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04|回复: 3

[【文史类原创】] 谈《雷雨》中周朴园的艺术形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2 09: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雷雨》中周朴园的艺术形象


摘要:《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一九二三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冲突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表现了它的残酷凶狠的反动本质,猛烈抨击了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制度。
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是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活泼、生动,具有个性化。作者对旧家庭的生活非常熟悉,对所塑造的人物有着深切的了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相当准确。剧中不仅展现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特别集中地塑造了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的艺术形象,从而深刻地揭露了他凶横、虚伪和腐朽的反动本质。

关键词: 《雷雨》    周朴园    形象    虚伪    奸诈
冷酷     专横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是却以坚实的现实主义艺术,把中国现代话剧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茅盾在晚年,曾以“当年海上惊雷雨”的诗句,忆念当时《雷雨》出世,震惊剧坛的态势。《雷雨》一现世就赢得广大读者、观众的喜爱,大半个世纪以来在舞台上历久不衰,是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真实性,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多层面。周恩来同志评价《雷雨》:“作品反映的生活合乎那个时代,这个作品保留下来了。这样的戏,现在站得住,将来也站得住。”
无论是从故事层面,戏剧效果,还是从更深的人生哲理意蕴,不管从哪种角度而言,《雷雨》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精彩之作。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不协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作者完成了人物的塑造。
文学艺术要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它的首要任务就是塑造出有灵魂,有血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以达到感染,教育群众的目的,曹禺的剧作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整部《雷雨》中,作家集中力量在写人,不仅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脾气秉性,身份气度,喜怒哀乐,而且时时注意刻画人物在戏剧进程中真实细致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雷雨》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荡起一股时代的写实特征。它使许多线索、网络式的交结回旋。在这里有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反映着专横的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爱情与自由的冲突;有鲁侍萍与周朴园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与封建阶级的冲突,也有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同资本家的冲突。复杂错综的矛盾,构成性格的冲击力量,展现在这个大家庭里。
作者以有力的笔触,着力揭露了以周朴园为家长的这个腐朽、没落的罪恶家庭,以及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黑暗。周朴园是《雷雨》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反动资本家的典型。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一个十分狠毒的伪君子。在这部剧作中,作者主要从三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周朴园的性格,塑造他的艺术形象。
一、通过他与蘩漪的矛盾冲突,刻画他的冷酷、专横的性格特征。
作品着重描写的是他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专横、虚伪和残暴。他企图建立一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便肆意贱踏蘩漪的意志和人格,却以关心,爱护他人的面目出现,实际上是以冷酷、专横的态度来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在作品的第一幕中,他一出场见久别两年的妻子,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接着命令蘩漪:“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两句话就表明了他对妻子的生硬冷漠态度,他只知道蘩漪是他的妻子――他的一种附属物;他的责任就是把她藏起来,同保存其它财物一样。因此,他不管妻子有没有病,什么病,病到什么程度,总之得“到楼上去休息”――实际就是把她关起来。像周朴园这样不道德的人,对自己年青貌美的妻子是不会放心的,他自己长期在外,妻子一时不在自己房里呆着,在他看来就是不守“本份”,这就成了没有“秩序”,所以他看见妻子下楼来了就不痛快。