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84|回复: 8

《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选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7 17: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在股市上陷得过深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07-02-28 11:24:20



为什么要冒险投资股市?

投资者在2006年末和2007年初大举进入股市,但股市一周来的疲弱表现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周二更是暴跌了416点。是“入不逢时”吗?没人知道股市在未来一年将如何表现,如果股市周三出现某种程度的回调人们也不必大惊小怪。

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许多投资者在股市上陷得过深,由此而额外承担的风险有可能伤及他们。

•要了解问题所在,不妨设想现在是2006年初,而你手头刚好有30万美元退休储蓄。

你将这笔钱的70%投向了股市,30%投入债市。你设想自己股市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将为8%,而债市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则为5%。与此同时,你还打算把自己未来12个月的8万美元薪水存起12%,也就是9,600美元。

如果一切如你所愿,那么到2006年年底时,你手头的资金将达到33.1万美元。但实际情况是,虽然你的债券投资去年只增值了4%,但你的股市投资却增值了16%,所以年底时你手头的资金超过了34.7万美元。其结果是,你比预期多赚了1.6万美元。

这时人们通常给你的建议是:将股市和债市投资调整回7比3的比例,我认为这是个很不错的建议。如果你禁不住诱惑继续使投资于股市的资金高于70%会怎样?

在我看来,如果你不想在投资分配比例问题上再伤脑筋,你应该将投资股市的资金降到70%以下才对,而不是高于这一比例。不管怎么说,你的退休金积累速度已经超过了你的预期,这意味着你在积攒退休金方面已没有必要承受太多风险。

投资顾问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说,投资时不能只考虑回报,还要注意控制风险。如果你已经赢得了比赛,继续玩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我已经听到了一片质疑之声。如果股市的投资回报率通常高于债市,为什么不把更多的钱投向股市呢?如果你执行退休金积攒计划的进度超过了预期,为什么不能少攒一点或提前退休呢?

这条路并非走不通。但多一些谨慎可能也并非坏事。事实上,股市回报并非凭空得来的。相反,没有经济的增长和企业利润的相应提高就没有股价的上扬。

诚然,短期而言股价涨幅有可能高于经济增长率。这或许是因为投机性买盘导致股票的市盈率节节攀升,或许是因为企业利润的增长率一两年内超过了经济增长率。

但长期而言,股价涨幅终将反映经济增长率。以往50年中,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涨幅为7.1%,恰好与在此期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7.1%的增幅一致。如果再加上股息,投资股市的总回报率是10.6%。但必须牢记的一点是:我们投资股市不可能年年都获得丰厚回报,股市大涨一段时间以后必然要经历一段低迷期。

•如果你要10年或15年以后才退休,那就不必对股市近期的表现太过担忧,包括周二的大幅下挫。相反,你不必急着从股市撤回投资,大可继续“贪婪”地寻求投资高回报。

但那些已经退休或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却应该认真想一想,你究竟需要多少钱来安度晚年,如果近年来的股市投资已使你赚了个钵满盆盈,还有必要再冒那么大的投资风险吗?

如果你已攒足了养老钱,即使为了投资组合的多样化,也应该继续把至少30%或35%的资金投向股市。为你的继承人着想,你或许也应该多承担一些投资风险。伯恩斯坦说,如果你手头的钱已超出了维持退休生活所必须的数额,那么你承担投资风险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你的遗产受益人了。

Jonathan Clements

(编者按:本文作者Jonathan Clements是《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Getting Going”的专栏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7: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次,受伤的将是富人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07-03-09 11:20:23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经验告诉我们,金融市场下跌时总会让穷人体无完肤,富人却几乎总能毫发不伤。

这次可不一样。

在最近一轮财富增长中,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人数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增加,艺术品、葡萄酒、游艇和豪宅统统旺销;但是,本周股市的起伏跌宕却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隐患。在财富增长的背后,金融风险和债务正在积聚,一旦市场下跌,富有阶层和奢侈品行业将遭受重创。

如今的富豪们能够发财和享福,主要都是依靠高风险的投资。不断提高回报率的要求使他们热衷于对冲基金等替代品种的投资,投入量比以前大了一倍,大量的股票投资使现金的持有量相应减少。与此同时,他们还大举借债。

