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99|回复: 0

疫苗会有什么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6 10: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田勘

  2005年五六月间,相继在安徽省泗洪县和吉林图门市,出现了因接种甲肝疫苗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导致群体出现异常反应,一名6岁的小学生死亡。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免疫接种可靠吗?今后进行疫苗接种还有没有安全性?
  
  免疫的本质
  
  免疫是指人获得抵抗疾病能力的过程,而免疫力即指人类抗御疾病的能力。
  免疫首先分为两大类,一是先天性,即非特异性免疫,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指人体针对所有病菌和致病物质的抵抗力,包括体表、血脑、血胎屏障,细胞吞噬作用,体液和组织中的各种抗菌物质。二是获得性,即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获得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无论是自动还是被动免疫,都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类免疫。
  自动免疫中的自然免疫力是通过感染疾病而获得的,当然是人和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有利选择。比如,人们患鼠疫、天花、霍乱等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力。早期欧洲人把天花带到新大陆时,就因为土著人,如印第安人没有免疫力而死亡过半,但后来有一部分人获得了免疫力,便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是没有使用疫苗和药物而自然获得的免疫力,现在普遍认为这种从疾病中自然获得的免疫力最好,因为体内的免疫印记最深,持续的时间最长,因而对人的保护最为有效。
  而自动免疫中的人工免疫就是采用注射或服用疫苗(药)获得。这是人工诱导的,也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成就最为辉煌的免疫方法,如天花、脊髓灰质炎、肝炎、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等都是使用这种方法来免疫的。不过,人工免疫获得的免疫力当然低于染病后获得的自然免疫力,但是这是一种优于治疗的更好的防御疾病的方式。
  被动免疫也分为自然和人工免疫两类,前者指婴儿通过血液和哺乳被动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后者指注射同种或异种抗体获得免疫力。在2003年的“非典”(SARS)流行期间,有的医生和病人注射病愈后的病人血清(含有抗御SABS病毒的抗体),就是被动免疫中的人工免疫。这种情况也就是输入同种抗体,以抗御疾病。
  
  活疫苗和死疫苗
  
  用疫苗来进行人工免疫通俗地讲,就是用少量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制作成各种制剂,并注人人体,以刺激人体产生抗御疾病的能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使人免患疾病。从理论上讲,有多少种疾病就可能生产多少种疫苗,但由于人类认识和技术的局限,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疫苗研制成功并使用,而且一种疫苗只能防止一种疾病。
  疫苗首先分为菌苗和疫苗。菌苗由细菌和螺旋体制成,而疫苗由病毒或立克次体制成。不过现在习惯上将这两种疫苗统称为疫苗,也就是广义上的疫苗。在这个基础上又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
  用人工变异或直接从自然界选择出来的毒性高度减弱并且基本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称为活疫苗,所以也称为减毒(灭)活疫苗。现在常用的活疫苗有鼠疫疫苗、卡介苗(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防小儿麻痹症)和麻疹疫苗等。活疫苗的毒性高度灭活,但能有效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即产生大量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围攻病原体,以阻止或限制疾病的发生。
  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后制成制剂。这种疫苗虽然致病原已死亡,但组成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成分仍然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因而也能诱导人体产生针对该种疾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以防御疾病。现在我们常见和使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伤寒、霍乱、流脑、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狂犬病、钩端螺旋体和斑疹伤寒疫苗。由于死疫苗的免疫原性较低,所以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较高的免疫效果。而且,为了减少死疫苗的接种次数,也将死疫苗做某些合理的混合,制成混合疫苗,如百、白、破三联疫苗,注射后能分别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疫苗是如何制成的?
  