蘩漪要求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现代美德,与他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他不仅不理解,反而视她为神经不正常,是“疯子”。他不能允许周家有叛逆,要“教化”她。看起来,他似乎是竭尽忠诚地为妻子治病,请德国的克大夫,劝她喝药,督促她休息等等,但这种关心、爱护的真正意义是对蘩漪的潜在仇恨和貌似合情合理合法的虐待!第一幕中“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反映了他的这种伪善。当他得知蘩漪竟敢违反平日的规矩把药倒掉了时,便不露声色地叫四凤把剩下的药再拿来。蘩漪反复声明“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不理;蘩漪想等一会儿再喝,他不依;硬是逼着周冲劝母亲当面喝下去,又喝令周萍跪着劝母亲,用“夫权”和“孝道”这双重的伦理枷锁迫使蘩漪就范。而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蘩漪为了孩子们做个“服从的榜样”。此时的喝药治病只不过是表面文章,其内容实质是维护家庭的封建秩序和他本人的家长尊严。蘩漪在漫长的岁月中无数次地享受这种“夫爱”使她渐渐明白了它的虚伪性。她对周萍说:“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外表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
第二幕一开始,周萍对四凤说:“父亲就是这个样,他的话向来不能改的,他的意见就是法律。”这个峻厉、威严的资本家,既不象《子夜》中吴荪甫那样,有着强烈全面的现代资本主义意识,也不象《家》中高老太爷那样,是一个封建专制的代表,这是一个封建意识很强的资产阶级人物。“他的话,向来不能改的。”正是这种冥顽、威严、专横的体现。还有在周蘩漪与鲁贵的对话中,我们也能看出这一点。
鲁贵:对了,老爷刚才跟我说,怕要下大雨,请太太把老爷的那一件旧雨衣拿出来。
蘩漪:四凤给老爷拣的衣裳,四凤不会拿么?
鲁贵:我也是这么说啊,您不是不舒服么?可是老爷吩咐,要太太自己拿。
蘩漪:那么,我一会儿拿。
鲁贵:老爷吩咐,说现在就要,说不定老爷就要出去。
蘩漪:哦,好,我就去吧。
周朴园的专横、冷酷的性格和封建家长的面目,在他第二次登场时又一次的展现出来。
周朴园:(忍耐)克大夫是我在德国的好朋友,对于脑科很有研究。你的神经有点失常,他一定治得好。
蘩漪:(爆发)谁说我的神经失常?你们为什么这样咒我?我没有病,告诉你,我没有病!
周朴园:(冷酷地)你当着人这样胡喊乱闹,你自己有病,偏偏要讳病忌医!不肯叫医生治,这不就是神经上的病态么?
蘩漪:哼!我假若是有病,也不是医生治得好的。(向饭厅门走)
周朴园:(大声喊)站住!你上哪儿去?
蘩漪:(不在意地)到楼上去。
周朴园:(命令地)你应当听话。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领略过他作为封建家长的威严。到这一场,作家又深入地挖掘了他灵魂的另一方面,他的上场是为了逼迫蘩漪的反抗,冷酷地训斥她,大声地命令她,还限令周萍陪大夫追到楼上去看病,对妻子的痛苦,毫不动心;对妻子的折磨,毫不顾惜。廖廖几笔,把他自专、自是、唯我独尊的灵魂坦露无遗。这一小段戏,既深化了周朴园前面所表现的冷酷、专横的性格,又引出了他和侍萍狭路相逢的新冲突。
二、  通过他与侍萍的矛盾冲突,揭示他的自私、虚伪与性格的复杂性。
他对侍萍始乱终弃,却做出伪善的怀念面孔。虽有一定的真实人情的流露,但最终仍是虚伪的,他既不能超越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也不能超越了他的阶级本性。
从第一幕开始,作品反复渲染了周朴园对侍萍的“眷恋”和“恩义”,不许搬走侍萍喜爱的旧家具。不许打破侍萍不能开窗的旧习惯,甚至教训周萍为了生母而改正过错……而这一切,都是在确信侍萍已死,对他的阶级利益没有丝毫损伤的前提之下。这种渲染,既是为了揭露他的自欺欺人,自我标榜,自我安慰,更是为了反衬他在一旦与待萍相见时的突然变化。剖开他虚伪、自私的丑恶灵魂。当投河得救未死的侍萍一旦又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伪善的本质就暴露出来了。他厉声地质问侍萍:“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一连串的质问,是他本能的阶级意识的流露,是他内心紧张、恐惧的表现。他以为鲁妈是受人指使,千方百计地寻找他,是想以过去的关系讹诈他才来的。他是以剥削阶级的庸俗卑劣的心理来看待鲁妈出现在他面前的。为了维护他的尊严和地位,他立刻质问鲁妈:“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这是一张五千元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这就刻画了一个充满铜臭气的地主兼资本家的丑陋灵魂。他立即辞退了鲁贵和四凤,并提出“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的条件。这是他因害怕事态扩大,威胁到他个人利益,所以提出这样的条件来掩盖以往事实的真相。这和他开始时的托物寄情、怀念故人的感情相对照,似乎判若两人,但这种相矛盾、相对立的感情都是周朴园的真情的流露,不过它们是在不同时间、地点和场合的流露罢了。它们在维护周朴园的阶级地位、身份等问题上统一在一起了。不难看出,怀念侍萍是为树立他的威严,提高他的地位,绝情寡义也是出于同一目的。这是资产阶级极端自私自利的阶级性的表现。
周朴园给鲁妈一张五千元的支票(被鲁妈撕了)还想汇一笔钱给鲁妈。这自然不能用怀念之情来解释。他自己都明白地说,这样做是为了“赎罪”。三十年前,周朴园把待萍赶出门去,使她遭受了三十年的悲苦,可以说是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如果周朴园认识到这是他的罪过,总算还有一点人性。但是,正如鲁妈所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金钱算得清的。”金钱不能赎罪。但在周朴园看来,金钱不仅可以给他带来地位、身份和享受,而且可以赎买罪恶,以求得心灵的安宁。这正是资产阶级的腐朽、丑恶灵魂的的表现。
