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83|回复: 0

[【求助】] 知己知彼 买本必须知道的事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9 22: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暑促正值高潮,笔记本电脑市场热火朝天,新品不断,老款纷纷跳水。随着笔记本电脑价格的不断降低,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目光。对本本老用户而言,购买本本并不是一件难事。而对一些初次接触笔记本电脑的新用户,可能还需要知道一些关于笔记本电脑必须知道的事情。这些事情,甚至对老用户都有一定的帮助。

低价不等于性能低

  如今,低价本本的价格底限已杀到3999元,部分品牌甚至开始向2999元进发。而4999、5999、6999元等价位的本本配置更加强大,可选余地也更大。不过,在一些用户的眼中,这些低价机型似乎依然性能不高,有着价格越高性能越强的错觉。

  先不提配置赛扬M处理器的3999元本本,就看价格高一点的4999元这个价位,双核机型正在热卖,其性能已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了。比如联想旭日410M,配置T2080双核处理器、1GB内存、120GB硬盘。而神舟甚至拿出了配置Santa Rosa平台的天运F525S,搭载T5250处理器,价格也不到5000元。



  至于5999、6999元市场,一些配置独显的Santa Rosa本本早已涉足,Napa Refresh平台的机型已开始大量渗透,Napa平台则搭配高频处理器和独显来吸引用户。总之,在这两个价位的机型,其整体性能提升很大。只要你不运行特别耗显卡的程序,完全能满足用户几乎所有的性能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低价机型的性能与高价本本其实相差无几,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巨大。

  那么,高价本本为何能卖高价?笔记本电脑的硬件其实如同自由市场上的货品,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打个比方,不管你是ThinkPad,还是神舟,买来的Intel处理器都一样。不存在ThinkPad配置的处理器就要好一些,神舟采用的处理器要差一些的说法。因此,有实力的品牌往往不会在配置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这容易复制和模仿,无法突出自己产品的特点。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成为卖高价的关键。一台笔记本电脑在附加值方面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很多,就拿一些大家看得见的地方为例,如外壳材料、外观设计、娱乐功能、操作系统、配套软件、指纹识别等商务功能。





  在了解高价本本和低价本本的差异后,我们不难看出,笔记本电脑市场正在经历重大变化,价格并不是决定本本性能高低的唯一因素。最后告诫盲目追求高价本本的用户,需慎重考虑。高价本本的配置有“超前”、“过高”的毛病。比如,大多数高价本预装的vista操作系统,由于兼容性的原因,给用户带来相当的不便。



应用决定配置 而不是配置决定应用

  不管是初次购买本本的新用户还是老用户,都容易陷入求大求全的误区。“不容易过时”是这类用户的口头禅,避免笔记本电脑被淘汰成为他们的借口。这种想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却是一种配置决定应用的心态。结果是,买回一台价格不菲,但实际使用率又很低的本本,让本本沦为一个摆设。因此,我们在选购本本时,不应被配置牵着鼻子走,而应从自己的实际应用这个出发点去理性选择。




  近期,是否选择DX10独显机型成为不少用户争论的一个话题。DX10独显机型是否值得购买,不妨从自己的实际应用出发。想玩DX10游戏的用户,有着非常正当的理由去购买。不过,目前的DX10游戏,连桌面级的GF 8600都感觉有些吃力,不知移动版能强多少。若你没有在本本上运行DX10游戏的欲望,干嘛考虑。因此,一些品牌推出的“迅4+DX9独显”机型,其实并不过时,并且非常实用。



  除了DX10显卡,简化版处理器也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简化版处理器,说得好听一些是“缩水”,说得难听一点是“阉割”。不过,厂商通过这样的手段细分市场对消费者而言并不是坏事,并不是每个用户都需要性能强大的处理器、显卡。这不仅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负担,还会制约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何况简化版处理器的性价比突出。比如前面提到的联想旭日410M,配置的T2080处理器,主频达到1.73GHz,相比1.66GHz的T2300处理器,性能相差无几,用户基本上察觉不到这样细微的差别,但价格更便宜。站在实用角度,性能并不弱、性价比极高的简化版处理器值得购买。

  目前,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推出了简化版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这些处理器也得到了Intel的默认,用户大可放心使用。



优缺点可以互换

  如同“人无完人”一样,笔记本电脑也没有尽善尽美的,即使最经典的笔记本电脑,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点。如果盲目的追求完美,很可能最后一台笔记本电脑也买不到。为此,哲人找到了告慰大众的真理:有时换个角度,缺点很可能就变成了优点。这个真理对笔记本电脑同样适用。既然没有尽善尽美的笔记本电脑,对本本的缺点何不换个角度考虑,说不定这缺点会意想不到的成为优点。

  有的用户抱怨笔记本电脑太厚,只不过他有没有想到,本本的厚度增加能有效的改善散热性能,提高使用舒适性。当然,薄薄的本本更加讨人喜欢,但大家可能没想到,由此带来的散热效果会大打折扣。苹果的MacBook Pro的确很薄,但能放到腿上使用吗?

