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949|回复: 9

[【文史类原创】] 我看文明与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5 20: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明或文化的意旨遍布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然而对其词的具体界定确是非常模糊的。由于词义的混淆,往往引发争论,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在文化研究中却是十分必要的。或许可以这样问:文明与文化本身的含义及其差异和联系应如何理解?

在自己来看,一般情况下会将文明与文化局限在狭义的概念中去理解。例如会将文明理解为社会进步的积极成果,而文化更多的指精神方面的。随着相关资料的收集、了解,开始有新的理解,问题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法之前,似乎有种倾向于某种观点的“趋势”。现在看来:文明与文化都是人类的创造,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交错,千丝万缕的关系,又是拥有各自个性的概念。
关于文化,盛老师在关于文化建设的思考中讲到两层意思,即“人文”与“感化(化育)”是“人”所特有的精神以及用这种精神去改造客观所获得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讲到文化即“人文”“感化”即“人化”,而随着人的出现、发展,文明产生。一般意义上讲广义的文化就是文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虽说只是狭义层面的含义,但是不是可以说泰勒将两者等同或可以互换,足见文化与文明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再从结构层次上看,文化的结构对应着文明的结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应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来看就更能说明:两个丰富复杂的概念之间似乎有着广义内涵的一致性。

但这并不能说明文明与文化之间就没有区别,那样的话人类也就没必要那么麻烦的造出两个词来。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亦即哲学范畴的文化与文明,所以我们接受“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然文化是一个总和,那它就是对事物的量的表述。而对于文明,盛老师说其是一个总体系,也就是带有整体性的综合指标。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就是评估这个综合指标中的因素。

中国的秦兵马俑,它既是文化的,又是文明的。从文化的现象而论,它是物质的存在;从文明的本质(即历史)而论,它是当时社会制度下文明的突出代表,体现出秦国统一中国后社会文明。同时当时的长城同样能够代表中国的古代文明。历史已经过去,文化只留下了物质的存在,文明却已消失,可是,当时的文明却是真正的存在于社会之中。文明的隐性与文化的显性有机的结合,表现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格,物质文化是其果实,精神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是文明发展的杠杆、精致品和活的灵魂,是建立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又会能动的反作用于(促进或阻挡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或阻挡)经济发展的因素。文化具有对经济进行发馈和反思的功能。经济历史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就解释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而言,关键的独立变项是文化,亦即流行于社会上居支配地位的一些集团的主观态度、信仰和价值观。同样强调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亨廷顿同样提到:文明是一种文化的统一体,文明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种族或民族,而是宗教。他所说的“文明”是一种过于狭隘的、甚至含有种族歧视的东西。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文化和文明确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能导致冲突,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国家与民族间的冲突很多都与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从文化视角分析国际政治现象,应该说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由于文明和文化越来越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由文化和价值观念差异所引发的冲突也日益增多,有时甚至会成为冲突的焦点。因此,只有重视文化或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作用,正视和客观分析文明间的差异与矛盾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才能全面把握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7 01: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的那个盛老师还是没给你把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概念说清楚.

文化是总和,文明是总体系,总和和总体系有什么区别?

而如果说文明就是广义的文化,那文化的冲突和文明的冲突之说法也就没什么区别.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就无法反驳.现在国内学界对此的认识还很混乱.

以前在别的论坛上也曾写过一篇粗陋的东西,今天没时间再写,就发来和jielimi讨论一下吧.有空来和大家讨一下,我对这个话题有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7 01: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文化。文化一词,最早见之于《周易·贲卦》里:“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文”字的意思,其实同纹,纹理的纹,纹身的纹,花纹的纹,《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文”字最早的意思就是纹身。古时夷狄有“刻画其身以为文”,“以避蛟龙之害”的风俗。起初的意义就是“文饰”。从文引申出来“文而化之”的意思就是赋予象征意义的符号化,语言是符号,文字是符号,风俗习惯、宗教仪式,典章制度从广义来看也是种象征符号,化的意思就是变通,延伸,改造,教化。《周易。系辞》里有句:“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天文,就是天上各种图象显现出来的的现象;人文,就是人们通过各种符号呈现出来的现象。而人们因为创造并使用这些具象征意义的符号而使得人与兽有了分界。

文化一词的连用,是西汉刘向在《说苑·指武》中写的:“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是与动武相对应的,是一种手段,一种阴柔的,和平的,攻心的手段。