最能反映周朴园的伪善特征的,是他对侍萍的情感态度。30年前,周朴园与侍萍同居过两年。从周萍和大海的出生,从侍萍绣一朵梅花补周朴园衬衣上的破洞等细节中,可以窥见他们当年的爱情生活是真实而和谐的。他爱侍萍的漂亮,柔顺和聪慧。但这种爱情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危机的客观因素是封建婚姻的等级观念,不允周家少爷正式娶使女为妻;主观因素是周朴园的爱不是建立在真正的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而是以自我为核心,以不损失自己的利益为前提的。在这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周朴园抛弃侍萍娶了“有钱人家的小姐”,侍萍被迫在大年三十晚上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大海冒雪跳了河。
周朴园对于侍萍的种种怀念,不能说绝无真情实感,但更准确地说是内疚之心,是一种赎罪的心情在支配着他。他不能无视严峻的事实,即他用爱情引诱欺骗了侍萍之后,又抛弃了她,使得她走投无路而投河身亡。往事的回忆鞭打着他的心灵。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借此巧妙地掩盖他不光彩的过去,维护他在家庭中的威严,显示周家是个体面的家庭,抬高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这些才是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纪念侍萍的真正原因。他的这种怀念,既是他虚伪性格的反映,又是他复杂情感的表露。
我认为,周朴园复杂的性格特征不是传统的、简单的、真、善、美的评价观念所能诠释的。结合《雷雨》四幕剧情概要,不难发现周朴园怀念的真情表现在多方面:
1、他对侍萍有美好的印象,认为“她很贤惠,也很规矩”,以至于每年“总记得”她的生日,一切照着侍萍是正式嫁给周家的人看。
2、客厅一直留着侍萍喜欢用的又旧又笨的家具,室内陈设30年来保持不变,甚至他的生活习惯从没有改变,试想,周朴园一个人做到这些也许不是很难,可是周家是一个有妻有儿的家庭。
3、周朴园不断教导萍儿不忘生母的生活习惯和自己名字的由来,在家庭矛盾大爆发时,仍喝令周萍跪认生母。
4、周朴园与侍萍相爱两年,而且有两个孩子。
以上这些,似乎都能证明他三十年来一直记着待萍,而且与她还有着很深的感情。从周朴园的主观看,这种怀念之情是真实的,如果纯粹是假装,精神空虚就无法填补。但是,对她的思念之情一旦与他的名誉、地位、体面相冲突时,这种感情必然要服从于阶级利益,必然会立即轰毁。作家这样描写,使周朴园这个典型形象更加真实,更加具有深刻的说服力。
三、  通过他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则深刻地揭露了他的残忍与奸诈。
他包修江堤,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二千多个小工,勾结反动军警镇压工人罢工,双手沾满血腥。剧本通过鲁大海之口,将周朴园残酷、卑劣的本性暴露无遗。
鲁大海: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
鲁大海: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断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也体现了工人阶级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鲁大海对周朴园的憎恨,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家仇家恨,而是阶级的仇恨。在这一幕中,周朴园还告诉鲁大海:在你离开煤矿以后,其它工人代表签字同意复工。你们罢工失败了,你已经被开除了。鲁大海悲愤不过,把他最丑的事兜了出来。周朴园虽然很气,但还能硬撑着,周萍这个“孝子”却上前打了大海两巴掌。侍萍再也没有想到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自己的儿子竟变成了这样一个鬼东西,她连一声“萍儿”都叫不出口了:“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母子,兄弟,成了这样阶级对立的关系。为了把事情掩盖起来,周朴园立刻解雇四凤、鲁贵,和他们断绝一切关系。他怕得很,直到第四幕,他还要寄钱给鲁妈,不是为了慈悲,而是因为他不放心,非用钱堵他们的嘴不可。鲁妈很有骨气,钱她不会收,但她信命,认命。
鲁大海是周朴园的对立形象。他首先是以煤矿工人代表身份出现在周家的。他的出现,给作品的阴郁沉闷的气氛一丝亮色,增强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他和周朴园“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他对作为反动资产阶级的周家有着本能的憎恨,他淋漓尽致的揭露了周朴园的罪恶,深切批判了周萍所谓的真心,爱四凤的虚伪性,表现了他朴素的阶级斗争的观点。鲁大海形象的塑造,使作品所反映的冲突,不只局限在周家或周鲁两家,也交织的反映了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从而接触到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除进一步揭露其凶残本质外,还表现了阶级的对立,这种对立又是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产阶级的有力打击。
作品以带封建性的反动资本家为一方,以他的家属和其它社会关系为另一方,构成了尖锐的对立关系。周朴园虽然在全剧中话并不多,但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数量极为有限的语言刻画出了这个富于性格的主要人物。如此,借助多种人物关系,构成了周朴园形象的面面观。                                                  周扬说:“周朴园在家庭里是一个顽迷专制的家长,在生产上又是一个懂得榨取、压迫和欺骗工人的方法,口里衔着雪茄烟的资本家。”周朴园虽受着资产阶级的教育,却同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感情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他不但冷酷、自私,具有专横的统冶心理,而且还十分虚伪,假道德。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的性格,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仅仅用专横、峻厉、伪善来概括周朴园的形象,便有失他的丰富内涵而对道德的原罪感的过分扩大,也会失却人物的性格核心的把握,《雷雨》是在多元化心理过程的揭示中颇具分寸地展现人物的。