  有的用户抱怨笔记本电脑为什么不采用白色,为什么不采用烤漆。这些的确会使本本看上去更加时尚、靓丽。不过,又有谁会想到采用白色的本本反而更容易脏,烤漆容易被划伤,时间一长,这样的本本只会越发惨不忍睹,到最后,你可能羞于拿这样的本本出去见人。

  有的用户抱怨笔记本电脑太重,为什么不能再轻一点。重量大的本本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15英寸的本本,尽管重量大都在2.8Kg左右,但配置好、散热效果也更好,放在家里等固定地方使用,效果非常不错。至于为什么不采用更轻的材料制造,那是因为厂商不愿由于成本的上升使销售价格也水涨船高,显然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难道这还不算是优点吗?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这里的抛砖引玉,能使消费者更加理性的看待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优缺点。



买本需提前做好功课

  如今可谓信息爆炸的年代,不再像以前那样信息闭塞,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多种多样。这为我们选购商品提供了便利——我们可以更清楚、完整、多方面的了解某款产品,无需只听从厂商或者经销商的片面之辞。不过,不少用户在购买笔记本电脑之前却缺少了这一重要的环节,听信销售人员的吹嘘或厂商的广告,最后导致缺憾甚至一些不必要的争执。大家都当过学生,知道做好功课学习才会好的道理。选购本本尽管与学习无关,但功课一定要做,功课做得越好,收益会越多。




  第一项作业是读懂参数。摸清配置对很多用户可能已不是难事,但要读懂它,可能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比如英特尔在Santa Rosa迅驰平台上推出的迅盘技术,实际性能提高远没有英特尔当初吹嘘的那么高,惠普、索尼等厂商更是明确表示不会采用该技术。因此,用户不用非买支持迅盘技术的机型不可。便携性也是一个比较难读懂的参数。数据谁都会看,但2Kg或者3Kg到底有多重?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直接体验到的。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方法,2Kg相当于2盒1L牛奶的重量,3Kg则是3盒,大家可自己去体验、掂量一下,特别是那些追求便携性的用户。

  读懂参数的另一个好处是能揭穿经销商和厂商一些不实,甚至虚假的广告。比如“双核赛扬处理器”、“256MB显存(实际只有64MB)”、“迅驰机型(却采用赛扬M处理器)”、“整机重量仅XX Kg(实际却不含电池)”。

  第二项作业是打探价格。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比较混乱,除了个别厂商(如Sony)会以统一价格销售外,很多厂商都只给出指导价格,倘若以这个价格购买,显然会吃大亏。时至岁末,经销商为了冲销量,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更是一天一个样。比如华硕A8H71SC-SL价格从9988元降到8998元,如果你现在还以9988这个价购买,那可白白便宜了经销商。可见,行情信息是如何重要,一条有用的行情信息就可以为你节约一千多元。

验机很重要

  由于本本市场目前缺乏一定的质量和售后规范,验机是消费者需要把好的最后一道关,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消费者与商家的很多纷争都是由于验机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因此,选购本本时,详细而有效的验机至关重要。




  所谓的详细,是指从本本的包装到本本的处理器,都要一一具体的检查。具体包括:检查外观和序列号、处理器和芯片组检测、液晶屏的检测、内存检测、硬盘检测、显卡检测、电池检测、系统整体测试、扬声器检测、USB接口检测。其中,外观的检测就包括外壳是否完好无损、转轴和铰链有没有出现裂痕及松动的情况、液晶屏有没有划伤的情况、按键是否平整、电池成色等内容。

  整个检测过程中最为棘手的恐怕是液晶屏的坏点。由于各个品牌的坏点策略不一,比如华硕、神舟有无亮点承诺(不包括暗点),导致出现坏点后各个品牌在是否会调换这个问题上并不一致。消费者最好能事先得到经销商的某种承诺。

  验机的有效是指整个过程要借助大量的测试软件和检测程序,毕竟很多问题不是肉眼就能看出来的。比如液晶屏坏点检测需要NOKIA TEST,处理器检测需要“英特尔处理器标识使用程序”,芯片组检测需要Intel Chipset Identification Utility,显卡测试需要3DMark03/05,硬盘测试需要HD TUNE,电池测试需要BatteryMon。

  如果顺利的话,整个验机过程可以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多花一点时间,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实际能为用户节省更多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7 03:40 , Processed in 0.29805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