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3|回复: 0

“二元经济”研究及转型路径探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7 11: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05-27 10:00 光明日报

“二元经济”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部门,一种是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的传统维生部门;一种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的现代部门。刘易斯之后,拉尼斯、费景汉、
托达罗、乔根森等人又进行了新的研究,从而建立了发展经济学中形形色色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我国是一个国情独特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学术界对“二元经济”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先后有“二元半”、“三元”和“四元”等不同认知:

  1、“二元”论。王俭贵等人以刘-费-拉理论为依据,认为我国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指出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强调工业化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不断转移的过程;

  2、“三元”论。张朝尊、陈吉元、李克强等人认为,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我国自近代开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已不复存在,以农村工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经济成为了与农业经济及城市工业经济相并列的国民经济中的一种独立经济形式,强调我国出现的并不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是一种特殊的“三元经济格局”,即由农业部门、农村工业和城市部门所构成的经济体系。

  3、“二元半”论。在一些学术会议上,一些学者认为三元经济结构论是有缺陷的,认为乡镇企业虽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是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交叉,既有传统部门的性质,也有现代部门的特征,不能作为独立的一个经济元,只能是半个经济元;

  4、“新三元”论。黄泰岩、郭勇等人认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逐步出现了信息产业,信息化推动了城市工业部门的扩张和农业效率的提高,为二元结构的转型准备了物质基础。但信息产业的存在引发了结构的变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二元结构逐步演变成三元结构。

  5、“四元经济结构”论。陈宗胜、徐庆等人从经济发展的同质化目标出发,批评了以产业类别相区别的二元和三元经济结构论,认为它们忽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模糊了经济发展同质化的方面观,必然会导致片面工业化、扼制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同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其经济结构也是多元化的,我国由于其转型经济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四元结构:城市现代部门、城市传统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和农村传统部门;

  6、“环二元”论。吴天然、胡怀邦、俞海等人认为,我国经济不仅仅是一般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且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环二元经济结构:在总体上存在着城市及工业和农村及农业这样两个相互区别的“经济元”,而各个“经济元”内部又存在着两个相互区别的“微经济元”,并且还可以将“微经济元”再细分,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二元的环的重叠。

  上述研究,从不同视角概括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各有其合理性,但也各有其缺陷。我们认为:二元经济结构论仅仅揭示了我国作为发展中经济的一般特征,而没有揭示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三元论、二元半论、新三元论虽然看到了我国二元经济的特殊性,但与经典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衔接得不够,缺乏逻辑论证;环二元经济结构论更好地揭示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但没有探究这种特殊的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也没有说明环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动力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21:31 , Processed in 0.12119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