而近代文化的概念,可能是转译自日本,是文明开化的意思了。

英文里的文化一词CULTURE来自于拉丁文的COLERE,意为居住,栽种,培育,保护,朝拜,主要用于形容对农作物的培育,后来延伸形容人经过教育,培养,训练所得来的修养。

最早对文化作系统定义的人,学术界公认是英国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自泰勒以来,关于文化的定义已经有二百多种。而我们国家的官方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定义没有错,但我总觉得太宽泛了点。文化的定义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而对于文化的分类则是五花八门纵横交错:有根据事物性质分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有从人类自身角度分类的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有根据地域分类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有根据不同功能分类的什么饮食文化、礼仪文化、企业文化等;也有从历史演变分类的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等;还有以人类生存活动形式而分类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商业文化等;以宗教划分的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

从上述种种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人们赋予事物带有思想烙印的象征意义并使之符号化,这种符号化的意义可以在人群中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传授并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思维形式和行为模式。任何带有人为痕迹的事物,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都带有文化的蕴涵。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存,如果仅仅是人本身的人骨化石之类,还不能称为人类文化的发现。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说:“标志着人类在生物圈中最早出现的事件,既不是某种解剖学特征的发展,也不是某种技能的获得。这个历史性的事物,是人类意识的觉醒。”我觉得说得很正确。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也说过,“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人类的文化起源于人类意识的觉醒。当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使用火并用打造出石器时,已经产生了人类文化的曙光;当四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以一定的礼仪安葬死者遗体时,人类的文化就已存在了。


一个人的思维,不知不觉会受到其所属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因而其行为也带有其文化的烙印。文化是一个人赖以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指南。文化的形成需要有人群,个人无法形成文化;而人群形成的文化会带来惯性思维.这种惯性思维也是一种文化的特征之一.全世界的人们都有其相同点,那就是;生存,并向往生活得更好。这种出自人的动物本能的共性,使人们有着基本的思维共同点,有着基本相同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有着思想沟通的基本点。这就带来人类文化的共性:对美好的追求,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的肯定,对安全的需要的认同,对人自身生理需求的认同。。。由这些而产生的文化象征意义,使得人们赞美爱情,赞美互利的行为,赞美自由,正义,和平等。《联合国人权宣言》里就反映了这样一种人类共有的文化精神;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的不同,谋生方式的不同,气候饮食的不同等等的影响,不同人群产生了其不同于其他的思维特征,这种不同的思维特征就导致了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使得每个人群与其他人群有着鲜明的分野。

而人一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每个文化中的人们都以为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文化,所谓的我族中心主义。而其实,每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当不同的文化有上下之分时,那也意味着人的思维有高下之分,由此,劣种人和优等人的区别也就在所难免。我不完全赞同作为一种“主义”的文化相对主义,但我认为每种文化有其平等的价值。所谓人类文化进步的标志我想就是看是否更人性化而不是兽性化,这种人性化更多的体现在人的思维方面,也就是所谓精神方面,是人的智慧和知识的提升发展,是人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就这方面来说,每种文化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历史进程,只不过前进的速度有快慢而已。

文化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部极其在物质世界的延伸,是人赖以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是人理性和感性的全部,是人与自然互动的桥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

但我不敢说文化就是人的世界的全部。因为人的生活中,还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称之为"客观规律"的东西,它存于人的世界中,影响着人的生活,人无法以文化来影响,而只能顺从。人之仰望的崇高的理性,宇宙的终极,最高的善,道等等,莫不是这种规律背后的那个无形的终极价值。因此,人类对文化的探究,对精神世界的追问,对所有关于人的世界的一切的追问,莫不殊途同归。

文化的属性,文化的特性,文化现象的规律,文化的表现特征,文化的种种,现在正是好多学者穷经皓首孜孜以求的课题,这里无法详说。先在此挂个句号。

接着说“文明”。

文明一词最早的意思是“人文昭明“。出自《易经》。《周易·乾卦·文言》中也有"天下文明"之说,用以表述社会的开发状况和指称美好的事物等。中国古籍中的的文明的概念都是光明,文采,通俗点说就是文化影响社会。

