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97|回复: 15

[【辩证轩】]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原创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9 15: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发链接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育本身有一个纠错的任务,而错误的种类有很多种,虽然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不能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无所不能的地步。简单地说,如果教育真有那么大的威力,不就用不着监狱和法律了?谁犯错了、犯了罪,交到老师那里一教育不就得了?而事实证明这样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我们现行的观念实际上并不完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一定的后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也一样,但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有监护人承担责任,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未成年人不承担,他的监护人要承担,如果他的监护人不遵守这个法律规定,或因为利益,或出于偏袒,那么逃避责任的现象必然出现。而教育机关其实无权强制性教育,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一来二去,说服教育的效用就少得可怜了。其实,我们如果想得远一点,未成年人是不是人?未成年人是不是永远不会变成成年人?如果考虑到这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一味地避免惩罚的“保护”其实是人为地制造了“双重标准”,这样一来,未成年人进入社会后,要么无所适从,要么积习已成,最后留下的出路只能趋向“自保”了。“自保”其实是人生来就具有的,那么学校的教育就等于无效。

  再说,教育之中有一种是切身的教育。光有说教是不够的。身体上的适当惩罚其实也是一种纠偏的手段。当然这里面要有个度的问题,这样惩罚,一个不是很严重,另一个是要起到思想上的认识,这里面的度是很难把握的。其实传统教育中对这个问题把握得很好。有很多老师一提到传统教育就特别反感私塾先生的“体罚”,其实很多暴力的手段却往往都不是私塾先生使用的,到是后来的人在推倒私塾时的学生“创造性”地发展了惩罚手段,并成功栽赃给传统教育而已。要知道私塾先生也是要有生源的,那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衣食来源,私塾先生动辄动粗,不是砸自己的饭碗么?私塾先生的惩罚最著名的就是拿戒尺打手心了,其实“戒尺”与“戒耻”同音,“手心”与“守心”同音,我常想这样一个短木命名为“戒尺”是不是最初有着一种深意呢?私塾先生打了学生手心,也没有听说那个家长把私塾先生拉到公堂上去,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惩罚是有共识的,这种共识是由家庭、教书先生、社会制度三方面统一达成的,缺乏了这种统一任何的惩罚行为都会产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也就是说,惩罚的是否有度,在于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识,在一个共识的范围内,适当的惩罚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在这个共识的范围内,任何一方的越界行为,也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9 16: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个例子吧。

曾看到过一条国外的新闻,说有家人家一个小孩有种先天疾病,对健康无碍,带来的却是教育问题。

这个小孩无痛感!

更严重的是,一旦不遂他的心愿,他会自残(咬自己等)。因此,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9 17: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菁的意思是指小孩没有痛感,惩罚对他没有用处吗?
其实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可以是肉体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过,人的需要有不同的层级,除去底层上肉体方面的需要,人还需要归属感、安全感、价值感等方面的需求..............如果这个小孩对于肉体上的惩罚无动于衷,给予精神的惩罚也许会有效。做为一个小孩,他总有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他喜欢踢球(假设),如果我们的惩罚是不让他出去踢球,就能起到一定的威慑约束作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 23: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楼主的话题继续探讨。(以下所述均为个人观点,尽管是陈词滥调。)
  楼主所说的“惩罚教育”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是否必要,余不好说是对是错,原因是本没有对错。
  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分析:制度、法律等应属于硬控制;道德教化(或说所谓的说教)应属于软控制。惩罚教育属于硬控制还是软控制呢?我个人见解,教育法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似乎是硬控制范畴,道德教化呢,它里面包含了体罚吗?运用教育学的观点,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想来体罚应该包含其中,特别是家庭教育中,体罚孩子应该算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样看来,体罚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似乎不受法律保护。
  从教师身份看来,也许就能更好说明问题了,教师是学校一员,负责教育学生,是事业单位成员,学生在校其间未尝不是,看起来体罚不合理;但同时教师或事业单位又是学生在校其间的监护人,按上所说,父母是监护人时可以体罚孩子,那么作为教师在校其间也是监护人,教师也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体罚孩子,这样看来,体罚也应属常理之中。
  教师的双重身份,可以说导致其处理学生带来了悖论,可以体罚与不能体罚形成了矛盾。近来教育法要求教师不准体罚学生,实质强调了前者,忽略了后者,或者弱化了后者,给教师带来了无所适从的困惑,或者说减弱了教师对学生处理的形式和办法。
  当然,这类事物的出现,源自于极少数教师体罚学生过于严厉,网上或电视多有报导,对高层决策带来了压力,带来新法规的出台,从而走向了反面。试想父母一般不会把自己的孩子体罚过重,同理,作为监护人的教师也不应该将学生“置于死地”。
  这样,楼主的看法和余个人的看法应该就明白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 23: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认识很简单,该骂就骂、该扁就扁!

