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44|回复: 9

[【文史类原创】] (又是旧笔记)历史即过去的现实的误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1 22: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语之Historie,英语之history,意大利语之stòrià皆有历史事实之义,此非偶然衍生之义.传说载记有真伪,真者合于事实,伪者背于事实,作史者皆欲其史合于事实,故历史观念进,则史自当义兼历史事实.然何以古汉语之史与古希腊语之ίστορία 偏无此义,以其历史观念之浅稚耶?则周已有信直之说,而修昔底德亦重史料之辨伪.若古希腊语虽无此义,然至古罗马则有之,以由观念至于普遍之观念,至于语言,须待时也.然中国之史字及清末犹无此义,则又为何?其源有自也.中国之史出于载记,或云实录,即行即录,故以为所记者即事实也.欧土之史出于传闻,记在行后,故非即事实也.后者源已分载记与事实,故后真伪观念兴,史遂有历史事实义.前者则实录之制沿袭千年,未尝稍改,虽后人修史亦藉前人传闻,然向以所谓正史实录为准,故载记即事实之观念亦得沿袭千年.
  犹由哲学观念之所致者.前柏拉图时期之希腊诸哲,不分心物,其时ίστορία亦无历史事实义,两相呼应,非独偶然.然其时史学初萌,此说似觉牵强.柏拉图后,心物虽分,然未成普遍之观念.及古罗马时基督教兴,心物遂大别.而历史事实之义亦出,两相呼应,亦非独偶然也.然是时无论心物,皆统摄于神圣,故史学观念犹未足因此大革.至自然科学兴,笛卡儿出,心物决然对峙,遂使欧土哲学纠缠至今,亦遂使史学观念大革.笛卡儿即尝论历史之不足信,以其出于心,与物、与事实别也.然后,历史遂为个别之经验,史学在于由此进窥事实真相之论遂得以出.然中国之哲学如古希腊之哲学,心物不分,视为同一者,皆道之征也,此道亦与古希腊诸哲所谓之自然本原,与印度诸佛所谓之如来藏等类.即心即物,故历史经验即历史事实也.观欧土史理学有所谓历史本体之说.此本体者历史事实之本体也,亦世界之本体也.英语之essence,德语之 Essenz,法语之essence诸词源出古希腊语之ΕΙ’ΜΙ ,盖为埃奥利斯方言.哲学上此词义兼三者:一曰是;一曰有;一曰存在,实在.本体者盖为恒存现存之本原,以ΕΙ’ΜΙ 兼有活着之义也.故得为本体者自当恒存恒是恒有.然历史本体既为历史事实之本体,而历史事实得以历史赅之,自当为过去之事实,非为现有现存之现实也,既非现实则亦无论本体,故历史本体实大谬也.反推之,事实必为现实之事实,否则何以论其真实?凡现实之事物必本体之相,则无本体者亦不得谓为事实也.故历史事实之名亦谬.可知历史为过去之现实之论自相矛盾,历史既过去,何得言为现实?历史既现实,又何得言为过去?
  此论源自心物之分,故涉于哲学观念者最多.心则主观,物则客观.主观则认识者,客观则认识之对象.历史为主观之认识,历史事实为客观之认识对象.故历史事实合于客观规律,而史学在于探究其客观规律也.此皆上述观念之推演.然事实既已过去,则其本身已归乌有.后人犹可知者,事实之经验也.此经验非仅理智之观念,亦包括体验之所有,如感情,直觉等.当时直观之经验必赖记忆方得持有.此被记忆之经验即历史也.故得之于现实之经验亦历史,得之于内省之经验亦历史.未记忆者非历史,以其俱逝归于乌有也,今特名之为印象.经验源于感觉与感觉对象之互动,犹合作关系.离主观则无所谓客观,离客观亦无所谓主观.两者互为前提,无分先后主次也.而感觉者惟以其感觉之必然感觉之,被感觉者亦以其被感觉之必然被感觉;感觉之外更无有也,被感觉之外亦无有也.感觉者譬如见光之眼,被感觉者譬如眼中之光.故云物在心中可,云心在物中亦可.即心即物,盖浑然一体,有别而无别也.如此则现实实经验,舍此而外,所谓现实更无其它.故谓过去之现实实当谓被记忆之经验.而被记忆之经验即历史,则云历史为过去之现实岂非云历史为历史耶?同义反复,甚无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23: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兄这段话好像有问题:
“然历史本体既为历史事实之本体,而历史事实得以历史赅之,自当为过去之事实,非为现有现存之现实也,既非现实则亦无论本体,故历史本体实大谬也.反推之,事实必为现实之事实,否则何以论其真实?凡现实之事物必本体之相,则无本体者亦不得谓为事实也.故历史事实之名亦谬.”