参考文献
[1]、王兴平等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曹禺研究专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
[2]、田本相:《曹禺传》,1988年8月第1版。
[3]、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
[4]、钱谷融:《<雷雨>人物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5]、孙庆开:《曹禺论》,1986年4月第1版。
[6]、潘克明:《曹禺研究五十年》,1987年11月第1版。
[7]、杨公骥《中国文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
[8]、刘锦云《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9]、张靖,田本相:《曹禺年谱》,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0]辛宪锡:《我倾心于人物——谈曹禺剧作中的人物塑造》《天津师院学报》1981年第一期。
[11]刘绍铭:《曹禺论》文艺书屋1970年第一版。











后 记

我这篇论文的选题虽具体,但所选之人并不多,而且参考资料也甚少。初写时,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所以写的条理不够清晰。初稿完成以后,我让刘老师帮我指正、修改。刘老师学识渊博,对古代文学了解甚多,而且历年多都是汉语专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所以,刘老师帮我仔细地修改,不管是从宏观的文章条理框架方面,还是小到斟词酌句,甚至包括标点符号,刘老师都给我一一纠正。拿回初稿时,刘老师又亲自为我讲解,通过刘老师的这么一指导,真让我有一种拔云见月的感觉,顿时,文章的思路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让我顺利地完成了二稿。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如果不是刘老师的指导,我的论文也不可能顺利完成。
















