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935|回复: 5

[【文史类原创】] 唐钞本刘孝标《辨命论》校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1 2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發于http://www.yentown.org.cn/archives/279.htm 略有修改

期刊論文如引用本文之結論。必須註明出處。否則即爲抄襲。後果自承擔。


案:
[1]底本為大阪市立美術館編、 同朋舎1981年2月《唐鈔本》影文選卷第二十七白文本。承任真兄掃描上傳。關於此本年代、性質諸問題。另撰文。
[2]參校本為:中華書局1977年影嘉慶十四年胡克家重彫宋淳熙本文選(簡稱胡刻本);日本慶長十二年活字本六臣註文選(慶長本);四部叢刊影宋六臣註文選(四部叢刊本);朝鮮宣德三年李善並五臣注本文選(朝鮮本);嘉靖元年金臺汪諒翻元張伯顏李善單注本文選(汪諒本)。
[3]正俗、異體、古今字衆\多。恐有錯認以誤及對校者。故均出校記。同一字凡數見者。后徑改不出校記。如“囙”、“𡰱”凡三見。
[4]附原卷。下載葉面。http://files.filefront.com/bianm ... 1912;/fileinfo.html
[5]部分生僻字位于CJK ExtB區域。請自行安裝微軟字符增補包。

—————————
辯命論一首 劉孝標

主上嘗與諸名賢言及管輅。嘆其有奇才而位不達。時有在赤墀之下。豫聞斯議。歸以告余。余謂。士之窮通。無非命也。故謹述天旨。因[1]言其致云[2]。

臣觀管輅天才英偉[3]。珪璋特秀。實海內之名傑。豈日者卜祝之流乎。而宦[4]止少府丞。年終卌八[5]。天之報施。何其寡[6]歟。然則[7]髙才而無貴仕。饕餮而居大位。自古所歎。豈[8]獨公明而已哉。故性命之道。窮通之數。天閼紛綸。莫知其辯[9]。仲任[10]蔽[11]其源。子長闡其或[12]。至於褐[13]冠甕牖。必以懸天有期。鼎貴高門。則曰唯人所召。譊譊讙[14]咋。異端斯起。萧遠論其本而不暢其流。子玄語其流而未詳其本。嘗試言之曰。夫通[15]生萬物。則謂之道。生而無主。謂之自然。自然者。物見其然。不知所以然。同焉皆得。不知所以得。鼓動陶鑄而不為功。庶[16]類混成而非其力。生之無亭毒之心,死之豈虔劉之志。墜之渊泉非其怒,升之霄漢非其悦[17]。蕩乎大乎。萬寶以之化。礭乎𥾑[18]乎。一化[19]而不易。化而不易。則謂之命。命也者,自天之令[20]也。定於冥兆。終然不變。鬼[21]神莫能預。聖哲不能謀\。觸山之力無以抗,倒日之誠\弗能感。短則不可緩之於寸陰,长則不可急之於箭漏。至德未能踰。上智所不免。是以放勛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時。焦金流石。文公𨆫[22]其尾,宣尼絕其粮。顏回敗其叢蘭。冉耕歌其芣苢。夷叔斃淑媛之言,子輿困臧倉之訴。聖賢且猶若此。而況庸庸者乎。至乃伍員[23]浮屍於江流。三閭沉骸於湘渚。賈大夫沮志於長沙。馮都尉晧髪[24]於郎署。君山鴻漸。鎩[25]羽儀於高雲。敬通鳳起。摧迅翮於風穴。此豈才不足而行有遺哉。近世有沛國劉瓛。瓛弟璡\。並一時之秀士也。瓛則關西孔子。通涉六經。恂恂[26]善誘。服膺儒行。璡\則志烈秋霜。心貞崐玉。[27]亭亭高竦。不雜風塵。皆毓德於衡門。並馳聲於天地。而官有微於侍郎。位不登於執戟。相次殂落。宗祀無饗。因兩賢以言古。則昔之玉質金相。英髦[28]秀達。擯斥[29]於當年。韞奇才而莫用。候草[30]木以共彫。與麋鹿而同死。膏塗平原。骨填川谷[31]。堙滅而無聞者。豈可勝道哉。此則宰衡之與皂隸。容彭之與殤子。猗頓之與黔婁。陽文之與敦洽。咸得之於自然。不假道於才智。故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其[32]斯之謂矣。然命體周流。變化非一。或先號[33]後笑。或始𠮷終凶。或不召自來。或因人以濟物。交錯糾[34]紛。逥環倚伏。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驗。