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62|回复: 3

[【文史类原创】] 当今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5 09: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为笔者参加一次主题研讨会的随想,旨在论述当今中国社会充满了人际关系的复杂面向,仍以伦理关系为主,有别于西方社会。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望提出不同意见!



                                   当今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的本质,历史上有许多学者曾经论述过,比如梁漱溟先生就是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实质论述最充分的一位,在他的专著如《乡村建设理论》一书中,专门论述了中国农村社会伦理本位的性质。更在其名著《中国文化的要义》一书中专辟一章,即第五章谈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细读此章,再思谢老师的讲课,颇觉有所理解和共鸣。而梁漱溟先生的观点在我高中乃至大学的教科书中是被批判的,类似高教版的教科书中不管前后文的衔接,直接掏空,拿来一句话,当时就是批判梁氏的“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义务关系’、‘情谊关系’”。(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第二版,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梁氏的理论只是近代仁人志士救中国、探索中国发展的一种途径,与共产党的革命救国即使有所冲突,如果在革命年代里进行宣传批判,无可厚非。但是现在仍然在教科书中出现,停留在革命史的理论水平,不利于学术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学人观察中国社会到底性质如何。
  感到幸运的是,当今的学者没有抛弃中国传统文化,梁氏的伦理对理解当今的中国仍然有所作用,它启发我们思考当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性质如何及其走向。听了谢老师的课,本人觉得,要理解今天的中国社会,还需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如何。
  中国古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我们从政治上可以理解。在传统中国,国家机构的直接统治只到达县一级,县以下 “士绅”、“绅士”、“绅缙”或“乡绅”一向被视为维系乡村社会秩序、连接国家和社会的关键。那么,有必要回顾一下传统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是如何可能的。事实上,在县衙以下的基层社会,实际存在着三个非正式的权力系统在运作:其一,是附属于县衙的职业化吏役群体。其二,是里甲、保甲等乡级准政权组织中的乡约地保群体。其三,是由具有生员以上功名及退休官吏组成的乡绅群体。政权的运作就是三者的互动。县衙门的命令通过衙门胥吏向下传达。这些命令很少是直接发到各家各户去的,多是把命令传给乡约地保。衙门吏胥虽直接代表统治者和人民接触,但其社会地位特别低,受人奚落和轻视。乡绅是不出面和衙门吏胥直接在政务上往来的。同样,乡约地保也是一个苦差,大多由平民百姓轮流担任。当乡约地保从衙门吏胥那里接到公事后,就得去请示乡绅。乡绅如果认为不能接受的话就退回去。因为违抗了命令,这时乡约地保就会被胥吏送入衙门。于是,乡绅乃以私人关系出面和地方官交涉,或通过关系到地方官的上司那里去交涉。交涉成了,县衙命令自动修改。乡约地保也就回乡。所以,政治链条中需要绅士来参与政治,凭着权威穿梭与地方与衙门之间。乡绅处于正式的国家权力与分散的小农之间 ,由于在土地、声望、权力方面的三重优势,乡绅在农村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这种权力关系维系了乡村社会。并不是国家与乡村的关系,而是乡绅与乡村的关系,而乡绅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他是权力关系的运作者,也是体验者。
理解了中国社会,有必要还需理解中西社会之间的区别。谢老师上课时,给我们讲了“封建”一词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涵义。还有,我觉得中西最大的不同,中国注重的家庭伦理本位,而西方注重的是个人本位。对此,梁氏有自己的独断:在西洋既富于集团生活,所以个人人格即由此而茁露。在中国因缺乏集团生活,亦就无从映现个人问题。团体与个人,在西洋俨然两个实体,而家庭几若为虚位。中国人却从中间就家庭关系推广发挥,而以伦理组织社会消融了个人与团体这两端。
中国社会非常注重伦理关系,人一生下来,就处于家庭的种种关系之中最初是有眼光的人看出人类真切美善的感情,发端在家庭,培养在家庭。家庭中的伦理关系就是“孝弟”、“慈爱 ”、“友恭”等。但是中国的种种伦理关系产生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把它推及社会,就出现了社会伦理,所谓“人情味”、“四海之内皆是兄弟”。中国的秘密社会大多利用这种关系组织反抗运动的。而西方社会,国家强大,讲究的是集团生活。个人人格得到张扬,因此是个人本位。
