。法国科学家的发现,让人类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艾滋病病毒在机体中潜伏、繁殖和破坏免疫系统的“图画”。这一发现是从分子水平的基础上进行阐释,对全面掌握艾滋病的致病机理是一个进步。

  发现艾滋病病毒在人体中的藏身和致免疫损伤之处,是人类对艾滋病病毒认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但这还不是防治手段和技术方面的突破,我们还没有找到对付艾滋病病毒的“杀手锏”或“魔弹”。要想利用这一发现来研究疫苗或治疗药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人民日报》 ( 2007-07-27 第11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3 12:39 , Processed in 0.11650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