科罗拉多州财富管理公司Wealth Conservancy合伙人斯蒂夫•汉宁森(Steve Henningsen)表示,富人的风险偏好比10-20年前提高了很多。他们承担的风险与普通投资者相比可能更大,因为这些富人在他们的顾问指点下把所有创新债务品种、对冲基金等投资产品都买走了。

这些富人有钱投资自然不在话下。如果一个身家2,000万美元的企业家损失掉一半的投资,他仍是一个千万富翁。但是,由此积聚起来的风险却将这个与富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精英化的金融体系置于危如垒卵的境地。

拿股票来说,2004年的最后一期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控制着全美个人持股总量的51%。1989年这一比例只有41%。2004年最富有的1%持有的股票市值合计1.9万亿美元,与剩下的99%的人持有的股票总价值旗鼓相当。所以,当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出现类似于本周走势的下跌时,最富有的1%损失更为惨重。

在2002年那次金融市场大跌中,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金融富豪们的7.6万亿总财富中有2,000亿美元灰飞烟灭。那相当于他们财富的2%。并且,如今这些富翁们所面临的投资风险的复杂程度与单纯的股票和债券风险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和凯捷公司(Cap Gemini)资料显示,自2002年以来,金融巨头们在对冲基金、私人资本和其他高风险的所谓替代性投资产品上的投资额已提高了一倍。(这类投资现在占他们投资组合的20%以上)他们的股票投资也增加了55%。另一方面,现金和债券这两种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则有所下降。富翁们对房地产的投资额与2002年相对持平。

现在富人们对借贷资金的依赖也提高了。全美最富有的5%的人口债务总额达到了1.67万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三倍。其中大部分是抵押贷款,但财富专家们表示,一些借来的资金也被投向了对冲基金等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品种。由于对冲基金自身还要大量举债,因此。万一对冲基金出现崩盘,双重借贷有可能导致信贷迅速崩溃。

有时候,受雇于富豪们的投资顾问并不重视安全性。汉宁森指出,很多富豪倾其所有投资于对冲基金和日圆融资套利交易,因为这些投资的回报率比借款成本高很多;对收益率的贪得无厌有可能反过来变成他们的梦魇。

不难想像,有些未雨绸缪的富有投资人已开始着手降低投资风险。总部位于芝加哥的Spectrem Group研究发现,可投资资产超过2,500万美元的投资者从去年已开始回避过于激进的投资方案,转向更为稳健的品种。

总部位于纽约的财富管理公司Circle Financial Group首席执行长玛利亚•克林(Maria Chrin)表示,该集团的成员们去年春季以来已开始重新评估投资组合中的高“风险”投资额,其中包括对冲基金;但她拒绝透露审核后是否调整了投资组合的构成。她还表示,充分认识到投资组合所蕴含风险的投资者还不多。

投资顾问们表示,部分客户本周已开始将资金撤出海外股票、新式债券产品和股票,转换为现金和债券。另有一些投资者试图从对冲基金撤资,但很多基金有锁定期限制,限制了投资者立即赎回资金。纽约财富管理公司Solaris Group预计市场将会下跌,上周推荐一些客户进行了一项复杂的交易,该交易的结构安排可使客户的持仓在市场下跌2%-12%时受到保护。Solaris创始人拉尔夫•辛谢姆(Ralph Sinsheimer)表示,公司将这种交易结构称为“安全通道”。但投资顾问们表示,总的来看,大多数客户仍是按兵不动。

与此同时,富人们对葡萄酒、艺术品等新型投资市场的风险偏好有增无减。道指大跌后的那个周三,苏富比拍卖行(Sotheby's)拍卖了几瓶来自BaronessBaroness Philippine de Rothschild私人酒窖的葡萄酒,拍卖总价为220万美元,比预期高出一倍还多。

Robert Fran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7: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太阳能股照亮美国市场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07-05-24 11:06:39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中国的太阳能企业接二连三地涌入美国上市,这为投资者开辟了一条进入可再生能源行业中一个迅猛发展领域的新途径。

投资者对中国太阳能类股的热情在上周再次显现出来,总部设在南京的中电光伏(China Sunergy)在那斯达克首日上市股价即飙升了51%。投资者期望另两家太阳能设备制造商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LDK Solar)和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Yingli Green Energy Holding)未来几周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时也能有类似表现。已经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天合光能(Trina Solar)提出了大股东转售申请,还有两家中国太阳能公司明年可能在美国募股。