而其[35]道密微。寂寥忽慌。無形可以見。無聲可以聞。必禦物以效靈。亦憑人而成象。譬天王之冕旒。任百官以司職。而惑者睹湯武之龍躍。謂龕[36]亂在神功。聞孔墨之挺生。謂英睿擅奇響。視彭韓之豹變。謂鷙猛致人爵。見張桓之朱紱。謂明經拾青紫。豈智有力者運\之而趨乎。故言而非命。有六蔽焉尓。請陳其梗概。夫靡顏膩理。哆噅蹙[37]頞形之異也。朝秀晨終。龜鵠千歲。年之殊也。聞言如響。智昏菽麦。神之辯也。同知三者定乎造化榮辱之境。獨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識於十。其蔽一也。龍𡱝日角。帝王之表。河目龜文。公侯之相。撫鏡知其將刑。壓紐顯其膺籙。星虹樞電。昭聖德之符。夜哭聚雲。鬱興王之瑞。皆兆發於前期。渙汗於後葉。若謂駈貔虎。奮尺劒。入紫微。升帝道。則未達窅冥之情。未測神明之數。其蔽二也。空桑[38]之里。變成洪川。厯陽之都。化為魚龞。楚師屠漢卒。睢河鯁其流。秦人坑趙士。沸聲若雷電。火炎崐岳。礫石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雖游夏之英才。伊顏之殆庻。焉能抗之哉。其蔽三也。或曰明月之珠。不能無颣。夏后之璜。不能無考[39]。故亭伯死於縣長。長卿卒於園令。才非不傑也。主非不明也。而碎結綠之鴻輝。殘懸黎之夜色。抑尺量有短哉。若然者。主父偃公孫弘對策不升第。歷說而不入。牧豕淄原。見棄州郡。設令忽如過隙[40]。溘死霜露。其為詬恥。豈崔馬之流乎。及至開東閤。列五鼎。電照風行。聲馳海外。寧前愚而後智。先非而終是。將榮悴有定數。天命有至極。而謬生妍蚩。其蔽四也。夫𧆞嘯風馳。龍興雲屬。故重華立而元凱升。辛受生而飛廉進。然則天下善人少惡人多。闇主衆\。明君寡。而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接翼。是使渾敦檮杌踵武於雲臺之上。仲容庭[41]堅耕耘巖石之下。橫謂廢興在我。無繫於天。其蔽五也。彼戎狄者。人面獸心。宴安鴆[42]毒。以誅殺為道德。丞報為仁義。雖大風立於青丘。鑿齒奮於華野。比其狼戾。曾何足云。自金行不競。天地板蕩。左帶沸唇。乘間電發。遂覆湹雒。傾五都。居先王之桑梓。竊名号於中縣。與三皇競其珉錅。五帝桷其區㝢。種落繁熾。充仞神州。嗚呼。福善禍淫。徒虛言耳。豈非否泰相傾。盈縮遞運\。而汩之以人。其蔽六也。然所謂命者。死生焉。貴賤焉。貧富焉。治亂焉。禍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賦也。愚智善惡。此四者。人之所行也。夫神非舜禹。心異朱均。才絓\中庸。在於所習。是以素絲無恆。玄黃代起。鮑魚芳蘭。入而自變。故季路學於仲尼。厲風霜之節。楚穆謀\於潘崇。成弑逆之禍。而商臣之惡。盛業光於後嗣。仲由之善。不能息其結纓。斯則邪正由於人。吉凶存乎命。或以鬼神害盈。皇天輔德。故宋公一言。法星三徙。殷帝自剪。千里來雲。若使善惡無徵。未洽斯義。且於公高門以待封。嚴母掃墓以望喪。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若使仁而無報。奚為脩善立名乎。斯徑廷之辞也。夫聖人之言顯而晦。微而婉。幽遠而難聞。河漢而不極。或立教以進庸怠。或言命以窮性靈。積善餘慶。立教也。鳳鳥不至。言命也。今以其片言辯其要趣。何異乎夕死之類而論春秋之變哉。且荊昭德音。丹雲不卷。周宣祈雨。珪璧斯磬。於叟種德。不逮勛華之高。延年殘獷。未甚東陵之酷。為善一。為惡均。而禍福異其流。廢興殊其迹。蕩蕩上帝。豈如是乎。詩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故善人為善。焉有息哉。夫食稻粱。進芻豢。衣狐狢。襲冰[43]紈。觀窈眇之奇儛。聽雲和之琴瑟。此生民之所急。非有求而為也。脩道德。習仁義。敦孝悌。立忠貞。漸禮樂之腴潤。蹈先王之盛則。此君子之所急。非有求而為也。然則君子居正體道。樂天知命。明其無可奈何。識其不由智力。逝而不名。來而不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慼。瑤臺夏屋。不能恱其神。土室編蓬。未足憂其慮。不充誳於富貴。不遑遑於所欲。豈有史公董相不遇之文乎。

