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3|回复: 0

李.丽:从休.克到治疗 俄罗斯经济转.轨十五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2 11: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顾俄罗斯转轨历程,不难发现俄罗斯经济从“休克”到“治疗”的过程也是探索符合俄罗斯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的过程。俄罗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方向是对的,但是改革的方针政策脱离本国国情
1992年初俄罗斯实施了以“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休克疗法”,启动了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改革。俄罗斯经济转轨至今已历时十五年,这期间,围绕改革的方式、成效、前景产生了广泛的争论,经历了多次探索和曲折,最终不仅实现了从“休克”到“治疗”的转变,而且找到了更为宝贵的财富——“普京道路”。

李丽

俄罗斯经济转轨历程

俄罗斯经济转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浪漫主义时期,即1992年1月-1994年3月,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大刀阔斧的经济自由化、私有化改革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俄政府希望借此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稳定、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向市场经济转轨。从实际效果来看,“休克疗法”改革非但没有实现当初预想的目标,反而使原本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恶化,造成了经济严重下滑和恶性通货膨胀,最高通胀率达到2500%。

第二阶段是经济调整和震荡时期,以1994年3月切尔诺·梅尔金当选总理宣布放弃“休克疗法”为标志。第二阶段对“休克疗法”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进行了修正,重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第二阶段的调整和震荡止住了第一阶段的经济下滑和恶性通货膨胀,但是经济仍然处于萧条状态。1997年俄经济增长有些起色,但是1998年的金融危机扼杀了这一势头。第二阶段经济改革的不力波及到了政治稳定,在1998年3月到1999年8月不到18个月的时间里,叶利钦更换四任总理,俄政府在政治、经济上面临的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从2000年初普京担任俄总统至今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第三阶段。这期间俄罗斯不但摆脱了转轨以来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来看,俄罗斯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俄罗斯经济得到了“治疗”。

俄罗斯经济的“治疗”效果

“治疗”是相对于“休克疗法”而言的,即经济是否得到了“治疗”要看“休克疗法”后是否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持续改善。因此,用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来衡量,可以认为俄经济已经得到“治疗”。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显著改善。2000年以前,俄罗斯经济既有严重的衰退也有快速增长,但总的特征是经济大起大落,没有实现持续性的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外债负担始终是困扰俄罗斯政府的重要问题。2000年-2006年,俄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在6%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5%、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超过8%。困扰联邦政府多年的预算赤字问题也得到根本改善,2006年联邦预算盈余达到GDP的10%以上,通货膨胀率在这一时期稳步降低,2006年一季度降至4%的低水平。在国际收支方面,经常账户收支余额增长了一倍以上,外汇储备也显著增长,2006年达2000亿美元。

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理论界对俄罗斯经济增长质量不乏质疑的声音,质疑者认为俄罗斯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石油出口量和国际油价的迅速增长,经济自身增长的动力不足。实际上俄罗斯新一轮经济增长已经给这些质疑提供了很好的解答。

第一,俄经济增长已经摆脱了过于依赖石油出口的境况。俄罗斯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输出国,石油出口对俄罗斯经济增长、联邦政府财政收入、国际收支状况改善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剔除石油出口对俄经济增长的影响,世界银行专家组在2005年3月公布的《从转轨到发展——俄联邦经济发展备忘录》中提出了通过石油价格对GDP增长的弹性来剔除石油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法。根据该方法计算出来的GDP增长速度比原有的GDP增速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但同时新的GDP增长的波动幅度也相应减小了。这说明,2000年以来石油出口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贡献固然不容忽视,但其他因素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积极、持续而且稳定的,俄经济增长对石油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

第二,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内需求增速超过同期GDP增速,内需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2年-2005年俄国内需求年均增长7.9%,2006年上半年增长9.2%,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其次,国内消费和进口增长迅速。在俄GDP构成中,消费所占份额从1999年的47%提高至2005年的53%。进口额也迅速提高,6年累计提高了16个百分点左右。俄罗斯国内消费和进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俄罗斯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1999年至2005年,俄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85.5%,年平均增长10.9%。人均收入的迅速增加增强了居民的消费和投资能力,提高了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三,投资效率不断提高。投资增长是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因素,俄经济的投资效率除了在199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出现大幅波动外,总体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1999年以前,俄经济的平均投资效率低于5%,2000年-2006年从11%逐步提高到18%,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投资效率稳定持续提高也是俄经济实现比较稳定、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俄罗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首先,服务业快速发展,三产比例关系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时期畸形的产业结构,重“重”轻“轻”,农业和服务业长期落后。经济转轨以来,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于其他产业,其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6年达到55%,比转轨初期和1990年代末都有较大改善;第二产业的比例稳定在40%左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则持续下降,到2006年下降至5%左右。其次,工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得到一定程度改善,随着经济增长,最近几年技术含量较高的机器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加工业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其中2005年电力设备、电子和仪表设备生产增长25%、冶金和冶金制品生产增长17.4%、交通工具和设备生产增长10.7%、食品生产增长15.8%。

社会发展指标得到根本改善。俄罗斯在经济转轨之初,经济私有化、自由化政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普京执政后针对社会问题,启动了劳动报酬改革,社会保障改革,住房、医疗、教育改革。社会改革实施6年来俄罗斯主要社会指标不断改善。2000年至2005年,俄罗斯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以1999年数值为100)累计增长了近70点;平均周薪水平增长了2倍以上,达到335美元。同一时期,贫困人口比例下降了10%以上,失业率下降了2.4个百分点。居民的实际收入、实际工资和退休金稳定增长,2005年居民收入增长了8.8%,实际工资增长了9.7%,退休金增长了9.3%。劳动报酬改革使得收入从企业向居民转移,1999年-2005年雇佣劳动工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40%升到了45%左右,企业的利润和混合收入则从44.2%下降到37.5%。政府税收增长了3.8个百分点,2005 年达到19.3%。在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方面,俄罗斯的基尼系数1999年以来一直在不断改善,从1999年的0.37下降到2005年的0.32。

“普京道路”前景光明

回顾俄罗斯转轨历程,不难发现俄罗斯经济从“休克”到“治疗”的过程也是探索符合俄罗斯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的过程。俄罗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方向是对的,但是改革的方针政策脱离本国国情。在目标模式上照抄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在转轨方式上采取激进的“休克疗法”,在反危机上过于依赖新自由主义理论范式,不是刺激投资、优先稳定生产,而是实行紧缩、优先稳定财政货币。结果经济危机、财政货币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长期交织并存,最后演变成以金融危机为尖锐表现的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危机。金融危机宣告了照抄西方模式的激进经济改革的失败。实际上,尽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对世界各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具体实现形式的形成却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同时要受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俄总统普京执政后,总结了以往改革的经验教训,带领俄罗斯走上了新的改革之路。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指出:“每个国家,包括俄罗斯,都必须寻找自己的改革之路。俄罗斯只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摸索自己的改革道路和寻找自己的模式。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光明的未来。”这就是“普京道路”,“普京道路”的公式是: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俄罗斯现实。走在“普京道路”上的俄罗斯尽管还要面临各种挑战,但前景无疑是非常光明的。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7 06:37 , Processed in 0.18401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