LDK将于6月1日上市。该公司融资规模可能高达4.70亿美元,从而成为2004年以来在美国IPO金额最大的中国大陆企业。

如此多的太阳能公司进行IPO是两大趋势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清洁技术类股日益增加的兴趣和投资者希望进一步参与到中国经济中的要求。在美国、中国等数十个国家推广替代能源的新政策推动下,太阳能行业的年增长速度达到了30%左右。中国公司现在正跻身前列,已经危及到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竞争对手的地位,这也显示出,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在向新兴的清洁技术行业延伸。

Piper Jaffray清洁技术分析师杰西•皮切尔(Jesse Pichel)说,最终该行业的发展基地将位于中国,原因就同在那里生产手机和电脑一样。

中国的太阳能类股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升温,当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s of China)在纽约证交所上市。4.55亿美元的IPO是当年中国公司在美国募股的最大规模。该公司股价在一个月内上涨了一倍,随后出现了回调。

尚德太阳能的IPO定价为15美元,该股周二收于34.79美元。CIBC World Markets的数据显示,尚德太阳能的市值约为55亿美元,目前的股价约为2008年预期收益的19.2倍。

自尚德太阳能上市以来,又有四家中国太阳能公司在美国募股,其中几家涨幅巨大。所有这些都带来了可能存在太阳能泡沫的担忧。

CIBC World Markets股票研究部主管杰夫•奥斯伯恩(Jeff Osbourne)说,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热情是合理的,但其中一些股票的估值正在失去控制。4月17日,在那斯达克上市的两只中国新股晶澳太阳能(JA Solar Holdings)和林洋新能源(Solarfun Power Holdings)超过了他的目标股价后,他下调了这两只股票的评级。

分析师称,许多投资者认为尚德太阳能最初的成功代表了中国的整个太阳能行业,但一些新公司在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下可能并未占据有利位置。Piper Jaffray的皮切尔说,市场尚未分出赢家和输家,不分青红皂白追涨的资金太多。

新公司出现分化的关键一点在于多晶硅的供应。多晶硅是一种将日光转化为能源的材料。整个太阳能行业普遍受到了多晶硅短缺的局限。由于硅占太阳能板成本的40%左右,今后几年公司获得多晶硅的价格将对其利润产生巨大影响。尚德太阳能等签订了长期硅供货合约的公司可能比从现货市场上购买的公司支付更低的价格。

这是LDK前景看好的一个因素。该公司通过利用回收多晶硅控制了成本。LDK生产晶圆,这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而太阳能电池则用于太阳能板中。

LDK的另一个优势是处在太阳能供应链上的一个有利位置,竞争对手很少。竞争主要集中于供应链的末端,即生产太阳能板成品的企业之间。预计LDK将发行740万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左右,价格约在25美元至27美元之间。

英利绿色能源在获取硅供应方面也处于有利位置。同尚德太阳能一样,它也是一家垂直一体化公司,生产从硅锭到成品太阳能板等几乎所有产品。据知情人士透露,英利已经同中国一家主要生产商签订了长期的硅供应合约。

该公司计划通过IPO融资3.50亿美元左右,但还没有确定具体条款。一些分析师表示,由于公司的一体化构架,英利的估值可能会比LDK更高。据了解此次IPO的人士称,英利可能将价格区间定在11美元到13美元之间。

对硅价的担忧让一些分析师对中国另一家垂直一体化公司天合光能的大股东转售持谨慎态度。该公司目前主要依赖中短期的硅供应合约,这意味着它更容易受到硅价波动的冲击。该公司周一发布了第一季度业绩,其中运营利润率从2006甑谒募径鹊?5.1%降至10.5%,显示出硅价上涨可能导致了该公司赢利能力的下降。

天合光能的美国存托股票去年12月份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目前已经比IPO定价上涨了两倍左右,市值约为12亿美元。上周,该公司提交了向大股东转售540万股股票的申请,预计融资额将达到3.15亿美元左右。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目前该股股价约为2008年预期每股收益的14.9倍。

硅的供应和价格还不是中国太阳能企业面临的唯一问题。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现象的猖獗意味着欧美企业可能不愿将先进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外包给中国供应商。

而且,激烈的竞争可能促使中国企业牺牲利润以抢占市场份额。这将更加不利于太阳能行业的发展,而硅成本的居高不下已经侵蚀了公司的利润。

而且,太阳能并不是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万能灵药。尽管太阳能价格在这几十年里不断下降,但在全球大多数地区仍大大高于普通电网的电力价格,该行业仍严重依赖于政府补贴。

