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91|回复: 17

[【文史类】] 借我慧眼看巴黎——读《巴黎,艺术至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6 17: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类心理测试的题目,设定一个环境,或是孤岛,或是世界末日,然后让人选择几样必须带的物品。这类题目的答案千差万别,因人而异,因为这一类的心理测试题侧重的不是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以此窥见答题者近期的生活状态和所关注的内容。这只是了解他人的一种方法而已,对于不同的人会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而对一名作家来说最能体现他生活状态和所关注的内容的东西是他的作品。这个道理在《巴黎,艺术至上》这本书中充分展现了出来。

  这本书是冯骥才在巴黎生活的记录。冯骥才以它独特的视角,对巴黎文化,甚至法国文化是提出了自己的解读。这种解读不同于一般学人的游记中的观花、猎奇,而是注重文化方面的审视。在他眼中,巴黎文化是一种注重精神的文化,不管是世界闻名的“街头的吻”,还是天然去饰的“巴黎女郎”,或者晴朗的“巴黎的天空”,还有古朴的海边小城“翁弗勒尔”均能体现出一种“美的精神的浪漫”,在巴黎的公墓中既有“爱犬的天堂”也有璀璨群星的居所——拉雪兹公墓,光是听听那一串闪光的名字就足以令人心旌摇动,巴尔扎克,缪塞,德拉克罗瓦,莫蒂里安尼、肖邦、莫里哀……古朴而简单的墓穴,光辉的名字,在他的笔下令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那里既是群星的归宿,也是他心灵的归宿!

  如果上面这些还不能体现出冯氏视角的独特,那么“地中海的菜单”中对法国民间艺术家、收藏爱好者的关注、“拉丁区,我们住的那条小街”中对生活状态的详细描述,则是独特的开始,而到后面分两次参观由火车站构成的奥赛美术馆,则完全是一种冯氏的独创!一般人到巴黎往往直奔卢浮宫,但严格地来说卢浮宫内的展品是世界文化,并不只属于法国属于巴黎,冯骥才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这本书的插图中,跟卢浮宫有关的只有一幅卢浮宫走廊的图片,因为在卢浮宫的走廊才是法国的、巴黎的!奥赛美术馆则不同,它是由火车站变为艺术殿堂的,既不失其最初的实用样貌,又荟萃代表着印象派的数千张油画,它是名副其实的“双重的博物馆”。

  在先贤祠的参观时,面对着雨果、卢梭、伏尔泰、居里夫人等人的棺木他感悟到“这里所安放的伟人们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远的欣赏价值的杰出的艺术,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是鲁迅式的人物,却不是朱自清。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而当谈到乡间的古堡、城市的建筑物、城市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冯骥才近些年来之所以致力于民间文化保护的原因,“我们把遗产过于物质化了。如果只把它当作一种物质,我们就会随心所欲地处置它;如果也把它是为一种珍贵的精神,我们就会永远守卫着它;以它为伴,以它为荣,甚至把它作为生命的并不次要的一部分。”

  此外在这本书里,冯骥才还介绍了许多法国作家、艺术家的故居与轶事,娓娓而谈,别有趣味。在巴黎能够见到中国的艺术家,也能见到中国的古董,这些人与物的根都在中国,但却在海外与作者相见,到底是欣慰还是痛心应该是各有侧重罢。

  最初和冯骥才的作品结缘始于《神鞭》到后来《阴阳八卦》、《三寸金莲》、《灵性》、《一百个人的十年》、《守望民间》……一路读下来才发现,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守在书斋里写字画画的作家,而是一个融入文化保护事业、关注文化发展的的文化人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7: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long兄看过这本书了吗?

可读性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7: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醉乡常客于2007-07-26 17:08发表的 :
fenglong兄看过这本书了吗?

可读性如何?



