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3|回复: 0

泡沫之争掩盖股市真问题

[复制链接]
pm198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5-23 10: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马光远


  在中国股市每一次面临方向性选择的关键时刻,一些在中国拥有庞大经济利益的国际投行总会做出惊人判断,在集体唱衰中国股市的同时,又逢低吸货,偷偷建仓,所谓唱空不做空,牟取巨额暴利。这似乎成了国际投行在中国投资的真正“路线图”。

  自中国股市走出四年的漫漫熊途,并突破2245点的历史高位之后,国际投行关于中国股市的泡沫之论不绝于耳,继大摩前首席分析师谢国忠、罗杰斯等高喊泡沫之后,高盛、瑞士第一信贷等国际投行的策略报告对股市泡沫也提出了自己的见地,英国《金融时报》甚至将中国股市描述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宠式骗局”和一艘随时会沉入海底的“泰坦尼克号”,一时风声鹤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机构却一再强烈要求中国管理层增加QFII额度,对控制额度的做法大加诟病。



  应该说,对股市的研判各家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说一套做一套,总让人觉得别有用心,国际投行既然坚定地看空A股,为什么不减仓甚至获利走人?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令人不得不深思国际投行对中国股市判断的中立和公正。更令人关注的是,国际投行的“观点”在中国股市的权威性实在不容低估,远的有“千点论”和“推倒重来论”,曾经一度让中国股市跌至罕见的998点,一些公司的股价跌破了净资产,杀伤力不可谓不大。相对于国际投行或者有国际投行背景的专家而言,中国本土的投行和专家或因与股市千丝万缕的利益而导致公信力下降,或因水平所限,对市场的影响和国际投行不可同日而言。

  国际投行形成的这种“政策垄断”局面,一方面缘于其庞大的研发能力和团队,相对于中国本土投行而言,其研发能力的绝对优势目前难以撼动,另一方面,本土一些专家和投行在中国股市的公信力很低,其家族的暴富很难让人相信其会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说话,加之水平所限,学艺不精,其言论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观察一下,从2005年底中国股市开始报复性反弹以来,真正左右市场走向的,仍然是国际投行及其专家,至于本土专家,无论其是看多还是看空,很少有人能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基本是“跟着感觉走”,专业水准得不到市场和管理层的认可。这样,话语权自然被国际投行所垄断。这是比当前股市过热更令人担忧的,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势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我一直强调跳出泡沫之争看中国股市,“泡沫之争”掩盖了中国股市的真正问题所在。应该说,中国股市最大的风险不在于投资者的不成熟,不在于股市过热,而真正在于投资者对监管层监管能力缺乏信心,以及本土机构和专家研发能力的匮乏而导致的股市话语权的旁落。投资者不成熟不可怕,市场的游戏法则会让其快速成长,而如果投资者对监管层缺乏信心,则股市的长期发展显然很难保障。我们看到,当证监会对涉嫌内幕交易的杭萧钢构的高管开出罚单的时候,市场却以该股的三个涨停予以反应,这种黑色幽默无疑令证监会尴尬。同时,在监管层的政策水平尚待提高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的话语权则至为攸关,这是中国金融安全的政策保障和前提,如果最终被国际投行所垄断,股票的定价权也将被国际投行所左右,这显然对中国的经济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股市安全无疑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维护股市的安全,避免其暴涨暴跌,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有之责,而政府维护股市安全的关键是制定正确的公共政策。对于中国股市的现状而言,管理层下一步采取的政策完全取决于对形势的正确研判,但当管理层把对形势的研判寄托在国际投行的言论之上时,意味着中国政府对股市的政策已经被国际投行所左右。这样,中国股市的方向选择和政策取向就基本唯国际投行的言论是瞻,话语权和资产的定价权基本被国际投行所控制,将会形成国际投行逼迫中国政府出台对其有利的公共政策的局面,攫取政策暴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7 05:36 , Processed in 0.19636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