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774|回复: 16

[[软件]] bt下载国学经典-《三通》(通典,通志,通考)PDF【853M】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3 01: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t下载国学经典-《三通》(通典,通志,通考)PDF【853M】

文件大小:853M

国学经典-《三通》(通典,通志,通考)PDF【853M】

《三通》-即<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经世史学的先河
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典》

杜佑,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享年七十八岁。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佑开始编写《通典》,过了三十五年,至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全书方完成。《通典》创立了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了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通典》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九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读古人之书 通百家之学
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通志》

郑樵所撰《通志》是继司马迁之后纪传体通史的续作,对封建时代史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郑樵,字渔仲,福建路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南宋初年著名的史学家。
《通志》是一部采用纪传体写成的通史。全书200卷,分六部分,依次为:本纪18卷、谱4卷、略52卷、世家3卷、列传115卷、载记8卷。《通志》的纪、传、世家、载记,大都袭用前史旧文,经过删削,边缀而成。

记载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巨著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是记载历史典章制度的巨著,共348卷,全书分为24门(门目录),记事上起远古传说时代,下至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字贵与,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祜二年(1254年)。

《文献通考》一书具有文、献、意三层次的编纂方法和体例,内容体现了作者主张以会通、变通的方法记录历史继承发展的脉络,通过讨论历代治乱兴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发展经济等较为先进的史学观点。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马端临,字贵与,江西乐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年),卒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宋史》和《元史》都没有给予他立传,《通考·自序》也没有叙述事迹。《南宋书》和《新元史》中虽有传,但记事十分简单。所幸《通考》的《进书表》和《抄白》以及清初修的《乐平县志》中保存了几点有关的材料,大致可知他是南宋后期宰相马廷鸾的仲子,以荫补承事郎,曾漕试第一。廷鸾为人正直,不肯附和奸相贾似道,咸淳九年(1273年)被迫辞职,居家1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1289年)去世。廷鸾曾任史官,家中极富藏书。马端临随其父家居,读书颇广。父亲去世后,他曾短期间内出任慈湖书院、柯山书院院长、教授及台州路学教授等学职,一生主要时间都在家乡隐居著书。县志本传称他“门弟甚众,有所论辩,吐言如泉涌,闻者必有得而返。”可知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端临在其34岁左右时,即开始其著书工作。而《文献通考》的编写用时20余年。李谨思《通考序》称全书著成于丁未之岁,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马氏是年54岁。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其书被一位道士访得,次年奏之于朝。至治二年(1322年)官家为之刊行,至泰定元年刊成。
《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4门,348卷。自《经籍》至《物异》等5门为《通典》所未有者,此外19门均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补充。中唐以后则是马端临广收博采的结果,尤其是宋代部分,当时《宋史》尚未成书,而马氏所见到的宋代史料最丰富,所以其所收之材料多有为《宋史》所无者。取材广博,网罗宏富,可以说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此外,《通典》以《食货》为首,说明杜佑对国家经济的重视;郑樵《通志》移之于《选举》、《刑法》之后;而马端临更将之列于全书之首,且增加为8门之多,可知马氏对经济的重视更超过杜氏、郑氏。《通典》之《礼典》100卷,占去全书1/2,而《通考》之《社郊考》则3门才60卷,不及全书1/5。又《兵考》一门,详列古今兵制沿革,使《兵典》只叙用兵方法的偏差得到改正。这些都是《通考》的优点。
马端临是古代进步的史学家之一,他发展了杜佑所创立的新史书体裁,即以事类为中心叙述历史发展的典志体,又推进了郑樵所倡导的会通之义。《通考》与《通典》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扩大和提高;《通考》与《通志》相比,《通志》只做到旧史书的粗略总和,《通考》则予以重新组织,表达了若干新思想、新看法。如商鞅变法和杨炎的两税法,对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均具有重大作用,马氏明确指明其重要历史意义,而不因自己对二人的否定态度而否定其经济政策。又如五代时期,参加过唐末农民起义的张全义,对恢复洛阳一带经济生产起过有利作用,欧阳修作《五代史记》,因他出身于“群盗”,仅略记数语。而马端临不仅详记其事,而且加按语云:“全义本出‘群盗’,乃能劝农力本,生聚教诲,使荒墟为富实。观其规划,虽五季之君号为有志于民者,所不如也。贤哉!”作了有力的颂扬。
马氏著此《通考》,在《自序》中反复说明,一方面为续补杜佑《通典》天宝以后之事迹,一方面要配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略如纪传体史书中的纪和志。总起来说,是使“有志于经邦稽古者,或有考焉”。这就形成了这部书的消极面,虽有同情人民之处,但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立言。又因全书规模宏大,某些部门便容易失于疏略,如《职官考》全录《通典》之文,于五代部分则叙述廖廖;又如《经籍考》内容虽丰富,而主要依据不出于晁公武、陈振孙二家,自不能完备;《舆地考》多本于欧阳忞《舆地广纪》一书,无甚订补。
因此,历代学者对二书的看法是:《通典》以精密见称,《通考》以博通见长,各有独到之处,应互相参证而不可偏废。
《四库提要》论之云:“大抵门类既多,卷繁帙重,未免取彼失此。然其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案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案语亦多能贯穿古今,折衷至当。虽稍逊《通典》之简严,而详赡实为过之,非郑樵《通志》所及也。”《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又都以“通”字为书名,故后人合之称为“三通”。“三通”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行的刻本为清乾隆年间在武英殿校刊的三通合刻本,附有考证,其后复刻者多以此为底本,重要者为江西崇仁谢氏及浙江书局等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2 12: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历史必备的,怎么没有人顶呢?我来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16: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下载,十分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1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会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_m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5-10 0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典,通志,通考简略为“三通”,得当!
可是博古者必读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20: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吧,不管下不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2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过,不过我用的是百万上djvu,可全文检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2 10: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您的无私奉献精神,辛苦了!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2 11: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敢问这是扫面中华书局版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6 17: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呀。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17: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22: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找这个呢,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09: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了一个月了,谁提供种子?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02: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历史的人应该好好研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angh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2-16 20: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缺这本书呢,论坛真好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8: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中华书局的那套吗?下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2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啊,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0 12:06 , Processed in 0.34120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