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16|回复: 0

牛市中的老鼠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9 22: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粮食丰收之后,必须提防鼠患”———这句话如今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形象描述。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让投资者体会到了“粮食丰收”的喜悦,然而喜悦的背后却是“鼠患”横行。某些手握百亿元资金的基金经理们正在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兴建“老鼠仓”,让投资者的钱为自己“抬轿子”。近日,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老鼠仓”行为被中国证监会查实,成为中国内地因内幕交易而被查处的第一个基金经理。其实,“唐建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老鼠仓”横行已成为中国牛市中独有的一幕。值得警惕的是,基金经理的“老鼠仓”正如“蚁穴”般损毁着A股牛市的“千里之堤”。在此情形下,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疏堵相结合的措施,加强基金公司自身的制度建设,才能保障中国证券市场长久健康发展,进而使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基金“老鼠仓”曝光

  “老鼠仓”,是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的仓位则率先卖出获利,而机构(公有)和散户的资金可能会因此而套牢。这种投机取巧、公饱私囊的仓位被业内戏称为“老鼠仓”。

  其实,自证券市场建立之日起,“老鼠仓”就一直存在,从最早的证券公司,到现在的基金公司。然而,由于证券公司掌管的是自有资金,而公募基金掌管的都是投资者的资金,因此,“老鼠仓”事件发生在公募基金公司格外吸引大众的关注。

警惕“老鼠仓”危害市场

  然而,更令投资者关注的,还是基金经理的“老鼠仓”是否会给火红的证券市场带来不良的影响。

  其实,早在上投摩根基金涉嫌“老鼠仓”传闻出现之际,市场即出现了一次大跌。多数投资者认为,基金公司经理“老鼠仓”正是引发那次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基金经理“老鼠仓”到底会不会对牛市产生影响?

  虽然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表示,唐建“老鼠仓”案并未影响其曾经管理过的两只基金,也未影响上投摩根成长先锋旗下十大重仓股的业绩。但据消息人士透露,公司旗下基金还是受到“老鼠仓”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赎回。

  众所周知,支撑当前A股牛市的,除了来路不明的各路游资外,就是规模庞大、对市场影响举足轻重的公募基金。公募基金规模的迅速膨胀,得益于牛市财富效应下大众储蓄盲目而疯狂的“搬家”。一只新基金,一日募集几百亿元已成常态。基金业正在这种乐观得令人晕眩的规模快速膨胀中,开始了内部监管松弛、滞后和疏漏的危险之旅。

  基金业本质上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牛市财富效应下的基金丰厚回报———大众储蓄搬家、购买基金———基金规模膨胀———基金资金入市———牛市继续走牛———基金继续回报丰厚。显然,基金回报率是维系这根链条的关键。回报率高,储蓄流入基金的热情就高、速度就快,这根链条就牢固,牛市的游戏就能继续玩下去;反之,链条随时会断裂,牛市也随时会出现转折。

  那么,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会不会引起这根链条断裂呢?从目前看,“老鼠仓”在基金业不是个案,“老鼠仓”的规模也非小数。投资者对基金的态度也正在由从前的盲目申购转向警惕。尽管目前依然走牛的A股市场,还会让基金继续编织高回报神话,而只要基金回报丰厚,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也很容易被忽视或无视。但牛市不可能永远高歌猛进,基金也不可能年年给投资者高回报。一旦牛市退潮、基金亏损,则繁荣时期被暂时掩盖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也将成为大众对整个基金业不信任的根源,从而引发一轮赎回狂潮。这样的赎回狂潮一旦爆发,摧毁的将不仅是基金业,更是本轮如火如荼的牛市。“唐建事件”真相大白后,就有基金经理坦言,担心该事件会引发连锁反应,对证券市场造成利空。

  尽管当前A股市场人气旺盛活跃,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屡创新高,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老鼠仓”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危害不可不加以警惕。

  链接:

  揭秘“老鼠仓”