校記:
[1]鈔本作“囙”。俗“因”字。《金石文字辨異》引北魏孝文弔比干墓文與鈔本同。
[2]朝鮮本、慶長本、四部叢刊本末有“爾”字。疑衍。
[3]朝鮮本作“瑋”。疑涉下而誤。
[4]諸本均作“官”。
[5]諸本均作“四十八”。
[6]鈔本作“𡩼”。《字典》引《正字通》云:寡字之譌。英藏S.189/3《老子道德經》與鈔本同。
[7]朝鮮本、慶長本無“則”字。下施小註云:“善本有則字”。四部叢刊本下施小注云:“五臣本無則字”。
[8]諸本均作“焉”。
[9]朝鮮本、慶長本、四部叢刊本作“辨”。
[10]鈔本作“𡰱”。“尼”字隸變之譌。《碑別字》引唐圭峰禪師碑與此同。諸本均作“任”。“仲任蔽其源”謂王仲仁充作《論衡》。是。鈔本誤。
[11]鈔本作“𦿔”。同“蔽”。《金石文字辨異》引北魏孝文弔比干墓文:“夜幽幽而致𦿔”與鈔本同。
[12]諸本均作“惑”。“或”本字。“惑”借字。《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13]胡刻本、四部叢刊本、汪諒本作“鹖”。褐冠與甕牖對擧。謂貧賤。非指鹖冠子。鈔本是。
[14]朝鮮本、慶長本作“喧”。下施小註云:“善本作讙字”。四部叢刊本下施小注云:“五臣本作喧”。
[15]朝鮮本作、慶長本、四部叢刊本、汪諒本作“道”。朝鮮本作、慶長本下施小註云:“善本作通字”。作“道”當依《老子》改。孰無可解。作“通”是。
[16]鈔本、汪諒本作“庻”。俗“庶”字。《隷變》引桐柏廟碑:“黎庶賴祉”、《金石文字辨異》引唐王師德等造像記:“庶使城空芥盡”與鈔本同。
[17]諸本均作“恱”。俗“悅”字。
[18]《字典》引《正字通》云:純字之譌。趙七案:𥾑為純字隸變之別體。非譌字。漢碑晉書純常作𥾑。北魏元延明墓誌、《隸辨》引北海相景君碑、衡方碑、尹宙碑。純皆作𥾑。
[19]朝鮮本、慶長本、四部叢刊本此處作“作”。下文卻仍作“化而不易”。“作”誤。
[20]諸本均作“命”。命者天之命。殊無可解。諸本皆誤。鈔本是。
[21]鈔本“鬼”字上作“田”。大徐本《說文》、《隸辨》引曹全碑、《玉篇》、《廣韻》同。《字彚》、《正字通》皆云從甶古、從田今字。從田者乃隸變之省。
[22]四部叢刊本作“疐”。朝鮮本、慶長本作“𡁲”。𨆫、疐、𡁲通。
[23]諸本均作“貟”。俗譌“員”字。“員”字從口非從厶。
[24]鈔本此字左镸右上彡下大。為“髪”字隸變之省。多見于碑刻。如《隸變》引漢袁良碑。
[25]鈔本作“𨭝”。《正字通》云:俗“鎩”字。
[26]諸本均作“循”。語出《論語.子罕》。恂、循同。
[27]四部叢刊本此處有“必”字。衍。
[28]鈔本作“𩫷”。《字彚補》云:與髦同。朝鮮本作“旄”。與“髦”通。《禮.射義》:“旄期稱道不亂。”
[29]鈔本此字似“厈”。斥字《說文》從广從屰。《隸辨》曰:碑變從干。曹全碑“斥”字與此同。
[30]胡刻本、汪諒本作“徼”。“候”“與”對文。揆諸文意。作“候”为佳。
[31]此處鈔本脫“塗”、“骨”二字。据諸本補。
[32]朝鮮本、慶長本無“其”字。下施小註云:“善本作其斯”。四部叢刊本下施小注云:“五臣本無其字”。
[33]鈔本此字似“帚”字易“彐”以兩“丿”。俗“號”字。英藏S.189/3《老子道德經》:“終日號而不嗄”與此同。
[34]鈔本作“糺”。隷變別體。《金石文字辨異》曰:“唐周孝侯碑凡所糺刻按糺即糾字。”
[35]鈔本此處有一“心”字。似錯寫“志”字。修改不盡之跡。
[36]朝鮮本、慶長本作“(甚戈)”。下施小註云:“善本作龕”。四部叢刊本下施小注云:“五臣本作(甚戈)字”。
[37]鈔本作“顣”。通“蹙”。《經典文字辨正》引漢馮君開道碑與此同。
[38]鈔本作“桒”。隷變之譌。《隷辨》引華山廟碑、英藏S.134《詩經.豳風.七月》:“蠶月條桑”與鈔本同。
[39]鈔本作“𦒱”。隷變之譌。《干祿字書》曰通“考”。隷變別體。爨龍顔碑。大魏贈代郡太守程哲碑與此同。
[40]鈔本作“隟”。《干祿字書》曰通“隙”。英藏S.2832/2《文樣.悼亡夫、亡妻、亡兄弟、亡禪師、十二月應時等》:“金烏西謝。隙駟東馳”與此同。
[41]鈔本此字從辶從𠨵。隷變之譌。《隷辨》引吳仲山碑:“市庭沽渠”.英藏S.6659:“皓庭霄度天”與此同。
[42]鈔本從冗從鳥。“鴆”字隷變之訛。
[43]鈔本作“氷”。俗“冰”字。

