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39|回复: 0

[【文史类】] 《野葫芦引》与西南联大的猜想——大家一起讨论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0 08: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5.20首发读书园地读书参考论坛


时常听到别人提起对《南渡记》的喜爱,我读它的时侯,心情还是浮燥,对那段历史也没有很正确的理解,一直都觉得茅盾奖对宗璞小说文笔的评论有点过高——实际上茅盾奖评出的作品也不是本本都得人心不是么,我想也许只是因为她身出名门,学贯东西而来的威望罢了。
其实不然。
前几天兴起重新翻读《南渡记》竟然读到黯然泪下。
我想中国的读书人,怎么样也要读一读宗璞的《野葫芦引》,看一看《南渡记》和《东藏记》那字里行字所流露出的淡淡的情感。
我相信《诗经》里每一首诗里的情感,那是中国人才会有,再淡的感情也是一条扯不断的线,对于祖国又何尝不是这样?她们那代人谈起抗战史,或多或少都有点苦涩和严肃,《南渡记》最好的地方就是它还原了清华大学南迁时那一刻的彷徨和不安。
战争的炮火总容易要故事变得紧张,那里的教授听到二十九军撤退的脚步,心里也是不安,第二天,北京沦陷了,然后烧国旗,白的太阳被火苗噬咬,青天也被火苗噬咬,孩子的眼泪沾满了母亲的衣襟,父亲只喃喃两句,不肖,不肖子孙啊!也悄然泪下。
那时侯看到这段,情感震撼之下也不禁掉下泪来。
我设想他们的彷徨,国旗都变成膏药旗的耻辱,走到街口要面对闪亮的刺刀,孩子们再也不能大声地笑,北平沦陷,上海沦陷,南京沦陷,武汉沦陷…
《南渡记》里对国土丧失的描写全是只言片语,那只言片语都被几声怒吼和轻声的哭泣所代替,我看着看着,就看到那个遥远时代里张张惊恐的脸庞,可那下面到底有份坚强,走了西南三万五千里,才会有了昆明的西南联大。

小说第一卷《南渡记》里的序曲,我猜想是想整个四部曲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风雷引:百年耻,多少和约羞成。烽火连迭,无夜无明。小命儿似飞蓬,报国心遏云行。不见那长城内外金甲逼,早听得芦沟桥上炮声隆!
烽火连迭一句,指的是开篇,本是平静的北平城突然听到了宛平中日交火的消息,恐慌是有的,更值得看的是作者的对话描写,例如卣辰在卫葑婚礼上对着城外隆隆炮火的贺词:我们少不了大炮,我们需要大炮!

泪洒方壶:多少人血泪飞,向黄泉红雨凝。飘零!多少人离乡背井。枪口上挂头颅,刀丛里争性命。就死辞生!一腔浩气吁苍穹。说什么抛了文书,洒了香墨,别了琴馆,碎了玉筝。珠泪倾!又何叹点点流萤?
点点流萤是嵋和小娃方壶的家后院的萤火虫,自从战事一起,他们竟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窝居在北平城里,等待着随父亲南下,可是没有人希望战争结束,这里有另外一层意思,战争的结束指的是国军的不抵抗,文章里特别引用了淞沪战役第二天,国民政府的宣言,然后笔锋一转,说了到老太爷的反应,这个人的人物原型就是陈三立,熟知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这位一辈子与革命纠缠在一起的人,在终老的时侯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办法来表达自己与国同亡的决心。
看到日本人登堂入室,坐下来就吃家里的年夜饭,那酸涩的心情,又何曾难以理解呢?

春城会:到此暂驻文旌,痛残山剩水好叮咛。逃不完急煎煎警报红灯,嚼不烂软塌塌苦菜蔓菁,咽不下弯曲曲米虫是荤腥。却不误山茶童子面,腊梅髯翁情。一灯如豆寒窗暖,众说似潮壁报兴。见一代学人志士,青史彪名。东流水浩荡绕山去,岂止是断肠声!
春城会一阙是已经讲到了《东藏记》,我在前面没有提到这第二卷,实在因为初看的时侯对于《东藏记》的喜爱远超于《南渡记》,《南渡记》的缺点就是不了解那段历史和人物的作者很容易觉得它平淡无味,字里行间体会不到作者的用心良苦,而《东藏记》则不同,它整个的文字构造都轻灵如一首婉约的小诗,从它的第一句话: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已经要读者心醉了。
《东藏记》里,对联大的各个教授也有一些描写,能猜想到的有闻一多,文中提到的一位左倾的教授不是他还是谁呢?还有钱钟书和他的夫人,这是最刻薄的一对,当然也是后来和别人交流的时侯才一下子得知,其实我想知道凌京尧的原型又是谁呢?孟父既然是冯友兰,那么凌的原型会不会是周作人?周的其人其文没有很深的了解,文中的凌京尧是个懦弱的人,他也有为国报忠的心,却为点点世事所累而没有离开北平,所以才有了日后做伪职的下场,还有女儿的离去,女婿卫葑这一角色的设定也颇得人心,我也想知道这个人物,到底有没有原型呢?
逃不完急煎煎警报红灯,嚼不烂软塌塌苦菜蔓菁,咽不下弯曲曲米虫是荤腥——一句,极容易想到汪曾琪回忆联大生活的小散文,逃得是飞机警报,在文人对春城的回忆中,很多人都提到了跑警报的事情,还有沈虎雏先生对于昆明生活的回忆,那样一个夹杂在战乱里的“悠静”生活,至今令我向往…

后面三阙分别是招魂云匾,归梦残与望太平。我后来听说原来《西征记》写的是滇西抗战(应该有缅战,因为联大1944届的毕业生几乎都去做了翻译和学生兵)而不是我所以为的延安时,兴趣顿增,当然最后一卷《北归记》写的是全家归来。
我只是越来越希望宗璞可以完成这四卷书,这个愿望是每翻一页野葫芦引就增强一分的,我亦知老人家身体不好,所以我的真诚也在这一页页文字中一点点加深,真的希望,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看到一代学人不畏暴敌南迁建校的伟大故事,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都应该记住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03:52 , Processed in 0.2821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