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48|回复: 0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资本洼地"效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9 1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05月19日 09:24


祁斌

  政府是市场化改革最有效的推动力

  股权分置改革及其他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措施和基础性制度建设的稳步推进,为资本市场全方位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也为我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我国资本市场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将面临以下挑战:市场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及资源配置的功能将进一步强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将更加鲜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将对法制建设及监管执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改革和发展必须兼顾国际竞争视角。

  为应对这些日益紧迫的挑战,改革仍将是下一步中国资本市场增强活力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无论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制度,还是建立适合新形势需要的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和立体化的监管体系,都将继续围绕着改革这一时代主题展开。

  在新兴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往往会同时扮演推动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角色,在某些历史阶段,政府作为市场发展推动者的任务甚至可能会更重一些。

  实践证明,政府主动推动市场化改革是推动市场发展最为有效的方法。有人将这种理念比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阳光”和“水”。政府的作用是创造出一个资本市场赖以发展的良好生态,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有阳光、雨露和水的园地,物竞天择,这样的园林才会健康。我们也可以将市场化的方向比作资本市场发展的“磁场”。监管者从总体上把握金融创新的风险,让市场主体自主创新,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氛围。无论是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建设、金融产品的丰富,培育更为强健的证券机构等目标,都会自然地呈现,很多发展中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

  美国市场经过200多年发展到了今天,其间,它经历过市场完全依靠自由演进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过度振荡,也经历过危机之后政府对于资本市场的全面整顿和清理,走过了很多弯路,支付了昂贵的社会成本。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看到成熟市场走过的百年历程之后,怎样吸取它们的教训,少走弯路,怎样做出一个合理的制度设计,在市场和政府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流动性过剩提供改革契机

  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本洼地”现象:17世纪,大量国际资本涌入荷兰,荷兰崛起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国;18世纪,大量资本涌入英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欧洲资本大量涌入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尽管国际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但是,只有资本是不够的,比资本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资本运作机制。17世纪的荷兰崛起昙花一现,以“郁金香泡沫”匆匆收场。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建立起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则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本创造出强大的实体经济。在今天的世界,资本市场的博弈,将直接影响到大国博弈的结果;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格局仍将延续。针对这一局面,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完善机制,实现中国资本市场又快又好的发展,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具有第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以有效地将国内资金和国际资本转化为强大的实体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的经验来看,实现国家发展的彻底转型,强大的资本市场是这一套机制的核心。所以说,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客观上对中国资本市场尽快强大起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一个深刻的反例是日本。日本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陷入困境,一直到现在尚未完全走出阴影。反观日本的经济危机,与日本长期以来过分偏重间接融资、资本市场未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政策有着直接联系。经过多年反思,日本政府于近年明确提出由间接融资为主开始向直接融资为主方式转化,大力发展本国资本市场的战略方针。类似的情况在德国等国家也发生过。目前,中国经济在某些领域呈现出日、欧经济高速增长期的特点,居安思危,要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提高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本文经本报编辑,有删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7 12:38 , Processed in 0.12150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