  疫苗的制作有两个重要要素,一是有效,即有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反应,启动体液和细胞免疫过程;二是要安全。这两个要素其实是矛盾的,如果免疫原性(毒性)太大会不安全,如果免疫原性太小则起不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作用。因此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所以说制作疫苗是一个技术性非常高,也非常艰难的试错过程。
  比如,这次出现问题的甲肝疫苗是从1978年开始经过了15年的研究,由毛江森院士领导的科研人员分离出甲型肝炎病毒(HAV),并培养出甲肝减毒活疫苗毒种(H(sub)2(/sub),减毒株),制成的安全有效的活疫苗。经过全国一亿多人的使用并没有出现问题。
  具体的制作表现在,组成疫苗的病毒是经过改造了的活病毒。其一,是把原甲肝病毒的独立基因去掉,使其缺失核酸链,让病毒没有可能复原为有毒的病毒。其二,组成甲肝病毒的细胞跟人的正常细胞完全一致,其他病毒不可能掺和其中。最后是生产甲肝疫苗的最后阶段有一个净化过程。这后两者是保证疫苗不掺杂其他物质,无论是有生命的物质还是无生命的物质,它们都可能成为异物抗原而导致人体产生反应,危及健康和生命。
  流感疫苗的制作也能说明问题。流感病毒与其他病原菌不同,它的特点是每次导致流感发病的病毒结构都有新“变异”,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在全球搜集流感毒株,并根据前一年的毒株,预测下一年可能产生的毒株,再选用预测出的代表株制成新的疫苗。具体的制作则是,将流感病毒接种在鸡胚胎蛋白培养,再经化学药品去除活性,制成裂解纯化疫苗。所谓裂解是指用化学制剂裂解流感病毒,然后提取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制成疫苗。这样的疫苗又称为亚单位疫苗或化学疫苗,即只用病原微生物的一部分成分来制作疫苗。这样的流感病毒疫苗就只含有抗原成分而没有病毒的活性存在,因而能保证安全性。
  如今,为了提高疫苗的安全性,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把病原微生物中的免疫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作疫苗,如流感病毒中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这就不仅能提高免疫效果,又能减少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疫苗的安全性。
  比如,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是有效免疫抗原,如今也用这种成分来制作成亚单位疫苗。脑膜炎球菌荚膜和肺炎球菌荚膜都含有有效的免疫抗原成分一一多糖,也可用化学方法来提取它们以制成更为安全的亚单位疫苗。
  安全性: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正如任何事物、任何药物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性一样,任何疫苗都会有副作用和安全问题,只是副作用的大小而已。因为在制作疫苗的过程中,工艺不可能百分之百纯化,提取的病原微生物的成分以及灭活过程也并非百分之百精确,还有加工过程中掺杂的某些杂质等等,都可能造成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但这些问题只是引起极少部分人的反应,极个别的可能有生命危险。
  比如,天花疫苗现在被视为最不安全的疫苗之一。因为天花疫苗由“类似天花病毒”的Vaccinaia病毒制成,与一般疫苗相比,副作用及危险性都偏高。根据美国新泽西州卫生厅提供的资料,接种天花疫苗具有相当危险性,但是这种危险性只不过表现为低于百万分之一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死亡率;其次是,1万人中仅有15人出现脑炎等严重副作用。
  相对于其他疫苗,甲肝疫苗是比较安全的。虽然也可能出现疫苗反应,但都是轻微反应。比如局部反应,一些人在打预防针的第2~3天,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疼痛。红肿一般有5分硬币大小,少数人红肿范围比墨水瓶盖还大一点,个别人甚至有鸡蛋大,腋下淋巴结可见肿大。这些反应在2~3天内会消退,很少持续4天以上。另外也有全身反应,一部分人在接种疫苗后发热,一般在38°C左右,少数热度高一点,但很少超过39°C。在发热时,有些孩子打不起精神,难受,想睡觉等,一般1~2天就会好转。
  不过,疫苗的安全性的保障还有一个很大的环节,就是贮存、保管和运输。因为疫苗是生物制剂,需要在冷藏下保管、运输。
  但是,就安全性而言,经过了动物试验以及人体的三期试验,并批准上市全面用于人群的疫苗,副作用会非常小,出现问题也是极个别。所以,只要是正规疫苗,而且流通过程和注射操作都是规范和科学的,就会是安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9 20:23 , Processed in 0.18356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