这个是第二遍看后写的。有试读的
http://book.lrbook.com/book/000/001/240/480/6571575AF77C89298DA54120FC2ACB46.htm

第一遍的读后感是这样的。

[blockquote]个人感受】

书写得很不错,主要是写得比较真实。当然有些地方也还有很多矫情和虚饰的地方。

书中体现了大冯对艺术及文化的一贯的热情。对巴黎的文物与文化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有些地方很值得人们深思,例如在面对价格不菲的中国走私文物时的思索。

这是我自买了《灵性》后的又一本大冯的书,5元钱的价格,让人觉得物超所值。

不喜欢其中的《燃烧的石头》那一篇,主要是有点偏向罗丹了。

还好大冯在这本书里没有卖弄他的画技。



[/blockquote]
附:

【网上介绍】

这是一本独特的书。既是作家写的画家,又是画家写的画家。这是一本典型的冯骥才式的作品,他数次跑到巴黎,收集大量发现性的素材,以全新的角度,惟画家才有的艺术感觉以及散文诗般的精美的文字,把他对巴黎的答案如画一般呈现给我们。

【目录】
逆光里的午宴(代序)

美是精神的浪漫

街头的吻

巴黎女郎

地铁中的乐手

巴黎的天空

翁弗勒尔

地中海的菜单

爱犬的天堂

拉丁区,我们那条小街

历史是一种灵魂

精神的殿堂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巴黎的历史美

家庭的遗产

双重的博物馆

居住在拉雪兹的大师们

都德的灵气

活着的空间

塞纳河边的中国古董

巴黎的艺术家们

燃烧的石头

孤独者的自由

最后的梵·高

秋天巴比松

神奇的左手

站在悬崖上的艺术家们

法国人肚子里的中国画家

天上的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8: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怕,Paris在冯的眼中,无异于人参果在八戒的口中,无异于股市在Dasha的头脑中

昨天正好新到一批电子商务来的书,里面艾红华主编的《美术英语》(岭南美术出版社 , 2003 )前言里第一段似乎像把刀子,刺向了许多人,谨附该书Dasha扫描图片片断:



朗润上有相关信息(可惜无PDG,是以Dasha购买了纸本):
http://book.lrbook.com/book/000/ ... C88AFE51D7BDF0A.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9: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相信冯骥才能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来的,并且有他对于艺术、文物的那种热忱在里面,这本书也一定比市面上很多讲巴黎的书更有意味。

但是楼主的读书笔记则让人不免疑惑了。

比如讲奥赛这一段,且不说从艺术来看是不是真有区别是否专属法国的必要以及可能,如果说卢浮宫的走廊(我想这应该是指整个的建筑,立面、庭院甚至底下的中古遗迹在内的)才是法国的、巴黎的,那比如其中无比丰富的印象派以前的法国绘画又是哪里的呢?奥赛所代表的印象派固然是国人习知的(似乎参观两回奥赛算不上什么独创吧?),但如果没有了其前(Louvre)其后(Beaubourg,palais de Tokyo),这孤零零的莫奈等人又算什么呢?(奥赛对面,去年重张的Orangerie也有印象派的精彩收藏,而尚不怎么知名。)当然,以作家、画家写画家,自然可以取其性之所近的来写,而不必顾忌我的挑剔的。

再有就是一些用词的问题了,拉雪兹的名人墓并不都是古朴简单的,至少肖邦不是(改天或许可以发点上次去的时候拍的照片来,楼主文字中列举的人物我应该都拍了照片);奥赛不是由火车站构成而是改成的;先贤祠放的固然都是棺,“木”却少见得很……

最后再抬回杠,在巴黎中国的古董固然不少,却也常常有些中国的假古董,不知道冯先生看了作何想法,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20: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parivraj于2007-07-26 19:38发表的 :
呵呵,相信冯骥才能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来的,并且有他对于艺术、文物的那种热忱在里面,这本书也一定比市面上很多讲巴黎的书更有意味。 但是楼主的读书笔记则让人不免疑惑了。 比如讲奥赛这一段,且不说从艺术来看是不是真有区别是否专属法国的必要以及可能,如果说卢浮宫的走廊(我想这应该是指整个的建筑,立面、庭院甚至底下的中古遗迹在内的)才是法国的、巴黎的,那比如其中无比丰富的印象派以前的法国绘画又是哪里的呢?奥赛所代表的印象派固然是国人习知的(似乎参观两回奥赛算不上什么独创吧?),但如果没有了其前(Louvre)其后(Beaubourg,palais de Tokyo),这孤零零的莫奈等人又算什么呢?(奥赛对面,去年重张的Orangerie也有印象派的精彩收藏,而尚不怎么知名。)当然,以作家、画家写画家,自然可以取其性之所近的来写,而不必顾忌我的挑剔的。 再有就是一些用词的问题了,拉雪兹的名人墓并不都是古朴简单的,至少肖邦不是(改天或许可以发点上次去的时候拍的照片来,楼主文字中列举的人物我应该都拍了照片);奥赛不是由火车站构成而是改成的;先贤祠放的固然都是棺,“木”却少见得很…… 最后再抬回杠,在巴黎中国的古董固然不少,却也常常有些中国的假古董,不知道冯先生看了作何想法,呵呵。