现代文明的概念,起源于西学的文明一词,CIVILIZATION。从词源上说,这来自于拉丁文的CIVIS(公民),CIVILIS(公民的),CIVITAS(有组织的社会,共和国,民主国等,中世纪常用)。关于文明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的。但大多数都认为文明是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较高级的复杂社会。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伯恩斯等人认为:“文明可定义为人类组织的这样一个阶段,其时行政结构、社会机构和经济机构已发展到足以处理(不论如何不完善)一个复杂社会中与秩序、安全和效能有关的问题。”哲学家、史学家威尔·杜兰认为:“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它包含了四大因素:经济的供应,政治的组织,伦理的传统,以及知识与艺术的追求。”历史学家菲利普·巴格比则认为:“‘文明’意指那些大规模的、复杂的、都市化的(通常是有文字的)文化。 政治学家亨廷顿则认为:首先,“文明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因为它是定居的、有城市的和识字的。”其次,“文明和文化都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第三,“文明是包容广泛的”,“一个文明是一个最广泛的文化实体”。第四,文明虽有终结,但生命力很强。它是动态的,不断演变和调整。第五,“文明是一个文化实体而不是政治实体。”日本著名的学者福泽谕吉认为:“文明的涵义,既可以作广义讲,又可以作狭义解释。若按狭义来说,就是单纯地以人力增加人类的物质需要或增多衣食住的外表装饰。若按广义解释,那就不仅在于追求衣食住的享受,而且要励智修德,把人类提高到高尚的境界。”“所谓文明是指人的身体安乐,道德高尚;或者指衣食富足,品质高贵而说的。”

我国对文明的研究,基本是按照恩格斯的表述:“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而展开的。恩格斯的表述很不完全,非常片面,局限于此,我们的学者以前对文明的研究总是在别人之后亦步亦趋,没有产生根本性的突破,而根本,就是思想受到了限制。我们官方的文明的定义竟然是和文化差不多的,大家查查词源,辞典去比较比较吧,这里不多说了。

而日本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文明是物质的,文化是精神的,这其实也是属于只看皮毛不看本质的糊弄。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虽然说到了上述文明和文化的定义,但其实,他本人在区分文明和文化的时候,概念也是含混不清的。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的思维的外在化。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人群有组织生活的一种状态。这个其实就是根本区别,当然,这是我认为的。

尽管有不同的定义,但大家似乎都大致有种共识,文明产生的标志有几种:国家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出现,阶级的产生,金属工具的出现等。但这种标志却不是绝对的:南美的印加帝国就没有文字,但谁都不能否认印加文明;古埃及和玛雅帝国也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城市,但埃及文明和玛雅文明却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世界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印度文明出现在公元前2500,中华文明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这是国际上大多数历史学家们的共识。

那么,我们一直自称是5000年文明,这样算来,才3500年文明历史,为什么国际上却认为是3500年呢?因为我们可考证的文明起点是在河南安阳的商朝的殷墟遗址。殷墟遗址有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都城遗址痕迹,在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的墓里发现有甲骨文及大量精巧的器物,还有同期发现的贵族墓以及大量的青铜器,还有宗庙等,都无可辩驳地展示了文明产生的几种标志。而实际上,殷墟遗址的生成年代是商代晚期。是在盘庚迁都后。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与史籍印证,殷墟及武丁在史籍中确有记载,推理盘庚也应该存在,再往上推,夏朝也该存在,那文明的起点应该推前。但我们现在却无法拿出考古学上的依据来证明。最可疑的一点就是,在商朝的文字中没有关于夏朝的一丁点记载,而商朝按说是紧接夏朝的.而且,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即便黄帝时代可以明证为存在,也不能认定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因为黄帝时代只是部落联盟,而不是现代定义的国家.我们爱祖国,但不能为爱国编制谎言,也不能以爱国的名义胡编历史.

我们的文明这个词的使用,常常是含混不清的,有时是人文昭明,指人类生活的美好,例如有说“这个人很文明,这个国家或这个社会很文明,或他的举动很文明”,不是还有号召要“讲文明”吗?似乎我们都不曾进入文明状态而要去讲去学,而其实,我们就生活在文明中;有时也去指称一个政治实体,中国文明,日本文明等。常见的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其实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东方民族其实并没有一个具共性的文明形态,西方文明倒是有一个希腊,罗马文明的内核。所谓东西方文明,我看是西方学者的一种随手划拉,他们眼里的东方,其实是除西方以外的世界,而根本不在意以外世界的具体区别,是一种学术上的自大。我也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竟在讨论文明时沿用这种陈旧的说法,以东方文明的中心自居。要知道,在我们以东方文明的中心自居的时候,印度人,日本人,还有好多人等也都在摆着相同的姿态。有时我们也把文明当作是一个理想,做文明人,建设文明的社会等等提法就是,而这时的文明,是一种道德标准.