Jane Spenc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7 17: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车车你看多还是空呀?我是指大陆A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7: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交易法则之“加氏十六条”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07-05-23 10:48:14 [



扬基队著名捕手约吉•贝拉(Yogi Berra)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棒球90%靠的是心智,其余才是体能。这一点可能对股票交易也适用。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即使把各种消息和数字研究得透彻到家了,但最后仍有可能赔得很惨。

编撰全球股市每日通讯Gartman Letter的丹尼斯•加特曼(Dennis Gartman)说,从七十年代在棉花期货交易所做交易开始,至今数十年的痛苦经历让他领悟到了上面这一点。这中间发生了很多插曲,既有在国债交易所操盘时在一笔交易中击败来自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交易对手的显赫战绩(那是在八十年代初),也有数年交易积累的利润转眼间烟消云散的惨痛时刻。不过,眼下他坐在这里回忆这一切时却很轻松。

如何走出象牙塔后、在现实世界求得生存,加特曼总结出了他所谓的“貌似简单的交易法则”(Not-So-Simple Rules of Trading)。其中有些法则与市场普遍接受的看法大相径庭。学院派总说,长期而言,起作用的还是基本面;不过就短期来说,市场毫无理性和效率可言。

但加特曼断言,实际上,女装店的老板比大多数学者更了解市场。假设他同时进了红色和绿色的服装,红色的卖得好,绿色的卖不动,他该怎么做?他会提高红色服装的售价、进更多的货,同时把绿色的服装降价,以便尽快脱手。加特曼说,这是很自然的逻辑,但现实生活中股票交易员们却经常反其道而行。

加特曼说,如果你买的东西价格升了,那说明你买对了。

加特曼从诸如此类的事例总结出了他的“加氏十六条”:

1. 在任何情况下,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增持已经赔钱的头寸,千万不要,永远不要!增持亏损的头寸是交易之大忌、之杀手,就像酒后驾车一样要不得。最后只能粉身碎骨。务必相信我。

2. 做交易时要像那些唯利是图的雇佣兵一样:必须站在能赢的一方作战,而不是在经济学原理上正确的那一方。

3. 心理资本胜过实际资本。在这两类资本中,前者比后者更珍贵。持有正在下跌的头寸是会付出可观的实际资本的代价,而其消耗的心理资本却是不可估量的。

4. 交易并不是低买高卖;实际上,它是高买、更高卖,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5. 在牛市的时候人们只能作多或保持中性,同样,熊市时只能作空或持中性。这是明摆着的。但很少有人能理解它,接受它的就更少了。

6. 市场处于非理性的时间会比你、我保持有偿债能力的时间要长得多。这是凯恩斯(Keynes)说的。而非理性的确经常主宰市场,虽然按学者的说法似乎不该如此。

7. 当市场最强劲的时候要大力买进,当市场最弱势的时候要舍得卖出,道理很简单。弱势时,就好像要用石头去砸被水浸得最透的纸袋,因为它最容易被打破;而强势时,就好像要乘最强劲的风出航,因为这时能行得最远。

8. 思考问题要像一个“基本面”派,但操作交易时要像简单的技术派:基本面或许会推动市场,我们需要有所了解;但如果从图表上看后市并不乐观,那为什么非得看好呢?在技术因素和基本面齐齐向好的时候,你应该感到乐观。

9. 交易是有周期性的。有的周期很好,大多数都不怎么样。当交易周期顺利的时候,加大力度。反之则减少、再减少。“时候”好的话,即使犯点错也还能赢利;但“时候”不好的话,你再做足了功课也无济于事。这是交易的自然规律。接受它、运用它。

10.保持一个简单的技术交易系统。复杂的系统必然导致混乱,简洁则能带来从容。我们所了解的出色的交易员都使用最简单的交易系统。两者相辅相成。

11. 在从事交易和投资方面,懂得大众心理学往往比经济学知识更重要。简单来说,就是应该反其道而行,“别人捶胸顿足的时候你应该买进,别人兴奋地大叫时你就该抛出了”。

12. 熊市时期的回调比牛市时的回调更激烈而迅猛。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也搞不懂,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接受它就好了。

