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34|回复: 2

[【政法哲学类原创】] “独白的”哲学与“对话的”哲学(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0 22: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白的”哲学与“对话的”哲学
  “独白”是一种旁若无人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一种平等的沟通,是双方的互动式交流。“独白”与“对话”代表了两种思维方式。如果简单地看,会认为中国哲学由于重整体和统一,反对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因而是一种“独白”式的哲学;而西方哲学主张主客二分,因而是一种“对话”式的哲学。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对话”与“独白”并不是看是否存在相对独立的主体与客体,而是看“我”(主体)如何看待对方(“你”或者“他、它”),他们之间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还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西方哲学就其思维方式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独白”式的哲学,虽然它讲求的是一种二分式的思维方式,但这种思维方式所确定的双方并不是平等的,而是一方统摄另一方,双方不是平等的对话,而是一方的“自言自语”。西方哲学讲求的是主体以旁观者的立场来审视对象和把握对象,从世界脱离出来来看世界,“我”居于统治地位。这种思维方式,重的是分析,是逻辑,是用各种概念和符号来描述世界,来分析世界。这是一种“我-它”之间关系,“我”与“它”之间不存在对话,只有“我”去分析、去认识“它”,“我”应该统治“它”,“它”应该为“我”服务。
   而中国哲学就其思维方式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对话”式的哲学,这种对话视“我”和“你”是平等的,对话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达到和谐一致,或者说是“天人合一”。世间万物,日月星辰,在中国哲人的眼中,仿佛是一个活生生的“你”,与“我”是平等的,你我之间需要对话,而对话的目的是双方的互相理解,“物即是我,我即是物”,庄子的“梦蝶”无疑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一个绝妙的注解。
  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是“对话”,而对话意味着“平等”,是相互平等的“你-我”之间的交流,所以中国哲学主张和谐而不是斗争,主张的是双方的辩证统一。正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中国传统哲学才会将“仁”奉为一个基本的概念,重视人类社会的伦常,主张以人伦来调整人的社会关系,以求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对话的目的是双方的和谐与一致,而这又是以“我”理解“你”为前提的,是用自己的体验去把握、体证对方,是与对象的同一,融合。因为作为“你”的万事万物不可能真的与作为主体的“我”进行对话,那么这种对话其实是主体主观世界的一种自我“对话”,其实质是主体,是“我”的一种提升。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说中国哲学是一种“主体思维”式的哲学,是一种“对话”的哲学。“主体思维”在此处不应被理解为西方哲学中的“主体对客体或现象的认识”,而应理解为“主体以自身和自身意识为对象的自我认识”,是“思维主体的自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0 23: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了那么多笔墨写西方的哲学,好像有点跑题哦。

要不就把标题改一下。

不懂哈,乱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1 16: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的独白,其实也可看作是一种对话。在自言自语中展现个人的思想的魅力。

比如这段话我经常把它看作是对话体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并不是一个人在那里阐述自己的理论,在他的脑海中还存在着一个假想的“对手”,他正在说服这个“对手”,为此他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什么是逍遥?

大算不算逍遥?
小算不算逍遥?
寿命长算不算逍遥?
有智慧算不算逍遥?
有地位算不算逍遥?
精于德业算不算逍遥
知荣辱算不算逍遥?
成仙算不算逍遥?

庄子曰:其实这些都不是逍遥。因为概念是相对的,快乐是有限的,之所以有限是因为这些都是建立在“有待”的基础上的,“有待”必然受限制!就不可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只有“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才算得上逍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20:24 , Processed in 0.2400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