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71|回复: 0

[【心情日记】] 杭州盐务局原领导班子收取回扣集体落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7 22: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食盐包装袋套牢诸多盐务官

  5月12日,53岁的盛玉林照例骑着自行车到湖州物资汽车设备更新回收有限公司上班,他的职务是副经理,但工作相当清闲。两年前,盛玉林的身份是湖州市盐务管理局副局长,他是在举报局长沈伯泉后职务发生改变的。

  2005年春节前,做了近十年副局长的他被调离盐务局,来这里上班,薪水比他当盐务局副局长时缩水约三分之二。而被举报人沈伯泉照旧稳坐局长宝座,直到一年半后案发被捕。不过,沈伯泉案发并非来自他不懈的举报,而是栽在了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温州一家包装厂的小盐袋上。

  令人震惊的是,小小的盐袋竟然使浙江省十几个盐务局局长、副局长落马,涉及10个县(市)区。小盐袋引发了浙江盐业系统的地震。

  目前,浙江省盐业系统的贪污贿赂窝案串案已陆续在法院做出宣判。在司法机关肃贪时,人们开始反思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回扣之下盐务局长纷纷溃败

  在我国,食盐是国家严控商品,盐业系统可以说是垄断行业。浙江省盐务局和盐业公司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盐业公司在业务上实行的是准计划经济模式——全省统一管理、统一计划、统一供应、统一结算。

  1998年,浙江省盐业系统开始推广食盐的彩色复合包装,这一变化令温州市恒达包装彩印厂(以下简称恒达包装厂)负责人兴奋不已。这家私营企业早在1994年,就在浙江省盐务局原局长吴云庆的“帮助”下,承接了杭州、湖州、绍兴等地区盐业系统的小包装业务。

  恒达包装厂董事长是徐清道,总经理是王孝光。他们知道,各盐业公司所用包装袋供货厂家虽然由总公司统一指定,但具体进货、付款等都由各子公司掌握。要拿下业务就得向各子公司“公关”,而“公关”的手段就是行贿。

  当了10年湖州市盐务管理局局长、盐业公司经理的沈伯泉,被王孝光和徐清道作为重点公关对象。1997年底,他俩来到沈伯泉的办公室,希望沈伯泉能够与他们建立长期业务关系,暗示有报答。沈伯泉会心地笑了,临走时王孝光给了沈伯泉1万元。

  之后,王孝光和徐清道向沈伯泉提出,向浙江省盐务局争取湖州地区作为恒达包装厂彩印包装的试点地区。沈伯泉直言不讳:“行!关系我来跑,费用你们出。”在沈伯泉运作下,湖州作为试点地区被省盐务局定了下来,同时价格也审批下来了。

  王孝光马上带了2.8万元现金赶到湖州,沈伯泉当仁不让地笑纳了。

  此后,湖州盐业公司一直采用恒达包装厂的彩印包装袋。1997年至2005年10月间,沈伯泉共收了王孝光、徐清道贿赂款16万余元。在沈伯泉受贿的过程中,他的助手、盐务局财务科长倪秀敏参与收受贿赂6.5万元。当沈伯泉不在时,就由倪秀敏收钱。

  有一次,恒达包装厂业务员送货上门要求结算货款,被沈伯泉骂走了。业务员回到厂里向老板诉苦,徐清道火冒三丈:“让他跪在我面前都行,他敢这么嚣张!”徐清道当即给沈伯泉打了电话,沈伯泉马上说是误会,货款很快结清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之后,有职工不断举报沈伯泉,当地检察机关也介入调查,但沈伯泉丝毫没有停止受贿的脚步。