  那么,当今的中国社会性质如何,是否是市场经济社会,抑或仍然是伦理社会为主。我认为,当今的中国市场经济没有建立,如果有市场经济社会的话,那也是伦理化了的市场经济,干脆称之为伦理经济为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中国的经济的伦理性质,而非市场主导的社会。在我的家乡,招工以亲朋好友为主。其实,在其它地方同样如此。比如石家庄,在各行各业内,伦理关系是条途径,老乡找老乡,亲戚关照亲戚,裁缝等手工业等都被江苏人霸占,建筑业都被江苏南通人垄断,电脑打印、复印等被湖南人所控制,这就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带。这些人都是靠关系把产业搞出来的,同时也依靠关系把产业壮大的,这种同乡产业链会排斥其他地方同类产业,造成垄断经营,产生不良后果,虽然增加了同乡的就业,也使得其他地方人员失业,而且会产生排外心理,造成社会治安问题。
  中国的经济是伦理化的,同样,中国的政治也是伦理化的。谢老师在课上讲的中国当今的最大关系是党内与党群关系。这在农村也可看出,由于我来自农村,深有体会。在农村,其实矛盾重重,怎一个人民内部矛盾概括了得。比如邻里矛盾,家庭矛盾,农业灌溉矛盾等等,还不包括农村与国家政府的矛盾,前面所有的矛盾几乎涉及全村各家,甚至男女老少。但是,这些矛盾的收敛(不能说解决,现在农村缺乏整合力度,这些矛盾永远解决不了。)靠关系得到暂时的冻结,最终都在村党委书记(组长、村长是调解不了的,一定要村党委书记出面才行,现在行政村是很大的。)的面子之下暂时停歇。在调解时,其实村党委书记都知道这些矛盾,因此他们都说:“看在我的面子上,就算了吧。”当然,这一句话看似有效果,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有的家庭更有势力,会请更高的党委书记来调解,当然,村党委书记只会笑脸相迎,别无他事。总之,一句话,党的地位至高无上,这种政治伦理只有在中国才能出现,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所以,中国的社会是伦理性质,不同于西方社会。认识这一点,我们应该注重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本土化,不要一味的沿着西方的途径走下去,要知道,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我们最终无法逃脱自己文化的规训,关键是如何扬弃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5 16: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社会是伦理社会,非常认同,伦理就是合理的不公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15: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中立和秩序,以前的中国从精神层面讲永远是守序的,讲究的是天道,追求的是有序.这个都是通过伦理的形式固定下来.西方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永远是混乱的,从他们的神话中就可以看出,弑父杀子乱伦充斥而且都是天神英雄所做的.而这些在东方都是极力避免的.西方发展后也只是保持在一个中立状态,远远达不到守序,现在的西方接楼上所说就是貌似公平的不公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15: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标题和文章的内容看,“当今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应当是个描述性/实证性的命题,即在中国当下的现实中,“伦理关系”在社会运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读下来有两个问题不明:

- 核心概念“伦理关系”到底是什么含义?这里“伦理”和日常语言里的含义显然不同,某些地方是互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意味;

- 结尾“所以,中国的社会是伦理性质,不同于西方社会。认识这一点,我们应该注重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本土化,不要一味的沿着西方的途径走下去,要知道,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我们最终无法逃脱自己文化的规训,关键是如何扬弃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似乎把命题转为一个规范新的命题:“不要一味的沿着西方的途径走下去”。因为“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这个事实本身,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继承”这个事实。另外,“西方的途径”到底是什么?和“伦理社会”的运作到底有何不同?

就中国社会的社会学观察,我觉得费孝通的蛛网结构的比喻到现在还时时提供启发,但是这已经是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4:00 , Processed in 0.1320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