parivraj兄所言的是从艺术的角度,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从巴黎文化的角度去看的,既然题目是“巴黎,艺术至上”那么应该不是介绍世界的艺术品而已。卢浮宫的藏品一流,但这些藏品中最为著名的蒙娜丽莎、维纳斯等等能够代表法国的文化么?也就是说,卢浮宫的藏品是要区分,而冯骥才没有涉及这部分是因为他所关注的是一种城市文化气息,这种气息不是纯艺术的文化气息,书中的后面有关于印象派诸画家的介绍,因为觉得没有什么新意所以舍弃了。

参观两回可能是我没有表达清楚,一回是不看藏品只看由车站改建博物馆的建筑方式,另一回才是看藏品。身为凡人自不能如兄亲历,肖邦的墓的照片我以前是见过的,我把他加进来的时候也有犹豫了一下,看来还是应该另说。我文中用“构成”的确不妥(刚才没看见),谢谢兄的提醒。棺木之说,不应是纯指木质,应该用石棺更准确,不过我觉得这里取的是它的外形上的意义,我想也只有兄才能注意了。冯骥才应该不是没有见过古董的人,能令他感慨的东西,我相信不会是假古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20: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Gossudar于2007-07-26 18:34发表的 :

恐怕,Paris在冯的眼中,无异于人参果在八戒的口中,无异于股市在Dasha的头脑中


.......



借大傻兄的人参果说点题外话。最近在学三字经的使用方法,觉得人参果虽然八戒没有尝到滋味但也没有少吸收人参果的营养,幼儿识字的道理也许正在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21: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long兄是读了两遍书的,对于书的旨趣理解我想一定更为精确,而我虽然占了对巴黎比较熟悉的便宜,却只能根据兄所引的片段如:
这是一本独特的书。既是作家写的画家,又是画家写的画家。这是一本典型的冯骥才式的作品,他数次跑到巴黎,收集大量发现性的素材,以全新的角度,惟画家才有的艺术感觉以及散文诗般的精美的文字,把他对巴黎的答案如画一般呈现给我们。

来作评价,那么,我的视角也就必然要纯从艺术入手,而不见其“文化”的内涵了。而巴黎本身的丰富多样,每个人的取舍不同,自然会使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更加多姿多彩,所以我才说“不必顾忌”,而其实兄这样的读者之读之、欣赏之,也不必在乎我的这些评论的。

冯氏能单买一次票进去看奥赛的建筑,这倒确实是不常见的,我对欧洲的老火车站也感兴趣,但一般也就是到哪里看哪里。以后再到巴黎,或许可以北站、东站、Lyon, Austeritz, Orsay, St. Lazare, ...地花一天时间转一圈,百货商场也可以如此搞专题,而不仅仅是跑教堂了,呵呵。

至于我所说“假古董”,其实正是因了冯氏应该对于古董有些认识而说的,不过实在是开玩笑而已,不必再提了。对于兄所说人参果的营养,我很赞同呢,呵呵,另外想来当八戒吃第二个的时候也会更多地感到些果子的味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7 0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parivraj兄很識貨哈,一看就是對巴黎挺熟的,Orangerie的招牌就是莫奈的Nymphéas,里面實在太小,十幾分鐘就能逛完出來,免費星期天可以去一下。跟盧浮宮比起來,我也是比較喜歡奧賽,去的次數也比馮多多了,喝喝。巴黎的假古董多,parivraj兄是指Guimet博物館么?說實話,那邊的中國文物部負責人完全是個外行,據說以前不是業內的,後來才轉來負責中國部分,結果就是館內假貨一大堆,不用懂太多考古鑒定都能看出來,讓人有點哭笑不得。另外抬一下杠,拉雪茲的名人公墓大部分是古樸,即使是肖邦,我也不覺得奢華,頂多是墓前的花多一點,那只能說明他受歡迎。設計得比較龍“奢華”一點可能要算王爾德的墓,俺記得俺都有拍下來,就是不知道放在哪里了,現在只能找到給Abailard et Eloise拍那套照片。還有只去拉雪茲不去Montparnasse公墓才是外行,那里也葬著一卡車名人呢,像薩特波伏娃什么的。北邊還有一個公墓,俺到現在還沒去,據說是三大公墓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06: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parivraj于2007-07-26 21:28发表的 :
fenglong兄是读了两遍书的,对于书的旨趣理解我想一定更为精确,而我虽然占了对巴黎比较熟悉的便宜,却只能根据兄所引的片段如:



来作评价,那么,我的视角也就必然要纯从艺术入手,而不见其“文化”的内涵了。而巴黎本身的丰富多样,每个人的取舍不同,自然会使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更加多姿多彩,所以我才说“不必顾忌”,而其实兄这样的读者之读之、欣赏之,也不必在乎我的这些评论的。
.......


原来兄是根据这个内容来切入的。对于这些书肆间的简介我其实是向来不信的。只是一种参考。从这本书中所体现的来看,他所关注的态度来源于他对民间文化的保留意识。我的笔很拙,未免不逮。在他的这本书中,有很多地方其实是和梁思成以前的主张是相同的。

梁思成说过:"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休息,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在我的理解中,这里的建筑后面应该加上“文化”二字。把建筑物作为一种体现文化思想的遗留物来看,自然与旅行观察有所不同。

还有一段。梁思成去扬州主持筹建鉴真纪念馆时,作了有关古建筑维修问题的报告。他说:“我是个无齿之徒——我的牙齿没有了,在美国装了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没装纯白色的,而是略带点儿黄,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叫整旧如旧。我们修复古建筑也要如此,不能焕然一新。”在书中法国人修复一把椅子,要花费一名专业的修复师一年的时间,所体现出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观念。

八戒的第二次吃人参果的说法很有启发性。谢谢兄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7 09: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aquoibon兄说得好啊,不愧是“地头蛇”啊,呵呵。看了兄的文字,我又想过去趟巴黎转转了。我对于Le Louvre比较喜欢,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更喜欢古典以前的东西,另一方面有朋友曾在那边供职,不免也爱屋及乌。

北边还有一个公墓,想必是说的Montmartre了吧,在高地西边,从红磨坊过去一拐弯就到了。那边规模稍小,但Stendhal,Heine,Berlioz,Degas,Dalida,Fran鏾is Truffaut,蒻ile Zola,Alfred de Vigny,Ampère,Jean Foucault (最后两位给学理科的兄弟们)……这一串名字也足以成为去一趟的理由啦。

不过Montparnasse我还真是没进去过。几年前是参加活动从Tour de Montparnasse顶楼上看了看,去夏在巴黎小住,朋友家在UNESCO附近,去Montparnasse其实方便得很,我走路(那次步行得比较多,把巴黎从各方向穿了几遍)也常常路过,但不是接下去有别的事要做就是傍晚墓园关了门,只能在墙外感受一下,想想在里面的Baudelaire,Serge Gainsbourg等人。好在墓园分成两半,在中间的马路上走,倒也别有情调。

至于对肖邦墓的印象,我想可能就是各人对词汇的感觉不太一样了吧,在我看来他的墓碑精致美好得像他的夜曲,古朴一词就实在用不上了(当然其装饰并不过分而算得上“朴素”)。至于Oscar Wilde的墓碑,形体固然是大,却也还不出格(同在拉雪兹的一些吾国同胞的墓碑就反而显得豪华得很,呵呵),只是上面印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粉丝的吻痕,给人的视觉冲击还是蛮厉害的……

照片我都还留着,虽然只是瞎拍而已,等回头挑挑找个地方放着大家看吧,呵呵。另外说假古董,主要还是市面上的,听说现在国内颇有制造赝品卖出国的情况,而摆在巴黎各画廊里的中国艺术品也鱼龙混杂,冯氏既然关心中国古物,在塞纳河边(见上引目录)所见古董里,赝品自然也不会少的。而要说Guimet的话,自己手上真值钱的敦煌卷子不多拿点出来陈列,反而摆满了哪里都多见的瓷器,实在不能令人满意的——这是数年前的印象了,后来一直没再去,不知可有改观。当时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个瓶子上有行草的题诗,并不难读,而写作说明者竟然不能认全上面的字,让人失望不小。

fenglong兄提到法国的文物修复,正好前段帮朋友打听这方面的情况来着。巴黎有个INP(L'Institut national du patrimoine),就是专门培养文物工作者的,相当不好考,要求也严格,那个朋友学美术的,别的科(临摹、美术史、素描、语言等)都好说,在物理化学面前却不得不望而却步了(其实入学考也不过是要高中水平,只是咱们的美术类学生偏科太严重了(一些美术类中专则根本没这些课)),这或许也能让我们从另一方面看到他们所谓的文物修复眼界更广阔,标准也更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8 04: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这书我也能写。(趁深夜没人,偶吹把牛)