13.臭蟑螂不会就那么一只。股票市场的大多数坏消息带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一定会有更多消息接踵而至...,并总会对股价产生不良影响,直到恐慌主宰市场、那些最弱势的投资者最终仓皇出逃。

14.对赚钱的交易要有耐心,对赔钱的交易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包容。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每年遇到的有小亏的交易会越来越多,但我们手里积累的盈利却会有增无减。

15. 多做有用功,少做无用功。这一条对股票交易和对日常生活一样适用。去做那些已经证明有好处的事。对赚钱的交易不妨追加投资,对赔钱的要舍得割肉。如果说股票交易(以及生活)有什么秘密可言的话,这一条就是吧。

16. 所有规则都有被打破的时候......只是相当少见而已。明知少见却可为而有成者,是谓天才。

看到这条,约吉可能会加上一句:“从理论上讲,理论与实践没有差别;从实践上看,二者确是存在差别。”

RANDALL W. FORSYT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7: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普尔指数逼近历史高点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07-05-21 10:42:11


股市很快──甚至本周──就会创出新高,而这将激发出更大的希望和躁动。但随着标准普尔500指数逼近2000年3月24日创出的高位,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1527.46点将是股市暴跌前触及的终点,还是继续攀升前的一个起点?

上周五标准普尔500指数突破了1520点,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在升至13,000点之后,也仅用了17个交易日就突破了13,500点,市场情绪随之变得更加热烈了。

但在感到欣慰之时也不能不注意疲惫的迹象。股市还在上涨,但动能已经不足。指数创出了新高,但上涨势头已经衰减,成交量出现了萎缩,上涨越来越依赖于大型股的带动,科技股和中小型股表现滞后。

上周道琼斯工业指数连续第七周走高,全周上涨230点,收于13,557点,涨幅1.7%,再创收盘新高。标准普尔500指数也连续第七周走高,全周上涨17点,收于1523点的7年来新高,涨幅1.1%。

覆盖股票最多的指数之一──威尔希尔5000指数也创出了历史最高收盘点位。但那斯达克综合指数连续第二周走低,全周共下跌4点,收于2558点,跌幅0.1%。小型股罗素2000指数下跌6点,收于824点,跌幅0.7%。

推动大型股走高的是一系列良性经济数据。汽油价格上周初创出了每加仑3.09美元的最高全国平均价,并还在继续攀升,经济指标预计经济活动下降的幅度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但这种负面影响为通货膨胀减缓、制造业增势复苏和强劲的就业市场所抵消。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连续第五周下降,目前保持在30万人以下。

对消费者减少支出的担忧继续打击了零售类股、地区性银行和易受国内消费低迷冲击的类股。但稳定的并购活动让投资者感到了流动性的充裕,其中包括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可能以110亿美元出售旗下塑料部门,以及微软(Microsoft)以60亿美元收购网上广告公司aQuantive。

但随着道琼斯指数上周四再创新高,纽约证交所市场升降指数已经变为负值。这是上升势头衰减的信号,在过去一个月中已经出现了四次。道琼斯指数创新高但升降指数走低的情况在历史上很少见,自1940年以来仅还出现过5次。www.sentimentrader.com的詹森•乔菲特(Jason Goepfert)指出,在以前的那5次中,道琼斯指数有4次在一个月后平均下跌了2%。

上周,超过56%的标普500股票都在其52周高点上下5%的范围内波动。持续看空和未雨绸缪的期权套期保值交易表明,如果高涨的市场很快回落,投资者也不会感到吃惊。但在美国股市的上升势头扭转之前,市场似乎预计任何调整都将是短暂的,而且幅度不会很大。

那么有什么因素可能在更长阶段内推高市场呢?不管你相信与否,重现第一季度表现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在外,这是因为对第二季度的利润预期已被削减到公司可以轻松超越的水平。

第一季度的利润增幅接近9%,大大高于分析师3.6%的预期,这种强劲的表现增强了看多者的信心。

不过好像最近的事实对我们毫无触动,分析师再次大幅削减了第二季度的利润预期,而这足以将标普500公司的预期增长幅度压到少得可怜的3.3%。而且这个数字今年夏天可能将继续下滑到2%,Brown Brothers Harriman的策略师布赖恩•饶斯彻(Brian Rauscher)表示。

