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43|回复: 0

用市场的眼睛看股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9 19: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倪小林

  2007年过去的四个多月里,中国股市的故事的确令人心动,不但股指固执地冲高,上市公司已经公布的年报显示不少行业的龙头企业业绩大幅度提升,持续高涨的大众投资热情像决堤的江水滔滔不绝,“五一”节前后海内外媒体对于股市的报道可谓细致入微,说法五花八门。

  人们在求解为什么一次次启动货币政策,股市依然我行我素?中国资本市场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如此巨大的资金量和人气?资本市场的功效衡量标准还起不起作用?当然,众多的人们也在思考,这样繁荣的市场情景到底还有多久。

  近期,股市的报道正在充斥报纸、广播、互联网,为什么?因为有需求。短短几个月开户数从6000万激增到9000万,人们随时都要关心自己的投资,媒体也是按需定制新闻。“五一”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了一条消息,广州市民外出旅游“热度”不如以往,当地旅游部门负责人认为,是因为入市人太多,很多人宁可待在家里研究股票投资,也不愿外出旅游。这虽然是一个非常典型甚至有些极端的例子,不过他们调查发现今年休假期间带着电脑出游的人不是少数。

  在“五一”节前,“中国网”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小皇帝”移爱本土品牌》的报道引起笔者注意,这篇报道以新一代年轻人消费行为为描述对象,调查实行计划生育之后出生的年轻人正在变化的消费方式,想不到文中记者采访到的年轻人谈起自己消费习惯变化,竟然与股市扯上了关系。接受采访的年轻人已是股民,投资的目标都是中国本土的品牌企业股票,他们明确表示自己的投资目标和消费目标正在趋同,中国股市的发展将给本土品牌企业注入资金,提升本土品牌价值,改善产品品质,所以年轻人的消费口味也正在由过度喜欢洋品牌转向自己本土的产品。

  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变革和发展,我们一直苦苦探寻这样的市场预期:有一天资本市场能灵活配置资源!我们无法解释当下股市出现的种种现象,回到市场本位来寻找答案也不乏一种观点。其实那篇报道所描述的现象已经不是特例,《上海证券报》也曾经报道因为人们消费升级,给医药保健、纺织、房地产、保险、商业等七大行业带来直接的收益,文中所列的行业中的品牌企业几乎都是上市公司。消费助推品牌发展,资本市场为本土品牌企业发展助力。就在一年多以前,人们还在为储蓄大幅增加头疼,最近股市开户数上升到9000万,大量资金由银行转进股市,虽然社会上对此议论莫衷一是,但从积极的意义来看,资本市场一定是正在实现新的资源配置。

  最近,发改委有关人士不止一次谈到一季度高速增长的经济中,产业结构调整依然存在问题,高耗能的行业增速过快需要抑制。要解发改委官员之忧,笔者认为靠宏观调控是一方面,“看不见的手”进行必要的资源配置也很有必要,资本市场在这个问题上有待发挥更大作为。有经济学者曾经建议,现阶段应当增加高质量的资产供给,继续扩大股市规模。高质量的资产也就是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优质资产。

  李稻葵先生提供了一个数字,按股市的市场价值与GDP的比例来看,即便是今天的股价高涨,中国的比例不过是50%左右,而巴西、印度、墨西哥、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比重都在100%以上。资本市场长大了,百姓分享的成果将更多,财富效应是资本市场存在的又一个必然逻辑,这些在发达国家已经证实的过程在中国也不会有任何例外。我们对于目前百姓投资热情的释放,同样需要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和认识。

  如果确立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就有必要从以往的思维模式跳出来,顺应新的局面,不是成天提心吊胆入市人数增加,而是要继续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创新开发更多的新品种,对于投资者的保护,最好的方式就是市场稳步健康向前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7 22:49 , Processed in 0.17685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