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75|回复: 0

[【经管活动】]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当地化战略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2 09: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历程,从最初的销售、生产、制造到后来的研究与开发,其中生产经营全球化和投资当地化趋势日趋明显,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将结合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其中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当地化的特点
  (一)区域分布相对集中。自1988年诺基亚公司在我国设立第一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以来,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选择的区域多集中在智力密集区、经济发达区、基础设施健全区和政策优惠区。这主要源于这些发达地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和通讯有利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运作,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府,智力资源密度高,他们为研发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作为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的区域分布与其投资项目的区域分布有很强的相似性。
  (二)行业分布向高新技术产业延伸。跨国公司对华R&D投资主要分布在通讯、医药、化工、汽车等行业。随着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软件开发、通讯和半导体等行业的研发机构增长尤为迅速,已占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数量的80%以上。这主要源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它改写,了跨国公司增长和扩张的方式,而我国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和优惠政策的支持为跨国公司更好的开展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市场。
  (三)外资设立独资研发机构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组织形式主要有:独资机构,与中国大型企业合作建立的机构,与生产性子公司内部设立特定的研发部门和与中国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的机构。其中大多为独资形式,较少采取合资、合作形式,与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较多,但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不多。跨国公司是拥有高精尖技术的载体,先进的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独资可降低技术扩散与外溢的风险。
  (四)当地化研发注重适应型研究。研发的内容一般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主要内容以后两者为主,即注重适应型研发。这有利于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经营及利用当地研发资源,同时又会降低技术溢出效应。而基础研发对当地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技术溢出效应较大,跨国公司为保持垄断优势会倾向于在母国或其它发达国家进行基础研发。
  (五)来源国相对集中。在华投资研发的跨国公司总部绝大多数来自欧美和日本。据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发表的全球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的490家公司的研究表明,较大规模的研发机构都来自北美地区的跨国公司,来自北欧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规模中等,而日本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规模较小。科技部的研究也表明,来自美国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机构数量位居第一,其次是来自日本的跨国公司。此外,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来华进行R&D投资规模正逐步扩大。
  (六)研发机构在跨国公司体系内的地位较高。为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的市场,利用中国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跨国公司逐步开始在华建立较高等级的研发机构。如1988年诺基亚率先在北京建立一家全球性研发中心,而摩托罗拉的中国软件中心具有SEl5级世界软件顶级认证,1998年英特尔在北京建立了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是其在全球设立的四大微处理器研究实验之一,同时也是英特尔公司在亚太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机构。还有微软公司1998年在北京中关村建立研究院,后由于业绩突出而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等等。
  二、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当地化的发展趋势
  (一)R&D投资区域由东向西扩展。2000年以来,更多的跨国公司在抢占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认识到西部存在开发的巨大潜能,更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把新产品研发和实验机构直接建在西部。如,美国IBM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与西安软件产业园合作搭建一个设计规模和技术水平为全球之最的软件开发平台,摩托罗拉投资1000多万美元在成都建设网络系统研发中心,韩国三星、日本东芝、三洋等八家企业先后在四川长虹电子集团设立“联合实验室”,荷兰飞利浦公司将总部的基础实验室建在西安。最近,微软、英特尔、思科等IT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又抱着同样目的在西安频繁考察。近期的一系列动向表明他们已开始通过占有人才资源来抢占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二)跨国公司将增加在华研发投入。在商务部2004年所做的调查显示,61%的跨国公司明确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将继续扩大对华R&D投资。但大多数跨国公司R&D活动的核心部分仍保留在母国,并且在华R&D投资方式开始由战略技术联盟向跨国并购过渡,R&D投资的研究重点仍集中于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地方化等方面,而基础型研究进行的较少。
  (三)研发机构组织形势倾向于独资方式。研发环节历来是跨国公司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的迅速发展和投资回报率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而对在华投资的研发机构进入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跨国公司的价值增值及对核心技术的控制。由于我国现阶段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高素质人才相对匮乏,因此,跨国公司倾向于采取独资的方式落户中国,这样一方面可保证对核心技术的所有权和垄断,另一方面也可保持与母国及其它研发机构的同步性。
  (四)研发机构本土化趋势加快。研发机构本土化包括研发人员本土化、研发内容本土化、合作机构本土化、研发产品销售本土化,等等。这种趋势将会随着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设立的数量、研发核心技术比重的增加而逐步加快,事实上这种趋势的加快正体现了经济一体化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我国在参与跨国公司国际分工体系的同时会随着研发机构本土化的发展而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五)基础研究将随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增加。目前在华跨国公司的很多研发机构从事的是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这两种研发形式都是运用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去创新产品、新工艺。但现阶段我国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很弱,很多跨国公司未在我国开展基础研究。未来跨国公司会随着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及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逐渐增加基础研究的比重,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需要。
  (六)综合经济实力将成为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重要因素。研发环节是跨国公司价值链中的技术和智力生产环节,因此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实力较为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优惠政策已不再是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关键,东道国当地的经济实力才是重要因素。如,城市基础设施、办事效率、当地人力资源情况、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密集度等将成为研发机构设立时考虑的首选因素。
  三、应对跨国公司在R&D投资当地化的措施
  面对跨国公司R&D投资当地化趋势,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方面,政府要正确引导和鼓励跨国公司R&D投资。另一方面,企业要逐步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更好的应对全球化,整合企业优势资源,为走出去、建立具有中国品牌的跨国公司奠定基础。
  (一)正确定位我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领域。从我国长远的经济发展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研发优势和研发资源,应确定国内急需引进先进技术的行业和领域,对牺牲长期利益的短期性投资严格禁止,以确保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和行业发展的安全。
  (二)增加研发支出。我国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额比重普遍偏低,这严重制约未来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要设立研发基金,将研发支出作为企业一项重要且固定的投资,大力引进人才,并积极寻求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合作,以更好更快的吸收技术溢出效应。
  (三)注重研发质量和效率。企业在引进、模仿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要高效吸收,勇于抛弃落后淘汰的技术;要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同时积极申请专利。切忌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浪费资源的技术开发,要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提高研发效率,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目前,绝大多数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都掌握核心技术。面对这样的形势,企业要积极主动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接触,并尽可能的与之进行交流与合作。即使是产业链上游或下游的合作也是必须的,通过交流,可间接获取跨国公司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为下一步深入进行技术合作打下基础。
  (五)加快提高我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借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之力来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形成更多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密切跟踪世界产业和技术转移的新动向。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是跨国公司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地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等在研发投资时很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应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对侵权、假冒伪劣等破坏市场竞争和企业诚信的行为给予重罚,以此来构建和谐且具有诚信的投资环境。
  (七)政府要积极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是为研发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可提供和配置优良的创新环境和资源,从而可提高研发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如,技术成果交易、评估、专利服务、融资和技术培训等。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属空白,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像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有先进的中介组织体系支撑科技发展[引。因此,我国应尝试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研发投资和技术转让效率,并以此作为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优势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 18:31 , Processed in 0.11016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