   如果说事实必为现实之事实,那么事实几乎就不可能言说了。等你说出来,“事实”已经是“历史”了(过去了),因此,要么我们不说事实,要么更要认识到我们所说的事实都是历史事实。其实本体并不一定要“现存”,只需“存在”过。

“未记忆者非历史,以其俱逝归于乌有也,今特名之为印象.经验源于感觉与感觉对象之互动,犹合作关系.离主观则无所谓客观,离客观亦无所谓主观.两者互为前提,无分先后主次也.而感觉者惟以其感觉之必然感觉之,被感觉者亦以其被感觉之必然被感觉;感觉之外更无有也,被感觉之外亦无有也.感觉者譬如见光之眼,被感觉者譬如眼中之光.故云物在心中可,云心在物中亦可”
未记忆者也并不都归于乌有,考古发现在历史中还有一定地位。虽说离开主管则无所谓客观,离客观无所谓主管,但这并不能得出无先后主次之分的结论,这个问题大了,也说不清。感觉之外也并不是无物,眼中之光并不是我们认识的物体本身,也不是我们认识的客体发出来的,客体知识反射了光线,但是我们却要从这种反射的光线中认识一个独立与光线的物体。论历史也就像论感觉一样,我们也可以假设有 或者 没有 一个独立于我们认识而存在的东西存在。我是假设有,这样就要分清我们所说的历史是这个独立存在(历史2)还是我们对这个存在的认识(历史1)。如果没有,那么历史则不知所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09: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略答wzy214兄:
1,对“过去者”的言说或回忆实际上是重构,但这种重构无疑是重演性的,这跟书画上的临摹是一样的。事实只有作为当下的事实才是本体的表象,因为根本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2,考古是重新认识,古物在被发掘之前自然是未被记忆的,那时既然没有对它的任何认识,那么就如同乌有。人不可能认识还未存在之物,而认识是有无的依据,因为有无是确信的结论。
3,感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这是认识的结论。而所谓感觉之外的“自在之物”不仅只是臆想,且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世界即认识者的认识,认识是世界唯一的前提。
以上观念实际上都来自西方思想,从中印思想来说自然不同,但这是另一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7: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思想也并不都认为(或者大都都不认为)“感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感觉之外还存在“自在之物”虽然无法证明,但是“感觉之外什么都不存在”也同样无法证明(能够证明的只是“我”的存在(或者感觉的存在),但是不能证明其他东西不存在)。罗素的《哲学问题》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我认为他的比较好的说明了我们为什么应该假定一个“自在之物”(物质世界)的存在。


   结合到历史来说,如果我们说感觉在外没有任何东西,那么历史研究的对象就是感觉、记忆,这样我就不太明白研究历史还有什么意义。

   退一步说,如果历史就是“经验之记忆”组成的,那么是谁的经验之记忆?
   如果是论说者自己的经验之记忆,那么这种历史就是个人知识,不可与他人分享。在我这里历史有上下五千年,在文盲那里历史就是几十年。
   是某所有人经验记忆之总和?也不可能,纷繁杂乱。
   是某些人经验记忆之总和?那又是那些人?

