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1|回复: 0

剖析和路雪衰落的主客观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1 22: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剖析和路雪衰落的主客观原因
发布时间:2007-05-21 07:00


打开电视机,发现和路雪的广告在沉寂多年之后,重新开始出现在中国的电视广告中,看来,和路雪在经历过太多的挫折之后,仍然对中国市场不肯轻言放弃。

  实际上,自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和路雪在中国的总投资已逾3亿美元,合24亿人民币。随着广告的投入,市场在不断扩大,和路雪在中国也享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成了中国冰淇淋市场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然而,高知名度并不等于利润的丰收。实际上,直到2002年和路雪才首次实现在华赢利,然而不幸的是,在2003年旺季来临之即恰逢非典,正处于上升势头的和路雪在中国的占有率出现明显下滑。

  分析和路雪的失败,突如其来的非典似乎是导致和路雪衰落的直接原因,然而仔细分析,这仅仅是客观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主观上的原因。

  1、以亏损换市场?

  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是英荷联合利华集团(Unilever Group)于1993年在华创办的独资企业。和路雪是全球冰淇淋市场第一大品牌,产销量均为世界第一,进入中国的和路雪,总部和第一个生产厂都设在北京。从成立之日起,和路雪就显露出了图霸中国冰淇淋市场的雄心。

  然而中国市场很让和路雪失望。和路雪的市场份额扩大的背后是巨额亏损。当初和路雪以亏损3000万元来打开北京市场,同时做好了亏损5年的准备,以表达其对中国市场志在必得的雄心。可事实远比想象的复杂,和路雪一亏就不止5年,而是9年之久。可以说,和路雪成立9年来从来没有赚过一分钱,每年都是巨额亏损。

  仗着财大气粗,和路雪兜里的钱不断向外流。2002年,在经过9年的中国市场征战之后,和路雪已经接近油尽灯枯:1993年底和路雪成立时注册资本是1.8亿美元,在2002年和路雪向中国工商银行申请贷款时,提交银行的报表显示,账面上的净资产只剩下了3000万美元,也就是说,和路雪9年来已经亏损了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亿左右。

  2002年,和路雪首次实现在华赢利,可2003年,和路雪又陷入了亏损的泥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伴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迅速成长,伊利、蒙牛等品牌加大扩张,和路雪不得不忍痛割爱,把刚刚赚到手的市场再次拱手相让。

  和路雪花12亿人民币,以亏损换市场的策略,真是有苦说不出。办企业就是为了盈利,和路雪 9年都持续亏损,个中滋味实在无以言表,若不是联合利华这棵大树资本雄厚,和路雪早已经倒闭了。

  2、冰柜战略,喜忧参半

  和路雪进入中国以后,利用了一个快速打入市场的法宝——赠送冰淇淋冷藏柜,以此垄断零售终端市场并挤走其它品牌,这就是和路雪的“冰柜战略”。

  1994年初夏,和路雪刚刚在中国落脚,就开始了它的惊人之举。首发站选在上海,几乎一夜之间,分布于上海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和小超市,“突然”同时冒出了一个个漂亮、新颖、上面印着“和路雪”(Wall’s)标志的冰柜。一时间,和路雪迅速走入中国消费者的视线。

  紧接着,全国冰淇淋市场逐步被和路雪蚕食,冰柜战略初见成效。随着和路雪不断成长为全国性品牌,1996年,联合利华在江苏太仓成立第二家和路雪工厂。而后,联合利华又在广州建成一个大型冷藏库,完成了对中国富裕地区的市场架构。

  和路雪免费赠送冷柜,但不允许在冷柜中出售其它品牌的产品。可以说,这么做抓住了国内冰淇淋企业的弱点。由于资金无法与跨国企业巨头抗衡,国内企业无力对此招进行回击,市场份额便被和路雪控制在手中。国产冷饮在运输过程中经常遇到严重的交通堵塞,加之批发商的冷藏保护设备落后,无法保证冰淇淋的质量,和路雪以这一招保证新鲜口感,可以很快抢占市场份额。受零售铺位空间的限制,和路雪的冰淇淋冷柜自然挤走了一批没有冷柜的竞品。

  然而,和路雪平均每年要向市场投放6000台左右冰柜才能形成终端垄断,至2002年,和路雪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冰柜已达6万台以上。这些冰柜全部都是从欧洲进口,每台的单价大约在人民币6000元左右,仅此一项沉淀的投资就达3.6亿人民币之巨,而这些冰柜的价格是国内同类产品的3倍以上。

  根据一项市场调查,冰柜战略实施后,和路雪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知名度超过90%,而市场占有率超过1/5,雄踞榜首,高出居二、三位的光明、伊利两倍。