当然,我也一再提醒,教育不能伤害,不管是精神还是肉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 23: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fenglong88老师的观点。
  以前我总认为对学生要说服教育,不能惩罚。后来,我们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知道惩罚也是一门育人艺术。
  魏老师的“惩罚教育”别具匠心,他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我最欣赏的是他的这种做法:犯错误,写说明书。魏老师说他刚教书时,学生犯错误时也让学生写检讨书,后来他发现学生的检讨书写的浮皮潦草,不能触及内心深处,不容易找到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于是他提出了写说明书。“要求在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描绘出心理活动的3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他还要求“写说明书一定要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自我。”还要求“写说明书不一定非要说自己的错误,如果认为自己做得有理、做得正确,那就完全可以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辩护律师,说明自己这样做的根据和对己对人的益处。”犯错误写说明书,如魏老师的学生所说:写检讨书,越写越恨老师;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而且,不仅让学生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作文水平。
  魏书生的班规班纪里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惩罚办法,如:日记,没按时完成者,当天补完,写500字说明书;每拖一天500字。未经本人允许,私自看人日记者写1000字说明书。对犯了错误、挨批评时只顾流泪的同学,每滴眼泪,收100字的说明书。对将不适合中学生看的内容的书籍带入班级者,书籍没收;并写1000字说明书。详细请看:http://blog.edu.cn/user2/32373/archives/2007/1824886.shtml
  魏老师充满智慧与人性的“惩罚教育”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 00: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我所带的班是目前年纪中最难带的班之一,补录的学生特别多,班风,学风一直都不太好,以前呢,多采用批评,教育,口水都讲干了,一个学期下来,基本没什么效果,这个学期,我直接就说明了,一切按学校的规则办,不守规矩,该禁考的禁考,该退学的退学,一个月了,上课基本上没什么旷课的(因为我直接打了个报告,要求退除一个旷课达200多节的学生),所以教育是离不开惩罚的,没有对错误行径的严厉惩罚,就不会让学生意识到遵守规矩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在对学生教育时不让学生形成犯错是可耻的,是要受到惩罚的这种观念,毕业后,学生触犯的可能就不是规则了,而是法律了。当然再处罚学生时,也要注意教育,毕竟处罚不是目的,就比如我每天都会考勤,一旦有学生旷课,我都会教育一番,告诉他们,累计旷课多少,如果再犯有什么后果。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惩罚不成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yj071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3 00: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共同感,但还有方法要适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 23: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byj0719于2007-10-03 00:45发表的 :
很有共同感,但还有方法要适度.

对,适度!这个“度”不知道有没有科学的算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7 20: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驯养动物,奖惩最为有效,驯养员人人爱他。

古时专制出名的皇帝老儿,为了让人民安心当牛做马堪驱使,皮鞭远不够用,要刑具,严酷的刑具。只有老儿寻乐子才让牛马般的臣民上演可心的歌舞升平,赏赉若干奖品,于是天堂难有的与民同乐便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人间。百岁宴加文字狱也许就是中国式的胡萝卜加大棒。双管齐下,驴子听话。

老师本享有家长专制的部分权力(未成人监护权?),而人总有动物性,奖罚又是人类驯服动物五千年法宝,丢了是有点可惜。

但,但是,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畜生,是因为人有社会性。马克思讲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啊。奖罚作为教育手段,实际上是把人降低到动物水平了。在我看来,人人平等是无须证明的人文公理,杏坛在中国也有两千多年了。远离奖罚之类的把戏,把学生当人来爱,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解放,使学生拥有人的丰盈和尊严;把学生当人爱,也是解放自己,使自己做一个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人比动物复杂得多高级得多,太简单太有效的这种奖罚手段,是对教育文明的践踏,也是对教育的丰富性和崇高性的藐视。

这回瞎掰了,有点偏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6 18: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政治的认识能延伸到教育上来吗?显然这个政治牢骚找错了发泄口。

奖罚仅适用于动物?实施奖惩就不是把学生当人看?就藐视了教育的丰富性和崇高性?