  与此同时,王孝光和徐清道如法炮制,攻下了湖州市所属的所有县的盐务局,其中德清县盐务局整个领导班子全部落马。

  王孝光说:“盐务局长们都很贪婪,几乎没有不见钱眼开的。”他和徐清道对“公关”的盐务局长分级别和档次计算行贿数额。为了便于计算回扣,两人定了一个比例,每用一只包装袋的回扣一开始是1厘,到后来5厘一只,相当于每吨食盐返还10元钱。因为包装袋供货数量巨大,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可观的数额。

  1998年至2005年,富阳市盐务局包装袋业务有五六百万只,该局一名副局长共吃回扣14万元。

  对杭州市萧山区这样一个业务量大的区,王孝光和徐清道下了大价码。萧山区一年用食盐小包装袋约1200万只,按每只给5厘回扣,在2002年4月至2005年5月3年时间里,两人给萧山区盐务局长金岳明送了近17万元。

  余杭区虽同属杭州市,但比萧山业务量少,2001年至2006年5年里,王孝光和徐清道送给余杭区盐务局长8.2万元,送给该局副局长4.64万元。

  杭州市盐务局领导班子全军覆没

  2000年,王孝光和徐清道将1万元回扣送到杭州市盐务局副局长俞关福和陈某手上,俞关福和陈某把这两万元交给了局长俞铁民。俞铁民将班子4名成员叫来,当场将这两万元每人5000元私分了。“我实际上发出了错误的信息,如果将这回扣财务入账,以后的事就不会发生了。”案发后俞铁民发出这样感慨。

  俞铁民这样的处理方式立即传遍杭州市整个盐业系统,于是上行下效,拿回扣被盐务局长潜规则化了。

  俞铁民将回扣直接打入小金库,并将走私盐的款也打入里面。比如报给省公司计划要盐1.7万吨,而实际需要两万吨,相差3000吨就以较低的价格直接从厂里拿到,转手加价卖出,每吨约有200元的差价,每年四五十万元的收入就这样流进了公司的小金库。每年小金库的资金都保持在100万元以上。俞铁民“笔一挥,嘴一张,就可随意开支”。他自己购买的电脑、照相机、高级手表都在小金库里开支。

  即使这样,小金库里的钱还是花不完。俞铁民和班子成员商量用小金库的110万元假借为职工买商业保险的名义变成自己的钱。2002年保险到期后,先后两次私分,第二次私分,其中俞铁民和俞关福各分得20万元。

  巨额公款流入腰包,俞铁民也不由得后怕,他将小金库账本付之一炬,之后感到踏实许多。“现在看来,实在是自欺欺人。”被捕后的俞铁民说。

  短短几年里,以俞铁民为局长的杭州市盐务局领导班子私分公款达200万元。

  杭州市盐业公司领导班子腐败窝案波及到杭州地区全部8家盐业公司,盐业系统19名干部落马,涉案金额高达450万元。

  2007年1月4日,俞铁民被法院以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和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俞关福等3名副局长以及局办公室主任、财务科长均被判刑。

  行贿人和贪官“好到肉里去了”

  与杭州市相距300公里的台州市盐务局,局长陈经藏同样栽在了小包装盐袋上。不同的是,提供小包装盐袋的是台州市盐务局的下属企业——台州盐业包装公司,行贿人是该公司经理张松令。陈经藏不仅将台州市盐业小包装的业务让张松令做,而且帮张松令从省盐务局争取到丽水和嘉兴地区的盐业小包装业务。

  张松令在陈经藏身上可谓花了血本。

  2000年的一天,当张松令得知陈经藏要去上海看住院的儿子时,马上送给陈1万元“买点营养品给侄儿”。陈经藏家属在上海嘉定买了一间营业房,他在张松令面前哀声叹气:“买了房子压力很大啊!”张松令心领神会,送上3万元“房款”。

