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97|回复: 0

“赞利金”的三重陷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8 06: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股市一红火,受骗的人也随之增多。类似“赞利金”。这样以“私募基金”名义来设局的情形让一心发股市财的人根本无法招架,其神秘感、专业性和温馨感更是颇能打动入心。记者仔细研究该案例后,得出几个投资者亟需防范的“陷阱”。
  自本刊以及其他一些媒体陆续曝光“非法发行/推销未上市公司股份”的骗局,并引起证监会、公安部等部门重视,展开联合执法行动以后,类似“赴美上市”等骗局已经大大收敛,但取而代之的则是类似“赞利金”这样以“私募基金”名义来设局。
  除“赞利金”以外,本刊记者还曾收到过其他一些骗局受害者的投诉。比如一家名叫“瑞士共同基金”的公司,在网上四处传播信息,号称自己是1948年成立于瑞士的著名私募基金,保证450天里能收获300%收益。但是,如此“历史悠久”的私募基金的“进入门槛”却极低,只要1000美元或者等值的人民币即可,而且联系方式简直搞笑,是个“不知对面是人是狗”的QQ号。还有诸如“兔子基金”、“金手指基金”、“证券基金”等,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网上发布消息,留QQ号,进入门槛极低,基本上是钱都要。
  相比之下,不得不承认“赞利金”的正规严谨程度要远远高于那些网上留QQ号之流,但也正因为如此,“赞利金”的受害者从数量到金额上也远远不是它们能比拟的。本刊记者在仔细研究该案例后,归纳出几个投资者亟需防范的“陷阱”。
  
  陷阱一 扯虎皮作大旗,制造神秘感
  
  在赞利金公司制作的印刷精美的“利金资产管理计划说明书”中,处处可以感觉到他们对自己神秘身份的包装。
  如强调赞利金公司与一般投资机构不同,不只投资证券市场,而是通吃证券、期货、实业、融资、重组、兼并收购、风险投资、管理层收购等,“与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国务院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长期合作中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赞利金公司强调他们不是炒股票,而是“自上而下扶持国家重点产业”。 光看这个介绍,你敢相信这是“私募基金”吗?恐怕公募基金也不敢夸如此海口。在中国恐怕也只有“汇金公司”或者“国家开发银行”等寥寥几家机构敢这么评价自己。
  实际上,纵观这家公司的投资活动,也无非就是炒股票而已。连“伪造对账单业务”都干不好,能力着实一般。
  
  陷阱二 用术语迷惑人,打造专业感
  
  为了让投资者相信自己的专业程度,赞利金公司制造了一个所谓“资产管理选股模型”,并且拽上极多的专业术语。
  这个“模型”其实就是选股步骤,分为五步:
  A.过滤掉明显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建立初选股票池,特别强调这个过滤的目标是“找到部委全力支持,实权人物把这个目标当作是任期内最重要的工作目标”。
  B.基本面过滤,用十个指标:EBITMargin/ROA/ROE/Net/Income/CFO/sales/Gross Margin/Recurring Income Growth/EPS Growth/Sales Growth等,估计是该公司买了本什么财务方面的书,把里面讲到的沾边的指标全拽上去了。
  C.用PB/PE/PS赋权评分,以及修正现金流量贴现法估值。
  D.通过资金等方面能否使原有运作上市公司主力合作、我方能否控制主力等决定是否可投资。
  E.通过能否与该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相结合、能否让监管层配合运作保证项目实施来过滤投资目标。
  看看B、C两条就够晕人的了,如果仔细看D、E两条,保你能吓一跳,这赞利金公司的“对账单”不就是中国股市的“举报信”吗,要查内幕交易、商业贿赂,只要跟着赞利金公司走就行了!
  
  陷阱三 用亲情感动人,营造温馨感
  
  不得不承认赞利金公司是懂得心理学的高手,记者在采访中还经常听到投资者为他们说好话,“其实他们人都挺好的,就是没运作到位,挺可惜的”之类。
  赞利金公司是极其强调“风险控制”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敢把上百万元的钱交给它打理的原因。公司的“说明书”中写道:“我们的风险控制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降低风险,防止恶性事件发生;第二个层次是价值增值。通过投资管理业务控制、信息披露控制、信息技术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稽核监察控制等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这段话是不是看着很眼熟?没错,记者在一家开放式基金的契约里也找到了类似的话,原来连这都是照搬来的。“信息披露控制”是否还包括伪造对账单?改成“控制信息披露”还差不多。
  赞利金公司为了强调自己对风险的控制之严格,还创造了“律师见证制度”,每位和赞利金公司签约的投资者都会得到一家黑龙江某律师事务所发出的“律师见证书”。但一位上海本地的律师告诉记者,所谓“律师见证”仅仅表示那位签发文件的律师在场看到双方签约,并不代表约定内容没有风险,更不承担任何连带担保责任。事实上,这份见证书对投资者并不利,它强调了“和赞利金公司签约是个人真实意思表述,理解并接受所有合同条款”,这意味着投资者明知道“保底收益”是法律不允许的但也同意这样做,一旦出事,投资者自身也有责任。
  仅此而已是不够的,赞利金公司还热衷于和客户“共同分享快乐”。举办诸如游香港迪斯尼、大屿山烧香、无锡灵山大佛烧香、新年音乐会等活动,发行“利金币”,邀请数位上海主持人聚会,每月为一位当月生日的投资者做寿。甚至连一名赞利金公司的客户专员结婚都冠以“利金嫁女”的名义搞了客户联欢活动。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是能够营造温馨感,拉近距离,实现“多次营销”。很多客户第一次投资赞利金公司都是尝试性地投个一万、两万元,架不住这通忽悠,把投资额最终提高到了10万元、20万元,还有很多人介绍了许多亲戚朋友进来。看来以后开放式基金搞营销也可以参考一下,不用总是死搬“大比例分红净值归一”那一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07:38 , Processed in 0.14547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