从国际公认的文明的标志来看,所谓文明,该是人类摆脱蒙昧,集体意识觉醒的社会存在阶段。而在西方学者的头脑中,文明一词的概念更多的含有城市化的意味。西方对于文明的讨论都是在城市的背景下,而农村在他们的概念中是城市的郊区,是城市的附庸。恩格斯的那句“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就很典型。只是,当我们这样讨论文明时,不免就把农村当作了文明的低级形态而得出落后、愚昧的结论。

文明的划分也是很多种的。有以地域划分的中国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也有以宗教划分(我对这种划分满怀疑虑)的基督教文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等。

文明常被看作一个实体,有时是被看作文化实体,有时是被看做政治实体。被看作文化实体时,更多的是显现出各不同文明的思维的差异,因此,在以文化实体的观点对待文明时,更多看到的是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因此,亨廷顿他必然会从意识形态的冲突中得出“文明的冲突”这个结论;而以政治实体看待文明时,不同文明显现的更多的是制度的差异,因此,很容易把文明打上专制和民主的标签。

而文明,其实就是人生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与愚昧,混沌相反的,是理性的、有组织的、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或说是有知识的)也是更人性化的。

先写这点吧,上述是我理解的文化和文明,

http://218.77.75.134/ghnc/dispbb ... ID=47421&page=1

附加一句:亨廷顿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其实是文化的冲突,再深刻点说,是思维形式和思维惯性的差异巨大而产生的冲突.即便中国是西方所谓的民主国家,冲突一样会发生.这种文化差异是有历史背景的,不是一朝就能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21: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愚夫的精彩文章
自己看后又有了好多的认识理解
比如可不可以说文化是显性的,文明是隐性的
而且文明的内涵或者范围要大于文化的内涵
自然文明与社会文明这样的划分是不是就能说明其意指 要大于文化的意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9 10: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文明和文化的区分主要是个德国概念。17-18世纪的德国,在政治上处在四分五裂状态,文化上以法国文化为学习榜样,很难形成自己的德意志民族认同,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感。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优秀的德国思想家,主要是浪漫派思想家,比如赫尔德、席勒、格林兄弟等,重新挖掘德意志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出了文明和文化的区分问题。
他们看来,启蒙运动之后的英法诸国走上了文明的畸形发展之路,也就是物质压倒了心灵,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他们认为,德国应该走上一条均衡发展之路,也就是文化之路。基本可以说,在他们看来,文明是物质的,文化是更偏重精神的。因此文化要高于文明。
这一思想后来被一些反思启蒙运动和现代性问题的英法思想家继承,用来批判现代工业文明。著名的就是英国思想家马修·阿诺德。可参看他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但是同为德国思想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思想家的这种看法不以为然,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们看来,这是德意志民族自卑感的体现。德国思想家的这种想法逃避了他们应该承担起来的革命和启蒙的任务,并走向了与封建势力的共谋。
后来把这一对概念的区分发扬光大的是德国思想家施宾格勒,在其代表作《西方的没落》中,他大胆预言了西方文明必然在20世纪末走向衰落。
其实在今日,这一对概念的区分更多具有的是学术史和思想史的意义。
这是据我的一些知识,整理出来的一点脉络,比较粗线条。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1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似乎西方的一些思想家生来就有一种危机感
当一种新事物出现时,总是思考这一事物终究会被淘汰,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忧患意识 。
楼上提到的斯宾格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esertbo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23 22: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体现在彼此相关的价值行为与活动中,这一系统也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如中华文化便是这个类型的系统,不同时期的文化带有不同时代的特征,它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文化的发展和活动轨迹就是历史,这些轨迹的表征就是文明。区分文化与文明,这在中文中的“化”与“明”的意义分别也是明显的:“化”是动态的过程,“明”是认知的状态。它们的区别在英文中也表述得相当明晰。但文化与文明是离不开的,有文化就有文明,文化可以说是包含着文明,有文明不一定表示文化活动的存在,但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造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4: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用这两词的差异在:文明有历史感,纵的面多些?文化是综合现状感,横的面多些?如华夏文明、华夏文化,这两者微有差别;古代文明、古代文化,也是前者有阶段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obei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28 02: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则笔记:
1。因为讨论文化的学者时常以迥然不同的术语来界定它,这就使得“文化”往往被纳人各种理论中,以迥然不同的方式加以讨论。
.2.20世纪初的人类学家将文化定义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或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必须了解的知识,再或是可以由个体在社会中习得并传承下去的事物。
3。晚近的社会科学家试图以各种方法缩小这一概念的范围,以使其更具效力。但这种较狭隘的界定也引起了对它应该包含什么内容的争论。.
4。围绕文化概念的普遍争论使得今天仍然无法得出一种“确切的”定义。像“文化”这样涵盖广泛的词,我们不能指望单单通过仔细的界定就可以把握其真谛。
5。定义“文化”,并由此将其变为一种与世界上各种文化的精妙之物都不同的“东西”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摒弃将文化“具体化”的那种方法。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任何一个有关文化的定义都会引起争议。


