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30|回复: 0

“奥运经济”评价不一 抚慰焦虑须摆脱短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6 10: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05月26日09:49 南方都市报

2008年北京奥运后中国经济的走向会怎样?与普遍看好奥运经济的舆论不同,广东省情调研中心的一项民调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结论:超过四成的调查者担心北京奥运盛世只是“海市蜃楼”,他们认为奥运会后由奥运所拉动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文化教育等方面会出现滑坡。其实,在现有的各种评估意见中,复杂而微妙的社会心态更值得对待。省情中心的民调为还原一个国家内部完整的奥运心态增添了新的证据。

  根据这一民调项目的主持者透露,长达数月的调查是借助网络完成的,虽然它的样本精确度无法与问卷调查媲美,但足以说明在怎样评价奥运经济的成效上,民意尚有很大分歧。而与此相反的是,此前不久,北京市政府高官重申了对奥运经济模式的信心,认为利用资源整合完全可以促进未来发展,后奥运经济不会下降。与这两种情绪有所区别的是,部分经济学家则通过仔细划分奥运收支的不同渠道,除了在赢利空间上表达谨慎乐观外,更希望民众能多从奥运会营造的文化名望、政治收益甚至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考虑问题。

  无疑,在全部掌握奥运会所创造的一切成就之前,无论是民调的悲观心态、官员的乐观期望还是专家的中立意见都难分高下。孤立地看待其中任何一种情绪都会有失偏颇。不过,它们实际上可以归纳出同样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及其经济后果抱有共同的焦虑。在这种深重的焦虑背后,显现出国人对短期经济效应的看重;相应地,这种极端倚重短期经济效果的心态说明,类似于奥运会这样的体育活动,过多地被当作刺激性的经济手段,远远脱离了它能够承担的那些内涵。换言之,奥运经济焦虑症的背后,是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群、经济政策的制定者甚至经济系统本身对国家长期经济都缺乏足够的信心。

  短期经济成果之所以受到青睐,和经济运行的特殊性密切相关,这从北京奥运经济已被演绎的现实中可见端倪。若单纯地从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赛事来看,奥运会历史上有着多次亏损的实例。可在目前的环境中,单纯地将其当作体育活动已经不合时宜了。奥运已被塑造成一个只会获利不会赔本的盛大仪式。城市发展、区域经济、产业调整、社会秩序等等方面都被附加在它的上面,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经济规律不再是“奥运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原则——原因很简单,在既有的政治生态下,奥运经济的成就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可以达到的最重要目标。无论是在官员还是在大众眼里,奥运经济不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就像人们看待股市、地产等行业那样,政策托市既构成了舆论的日常想象,也不同程度地左右着政策本身的使命。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民众或者政治人物的焦虑就表现出对长期经济规划和基础性的市场建设缺少耐心,他们更愿意利用各种形式的刺激疗法收获经济成果。比如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名目繁多的“节庆经济”,再比如“诸葛亮出山1800周年”那样的“纪念日经济”。当类似的刺激疗法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那些被用诸如此类的手段所追求的经济目标都被“矮化”了,最终成全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些浓厚的投机心态,整体的市场前景被视而不见或见识不远。更为尴尬的是,在急功近利的过程中,民众的经济焦虑与短期经济政策的焦虑并行,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相互裹挟着走,但前面并没有方向。

  因而,温和地看待省情中心的民调结果,奥运经济只该被看作某个优化市场经济机会的“窗口期”。而类似的时机有赖于长期经济政策的巩固,同样也依赖于其他政治秩序的逐步完善及保障。这是一项早就应该被承担起来的思想任务:一味使用指令性经济取代市场的做法只会加重短期经济收益的焦虑心态;若要在更稳固、更持久的基础上重建经济成果,必须致力于将经济系统中的自发力量完全解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22:53 , Processed in 0.09947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