事实上,市场预计标普500所有10种行业的第二季度利润增幅仅为一位数甚至更少,这种普遍的悲观情绪在10多年还是第一次。具体来说,生活必需品类公司的利润增长幅度预计为8.9%,工业企业为8.4%,医疗保健公司为7.2%,而能源和非必需品生产企业的利润预计将分别下降3.7%和5.7%。

饶斯彻说,较低的预期可能为又一轮出乎意料的上涨埋下伏笔。他认为第二季度利润增幅将达到5%至7%。

当然,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时期的分析师更欢迎令人惊讶的上涨而不是出乎意料的下跌。其他人则低估了股票回购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以及美元疲软的促进作用。

此外,还一种越来越不合时宜而且不可靠的做法,那就是以美国经济衡量美国公司的利润表现。美国大公司和高速增长的海外市场的关系日益紧密,去年标普500公司大约48%的利润来自海外,而这个比例在2002年仅为35%。

Fred Alger Management首席执行长兼首席投资长Daniel Chung表示,投资者仍在犯着一个可以理解的错误,那就是将外国经济增长,特别是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和外国公司的收入增长等同起来。而这正说明了为什么追求增长的投资者正在将资金投入海外,而美国上市公镜募壑等幢蝗找娴凸馈?br>
Kopin Tan

(本文译自《巴伦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7: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中自有黄金屋? 理财经典: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07-05-22 11:21:11



也许到了该复古的时候了。

每年投资和个人理财方面出版的新书可谓是汗牛充栋。当我看到新书书评,找到原着来读,每本只须看一两分钟,一般就可断言,那些造纸印书的树真是白砍了。

我不禁想到,那些经久不衰的理财经典情况又如何呢?可读性会不会强一点?最近,我涉猎了三本,其中两本深得我心。

乔治•克拉森(George Clason)所写的《巴比伦首富》(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

常有人问我,财经新手该读什么书。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答案:《巴比伦首富》。这本小部头在那些不断寻求自我提高的人群中颇有口碑,虽然它的名声有点浮夸,但确是一本上上佳作。

该书是商人乔治•克拉森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所写的小册子的合集。书中用语有点矫揉造作,古老的语言读起来比较拗口。但书中所述之事却很有说服力,难怪长盛不衰。

别的先不说,这本书提醒读者,积累财富其实非常简单。别去管那些关于对冲基金、油价和日圆融资套利交易的长篇大论了,免得把思路搞乱了。要想致富,记得经常存钱并逐年积累投资收益。

自以为购物能让你快乐吗?克拉森指出,欲求不满让人不堪重负。自以为发现了热门股?克拉森指出,对于那些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收益和误信骗子谗言的人来说,财富只会离他们远去。

《巴比伦首富》本质上弘扬的是投资自律、推迟享乐和谨慎投资。他在书中写道,收入的一部分要积蓄起来,不管收入多么微薄,用于积蓄的部分不应少于十分之一。

他还写道,财富就像一棵树,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成长起来的。你积蓄的第一个铜板就是你的财富之树的种子;你越早播种,财富之树就会越早成长起来;你越是以不断的储蓄悉心地呵护这棵树,你就可以越早地在它的树荫下乘凉。

杰洛德•勒伯(Gerald Loeb)所写的《投资生存战》(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

《投资生存战》至今仍是华尔街经典教材之一。我原本以为我会喜欢这本书,结果大失所望。

该书由杰洛德•勒伯首次出版于1935年。他几乎终身都在E.F. Hutton工作,后来终于成为这家券商的副总裁。现行版本一般是经过修订的,在原版的基础上加了40多章,使该书的内容增加了一倍。结果,这本书变成了一本素材的大杂烩,虽然偶尔有些有用的素材,但整体看杂乱无章。

也有可能我不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的确,对这本书的看法可以作为区分投资者的标准。

如果你觉得勒伯的建议过时、有误导性甚至危险,那你可能属于牢记金融课教导、购买共同基金后就倾向于长期持有的投资者。你认为战胜大市难上加难,所以分散投资、降低成本和长期投资才是上策。相反,如果勒伯的书的每一章都令你欢欣雀跃,那么你可能认为那些市场效率的说教都是垃圾。你是一个仰仗直觉的交易员,而且你对笑傲华尔街踌躇满志。