别人的笔记:
1、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人类学笔记》
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言,乃是这样一个复杂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所有其它作为社会一员的人习得的能力和习惯。
2、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格尔茨(象征、解释人类学派代表人物)
文化指由历史传递,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它是由各种象征性形式表达的概念系统,人们借助这些系统来交流,维持并发展有关生活的知识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3、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
文化为一个受某种模式支配并通过社会整合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4、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文化作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有机体,相互之间的类型各不一样,各自具有不一样的历史、象征、观念和命运,各自拥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5、 怀特《文化的科学》
文化是一种精巧的机制,其功能在于使人类群体的生活安稳可靠和延续下来,文化也是一种富于生长力的动态系统,是一个工具、信念和习俗等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流程。人类行文的变化由文化因素引起,每一个人有机体的人类行为都是齐文化的函数。
怀特由于把文化作为一套独立于个体之外的科学系统来看待,所以它特别同意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一段话:我们需要通过对神话主题、传统、语言加以比较,来研究社会表征相互依存或排斥的方式,以及他们是如何彼此融合或排斥的。社会是自成一体的现实,具有自己的独特规定性,一种社会事实的主导原因,应该到作为其先导的社会事实中寻找。此处怀特把社会一词都理解成文化。
为此怀特特别反对:
林顿:《人格的文化背景》个人是全部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基穿?社会是有众多个人组成的群体,归根结底,文化无非是社会成员有组织、重复性的反应。基于这一原因,个人乃是对于较大组织构型进行任何研究的逻辑起点。
戈登维则《历史、心理与文化》:文化的每一种要素,都起源于个人精神的创造性活动。
萨皮尔《美国土著文化的时代透视》:任何文化要素在单一社区的传播都是单个的个人开始传播活动的例证。永远是个人在真正的思索、行动、幻想、造反。
6、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他把人类文化分为西洋、中国、印度三个类型。
7、 李芹《社会学概论》
文化的特征:地域性、历史性、共时性、继承性。
文化的内涵: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认知文化、符号和语言文化。
8、 梁治平《法律文化的解释》
文化模式的规则:
时间性 区域性 循环解释
符号互证:地上与地下、言辞与行为、文字与物件。


说实话,我不知道文化啥了。
真没文化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0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楼上的转帖比首贴更有意义些。因为,其中提到了各种著作及其模式。个人认为,如首贴般的单纯概念辨析意义不是很大。就文明和文化的含义来说,即使如跟帖中考察概念的的源流演变,也还说不到点子上。词汇是为意义而存在的,而学术概念只有成为体系的一部分时,才能显示出独特的意蕴。
   比如说文化,是以文化学体系来作为解释基础的,有这样的基础,多数人都认同文化是人群共同活动及这些活动创造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而文明一词主要是在历史学中出现,主要指历史的传留和延续。
   接受概念的某种含义的解释,要有这种含义背后的体系做基础,不同的体系内容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包含关系,也可能是交叉、分离的关系。当体系恰好是包含关系的时候,辨析才是恰当的。如果辨析出来的意义,不能给那些分离和交叉的内容以合理解释,也就不能替代原有含义所包含的实质内容,这样的辨析是失败的。我的看法是,学术概念实际上无法辨析,除非进行体系融合,仅仅对词汇进行辨析,怎么看都有些皮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1:13 , Processed in 0.2068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