偶曾经在卢浮宫里蹲了一个月,为了写一本基于卢浮宫的书--可怜当时的mm陪我磨破了几双鞋,啃了一个月的面包。。。。 最终书还是流产了。

深夜看到巴黎的帖子,想起过去的一幕幕,好多故事,好多感慨。。。

paris, je t'ai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07: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yuntop于2007-07-28 04:30发表的 :
嘿嘿,这书我也能写。(趁深夜没人,偶吹把牛)   

偶曾经在卢浮宫里蹲了一个月,为了写一本基于卢浮宫的书--可怜当时的mm陪我磨破了几双鞋,啃了一个月的面包。。。。 最终书还是流产了。   

深夜看到巴黎的帖子,想起过去的一幕幕,好多故事,好多感慨。。。
.......


终于把兄台给引出来了。欢迎多来这里写一写呀。兄是专业人士,涉猎又广,应该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在我的理解中,以“外观内照”的角度来描述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写作了。期待兄早日出版专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8 16: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fenglong88于2007-07-28 07:13发表的 :


终于把兄台给引出来了。欢迎多来这里写一写呀。兄是专业人士,涉猎又广,应该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在我的理解中,以“外观内照”的角度来描述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写作了。期待兄早日出版专著。

呵呵,谢谢fenglong兄鼓励,深夜梦游胡言乱语一通,让兄见笑了。

称我为专业人士,很羞愧,实在不敢当,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文艺倒是真的。

嘿嘿,偶构想的那本书不是学术专著,思路有点像le monde de sophie,以小说的体裁来介绍艺术--一直以来是我的一个心愿,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心思去写。

知易行难,情节人物都想好了,动笔起来才发现,好的小说需要的技巧实在太多,要构建出精彩的情节,生动的人物,震撼的场景。。真需要投入无数的精力和时间。而多功能,就意味着要多少减弱其中一部分功能来满足别的功能。--比如《苏菲的世界》作为小说真的就不算精彩,人物形象很单薄,有不少悬念,但比起正规的小说,总体情节也不是很出色-- 没办法,它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哲学,小说的主要功能本来就不是用来介绍知识的,加在一起,能做到那样,已经非常不错了。

一想算了,改用散文形式,笔调努力做到轻松有趣,把读者的理解放在第一位,照样也能吸引人。--不过一直有perfectionism情节,不甘心放弃原先的设想,犹犹豫豫,拖来拖去,居然就搁置一旁了。。。

偶发感叹,贻笑大方了,再谢fenglong兄的鼓励和醉兄的慷慨相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17: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yuntop于2007-07-28 16:10发表的 :


呵呵,谢谢fenglong兄鼓励,深夜梦游胡言乱语一通,让兄见笑了。

称我为专业人士,很羞愧,实在不敢当,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文艺倒是真的。
.......


先写散文,再写小说。散文嘛贴上来,大家说说,集思广益,提供一些思路,好进一步完成小说的创作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8 23: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黎其實還有一些小地方雖然名不見經傳,卻是很“巴黎”,比如place de Fürstenberg,非常小的廣場卻有外省風味,不時會有音樂家在那邊搞個小型音樂會,canal de St Martin,天使Amelie打水漂漂的地方,place des vosges,在雨果故居前,真正的老巴黎都會來散步的地方,rue Moufftard,典型的巴黎市集,生活氣息濃郁。以上種種只是靜的巴黎,而動的巴黎同樣精彩,比如六月份的音樂節,八月份的paris plage,還有國家遺產日等等,這些可不是三天兩夜游能看得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0 12: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冯骥才的文学我只是停留在那本神鞭的电影上,而多一点的是他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性挖掘,以及卖画筹资开展的保护等等,令人钦佩。

平时在看他的blog,给个链接http://blog.sina.com.cn/fengjicai
里面有他的近况,以及小品,绘画等内容。

期待能看到这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 03: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響應醉版的號召,俺先貼幾張大家瞧瞧。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449714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15:01 , Processed in 0.1946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