勒伯欣赏短线投资,但仅在市场条件成熟且技术分析显示股价运动方向有利时才采取行动。他写道,机智的投资要像狡兔,在洞窟之间窜动。

正如勒伯反复明确声明的那样,他反对分散投资。他指出,多样化常常只是为无知保驾的投资形式。

他说得不错。但据我所知,无知在金融市场投资者中很常见,所以,通过投资多样化来为无知保险似乎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佛雷得•施维德(Fred Schwed Jr.)所写的《客户的游艇在哪?》(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

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股东的最新年度信件中盛赞《客户的游艇在哪?》为有史以来最有趣投资著作。这样的评价真高,但这本书确实名副其实。

这本书出版于1940年,为佛雷得•施维德所着。他曾是《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记者,在狂热的1927年转行到一家券商任职。在随后的1929年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期间他继续在华尔街工作。

这本书对世俗进行了无情的鞭笞,但语言风格却轻松活泼,谈论每件事情都调侃有加。和《巴比伦首富》一样,它是一本三到四个小时就可读完的佳作。

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施维德的这本著作并不仅仅是华尔街闹剧集,其中还蕴涵着很多的投资智慧。有些内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当人们听说华尔街最成功的投资家时,他们通常认为这个大师所凭藉的是技巧而非运气。施维德可不这么认为。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举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例子。假设有40万个人捉对参加比赛,每轮比赛都用投掷硬币的方法决出胜者,所以第一轮下来会有20万个胜者和20万个负者。有些投硬币的人会赢得很多次比赛,就象在市场上连年取胜的投资者一样。

施维德强调指出,最后会有约12个人会在15场比赛中场场胜出。他们就会被推崇为专家,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硬币者,他们屡战屡胜,有人还为他们立传。

如此看来,由专业人士管理的共同基金总能跑赢大盘吗?

Jonathan Clements

(编者按:本文作者Jonathan Clements是《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Getting Going”的专栏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7: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尔街这个收益期不太好过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07-05-25 11:18:31