  对于股票市场中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庄家和隐藏在庄家身后的大大小小的“老鼠仓”总是那么神秘。那么,“老鼠仓”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庄股炒作一只股票,“老鼠仓”获利是其原动力之一,庄家整体资金赢利也是其能够进行后续炒作并循环获利的基础。由于机构主力的操盘手法不同,相应的,“老鼠仓”在赢利方式及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充当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就目前的行情来说,主力机构主要采取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在大盘股上建仓,这类股票资金进出相对容易。一旦完成建仓,就可以向上拉抬。此时,“老鼠仓”获利的周期较短,跟庄意味较浓,但获利也相对较为容易。

  另一种机构操盘模式是选择中小盘股建仓。由于中小盘股每日的换手率较低,大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建仓任务,所以,他们在操作前都会进行周密的计划。在操作时,会对选定的股票确定一个心理价位,一旦该股跌到这一价位就不断买入,阻止股价继续下跌,此时,机构持仓量会不断增加。

  在吸筹的同时,机构主力也会设定一个目标价位(通常在成本上加上10%-20%)。如果吸筹期间指标股带动大盘上涨,使该股走高并达到预期目标,主力就采取减仓的策略,这样一方面可以落袋为安实现利润;另一方面可以使股价不会很快涨上去,防止以后加仓的成本过高。当大盘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展开回调时,会带动中小盘股回调并再度达到主力的吸筹价位,于是主力又开始默默加仓。

  通过这种滚动操作,主力的仓位不断增加,外面的筹码越来越少,短线客的筹码被吞噬,筹码锁定程度不断加强。直到股票仓位达到满意的程度后,机构主力才会向上突破吸筹区域,展开真正的拉升行情。

  在这种操作手法中,“老鼠仓”所充当的角色与上一种有所不同,它们除了跟庄获利以外,还充当锁仓的角色。在主力操盘的大部分过程中,他们按兵不动,直到行情接近尾声、股价接近主力的最终目标时,他们才开始逐批卖出落袋为安。


  5月15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免去唐建担任的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及其他一切职务,并予以辞退。唐建管理的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由公司研究总监赵梓峰全面负责。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当天也确认了唐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违规投资活动。这一违规投资活动就是类似传言中的“老鼠仓”行为。唐建一事由此成为基金经理“老鼠仓”第一案。

  唐建在担任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经理期间,通过职务上的便利,以其父亲和第三人账户先于基金建仓前,便买入该公司旗下多只基金重仓持有的新疆众和(600888)。该股股价在2006年9月底为每股17元左右,后一路飙升,最高冲至每股32.70元。最终,唐建通过该“老鼠仓”总共获利逾150万元。

  掀起冰山一角

  唐建的“老鼠仓”事件目前虽然告一段落,然而,基金经理“老鼠仓”、基金内幕交易等“丑闻”却刚刚露出冰山一角。

  信诚、长盛基金高位接盘杭萧钢构(600477)、南方地区几家基金公司联手私募炒作*ST长钢(原长城股份,000569)等事件也随即在媒体的曝光下而公之于众。

  记者在采访众多基金业人士时发现,虽然大家众口一词表达了对“老鼠仓”的痛恨,但又都无可奈何地表示,这是个行业潜规则,恐怕根本无药可医。“‘老鼠仓’不是一家基金公司的问题,基金经理的‘老鼠仓’更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所公之于众的都只是冰山一角,基金业还有很多没有曝光的‘老鼠仓’。”某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其实不少基金经理除了利用亲属账户享受低位建仓高位出货的暴利外,还会私下代客理财,所掌管的资金少则几千万元,多达数十亿元。收益部分和出资人分成,以此谋取更大的利益。”

  该人士坦承,经历过2000年的“基金黑幕”后,基金业表面上循规蹈矩,但类似“老鼠仓”、公私募基金共同坐庄等现象,并没有完全消失。在2006年的牛市背景下,基金业的诸多问题都被掩盖起来,投资者看到的只是基金炫目的业绩。

  在牛市中,由于不断有后续资金涌入,“老鼠仓”退出后,机构投资人也能够全身而退。“老鼠仓”似乎营造了一种双赢的格局———没有受害者。但是在过去的熊市中,“老鼠仓”甚至导致了某些证券公司走向破产。说到底,“老鼠仓”是一种利用职权、利用信息不对称形成的时间差,向关联方转移财富从而损害公众利益的不法行为。