———————
參考書目及文獻:
1.漢魏南北朝墓誌彚編.趙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2.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3.敦煌俗字典.黃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金石文字辨異.邢澍.續修四庫全書影嘉慶十五年刻本
5.碑別字.羅振鋆.續修四庫全書影光緒二十七年劉氏食舊堂刻本
6.經典文字辨正.錢大昕.續修四庫全書影浙圖藏清抄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2 2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成简体中文的了

唐钞本刘孝标《辨命论》校记
首发于http://www.yentown.org.cn/archives/279.htm 略有修改

期刊论文如引用本文之结论。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即为抄袭。后果自承担。


案:
[1]底本为大阪市立美术馆编、 同朋舎1981年2月《唐钞本》影文选卷第二十七白文本。承任真兄扫描上传。关于此本年代、性质诸问题。另撰文。
[2]参校本为:中华书局1977年影嘉庆十四年胡克家重雕宋淳熙本文选(简称胡刻本);日本庆长十二年活字本六臣注文选(庆长本);四部丛刊影宋六臣注文选(四部丛刊本);朝鲜宣德三年李善并五臣注本文选(朝鲜本);嘉靖元年金台汪谅翻元张伯颜李善单注本文选(汪谅本)。
[3]正俗、异体、古今字众多。恐有错认以误及对校者。故均出校记。同一字凡数见者。后径改不出校记。如“囙”、“𡰱”凡三见。
[4]附原卷。下载叶面。http://files.filefront.com/bianm ... 1912;/fileinfo.html
[5]部分生僻字位于CJK ExtB区域。请自行安装微软字符增补包。

