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14|回复: 0

[【评论探讨】] 全球化分工:中国、印度、美国竞争力重估

[复制链接]
唱歌的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12-15 18: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乐汀 北京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0310)

  [“世界工厂”争辩]

  以往是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产业迁离欧美,如今,不管是当地人愿意与否,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也开始外迁了。

  迁移的目的地是印度和中国。在此过程中,二者选一成为产业迁移目的地的难题。印度有保护私有财产等的方面的政策软环境,中国则拥有“世界工厂”的不二地位。前者意味着产权有保障,后者意味着巨大的市场。

  产业转移的规律是什么?中国、印度、美国的竞争力究竟如何得以体现?针对当前和长远来看,其答案恐怕不会一样。                   (编者)

  

  Douglas Zen是世界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在一次通常出差报账后,他像往常一样等待着报销账款进入工资账户。但是,工资已经进入账户却没有出差的报销。他像往常一样把电话打到会计部门(Accountant),他没有想到这是一个越洋电话,世界银行的会计部门已经转移到了印度。对方热情地解释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查询,告知,“数据已经在系统之中,将会被马上处理”。

  当记者问到两地的服务有何差异时,Douglas Zen回答:“没有多大差异,只是对方有点印度口音。”经过3年的运行,尽管经过长距离的回转,印度方面提供的服务质量与信息处理的可靠性令世行满意。


  

  美国:服务外包浪潮的兴起

  在美国公司纷纷迁移的大潮中,让美国人最为不安的就是工作机会流失。美国人已经能够较平静地对待美国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低端工作的外迁。原来很多专家认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作将成为美国的比较优势而继续留在美国。但是近年来,越来愈多的事实表明,这类所谓白领工作也抵挡不住外迁浪头的冲击,正如世界银行的会计部门。

  5年前,美国企业开始把电话转接中心(Call Center)转移到印度,之后是德国等欧美国家跟进,从数量上美国最多。一些大的长途电话公司都把电话交换中心设在印度,成为通信交通的枢纽。比如,AT&T、MCI、AOL等。在美国本土打长途电话,转接的服务枢纽在印度。计算机生产厂商如Dell、Lehman Brothers、IBM,Hewlett-Packard Co、Oracle Corp.和Computer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Inc都把他们的Call Center般到印度,一切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均不在美国本土,但是客户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享受24小时业务咨询、业务受理、客户投诉处理、报障保修处理等。

  “Call Center被搬到印度不是敏感的话题,也没有在美国引起多大波澜,因为在美国人看来那只是低收入的工作。但是接下来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软件及其研发搬到印度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因为这些是高收入的工作”。Frank li一位在华盛顿“银谷”工作的中国工程师说。

  Douglas Zen说,世界银行总部的会计部门原有100多人,平均收入在5万美元左右(享受免税优惠)。搬到印度后人均收入只需1万美元。在世界银行工资水平会随着工作时间年限的增长而增长,而在印度雇用的是新人。

  专家们认为有三大因素造成美国所享有的比较优势的不断丧失,第一是由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源要素的大洗牌,资本能够非常自由的流动;第二是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宽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通信水平;第三是随着中国和印度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以及拥有巨大国内市场两大优势,必然吸引发达国家的私人投资。正如一位前不久访问美国的中国经济学家,在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组织的题为《中国的崛起》的讲演中所说:“未来若干年,只要是可移动的商品,将形成美国人设计、港台商人投资、大陆生产、出口到美国市场销售。可移动的服务也会转移到印度和中国。也许美国能够留住的只是那些不可移动的服务,比如餐馆、理发店、洗衣店和超市。”包括李洁明、巴尔舍夫斯基等在内的上百位学者均参加了会议。

