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类是鸡形目鸟类的通称。全世界共有野生鸡类7科285种,中国已记录到的野生鸡类有2科26属63种,种数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分布区完全局限在中国境内的特有属有2个,特有种有21种,中国堪称野生鸡类的王国。
野生鸡类都是狩猎鸟类,极具观赏价值,一些鸡类还有药用和文化价值。但是,由于栖息地的破坏、非法捕猎、人为活动的干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之该类群飞翔能力差、繁殖率低、大都为留鸟,导致中国野生鸡类分布区和数量缩减,一些种类濒临灭绝。
在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有38种野生鸡类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其中一级重点保护鸡类19种,二级重点保护鸡类19种。
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动物名录)将22种野生鸡类列为一般保护动物。
在第12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ITES公约)缔约国大会上通过的附录中,涉及中国野生鸡类18种,其中列入附录I的有14种、附录Ⅱ3种、附录Ⅲ1种。
200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定的最新标准(也是目前全球通用的标准),将物种的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又被统称为受威胁物种。濒危物种是指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灭绝的机率很高;易危物种是指在未来的一段时问后,其野生种群面临灭绝的机率较高;近危物种是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的物种。近年来,由世界雉类协会(WPA)、国际鸟类联盟(BirdLife)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SSC)联合对全球野生鸡类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评估。确定中国野生鸡类受威胁种类15种(其中濒危物种2种,易危物种13种),近危物种11种。
本文将中国野生鸡类的分类(包括种属数)、分布、经济价值、保护级别、人工饲养繁殖等情况作一简介。
一、松鸡科(Tetraonidae)
中国有5属8种。
1.榛鸡属(Bonasa)
共有3种,中国有2种。为传统狩猎禽。
花尾榛鸡(B.bonasia):分布在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二级保护动物,能够饲养,尚未繁殖成功。
斑尾榛鸡(B.seumrzowi):分布在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为中国特有种,一级保护动物,近危。
2.雷鸟属(Lagopus)
共有3种,中国有2种,二级保护动物。雷鸟的肉味鲜美,绒羽价值高,曾是我国重要的产业狩猎禽之一。雷鸟的羽色为保护色,颜色四季有变,颇具观赏价值。
柳雷鸟(L.lagop):体较大,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
岩雷鸟(L.mutus):体较小,仅分布在新疆。
3.琴乌属(Lyrurus)
共有2种,中国有1种。
黑琴鸟(L.tetrix):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新疆,二级保护动物,曾为重要狩猎鸟,能够饲养,尚未繁殖成功。
4.松鸡属(Tetrao)
共有2种,在中国均有分布。
黑嘴松鸡(T.parvirostris):分布在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一级保护动物。西方松鸡(T.urogallus)又称松鸡,仅分布在新疆,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
5.镰翅鸡属(Dendragapus)
共有3种,中国有1种。
镰翅鸡(D.falciPennis):仅分布在黑龙江,二级保护动物,近危。
二、雉科(Phasianidae)
中国共有2l属55或56种。
01.雉鹑属(Tetrophasis)
中国特有属,共2种,为亚高山种类,主要生活在杜鹃灌丛地带,羽色为保护色。
红喉雉鹑(T.obscurus):又名雉鹑,分布在内蒙古、甘肃和青海,一级保护动物,近危。
黄喉雉鹑(T.szechenyii):又名四川雉鹑,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和青海。
02.鹧鸪属(Francolinus)
全世界共有42种,中国仅有1种。
鹧鸪(F.pintadeanus):又称中华鹧鸪,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和香港,曾为传统狩猎禽。是观赏鸡类,肉、砂胃人药,被列人“三有”动物名录。
03.竹鸡属(Bambusicola)
共有2种,中国均有分布,均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曾为传统狩猎禽。竹鸡因其叫声独特,惹人喜爱,被作为观赏鸡类。肉人药。
棕胸竹鸡(B.fytchii):分布在四川、贵州和云南。
灰胸竹鸡(B.thoracica):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香港、澳门和台湾,中国特有种,饲养繁殖成功。
04.鹌鹑属(Coturnix)
共有8种,中国有3种,能够人工饲养繁殖。候鸟。
日本鹌鹑(C.japonica):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青海和香港。为传统狩猎鸟,肉、蛋入药,商业性驯养繁殖技术成熟。
鹌鹁(C.coturnix):分布在北京、河北、内蒙古、上海、山东、海南、云南、西藏、甘肃、宁夏和新疆,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为传统狩猎鸟,肉、蛋入药。
蓝胸鹌鹑(C.chinensis):分布在福建、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和台湾,为观赏鸡类,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商业性驯养繁殖技术成熟。
05.雪鸡属(Tetraogallus)
共有5种,中国有3种,为高山种类,均为二级保护动物。
暗腹雪鸡(T.himalayensis):又名高山雪鸡,分布在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和新疆,肉。羽人药。
淡腹雪鸡(T.tibetanus):又名藏雪鸡。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和新疆,被列入附录I,肉人药,饲养繁殖初步成功。
阿尔泰雪鸡(T.altaicus):仅分布在新疆。
06.雪鹑属(Lena)
仅有1种,在中国有分布。
雪鹑(L.lerwa):高山种类,羽色为保护色,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和甘肃,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
07.山鹧鸪属(Arborophila)
共有18种,中国有lO种,为中国鸡类中种类最多的属。
绿脚山鹧鸪(A.chloropus):仅分布在云南,被列人“三有”动物名录。
白眉山鹧鸪(A.gingica):又名白额山鹧鸪,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中国特有种,易危,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
四川山鹧鸪(A.rufipectus):分布在四川和云南,中国特有种,一级保护动物,濒危。
红胸山鹧鸪(A_mandeUa):仅分布在西藏,易危,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
环颈山鹧鸪(A.torqueola):分布在云南和西藏,为观赏鸡类,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
红喉山鹧鸪(A.rufogularis):分布在云南和西藏,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
褐胸山鹧鸪(A.brunneopectus)分布在广西、贵州和云南,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