   总之,觉得从鲁兄的假定出发走不通。假定存在一个自在之物就简单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8: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回wzy214 兄:
1,哲学不论中西,无不聚讼纷纭,其中自有得失,但须会者自知之。西方当然有认同“自在之物”者,但这自然不能说明此观念的有效性。其实,只要承认认识者不可能超出认识来认识,自在之物的无意义就已经得到确定了。至于是康德还是罗素主张自在之物,这是无关紧要的。
2,感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这是认识本身给予的判断,因为认识者只能局限于认识之内,而超出这个局限的什么,却只能交给神话处理,冷静的哲学家当然不会把这太当回事,除非他有心自娱一下。
3,历史研究的对象从来不可能是现实,因为认识者唯一能接触的对象就是以感觉为质料构建的。至于认识之中有多少现实成分,这既不能通过实践检验,因为检验仍然是付诸于认识的,也不可能由认识本身决断,否则便无法真切。然而,事实上,我们只能由认识本身决断,这也是为什么真理永远无法达到的原因,我称之为“上帝设定的终点”。从哲学角度看,历史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么一个无法确证真实性的经验世界。那么,我们一般是如何确证真实性的呢?标准还是我们自己的经验。(顺便一说,我不是经验主义者,但经验这个概念很有包涵力)
4,历史研究的对象是经验,而非现实,这一点也不妨碍历史的价值。因为生成历史的是认识者,认识历史的也是认识者,换句话说,都是在同一模式内的作为,所以并不会出现现实有价值,而历史无价值的事实,更何况,所谓现实本身就是历史。
5,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乃是作为我们认识的现实,因而只是我们的经验。现实与历史的分别,从哲学角度看,并不在于前者真实存在,后者只是记忆,因为本质上两者都是记忆,两者的区别是由认识判断造成的,其中有感觉与知性形式等各种认识作用的影响,也就是说,其分别在于不同的认识(或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9: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学政治学的,在哲学和历史问题上深入下去就吃力了,这方面的论著看的很少,对苏兄的说法实在不能理解,请指教:

鲁兄说:“认识者只能局限于认识之内,而超出这个局限的什么,却只能交给神话处理”

认识者至少还知道有其他的认识者,如鲁兄应该还知道有另外一个“认识者”在于您讨论。如果我们连在我们自己之外还有别的人都否认,我认为不仅仅是历史,整个认识活动都没有意义了,最多也不过是“自娱”罢了。要么我们假定世上只存在自己一个人,要么我们至少必须承认除了认识之外至少还有一种其他自在之物——其他人。这是认识的合理推论,并不需要什么神话。
如果我们假定存在其他人,也就很容易证明存在其他自在之物。

“从哲学角度看,历史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么一个无法确证真实性的经验世界。那么,我们一般是如何确证真实性的呢?标准还是我们自己的经验。”

如果是这样,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研究的成果如何交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20: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wzy214 兄,你把“认识者”具体化了,哲学不是这样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2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苏鲁支于2007-06-05 20:34发表的 :
wzy214 兄,你把“认识者”具体化了,哲学不是这样来的。

存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7 20: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聊同一个话题,产生歧解也是很正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8 0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苏鲁支于2007-06-05 09:48发表的 :
略答wzy214兄:
1,对“过去者”的言说或回忆实际上是重构,但这种重构无疑是重演性的,这跟书画上的临摹是一样的。事实只有作为当下的事实才是本体的表象,因为根本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2,考古是重新认识,古物在被发掘之前自然是未被记忆的,那时既然没有对它的任何认识,那么就如同乌有。人不可能认识还未存在之物,而认识是有无的依据,因为有无是确信的结论。
3,感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这是认识的结论。而所谓感觉之外的“自在之物”不仅只是臆想,且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世界即认识者的认识,认识是世界唯一的前提。
以上观念实际上都来自西方思想,从中印思想来说自然不同,但这是另一个问题。

搀合一下:
苏鲁支的这几段有些意思,苏兄能细致地谈谈:
1、如何说“自在之物”是臆想,那本体(纯哲学意义上的)是不是也是臆想?
2、如果说当下的事实是本体的表象,怎么不能说回忆也是本体的表象?(我觉得用“显象”可能更符合苏兄的意思)。
3、感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那创造是怎么来的?先验的东西还是感觉之外的吧,只是在经验中能证明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4:27 , Processed in 0.2018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