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30|回复: 0

真正的“泡沫”源头在西方,而非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5 21: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6-5 14:30:01    人民网

  西方大谈中国股市“泡沫论”是别有用心,警惕西方虚拟金融资本投机中国资本市场,大肆廉价收购中国资产。任何一个股市都有“泡沫”,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关键是是否合理,是否与经济基本面相吻合。此外,要想让股市稳健发展,必须及时、果断、适当地利用汇率和利率政策加以引导。

  5月18日和19日,8国财长会议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为8国峰会做准备。正如舆论所料,会议没有多少新闻可言。在老生常谈的对冲基金监管问题上,各方意见不一。主张监管的德方承认,要想拿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监督对冲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投机行动看来尚需一段很长的时间。

  与此同时,关于中国股市的“泡沫论”越说越邪,西方媒体一段时间以来纷纷大放厥词,质疑中国股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景,说中国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将要崩溃,云云。那么,在这场关于中国股市有无“泡沫”和“泡沫”是否破裂的争论中,中国自然有理由搞清楚西方唱空中国股市、大谈中国股市“泡沫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有道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德国专家认为,任何将中国股市的发展隔离于世界金融发展历史和当今全球大环境之外所进行的价值分析,都不能使中国人透过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迷雾看清当今全球资本市场运动变化的本质。孤立地分析中国股市是否有“泡沫”,以及“泡沫”是否严重,容易使中国成为国际虚拟金融资本的“囊中猎物”。

  透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数据的分析,一些诚实的西方经济和金融学家承认,近年来全球股市持续上涨源于自然资源价格飙升,源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发达国家虚拟金融资本体系的急剧膨胀。真正巨量的金融资本市场“泡沫”是在西方,而非中国。为了将自身的资本“泡沫”兑现成拥有实际价值的各种资产,也为了占领中国等潜力巨大的市场,这些国际虚拟金融资本蠢蠢欲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大规模投机中国资本市场,大肆廉价收购中国资产。这恐怕才是西方唱空中国股市、大谈中国股市“泡沫论”的真正意图。

  20世纪下半叶美元主导货币地位几经起伏

  二战后,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使美元成为西方的主导货币。在美国主导成立的世界贸易和金融体系的框架支持下,美元占据了货币支付、计价和价值储存3大功能的制高点,成为世界贸易和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同时,纽约的华尔街以及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聚集地,拥有大量金融证券和重要资源商品的交易定价功能,这是美国虚拟金融经济得以高度发展的体系基础。

  但是,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并不是稳固和永恒的,它跟随国际经济格局和美国综合国力的变化而起伏。每当经济危机和战争失败接踵而至之时,美元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就会遭到严重削弱,这是因为战争的失败不仅使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受到打击,而且军事上的巨额投入成为血本无归的投资,美国的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遭到债务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1971年尼克松政府声明放弃金本位体制后,正是1973年越南战争的失败和接踵而至的中东石油危机,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的正式崩溃。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定》和《基金协定》,美元的主导地位被削弱。经过战后“经济奇迹”的西德马克和日元的货币地位开始上升,这是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开端。

  为了重振美国的霸权地位,上世纪80年代,美国前总统里根通过“星球大战”计划加强美国的军事技术优势,使美元重新赢得了强势地位。在取得冷战的胜利以后,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蔓延到了全球各个角落。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通过“互联网新经济”制造美国科技优势的光环,美国利用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本促进了虚拟金融经济的巨大发展,这进一步加强了美元金融系统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正是基于其重新赢得的货币地位和金融经济的优势,美元金融资本在上世纪90年代纵横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汇率和金融危机,兵不血刃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施了沉重打击,掠夺了大量资产和市场份额。

  西方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孕育了虚拟金融资本和资产“泡沫”

   现代金融战的武器就是虚拟金融资本。在每一次克服经济危机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使金融资本不断膨胀。对冲基金落户于缺乏有效金融监管的岛屿国家,这些金融投机资本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难以预测和防范。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末,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已经达到436420.48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GDP总和。当年末,美国上市公司市值已达到其GDP的137%,英国为140%,日本为105%,加拿大为133%,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为109%,而非经合组织的高收入国家则平均达到了193%。这一比率只有在股票投资领域相对保守的德国保持在44%的低水平,而欧元区国家平均水平为66%。“金砖5国”(BRICS,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5国)中剔除中国,剩余4国的这一比率也达到了83%。相比之下,中国35%的比率显示了企业资产被严重低估的状况。

  表1. 2005年末各国和地区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率*

  国家/地区  GDP(亿美元)  上市公司市值(亿美元)  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率

  美国     124550.68   169979.82       136.5%

  英国     21925.53   30581.82        139.5%

  日本     45059.12   47365.13        105.1%

  德国     27819.00   12212.50        43.9%

  加拿大   11151.92   14808.91        132.8%

  欧元区国家  98129.63   64572.59        65.8%

  经合组织   329524.34   360330.64       109.3%

  非经合组织的 15282.47   29475.24        192.9%
  高收入国家**

  巴西     7940.98    4746.47         59.8%

  俄国     7637.20    5485.79         71.8%

  印度     7854.68    5530.74         70.4%

  中国     22288.62   7807.63         35.0%

  南非     2401.52    5654.08        235.4%

  全球     443848.72   436420.48       98.3%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注: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2005年有包括经合组织24国在内的总共56个国家属于高收入国家,其中这32个非经合组织国家主要有3类国家:一是英属凯曼群岛、百慕大群岛、摩纳哥、列支登士顿等金融资本云集的小国家;二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富裕的海湾石油国家;三是新加坡、香港和澳门等发达的亚洲国家或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09:29 , Processed in 0.2089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