—————————
辩命论一首 刘孝标

主上尝与诸名贤言及管辂。叹其有奇才而位不达。时有在赤墀之下。豫闻斯议。归以告余。余谓。士之穷通。无非命也。故谨述天旨。因[1]言其致云[2]。

臣观管辂天才英伟[3]。珪璋特秀。实海内之名杰。岂日者卜祝之流乎。而宦[4]止少府丞。年终卌八[5]。天之报施。何其寡[6]欤。然则[7]髙才而无贵仕。饕餮而居大位。自古所叹。岂[8]独公明而已哉。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天阏纷纶。莫知其辩[9]。仲任[10]蔽[11]其源。子长阐其或[12]。至于褐[13]冠瓮牖。必以悬天有期。鼎贵高门。则曰唯人所召。譊譊讙[14]咋。异端斯起。萧远论其本而不畅其流。子玄语其流而未详其本。尝试言之曰。夫通[15]生万物。则谓之道。生而无主。谓之自然。自然者。物见其然。不知所以然。同焉皆得。不知所以得。鼓动陶铸而不为功。庶[16]类混成而非其力。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坠之渊泉非其怒,升之霄汉非其悦[17]。荡乎大乎。万宝以之化。礭乎𥾑[18]乎。一化[19]而不易。化而不易。则谓之命。命也者,自天之令[20]也。定于冥兆。终然不变。鬼[21]神莫能预。圣哲不能谋。触山之力无以抗,倒日之诚弗能感。短则不可缓之于寸阴,长则不可急之于箭漏。至德未能踰。上智所不免。是以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文公𨆫[22]其尾,宣尼绝其粮。颜回败其丛兰。冉耕歌其芣苢。夷叔毙淑媛之言,子舆困臧仓之诉。圣贤且犹若此。而况庸庸者乎。至乃伍员[23]浮尸于江流。三闾沉骸于湘渚。贾大夫沮志于长沙。冯都尉晧髪[24]于郎署。君山鸿渐。铩[25]羽仪于高云。敬通凤起。摧迅翮于风穴。此岂才不足而行有遗哉。近世有沛国刘瓛。瓛弟琎。并一时之秀士也。瓛则关西孔子。通涉六经。恂恂[26]善诱。服膺儒行。琎则志烈秋霜。心贞昆玉。[27]亭亭高竦。不杂风尘。皆毓德于衡门。并驰声于天地。而官有微于侍郎。位不登于执戟。相次殂落。宗祀无飨。因两贤以言古。则昔之玉质金相。英髦[28]秀达。摈斥[29]于当年。韫奇才而莫用。候草[30]木以共雕。与麋鹿而同死。膏涂平原。骨填川谷[31]。堙灭而无闻者。岂可胜道哉。此则宰衡之与皂隶。容彭之与殇子。猗顿之与黔娄。阳文之与敦洽。咸得之于自然。不假道于才智。故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其[32]斯之谓矣。然命体周流。变化非一。或先号[33]后笑。或始𠮷终凶。或不召自来。或因人以济物。交错纠[34]纷。逥环倚伏。非可以一理征。非可以一途验。而其[35]道密微。寂寥忽慌。无形可以见。无声可以闻。必御物以效灵。亦凭人而成象。譬天王之冕旒。任百官以司职。而惑者睹汤武之龙跃。谓龛[36]乱在神功。闻孔墨之挺生。谓英睿擅奇响。视彭韩之豹变。谓鸷猛致人爵。见张桓之朱绂。谓明经拾青紫。岂智有力者运之而趋乎。故言而非命。有六蔽焉尓。请陈其梗概。夫靡颜腻理。哆咴蹙[37]頞形之异也。朝秀晨终。龟鹄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辩也。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其蔽一也。龙𡱝日角。帝王之表。河目龟文。公侯之相。抚镜知其将刑。压纽显其膺箓。星虹枢电。昭圣德之符。夜哭聚云。郁兴王之瑞。皆兆发于前期。涣汗于后叶。若谓駈貔虎。奋尺剑。入紫微。升帝道。则未达窅冥之情。