昨天,高盛(Goldman Sachs)一位分析师下调了对贝尔斯登(Bear Stearns)二季度的收益预期,受此影响,投资者纷纷抛售贝尔斯登股票,其跌幅超过了3%。
不过,这些投资者或许还应该仔细研究一下高盛自己以及华尔街其他券商的收益情况,这些公司的季度业绩可能也难尽如人意。
华尔街大多数经纪公司二季度将到下周结束。近年来这些公司一直很“火”,许多公司连续几个季度创下利润新纪录。最近,他们的收益因并购业务火爆而大受提振,这类业务让为当事公司提供战略咨询的华尔街公司赚取了大量服务费。
但与此同时,二季度抵押贷款市场的形势却很疲弱,而这块业务一向是华尔街主要利润来源之一。疲弱的显著表现之一是投资者对与高风险抵押贷款有关的产品兴趣在下降。更糟糕的是,买进此类证券的投资者纷纷要求更好的回报,这让公司这方面的利润受到侵蚀。
华尔街某公司高层管理人士认为,大宗商品交易眼下这波高涨行情可能已经触顶。这波行情给高盛、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最近几个季度的业绩增色不少。
在部分公司高层管理人士最近针对即将发布的二季度业绩私下发表看法时,这方面的担心已有所体现。据知情人士说,他们预计,虽然公司的利润情况还会相当不错,但可能会比一季度有所下降,有些甚至有可能达不到预期。这种情况可不太正常,因为华尔街公司一向是以轻松超过预期而着称的。
管理Mendon Capital旗下Burnham理财基金的安顿•舒尔茨(Anton Schutz)说,眼下人们还没看到大坝的裂缝,不过,等看到的时候了,恐怕大坝也就快垮掉了。
舒尔茨一直不太看好经纪类股,六个月前,他卖出了基金所持的摩根士丹利股票。他认为,经纪类股现在的兴旺景象不会持久。他说:它们的确是很优秀的公司,但轻轻松松就获得大把利润的业务不会总有那么多的。
当然,每家公司的光景好坏会各有不同。虽然几乎每一家华尔街公司都有抵押贷款业务,但之所以贝尔斯登被高盛等公司单独挑了出来,是因为贝尔斯登在抵押贷款证券化和抵押贷款放贷业务上是数一数二的大腕。
因此,一些分析师怀疑,之前Thomson Financial调查得出的有关贝尔斯登二季度业绩的普遍预期(3.67美元)未必还能靠得住。贝尔斯登上季度的每股收益是3.82美元。
本月16日,Wachovia Corp.将贝尔斯登的评级从相当于买进下调至中性,第二天,美林(Guy Moszkowski)分析师莫斯柯斯基(Guy Moszkowski)下调了对贝尔斯登的收益预期,该股因此应声下跌至148美元以下,是自4月中旬以来 的最低价位。而高盛分析师威廉•塔罗纳(William Tanona)昨天将其对贝尔斯登的预期下调22%至每股3.20美元的举动让该股再次受到重创。
昨天贝尔斯登股价跌4.80美元至147.55美元;高盛跌2.86美元至225.68美元;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跌0.86美元至73.28美元;摩根士丹利跌1.29美元至84.46美元;美林跌1.21美元至92.61美元。美林业绩报告期与大多数同行不同。道琼斯指数威尔希尔美国金融服务业指数今年年初至今上涨了1.31%。
塔罗纳写道,面对增长减速的压力,首当其冲的是贝尔斯登。这种情况主要可归结为其受抵押贷款承销业务放慢的影响更大。塔罗纳预计,贝尔斯登的抵押贷款业务在该公司享誉业界的固定收益业务中的比重是40%。他还写道,贝尔斯登的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及雷曼兄弟的股票承销业务正温和增长,而贝尔斯登的此类业务却是大幅下降。贝尔斯登发言人拒绝就此置评,但在近期的投资者会议上,公司首席财务长山姆•莫力那罗(Sam Molinaro)曾强调,公司的海外业务及证券业务的增长势头值得关注。
高盛的盈利情况常常好于其他同行,不过这个季度它可能也将面临一些起伏。高盛两位高层人士5月16日会见了Sandler O'Neill & Partners证券分析师杰弗•哈特(Jeffery Harte),哈特次日在研究报告中写道,两位人士言谈当中措辞谨慎(高盛发言人拒绝就此置评)。
高盛的首席财务长大卫•维尼亚尔(David Viniar)及总裁加里•康恩(Gary Cohn)曾表示,投资者似乎对某些类型的按揭产品不那么感兴趣了,他们对此感到担忧。他们还向哈特暗示,高风险贷款的疲软态势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高盛认为,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可能将很快触顶,这是一些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康恩还指出,现在那些顶尖的大宗商品交易员在加入公司时,要求公司保证300%的加薪幅度。
一些分析师已注意到高盛的收益可能会降低。据Thomson的数据,分析师普遍预计高盛二季度的每股收益为4.83美元,而第一季度为6.67美元,这表明,分析师认为高盛连续创下收益新高的势头将不会得延续。
据知情人士透露,和贝尔斯登一样拥有大量抵押贷款业务的雷曼兄弟这方面的利润也出现了下滑。但是该公司持续强劲的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等其他业务将有助于保证其业绩实现预期。据Thomson的数据,预计雷曼兄弟的每股收益为1.84美元,而其一季度的每股收益是1.96美元。
不过,大多数经纪商类股的市盈率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据Thomson的数据,贝尔斯登、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以及高盛的预期市盈率在10-11倍,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为16.4。
市帐比是另一个衡量股票价值的指标,是股价相对每股帐面值的比率。据分析数据显示,贝尔斯登的市帐率为1.6倍,高盛为2.9倍,雷曼兄弟和摩根士丹利的比值介于这两个数字之间。据Thomson的数据,该行业基于周四收盘价的平均市帐比为2.25倍。
不过,很多分析师仍然看好经纪商类股,对高盛更是如此,因为该公司最近几年的增长非常出色。据Thomson的数据,在跟踪该股的20位分析师中,有12位对它的评级相当于买进,其余八位为持有或中性。
Sandler的哈特对证券类股的总体评级为买进,他认为,市场夸大了对抵押贷款相关业务增长放缓的担忧。
他说,按揭贷款是华尔街的重要业务,按揭贷款放贷业务增速放缓将对贝尔斯登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如果从整体上看证券市场,会发现仍有很多交易在进行。如果这轮周期性复苏继续发展,那么这些公司会有大量收入进帐。
Kate Kel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7: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hong于2007-05-27 17:12发表的 :
顶~~~~~~~~~~~~车车你看多还是空呀?我是指大陆A股。


呵呵,多谢泓姐支持,淡友人人憎,我还是做好友吧。

每到期指结算,总是好淡争持,我不炒期指,看多看空跟我没关系啦。

我最喜欢东尼,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他总能保持30%收益率,这才是股神,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20:34 , Processed in 0.27634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