目  录


一、  通过他与蘩漪的矛盾,刻画他的冷酷、专横的性格特征…………2
二、  通过他与侍萍的矛盾,揭示他的自私、虚伪与性格的复杂性……4
三、  通过他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揭示他的反动阶级本性……………7
参考文献………………………………………………………………………9
后记……………………………………………………………………………10

















写 作 提 纲

(一)论题:谈《雷雨》中周朴园的艺术形象
(二)中心内容:伟大现实主义剧作家曹禺的《雷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读者,观众的喜爱。作品以带封建性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为一方,以他的家属和其它社会人物为另一方,构成了尖锐的对立关系。周朴园虽受着资产阶级的教育,却同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感情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他不但冷酷、自私、具有专横的统治心理,而且还十分虚伪,假道德。这样一个人,和他周围的人之间自然要发生着尖锐的矛盾。在《雷雨》中,作者主要从三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他的性格,塑造他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的深刻意义在于真实地反映了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从而显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思想和道德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传统的力量。
(三)正文:
绪论:
本论:
1、通过他与蘩漪的矛盾,刻画他的冷酷、专横的性格特征。
   2、通过他与侍萍的矛盾,揭示他的自私、虚伪与性格的复杂性。
   3、通过他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提示他的反动阶级本性。
   结论
(四) 参考文献
(五)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2 11: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2 13: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我这篇论文的选题虽具体,但所选之人并不多,而且参考资料也甚少。”似为不确,《雷雨》是研究的大热门,其中每个人物都成为众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cnki里检索了一下,讨论周朴园人物形象的就有135篇文章,可作为楼主参考文献之补充。兹举几例:
论周朴园——《雷雨》人物形象分析之一 马中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3/02
谈谈《雷雨》中的周朴园 康咏秋 中学语文 1983/12
从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看其性格的复杂性 宋凤英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4/02
从对待鲁侍萍感情的真伪谈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 李家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1
周朴园形象新探 闵阳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1
周朴园形象辩说——兼论文学史上的“负心汉”形象 吴建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03
周朴园形象新探——论他对侍萍的爱情 张人权 社会科学战线 1989/04
周朴园形象简说 冯国晨 学习与探索 1993/01
再评周朴园 于燕 广州大学学报 2000/04
论周朴园的形象 占火金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0/01
乏力的突围——论《雷雨》中的周朴园 薛海斌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04
再论《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 井凤芝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1/01
对《雷雨》中周朴园的再认识 张丽芬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3/04
“伪君子”的真性情——周朴园形象再分析 狄丽英 名作欣赏 2004/06
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典型形象——周朴园 邹细华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1
命运的“残忍和冷酷”——周朴园形象再解读 徐震 名作欣赏 2006/23
周朴园:父权文化的受害者——《雷雨》人物形象再解读 王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6/07
适度距离的冷静观照——周朴园形象重读 张军 语文学刊 2007/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23: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slough98于2007-07-22 13:36发表的 :
楼主说“我这篇论文的选题虽具体,但所选之人并不多,而且参考资料也甚少。”似为不确,《雷雨》是研究的大热门,其中每个人物都成为众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cnki里检索了一下,讨论周朴园人物形象的就有135篇文章,可作为楼主参考文献之补充。兹举几例:
论周朴园——《雷雨》人物形象分析之一 马中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3/02
谈谈《雷雨》中的周朴园 康咏秋 中学语文 1983/12
从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看其性格的复杂性 宋凤英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4/02
从对待鲁侍萍感情的真伪谈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 李家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1
.......

感谢兄台为我找到这么多参考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1:49 , Processed in 0.16148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