海南山鹧鸪(A.ardens):分布在广西和海南,中国特有种,一级保护动物,易危,饲养繁殖初步成功,海南省省鸟。
白颊山鹧鸪(A.atrogularis):仅分布在云南,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
台湾山鹧鸪(A.crudigularis):仅分布在台湾,中国特有种,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能够饲养,尚未繁殖成功。
08.山鹑属(Perdix)
共有3种,在中国均有分布,均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曾为传统狩猎禽。
高原山鹑(P.hodsoniae):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生活在四川、西藏、甘肃和青海。灰山鹑(P.perdix):仅分布在新疆。
斑翅山鹑(P.dauuricae):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09.石鸡属(Alectoris)
全世界共有7种,中国有2种,为传统狩猎禽。
石鸡(A.chukar):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被列人“三有”动物名录,商业性驯养繁殖技术成熟。
大石鸡(A.magna):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宁夏,中国特有种,被列人“三有”动物名录。
10.角雉属(Tragopan)
为亚洲特有鸡类。共有5种,在中国均有分布。为观赏鸡类。
红腹角雉(T.temminckii):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分布在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和甘肃,二级保护动物,近危,饲养繁殖成功。
红胸角雉(T.satyra):分布在云南和西藏.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附录Ⅲ。能够饲养。尚未繁殖成功。
黑头角雉(T.melanocephalus):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生活在西藏,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附录I,易危。
黄腹角雉(T.caboti):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中国特有种。一级保护动物,被列人附录I,易危,饲养繁殖成功。
灰腹角雉(T.blythii):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生活在云南和西藏,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附录I,易危。
11.血雉属(Ihaginis)
全世界共有1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
血雉(I.Cruentus):分布在山西、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和青海,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附录Ⅱ,能够饲养,尚未繁殖成功。
12.原鸡属(Callus)
共有4种,中国有1种.为观赏鸡类。
原鸡(G.gallus):又称红原鸡,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肉人药,二级保护动物,饲养繁殖成功。
13.马鸡属(Crossoptilon)
有白色耳羽簇,为中国特有属,共有4种,为观赏鸡类,饲养繁殖成功。
褐马鸡(C.mantchuricum):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和陕西,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附录I,易危,山西省省鸟。
蓝马鸡(C.auritum):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和宁夏,二级保护动物,近危。
藏马鸡(C.harmani):又称哈曼马鸡,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分布在云南、西藏和青海,被列入附录I,也被列人“三有”动物名录,近危。
白马鸡(C .crossoptilon):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和青海,二级保护动物,被列人附录I,近危。
14.虹雉属(Lophophorus)
高山鸡类,共有3种,中国均有分布,都是一级保护动,被列入附录I,为观赏鸡类,饲养繁殖成功。
绿尾虹雉(L.lhuydii):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和青海,中国特有种,易危。
棕尾虹雉(L.impejanus):分布在云南和西藏。
白尾梢虹雉(L.sclaterl)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生活在云南和西藏,易危。
15.锦鸡属(Chrysolophus)
共有2种。中国分布较广,为观赏鸡类,二级保护动物,近危,饲养繁殖成功。
红腹锦鸡(C.pictus):分布在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中国特有种。
白腹锦鸡(C.amhersitae):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生活在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西藏,全体入药。
16.长尾雉属(Syrmaticus)
中、低山鸡类,共有5种,在中国有4种,为观赏鸡类。
白颈长尾雉(S.ellioti):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中国特有种,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附录I,易危,饲养繁殖成功。
白冠长尾雉(S.reevesii):分布在河北、山西(曾有分布)、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和甘肃,中国特有种,肉入药,二级保护动物,易危,饲养繁殖成功。
黑颈长尾雉(S.humiae):分布于广西和云南,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附录I,易危,饲养繁殖成功。
黑长尾雉(S.mikado):仅分布在台湾,中国特有种,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附录I,近危。
17.雉属(Phasianus)
全世界共有2种,中国有1种。
雉鸡(P.colchicus):除海南、澳门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为狩猎禽和观赏鸡类,肉、胃内壁入药,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商业性驯养繁殖技术成熟。
18.勺鸡属(Pucrasia)
仅有1种,在中国广泛分布。
勺鸡(P.macrolopha):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和宁夏,为狩猎禽和观赏鸡类,二级保护动物,饲养繁殖初步成功。
19.鹇属(Lophura)
共有11种,中国有3(或4)种,为观赏鸡类。
蓝鹇(L.swinhoii):仅分布在台湾,中国特有种,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附录I,近危,饲养繁殖成功。
黑鹇(L.leucomdana):分布在云南和西藏,肉人药,二级保护动物。
白鹇(L.nycthemera):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香港,肉人药。二级保护动物,能够人工饲养繁殖。
皇鹇(L.imperialis):主要分布于越南、老挝等国,近年来在中国云南南部的景东、景洪等地采到幼鸟标本,可能是皇鹇,但尚未能确定该种在中国境内是否分布。
20.孔雀雉属(Polyplectron)
共有7种,中国有2种,为观赏鸡类。
灰孔雀雉(P.bicalcaratum):分布在云南和西藏,被列入附录Ⅱ。
海南孔雀雉(P.katsumatae):仅分布在海南。中国特有种,濒危,饲养繁殖初步成功。
21.孔雀属(Pavo)
共有2种,中国有1种。
绿孔雀(P.muticus):仅分布在云南,为观赏鸡类,肉和粪人药,被列为附录Ⅱ,易危,饲养繁殖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