  关于工作岗位的流失话题,正是当前美国大选克里抓住布什的软肋之一。今年2月中旬,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克里在华盛顿表示,失业现象导致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他还指责布什总统在任职期间导致美国损失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美国劳工部3月5日下午公布的最新就业报告显示,美国经济在2月份仅增加了21000个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民主党一直表示,布什担任总统期间美国共损失的就业机会超过了220万个,这是自从胡佛政府以来就业机会减少幅度最大的一届总统任期。民主党克里以期吸引民众投票说:民主党如果要当选总统的话,将逐渐采取办法阻止工作岗位的外流,尽量把工作机会留在美国本土。

  这一话题也成为国会的议题,国会决定要采取措施限制外包(outsourcing)的行为。随之印度方面马上反击,认为这种限制是不公平的,理由是印度高科技产品都是从美国购买。如果限制外包将会直接影响到印度的经济,估计每年至少有几十亿美元的影响。


  

  印度:“世界办公室”初露倪端

  长时间以来,美国IT产业一直吸引印度的优秀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移民美国。9·11之后收紧的美国的移民政策提高了进入美国的门槛。美国一些公司认为,人力资源移民美国之后劳动力必将自然升值,对公司而言没有太多的好处。把可移动的服务般到像印度这样低成本的国家,使他们在降低人工成本与用户满意度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远离本土的技术辅助服务设施已经成为很多卖主和他们的用户的生活事实。

  2000年,世界银行经过了在它的历史上一次不小的重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贷款项目激增,而金融风暴结束之后很多运行项目和贷款项目完成,整个预算的盘子减小。如何降低成本成为一个问题。如何少裁员又减少预算?董事会第一次提出“转移”。这一想法显然来自美国企业,虽然世界银行又被称为知识银行,但是他们不仅传播知识也吸收知识。决定效仿企业的行为。

  世界银行董事会开始考虑会计部门搬到发展中国的问题,到底是选择中国还是印度?Douglas Zen透露了这一过程的内情。他说,因为会计部门涉及到软件设计和IT发达程度的问题,远距离的计算和账目的管理需要很好的数据库服务,加之牵涉数额巨大的贷款的数据,以及金融投资的信息,除不能出任何差错之外有高等级的机密性。经过世界银行董事会对中印两国详细分析与研究后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环境也很好,但是与印度相比,整体英语水平、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社会信誉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印度具有相当的优势,中国目前还无法与印度相比。在这一场我们不知晓的竞赛中印度就这样胜出。

  Douglas Zen说,印度比中国具有优势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的软环境好,在体制上———因为它有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包括私有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制的健全与完善及媒体监督等。这才是吸引外资的最有利的软环境。中国改革也很快,但是包括法制的实施、产权的保护等方面没有印度好。对于外资来讲这方面他们考虑很多,投资之后产权不能保护会有恐惧感,或者只是有限的投资,把利润转移到母国,或者是关键技术不带来。产权的保护非常重要,无论对国内国外的投资者,都会增加他们的信心。

  依据微笑理论,印度已经牢牢把握利润高端的两头,并明显然占有优势。中国虽然拥有航天技术,但是从价值链看中国处在比较低端的水平,被人称作“世界工厂”,Douglas Zen总结说:“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看,印度转向服务业和科技产业都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印度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它也有自身的问题。服务业和科技是他们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要考虑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如果忽略农业、制造业,也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瓶颈。”

  印度已经走上发展的轨道,经济增长逐年提高,依据印度计委一位副主任的预测,2005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与世界银行的预期比较相近。印度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是信息产业和软件技术,均在国际上处在领先地位。印度有廉价的劳动力、官方语言是英语,具有语言优势。所以外资开始流向印度。发达国家开始把印度作为一个办公的地方,所以有人称印度是新兴的“世界办公室”。

  但是行内专家分析,印度的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总体比重很小,而且明显低于中国。所以印度是不是“世界办公室”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知道邻居大国发生了什么。


  

  中国:是否会被印度取代?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在本世纪将是最重大的事件,由于两国国情不一样,优势和劣势不一样,将会有不同的路径和不同的模式。两国有一个互相追赶、相互竞争和互惠合作的问题。


