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46|回复: 3

《书路投稿》论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0 20: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行动研究是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在团体协作和专家支持的前提下,为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提高自身教育水平、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而进行体验性、反思性、理解性、表达性活动。语文教师行动研究作为一种“另类范式”适应了国家语文课程和校本语文课程开发要求,关注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特征与教学双主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一、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概念、特征、过程、方式。
1、行动研究和语文教师行动研究。我国学者孙亚玲在考察了多种关于行动研究的定义以后认为:“行动研究即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的一种研究范式。简言之,行动研究是为了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Research in action;Research by action)” 。因此,语文教师行动研究是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在团体协作和专家支持的前提下,为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提高自身教育水平、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而进行体验性、反思性、理解性、表达性活动。
2、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麦克尔•J•华莱士认为,教师行动研究具有“情景性、依赖语境性、合作性、参与性、自我评估性” 等五大特征。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更能为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提供平台。这主要反映在:(1)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下,以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2)研究问题产生于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中,研究过程始终处于变化中。正如陈向明教授所说:“质的研究是一个对多重现实(或同一现实的不同呈现)的探究和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着双方都可能会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会变,建构研究结果和理论的方式也会变。” (3)研究深度、广度的不断延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行动研究势必涉及学生语文生活各个层面,表现出高度的生活关怀。
3、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语文教师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见图1),是在外延与生活相等的语文情境中进行的活动,以具体的语文教育情[quote][/quote]境下的语文教育实践为起点,进行假设、寻求支持、收集资料、反思和解释最后回到语文教育实践,进行新一轮的行动研究,其中教育情境是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核心,每一项研究都围绕它展开。
4、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式包括了(1)确定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教学反思、理论质疑、经验总结等。(2)形成资料的方法。如访谈、观察作品分析等。(3)行动的方法。如课堂实践、教育实验等。(4)形成研究成果的方法。如教学日志、课堂志、教育叙事等。
二.满足语文课程繁衍的理论意义。
1、国家课程建设开发的“另类范式”。
库恩于1962年在其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一词,他对范式的解释是,“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在人类的社会发展史上不同的世界观决定了其看待问题的范式,在形而上学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理性主义的研究范式决定了逻辑思辨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崇尚经验的现代,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又要求研究具有科学、精确、准确的特征;而到了后现代,多元文化的发展,非理性主义、精神分析主义法的诞生、语言的转向、批判原则的确立,都意味着科学研究要遵从一种“另类范式”。行动研究作为一种“另类范式”逐渐为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从理论上完善了教育科研的依据,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语文新课程是一种开放的课程,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都追求生成意义,语文课程有一般有即时性、选择性、个人性和生成性特征,这些特征量化研究等很难触及,行动研究从理论上满足了语文课程发展的内在需求。正如利科所言:“诗的语言亦即文学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更深的属于实在的模式……这是一个主客体还未发生分离的世界,是一个可能性的世界,一个人类存在的原初世界。普通语言、科学思维和逻辑使我们远离了这个世界,成为‘无家可归’的漂泊者;文本解释使我们重心看到了这个世界,开始了自我回归、自我认同、自我理解的过程”
2、实现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新要求。
语文教师不光是语文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语文课程的研制者,不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以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为依据,因此,语文教师担负者语文课程建设的重任。语文教师行动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相比,研究主体都是教师,研究都是在学校里进行,都以改进教学实践为目的,鼓励语文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从长远意义上来讲,就是要开发利用多种语文课程,将社会、学校、家庭的多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纳入到语文课程中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三、适应语文教学动态生成的实践意义。
1、满足了语文教学过程性特征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在听、读、说、写的言语实践过程中进行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追求过程意义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教学设计的范式也随之出现了很多种,如支架范式、情境范式、丰富教学范式,这些范式大都关注语文教学过程性特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设计思想,敢于探究,勇于创新,变语文 “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语文教师在行动中进行研究、为行动而研究,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教学过程,这种行动研究的特征、过程、方法满足了创新教学设计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对教学“双主体”的生存关怀。
相对于教学客体——教材等而言,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称之为教学“双主体”。随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口号。在语文教育中,有其要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育过程不仅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视界融合,而且更是学生与课文的视界融合,当学生理解课文时,课文便有了不同存在的可能性,行动研究就是要面对不同的人,达到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只有研究者置身于这一理解过程,文本便给了我们新的经验和理解的可能性。在量化研究的范式下,精确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主体意识,语文教师行动研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彰显 “活的灵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主体地位表现在对教学的创造性设计上,表现在对教育的深度反思上,表现在对学生的高度关怀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忠理解学生与教学,在研究中展示自我价值。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作为理解,此在在可能性的基础上筹划他的存在。……理解的筹划由它自己的可能性——发展自身的可能性。理解的这种发展我们称之为‘解释’。在这个发展中,解释理解地同化了被它所理解的东西。在解释中,理解并没有成为不同的东西,它成为自己。” 语文教师的行动研究对其教育科学理论的完备与深化、教学言语实践知识的养成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之,语文教师行动研究适应了语文课程特征与语文教学变革,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服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只是建构了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如何结合语文课程实际情况进行行动研究指导?如何用行动研究的方式研究行动研究?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适应性问题等都将成为崭新的课题放在教育理论工作者与语文教师面前,期待语文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注释:
孙亚玲等.行动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学术探索[J].2004,(1).
[英]Michael .J. Wallace著,李静纯导读.语言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00).
同④,第492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0 21: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排版略显不够疏朗,“图1”不知在何处,正文中也没有参考文献编号。这些格式上的问题,还望楼主改进一下,也方便大家阅读。

另外,个人觉得,研究意义方面,此文“行动研究”前面的“语文”概念套得略显生硬。同样的理由,完全可以应用于音乐、美术、外语甚至体育各种教学。一点陋见,和楼主商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21: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一我加不进去,排版以后会注意。
你的意见很有道理,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准备将文章写的更切近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8 16: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woi55于2007-09-10 21:00发表的 :
研究意义方面,此文“行动研究”前面的“语文”概念套得略显生硬。同样的理由,完全可以应用于音乐、美术、外语甚至体育各种教学。一点陋见,和楼主商榷。
同意。行动研究这个名词来到中国五年多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2 20:29 , Processed in 0.13221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