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3|回复: 0

[【学科前沿】] 刺“聋”白细胞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1 21: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灵敏的蛋白质“耳朵”,保证了免疫系统中的“急先锋”——白细胞能在第一时间投入“人体保卫战”,但若此战斗一旦失控,也可能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在短短几小时内就能致人死亡。上海科学家研究发现,将这只“耳朵”刺“聋”,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有望为化脓性脑膜炎、急性呼吸窘迫症等炎症性疾病开辟治疗新途径。
  
  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免疫学》今天以11页的篇幅,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耿建国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历时4年完成的这项最新成果。该杂志审稿人称其“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作出非常非常重要的开创性贡献。”
  
  PSGL-1蛋白是这只“耳朵”的“外耳”,它在白细胞的细胞膜上侦听着机体发炎部位传出的“征召令”。国际生物界在几年前就发现了它的功能,但在探索其分子机制上,众多研究小组却纷纷无功而返。经过多方探索,耿建国实验室发现Naf1蛋白就是寻觅已久的“内耳”——与PSGL-1蛋白结合将“征召令”通知给白细胞,让它赶紧活化,准备战斗——穿越血管,向炎症部位渗出,整个过程可在几分钟内完成。
  
  白细胞一旦活化就会发挥出巨大的杀伤力:大口吞噬细菌病毒,释放氧自由基“杀敌”……可如果发炎部位的“抗战”已经结束,却还有大批“应征”而来的活化白细胞源源不断地涌来,这些多余的杀伤力就会伤害机体自身的器官,甚至导致器官衰竭。
  
  而把这只“耳朵”刺“聋”,白细胞“应征”速度就会明显减缓。动物实验证明,特异性阻断PSGL-1蛋白与Naf1蛋白结合的小鼠在发生急性腹膜炎时,白细胞渗出比正常小鼠减少了90%,炎症反应得到明显抑制。
  
  “现在治疗炎症性疾病,主要靠大剂量使用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副作用非常大。”生化细胞所博士王海波表示,希望这项研究所提供的药物新靶点,能有助于研发出对抗炎症疾病的新型药物。为此,他们已为成果申请了专利。
  
  目前,耿建国实验室已合成了一个多肽分子,让它冒充“外耳”,抢先与“内耳”蛋白结合,使“征召令”无法传递。生化细胞所副研究员陈铭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合作,展开此类多肽药物的研发,同时还准备建立模型,筛选更适合制药的小分子化合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7 08:28 , Processed in 0.19414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