  去年11月份,在印度德里召开了“两个巨人———中国和印度的比较”国际研讨会,包括尼古拉斯·拉迪等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第一次到印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宇燕,不能相信德里城市基础设施的水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从机场到德里只有一条二级公路,城市中各种车辆混行,牲畜也在其中。拉迪20年前来过印度,他说:“20年来印度变化并不大。”

  发表在《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二期“中美日俄印综合国力的国际比较”一文,根据作者胡鞍钢和门洪华的计算:

  ——经济资源(GDP)量占世界比重:2000年中国11.16%,印度5.46%;

  ———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占世界总量比重:2010年中国17.66%,印度6.27%,相当于中国1990年的所占的世界比重;

  ———平均受教育年限:1999年中国7.11年,印度5.06年;

  ——出口货物、服务占世界比重,中国已经达到5%,印度不足0.8%。

  除上述数字之外的更多对比表示,中国在绝大多数领域的指标要远远领先于印度。印度不仅有追赶发展国家的过程,也有追赶中国的过程。难怪拉迪曾在印度公开表明:“印度应该学习中国的对外开放。”

  从今年开始,关注印度经济骤然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从国外到国内。这可能和一篇文章有关。今年2月,在美国华盛顿的一次国家研讨会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副教授黄亚声,再次表述他在《外交政策》杂志一文中对印度令人敬畏的经济增长潜力的预测。黄亚声认为,当前中国和印度处于何种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将处于何种位置。

  2月27日出版的《经济学消息报》头版刊登了度善野南的《印度:中国独舞的终结者》一文,文中在诸多方面对中国与印度作了另一番比较:

  ———印度的银行也许不是全球金融业的榜样,但是他们犯下的错误要远远小于中国的银行,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直到2001年,印度的银行资产中仅有大约10%属于不良贷款。占净资产的4.4%,占总贷款额的比例为8.8%。而在我的记忆里的同类数字,仅是中国银行愿意承认的就至少在25%以上;

  ——2003年,印度股票市场的表现让国内外投资者喜笑颜开。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印度相比更是相形见绌。印度股指去年累计上升了64.19%,在香港投资的6只基金回报率在73.76%至106.38%之间;过去两年中国股票市场至少有8000亿灰飞烟灭;

  ——据外国专家分析,中国过去10年的经济增长率每年7%,印度是6%;但是中国的储蓄率高达40%,加上外资都被投入经济发展。印度储蓄率只有24%,外资也比较少,因此按照一个企业的做法就是中国投入40美元挣7美元,而印度投入24美元挣6美元;

  ———中国经济已经腾飞,但中国的私人企业没有随之成长,没有培养出与欧美公司展开国际竞争的公司,印度在软件、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行业有一大批世界级私人公司。亚洲里昂证券公司2000年对全球25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调查表明,印度在规范化管理排名第6,中国第19位;2002年《福布斯》对世界上最好的200家小公司排名,印度有13家上榜,中国有4家,而且都在香港。

  50年前和25年前多有关于印度超过中国的话题,并非是个新话题,西方学者认为印度将会超过中国,因为印度是市场国家,而中国是非市场的国家。但是,25年过去,中国的发展并未按照这个轨迹运行,中国所取得成绩令世界瞩目。

  Douglas Zen认为,印度超过中国并不容易,但是印度的优势决不可小视。

  人们已经看到印度正在逐渐改善与邻国的关系,有意地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虽然现在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我们的预期在未来的贸易额会几何级数地增长。如果能够有效地清除发展障碍,比如印度的社会种族问题,宗教问题,两极分化等等。

  胡鞍钢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在本世纪将是最重大的事件,由于两国国情不一样,优势和劣势不一样,将会有不同的路径和不同的模式。从长远来讲,今后中印两国的共同之处是两个人口大国都面临着重新崛起的问题。但是对中国来讲,不仅要成为“世界工厂”也要成为“世界办公室”。两国有一个互相追赶、相互竞争和互惠合作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1:53 , Processed in 0.227906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