未测神明之数。其蔽二也。空桑[38]之里。变成洪川。厯阳之都。化为鱼龞。楚师屠汉卒。睢河鲠其流。秦人坑赵士。沸声若雷电。火炎昆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虽游夏之英才。伊颜之殆庻。焉能抗之哉。其蔽三也。或曰明月之珠。不能无颣。夏后之璜。不能无考[39]。故亭伯死于县长。长卿卒于园令。才非不杰也。主非不明也。而碎结绿之鸿辉。残悬黎之夜色。抑尺量有短哉。若然者。主父偃公孙弘对策不升第。历说而不入。牧豕淄原。见弃州郡。设令忽如过隙[40]。溘死霜露。其为诟耻。岂崔马之流乎。及至开东合。列五鼎。电照风行。声驰海外。宁前愚而后智。先非而终是。将荣悴有定数。天命有至极。而谬生妍蚩。其蔽四也。夫𧆞啸风驰。龙兴云属。故重华立而元凯升。辛受生而飞廉进。然则天下善人少恶人多。闇主众。明君寡。而熏莸不同器。枭鸾不接翼。是使浑敦梼杌踵武于云台之上。仲容庭[41]坚耕耘岩石之下。横谓废兴在我。无系于天。其蔽五也。彼戎狄者。人面兽心。宴安鸩[42]毒。以诛杀为道德。丞报为仁义。虽大风立于青丘。凿齿奋于华野。比其狼戾。曾何足云。自金行不竞。天地板荡。左带沸唇。乘间电发。遂覆湹雒。倾五都。居先王之桑梓。窃名号于中县。与三皇竞其珉錅。五帝桷其区㝢。种落繁炽。充仞神州。呜呼。福善祸淫。徒虚言耳。岂非否泰相倾。盈缩递运。而汩之以人。其蔽六也。然所谓命者。死生焉。贵贱焉。贫富焉。治乱焉。祸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赋也。愚智善恶。此四者。人之所行也。夫神非舜禹。心异朱均。才絓中庸。在于所习。是以素丝无恒。玄黄代起。鲍鱼芳兰。入而自变。故季路学于仲尼。厉风霜之节。楚穆谋于潘崇。成弑逆之祸。而商臣之恶。盛业光于后嗣。仲由之善。不能息其结缨。斯则邪正由于人。吉凶存乎命。或以鬼神害盈。皇天辅德。故宋公一言。法星三徙。殷帝自剪。千里来云。若使善恶无征。未洽斯义。且于公高门以待封。严母扫墓以望丧。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若使仁而无报。奚为修善立名乎。斯径廷之辞也。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河汉而不极。或立教以进庸怠。或言命以穷性灵。积善余庆。立教也。凤鸟不至。言命也。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且荆昭德音。丹云不卷。周宣祈雨。珪璧斯磬。于叟种德。不逮勋华之高。延年残犷。未甚东陵之酷。为善一。为恶均。而祸福异其流。废兴殊其迹。荡荡上帝。岂如是乎。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故善人为善。焉有息哉。夫食稻粱。进刍豢。衣狐狢。袭冰[43]纨。观窈眇之奇儛。听云和之琴瑟。此生民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修道德。习仁义。敦孝悌。立忠贞。渐礼乐之腴润。蹈先王之盛则。此君子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然则君子居正体道。乐天知命。明其无可奈何。识其不由智力。逝而不名。来而不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戚。瑶台夏屋。不能恱其神。土室编蓬。未足忧其虑。不充誳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岂有史公董相不遇之文乎。