马克思讲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于是教育有其社会性,有赖于各方参与。而人的社会现实是离不开奖惩的,其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家长教育子女,“远离奖罚之类的把戏,把学生当人爱”,结果是娇纵出强梁。故家长普遍使用奖惩,既正面引导,又强制纠偏。这两者是教育的两个车轮,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自然不可超越。

“专制出名的皇帝老儿,皮鞭远不够用,让人民当牛做马,寻乐子时赏赉若干奖品”,如此实施奖惩,其目的是纵一已私欲。而教育是让学生正常地社会化,具备相应的品德和才干。哪能混为一谈?至于古代皇帝和当今教师都实施奖惩,对学生和动物都实施奖惩,恐怕正说明了教育方法的普遍性甚至是永恒性。

教育的丰富性和崇高性,其实正是通过奖惩得以体现的。去此二者,教育就会被抽掉主干。纵有千般花哨,也是无济于事。教育的丰富性体现在实施奖惩的艺术性上,教育的崇高性体现在正确的方法和崇高目的的统一上。它不排斥奖惩,恰恰相反,把灵活的奖惩作为自己的灵魂。

对学生实施奖惩,只是超越了妇人之仁,而成全了社会之仁。

因此,我们不能害怕奖惩,而应认真地研究奖惩,充分地发挥奖惩的作用。纠正不合时宜的法规,应该是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6 23: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青柯的论点。
我只谈两件真实的事情。
第一件,一个心理学家做的实验。有个几十年都不开口的病人,不管怎么治都治不好。就算是用上电击,他不开口就是不开口。结果这个心理学家一接触这个病人,只用了一年就让他开口说话了。用的方法很简单,没有身体上出处罚,只用了“不理”这一招。以前其他医生从来都不把病人发出的诸如“啊”,“呀”这样简单的音节看在眼里,也从不理会。但这位心理学家看到病人身上的闪光点,只要病人发出简单的声音,心理学家就表现地很高兴。但病人不愿意出声,这位心理学家就表现很难过的样子,做出转身不理会病人,或者沉默对待病人的姿态,这个病人受到鼓舞和沉默的双重刺激,最后终于开口说话了。
这里的惩罚,仅仅是鼓励的对立行为,比体罚的程度弱了很多,但有效得多。
第二件事情,是驯狗。狗在自我意识中,自己是第一位的,只有比自己更有力量的生物才能征服它,所以驯狗的时候必须要向狗证明人的力量比它强。所以驯狗的工具是卷成筒状的报纸,打上去不痛,但很有威吓力。给狗的命令,如果狗服从,就给小块腊肉,不服从,就报纸抽,很快就能训练出来。
所以在惩罚教育中,并不是不要惩罚,而是用什么样的心思去惩罚,是出于驯服学生的目的,还是出于关心学生的目的?是出于为自己减轻麻烦的心思,还是出于看见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断鼓励他改正的心思?
只要心思正了,手段就会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15: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榜样更为重要。教师无师德,无以教人;家长无规矩,无以教子。社会、教师、家长吸烟、酗酒、送礼、不务正业何以让学生相信被禁止的恶习为恶习?几日前我和儿子看了央视节目:一战士跳江救人牺牲,我和儿子都流泪了。当教育者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时,应该首先扪心自问:我是严肃认真,从被教育者的角度考虑了么。教育是为了驯服,还是折服。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设身处地为被教育者虑?教育者在教育时应当首先将自己变回童年,然后思考教育。世界的未来是那些我们看不上的未成年的,尽管我们有时看不惯,就像父辈也曾看不惯我们。我儿子就是在我的训斥甚至打骂中成长的,伴随着每一次的我内心阵痛。我感到茫然、无措。减负教育让教育愈来愈沉重,本该快乐的童年却在父母的训斥中失去了本来无趣的空间。社会恶习的熏染让大多数人失去了立场和位子,这时教育未成年以惩戒是否公平?是否有效?是否能达到目标(谁的目标?)?我一直困惑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22: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惩罚绝不是体罚,惩罚的前提是尊重。现在流行无批评教育,似乎对学生多加鼓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因为经不住批评的孩子是脆弱的。对父母和老师来说,一定要在必要的时候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这是孩子成长的人生路标。因为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惩罚,也就学不会承担责任。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在提倡表扬、奖励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夸奖、表扬孩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如果仅仅是害怕引发孩子的极端行为与举动,而一味地姑息孩子犯下的错误,这将会酿成大错,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1 09: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很多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教育就仅仅是鼓励?或者是惩罚?鼓励怎样鼓励?惩罚的方式有那些?
这里应该有个标准。
再者从学校走向社会,你面对的都是鼓励,就没有惩罚和挫折?
受到挫折也是被惩罚的一种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12: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成楼主的观点。强制教育本是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现在这种风气,不能搞强制教育,只能一味表扬,这种做法合适吗?

教育中有适当的惩戒非常有必要,赞成的都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23:07 , Processed in 0.19017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