  可是和路雪的巨额亏损与后来居上的伊利的赢利形成巨大的反差。伊利的盈利在其销售额才6亿多时就达到几千万,之后销售额每年都以几个亿的增长,利润也不断增加。而和路雪销售量一直徘徊在4万吨左右,销售额也停留在5亿~6亿人民币之间。

  冰柜战略的实施对扩张市场做出了很大成绩,可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财务负担,和路雪不仅没有盈利还连年亏损,可谓喜忧参半。

3、新品开发之误

  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认真研究市场,认真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结合先进的技术开发出迎合市场的产品,这样才能战胜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新产品的开发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新”,只有抓住产品创新的这个原则,品牌才会更具有竞争力。

  作为快速消费品的冰淇淋行业,新产品的开发占据成功因素的30-40%,如果想取得成功,就要通过不断地创新产品来引导潮流。冰淇淋是快速消费品,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喜新厌旧的习性不会改变,开发适合消费者心理和生活需求的产品才能使品牌更具有竞争力。

  和路雪以前很注重新产品的开发,而且新产品的开发曾经是和路雪的强项,然而就在和路雪初尝胜利果实以后,却忽视了产品的创新原则。业内人士很尖锐地评价和路雪“产品雷同,没有新意”。

  没有强势的新品来带动和路雪的销售,给竞争对手留下了更多机会,而且,竞争对手低成本优势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较低的价格把矛头直指和路雪。比如,和路雪每年都卖“脆香棒”,而且市场销量很好,是一个主打产品,它的零售价是2元,而蒙牛推出与“脆香棒”类似的“随变”,市场价格只有1.5元。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享受,消费者为什么要花多余的钱?如果和路雪能够不断开发出更出色的产品,市场也就不会被蒙牛等竞争对手轻易抢走了。

  4、渠道变革之痛

  “专柜专营”是和路雪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各大超市和连锁店里,由于店面空间的限制,店方希望在和路雪的专柜中摆放其它品牌的产品。和路雪觉得有些委屈自己,就算收回自己多余的冰柜也不愿与别的品牌“共处一室”,最终选择了将和路雪冰柜从一些超市撤出。

  与此同时,和路雪逐渐弱化经销商,实行直销的方式,逐渐将批发商手中的一些连锁店、超市等现代流通领域的单子直接揽入怀中。就在和路雪开始放弃或削弱渠道经销商作用的时候,蒙牛和伊利却利用它留下的空隙抢夺市场。

  由于和路雪供货减少,且利润没有蒙牛、伊利的高,经销商开始逐渐加大后者的份额。可以说,正是由于和路雪的放弃,才给了伊利和蒙牛的成长空间。看着对手的力量不断强大起来,直至有一天超过自己,和路雪也只能“望牛兴叹”了。

  最近几年,中国市场上超市和连锁店正在替代小便利店,人们购物已经开始习惯于进超市,随着超市服务的加强和功能的不断强大,超市还在继续增加。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各大生产厂家都在想方设法扩大产品上架率,加强经销渠道的建设。和路雪却反其道而行,一心想利用直销的方式增加产品的利润,可是渠道的削弱直接导致了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下降,销售额也不断下降。而对手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迅速扩张。一时的大意造就了对手的成功,和路雪真是“有苦说不出”。

  2003年对于很多消费品企业都不是一个顺利发展的年头,突如其来的非典谁也没有料到,这对和路雪也不例外。2003年上半年,和路雪在北方的销售额下降了30%,在南方也下降了10%到20%。

  “每一朵乌云都镶有金边”。每一次危机都隐藏着一个机会,能够积极、正确应对危机的企业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绩。非典是客观环境的不利影响,这对所有的同行都是一样的。企业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如何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如何能够在同样的情况下让自己更具有优势?如何能够让消费者更倾向与自己?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把宣传企业形象放到了重要位置,主动关怀、慰问疫区的群众,免费发放防菌口罩,赠送消毒液和体温计等,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一个亲切的形象,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如果当时和路雪能够采取很好的情感攻势,努力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相信在非典过后,企业的所得一定大于销售额下降带来的影响,因为消费者的情感归属是买不到的。可惜,和路雪错失了一次公关机会。

  很多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时都对中国市场抱有很大的信心,进入后却发现没有预想的那么简单,和路雪的中国之役就极具代表意义。经过几年惨烈的价格大战,冷冻饮品行业的利润早已薄得不能再薄,在这场以实力为基础、利润为代价硬碰硬的价格战中,和路雪强行生存下来却已经是元气大伤。而那些初来乍到的跨国企业,利用雄厚的资本打开局面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和路雪,该静下来想想中国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了。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6:39 , Processed in 0.15271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