校记:
[1]钞本作“囙”。俗“因”字。《金石文字辨异》引北魏孝文吊比干墓文与钞本同。
[2]朝鲜本、庆长本、四部丛刊本末有“尔”字。疑衍。
[3]朝鲜本作“玮”。疑涉下而误。
[4]诸本均作“官”。
[5]诸本均作“四十八”。
[6]钞本作“𡩼”。《字典》引《正字通》云:寡字之讹。英藏S.189/3《老子道德经》与钞本同。
[7]朝鲜本、庆长本无“则”字。下施小注云:“善本有则字”。四部丛刊本下施小注云:“五臣本无则字”。
[8]诸本均作“焉”。
[9]朝鲜本、庆长本、四部丛刊本作“辨”。
[10]钞本作“𡰱”。“尼”字隶变之讹。《碑别字》引唐圭峰禅师碑与此同。诸本均作“任”。“仲任蔽其源”谓王仲仁充作《论衡》。是。钞本误。
[11]钞本作“𦿔”。同“蔽”。《金石文字辨异》引北魏孝文吊比干墓文:“夜幽幽而致𦿔”与钞本同。
[12]诸本均作“惑”。“或”本字。“惑”借字。《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13]胡刻本、四部丛刊本、汪谅本作“鹖”。褐冠与瓮牖对举。谓贫贱。非指鹖冠子。钞本是。
[14]朝鲜本、庆长本作“喧”。下施小注云:“善本作讙字”。四部丛刊本下施小注云:“五臣本作喧”。
[15]朝鲜本作、庆长本、四部丛刊本、汪谅本作“道”。朝鲜本作、庆长本下施小注云:“善本作通字”。作“道”当依《老子》改。孰无可解。作“通”是。
[16]钞本、汪谅本作“庻”。俗“庶”字。《隶变》引桐柏庙碑:“黎庶赖祉”、《金石文字辨异》引唐王师德等造像记:“庶使城空芥尽”与钞本同。
[17]诸本均作“恱”。俗“悦”字。
[18]《字典》引《正字通》云:纯字之讹。赵七案:𥾑为纯字隶变之别体。非讹字。汉碑晋书纯常作𥾑。北魏元延明墓志、《隶辨》引北海相景君碑、衡方碑、尹宙碑。纯皆作𥾑。
[19]朝鲜本、庆长本、四部丛刊本此处作“作”。下文却仍作“化而不易”。“作”误。
[20]诸本均作“命”。命者天之命。殊无可解。诸本皆误。钞本是。
[21]钞本“鬼”字上作“田”。大徐本《说文》、《隶辨》引曹全碑、《玉篇》、《广韵》同。《字彚》、《正字通》皆云从甶古、从田今字。从田者乃隶变之省。
[22]四部丛刊本作“疐”。朝鲜本、庆长本作“𡁲”。𨆫、疐、𡁲通。
[23]诸本均作“贠”。俗讹“员”字。“员”字从口非从厶。
[24]钞本此字左镸右上彡下大。为“髪”字隶变之省。多见于碑刻。如《隶变》引汉袁良碑。
[25]钞本作“𨭝”。《正字通》云:俗“铩”字。
[26]诸本均作“循”。语出《论语.子罕》。恂、循同。
[27]四部丛刊本此处有“必”字。衍。
[28]钞本作“𩫷”。《字彚补》云:与髦同。朝鲜本作“旄”。与“髦”通。《礼.射义》:“旄期称道不乱。”
[29]钞本此字似“厈”。斥字《说文》从广从屰。《隶辨》曰:碑变从干。曹全碑“斥”字与此同。
[30]胡刻本、汪谅本作“徼”。“候”“与”对文。揆诸文意。作“候”为佳。
[31]此处钞本脱“涂”、“骨”二字。据诸本补。
[32]朝鲜本、庆长本无“其”字。下施小注云:“善本作其斯”。四部丛刊本下施小注云:“五臣本无其字”。
[33]钞本此字似“帚”字易“彐”以两“丿”。俗“号”字。英藏S.189/3《老子道德经》:“终日号而不嗄”与此同。
[34]钞本作“糺”。隶变别体。《金石文字辨异》曰:“唐周孝侯碑凡所糺刻按糺即纠字。”
[35]钞本此处有一“心”字。似错写“志”字。修改不尽之迹。
[36]朝鲜本、庆长本作“(甚戈)”。下施小注云:“善本作龛”。四部丛刊本下施小注云:“五臣本作(甚戈)字”。
[37]钞本作“顣”。通“蹙”。《经典文字辨正》引汉冯君开道碑与此同。
[38]钞本作“桒”。隶变之讹。《隶辨》引华山庙碑、英藏S.134《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与钞本同。
[39]钞本作“𦒱”。隶变之讹。《干禄字书》曰通“考”。隶变别体。爨龙颜碑。大魏赠代郡太守程哲碑与此同。
[40]钞本作“隟”。《干禄字书》曰通“隙”。英藏S.2832/2《文样.悼亡夫、亡妻、亡兄弟、亡禅师、十二月应时等》:“金乌西谢。隙驷东驰”与此同。
[41]钞本此字从辶从𠨵。隶变之讹。《隶辨》引吴仲山碑:“市庭沽渠”.英藏S.6659:“皓庭霄度天”与此同。
[42]钞本从冗从鸟。“鸩”字隶变之讹。
[43]钞本作“氷”。俗“冰”字。