  只要陈经藏到上海看儿子,张松令都全程陪同,一路买单。陈经藏家属同他人在台州市拍得一块土地,土地款不够,陈经藏又“叹气”了一下,张松令随即奉上10万元。

  张松令还拉着陈经藏一起到上海投资买房,后将陈经藏的房子转到自己名下,让陈经藏“赚”了10多万元。张松令到四川投资水电站,又让陈经藏做了一回股东,“好处”两人一起得。后来,陈经藏干脆把自家的积蓄也交到了张松令手里,让他帮助打理,自己坐享其成。陈经藏说:“时间一长,我自己也搞不清钱是张松令的还是我的了。”张松令则称与陈经藏的关系是“好到肉里去了”。

  1998年至2004年,陈经藏先后9次收受张松令贿赂28.4万元。张松令俨然成了陈经藏的代言人,盐业包装公司到了第三轮承包时,连承包合同也不用签了,一承包就是6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陈经藏被捕时已是嘉兴市盐务局局长。

  职工与贪官 坚持不懈作斗争

  对沈伯泉、陈经藏等人以权谋私的行径,盐业系统职工纷纷向上级及有关部门举报。

  在台州市,以路桥区盐务局副局长贺新国为代表的职工,频频向上级部门举报陈经藏,其中重点是陈操纵台州盐业非法加工经营假冒伪劣的“特制日晒细白盐”。

  举报后的贺新国处境艰难。2001年贺新国不得不离开了盐务局,外出打工。但贺新国仍然不懈举报,浙江省盐务局作出了贺新国举报不实的定论。陈经藏为此告诉贺新国:“省里已有定论,你不要无理取闹!”

  在湖州市,以盐务局副局长盛玉林为代表的职工,向省、市有关部门多次举报该局局长沈伯泉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沈任局长期间,大量走私盐,数量巨大。湖州市检察院经过调查,认定举报事实成立,但沈伯泉不构成犯罪。

  沈伯泉在盐务局党员中层骨干会议上,对走私盐差价款去向这样解释:“我跟检察院同志讲,差价款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业务送礼的,送给有关领导的,但我不会讲出送给谁的,吃官司我去!”

  沈伯泉照当盐务局长,而举报人盛玉林被调离盐务管理局。“这是对我的打击报复。”盛玉林向当地纪委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纪检部门申诉。

  2006年7月,沈伯泉因王孝光、徐清道行贿案发被捕,同时被逮捕的还有财务科长倪秀敏。检察机关指控沈伯泉的犯罪事实均是王孝光和徐清道行贿部分,其他没有涉及。同年10月,湖州市吴兴区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沈伯泉有期徒刑7年6个月,判处倪秀敏有期徒刑2年。

  监管失控导致商业贿赂频现

  2006年,浙江省检察机关在全省盐业系统查处贿赂犯罪案件28件38人,涉及省、市、县(区)各级盐务局的主要领导。在涉及盐业小包装袋的案件中,恒达包装厂行贿最为严重,共向10个县(市)区的盐务管理局行贿,涉及盐务局正、副局长13人。

  浙江省纪检部门和检察机关是从2006年初杭州市萧山区盐务管理局原局长金岳明入手挖出全省盐业系统中一系列窝案的。其中包括浙江省盐务管理局原局长吴云庆。

  而金岳明的案发很偶然,金岳明长期包养情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竟有170多次在宾馆开房记录,引起了公安机关的注意,遂将此线索转给纪检机关。纪检机关由此入手,并顺藤摸瓜,引发了浙江省盐业系统肃贪风暴。

  据检察机关分析,盐业系统长年管理多头、利益多元的格局造成行业的系统管理不顺,监管不力、失控,是导致盐业系统职务犯罪案件高发的重要原因。有的盐务局长一当就是15年,最长22年。

  正是由于监管失控,在从1998年到2003年长达5年的时间里,杭、湖、绍三地彩色复合包装袋价格普遍偏高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给徐清道和王孝光等人大肆行贿、牟取暴利留有巨大空间。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孔令泉 洪 亮 发自杭州

http://news.sina.com.cn/c/l/2007-06-17/10421324779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59 , Processed in 0.1839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