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http://www.slibrary.com/userprint.php?newsid=435
文献资料修补办法
? 洪有江整理
一、 新书
买来的新书,一般不会有什么毛病,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列举如下:
1)折角切割的书页,会多余出来一块,可以将书页展开,平整地压在玻璃板上,用壁纸刀切割整齐。
2)封皮脏了,塑光封皮的可以用湿纱布擦拭。辅助橡皮。一般都能搞定。多余的装订胶,可用小刀切去。
3)书的切口脏了,最常见。大都是脏手翻书的后果。怎么办?用砂纸打磨。办法是,用手捏住需要打磨面,捏紧,轻轻用砂纸单向擦,注意不要双向来回擦,容易起毛。反复十数次,基本上就可以清除干净了。注意砂纸的颗粒度,300号的水砂纸最好。
二、旧书
1.书页修补法:
折角:若是买来的旧书,折角最多见。办法是把折角的部分用清水稍稍润湿,用几层宣纸夹垫吸干水分后,压在一大摞书下。几天后,即可平整如新。
2.封皮修补法:
1)封皮破损但完整:用与封皮等大的宣纸,皮纸,或厚白纸,依情况而定。按面积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拼贴。胶水不要用水性的,容易起皱。封皮与书体连接完好的,将纸做衬垫。脱落的,将衬纸粘贴在扉页上。再对书脊进行修整粘补。
2)封皮不完整的,可选于封皮同色的纸张做封皮,将残缺封皮贴上,修旧如旧。或者新作封皮,将旧封皮附于新封皮后,扉页前。
3)没有封皮的,新作封皮,粘贴好后最好再包书皮。
3.装订:
书页散乱的,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装订方法。线装书可以按原样重新装钉,方法有几种。万一复杂的不行可以选择简单的。
另一种就是常见的背胶书,这个很多设计喷绘的店铺都能提供这个服务。书口都能切割齐整。
线装书
线装,也称古线装。有人认为,汉代已有线装线装注释: 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书在书市出售。其实,汉代有书市,但没有线装书。 我国古代的纸本书,经历了卷轴和册页两个阶段。卷轴由卷、轴、缥、带组装成。汉、唐代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今天我们看到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晚唐以后,卷轴书向册页书过渡,其装订方法又有多种多样的演变,大体经历了轻折装、旋风装旋风装注释: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之一 , 亦称“旋风叶”、“龙鳞装”。 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 。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叶全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 鳞次向左裱贴于底卷上。 其特点是便于翻阅, 利于保护书叶 。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关于旋风装的形制,现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旋风装是将经折装的书再用一张纸一半把书的第一叶粘起来,另一半把书的最後一叶粘起来,整张纸把书的第一叶和最後一叶连同书背一起包起来。另一种意见认为,旋风装是抄书时,先一叶一叶的抄写,然後再依次序象鱼鳞一样一叶一叶地粘在一张卷轴式的底纸上,收卷时,书叶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宛如旋风,所以又称为旋风卷子。 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它形同卷轴,由一长纸做底,首页全幅裱贴在底上,从第二页右侧无字处用一纸条粘连在底上,其馀书页逐页向左粘在上一页的底下。书页鳞次相积,阅读时从右向左逐页翻阅,收藏时从卷首向卷尾卷起。 这种装订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页宛如自然界的旋风,故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又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 旋风装是我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早期过渡形式。现存故宫博物馆的唐朝吴彩鸾手写的《唐韵》,用的就是这种装订形式。、蝴蝶装蝴蝶装注释: 中国书画裱式之一,流行于宋代。一个印板成一页,每页折叠成版心向内,单口向外。每页书口对书口相粘连,展开时,似蝴蝶展翅。书口与书衣不用线订,仅用糊贴。张萱《疑曜》:“会秘阁中所藏宋版诸书,皆如今制乡会进呈试录,谓之蝴蝶装。” 蝴蝶装”简称”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人们在长期翻阅经折装书籍的过程中,经折装书籍的折缝处常常断裂,而断裂之后就出现了一版一页的情况,这给人以启示,逐渐出现了以书页成册的装订制度。而最先出现的册页书籍就是”蝴蝶装”。 蝴蝶装大约出现在唐代后期,盛行于宋朝,是把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以中缝为准,将全书各页对齐,用浆糊粘附在另一包装纸上,最后裁齐成册的装订形式(图10-6)。用”蝴蝶装”装订成册的书籍,翻阅起来如蝴蝶两翼翻飞、飘舞,故名之为”蝴蝶装”。五代雕版印刷的监本经书,上呈时是一百三十策(册)。既然称策,必为书之方册,因卷轴装称”卷”,不称册,加之唐时唐人写经已有个别为蝶装,故五代之经书当为蝴蝶装。、包背装包背装注释: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起于南宋后期。包背装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版口作为书口,然后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再用纸捻穿订,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由于包背装的书口向外,竖放会磨损书口,所以包背装图书一般是平放在书架上。包背装图书的装订及使用较蝴蝶装方便,但装订的手续仍较复杂,所以不久即被另一种装订形式--线装所取代。 社会是发展的,事物是进步的,书籍装帧势必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改革创新才行。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空白页。张铿夫在《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现了线装本的册页书。 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当时的书写材料,竹、木仍为大宗,其次是帛。纸写书,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都没有充分的根据说明在汉代(特别是西汉)就已普及。 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公元14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的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艺流程分三条线,均为手工操作。 书芯加工流程:印刷半成品→理料(撞理)→(开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孔→穿纸钉定型→粘封面→切书→包角→复口→打孔→穿线订书→粘书签→印书根字。 书函加工流程:计算配切书函各料→涂黏合剂→组壳→包壳糊函→开槽→制销孔、销带、骨签→涂黏合剂→裱衬条→涂黏合剂→粘内衬纸→压平→自然干燥→粘签条。 套合加工流程:配册→检查→装函套合→包装→贴标识。
二、 先将封面(包括封底)和书芯分别按所需规格裁切好,再将封面按书芯规格把需勒口的一或二、三、四面多出的部分向里弯折进去,并与书芯表面一边(或二,三,四边)黏结即可。线装封面的几个边与书芯边沿的黏结操作又称复口。
南京市江浦实小图书馆
侍郎按:
对于旧书,我有一法,尤其是对于那些品相已经很坏,但是内容很好的书. 那就是,用夹子或木板把书固定住,把天头地脚用裁去一点点,然后,面和底重新用白纸裱贴,虽然看起来不好看,不过经过这么一次\"除残去秽\"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放在书柜了。呵呵.聊胜于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