———————
参考书目及文献:
1.汉魏南北朝墓志彚编.赵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2.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3.敦煌俗字典.黄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金石文字辨异.邢澍.续修四库全书影嘉庆十五年刻本
5.碑别字.罗振鋆.续修四库全书影光绪二十七年刘氏食旧堂刻本
6.经典文字辨正.钱大昕.续修四库全书影浙图藏清抄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6: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晕~~该成简体。那就毫无价值了。主要在于对异体的校勘。一个字也不能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04: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得羅國威劉孝標集校註。其校辨命論一篇以底本收羅不廣之故。未爲精當。且有多処異同而一無案語。粗略若此。故條辨之。

“豫聞斯議”。羅校据梁書改作預。七案:豫與預通。如後漢書東夷傳:楚靈會亦來豫盟。各本均作豫。無需校。

“因言其致云”。梁書致作略。七案:致無略義。作致、略皆可解。然謹述天旨。必至其極。注引禮記鄭注:致之言至也。是。

“海內之名傑”。梁書名作髦。七案:詩小雅:烝我髦士。曰:髦。俊也。名傑。俊傑。髦傑。義同。

“必以懸天有期”。類聚作玄。七案:音近而誤。作玄殊無可解。

“通生萬物。”。類聚梁書作道。七案:此依老子妄改。“道生萬物。則謂之道”。謬甚。

“墜之渊泉非其怒”。五臣作深淵。七案:淵泉、深淵。義同。注以淵泉代鱗類。霄漢代羽類。理尤未詁。上文言生死。此處以淵泉、霄漢對擧代之。

“一化而不易”。六臣本作作。七案:下文“化而不易”上接此。作誤。

“放勛之世”。梁書世作代。七案:此唐時避太宗諱而後世刻本未及改正之故。

“心貞崐玉”。六臣本玉下有必字。七案:衍。

“相次殂落”。梁書次作繼。殂作徂。七案:次、繼義同。徂。殂之借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4 17: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我也校对一次,下载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唐钞本《文选集注》,还自己买到了两种版本的罗国威《刘校标集校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8: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飯量兄麼 ^^ 呵呵 在百度找任真文選時發現的.幸會幸會.問好問好.更幸寶書得人.相得益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3:53 , Processed in 0.1951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