  公众反响强烈

  作为基民,“老鼠仓”横行无疑对其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网络调查中,不少基民表示,希望上投摩根及监管层对“老鼠仓”事件给基民一个合理的解释。甚至有基民表示,要监管部门彻查其他基金公司。

  一网友在其博客中表示,“老鼠仓”行为,说到底就是把公众的利益输送给个人,谋取私利。这是一种犯罪行为,应该相应地建立反“老鼠仓”监控系统,用法律监督方式来预防各种大大小小的“老鼠仓”出现。

  该网友表示,监管部门更应建立完善而有效的预防机制,做到一旦发现苗头就迅速行动起来,像预防流感那样快速反应。还要做到制度预防与行政主管部门自身预防的有机结合,促进相关法律监督和行业行政监管的优势互补,形成管理资源和信息资源有效组合的优势预防合力,实现监督和监管实效的最大化。

  而对于唐建的“老鼠仓”行为,有网友表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对该事件的解释颇为不负责任。“唐建的行为并非个人行为,唐建是由上投摩根委任的基金经理,他的所作所为代表的是基金公司。对投资者而言,他负责的基金盈利了或者亏损了,那都是上投摩根的基金,而不是唐建个人的。加上公司对其员工在其任职期间有教育和监督的义务,所以,唐建这次‘老鼠仓’行为,上投摩根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监管重拳严打“老鼠仓”

  公众的强烈反应,也促使监管层加强了监管力度。今年初,中国证监会就曾加大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管,要求基金经理不但要上报自己与配偶的相关资料,还要上报父母以及子女的相关资料。有的基金管理公司甚至已要求员工限期清空自己或是配偶名下的股票,并禁止再次交易。

  实际上,这种上报的意义究竟有多大仍值得商榷。上投摩根内部人士就曾透露,公司在制度设计上对基金经理的“老鼠仓”有防范措施。该公司很早就按照证监会和集团的要求,把基金经理及其家属的身份证号码等资料上报,从制度上尽量避免基金经理建“老鼠仓”的可能性。但他也承认,“这样的制度安排仍然难以保证基金经理不通过其他途径谋利。”

  在现实中,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不仅不会使用上报的账户,甚至连旁系亲属账户也很少使用。前期遭遇恶意炒作的杭萧钢构庄家,甚至使用已经去世三年的农村老太的身份证炒作股票。违规交易账户的隐蔽性和查处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尽管监管“老鼠仓”难度很大,但并非无迹可寻,无计可施。综观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也存在“老鼠仓”现象,但管与不管,结果大不相同。美国市场监管严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每年都会挖出40起左右的“老鼠仓”,相关责任人不但要追究其民事责任,还要对其提出刑事诉讼,从而令“偷食者”如履薄冰。但在英国,监管者每年在这一方面的业绩几乎为零。有关调查统计却表明,英国上市公司有23.7%的重组事先被透露出去;在日本,各大上市公司更是喜欢相互持股,内部交易在所难免。

  在“唐建事件”后,证监会基金部又发出了《关于切实加强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中国证监会将加大监管力度,监控各公司的行为,对存在问题的公司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并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措施,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及他人进行股票投资或提供股票投资信息、建议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市场禁入等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坦言,对基金公司来讲,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是建立投资人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制定一些措施来规范基金经理的行为。“基金公司应该在内部建立稽核监察部,比如在整个投资和交易环节,所有的电话应录音;在所有的投资上,必须有报告制度。基金经理买股票必须由集中的交易室来执行,自己不能擅自买入。尽管现在不能够百分百地防范‘基金黑幕’,但实际上,黑幕交易还是跟人的动机有关。从监管的角度而言,要改善基金经理的投资人动机,像大禹治水一样要疏不能堵。比如,允许基金经理用他的奖金、工资去买自己管理的基金。或者不妨借鉴美国的管理办法,允许业内人士以公开透明的方式买入股票,光明正大地分享牛市盛宴。如此,基金经理就不至于为了一己私利铤而走险,进而避免了黑幕交易的出现。”
上海金融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18:44 , Processed in 0.13611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