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16|回复: 0

流动性过剩含义缺少精确度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5 15: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流动性过剩的七个不同解释
  理清概念是准确度量的前提。在当下盛行的\"流动性过剩\"表述中,至少存在七种不同的含义。与之对应,也同时存在各不相同的度量方法。
  第一种含义,是指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理论上为经济处于潜在增长路径和零通胀时所需的货币量,现实中一般为宏观当局所设定的理想目标)的情形(Polleit & Gerdesmeier,2005)。这是理论经济学意义上最一般的概念。与其相对应,存在两种流动性过剩程度的测量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经典货币数量论公式,给定货币流通速度,且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通胀率处于理想水平,那么,实际中的政策操作就是力求使某层次的货币(在我国主要指M2)增长保持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速度上;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货币需求函数的确定,进而确定经济的均衡货币需求量,然后将其与现实水平进行对比。
  第二种含义,是指准货币(M2-M1)的持续增加,亦即\"喇叭口\"持续存在甚至扩大的状态。这种看法认为,准货币的持续增加,表示现实的货币供给已超过实体经济所需,这些\"剩余流动性\"就转化为暂时不准备投入实体经济的定期存款,或被投入到证券等非实体经济领域,其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泡沫经济。
  第三种含义,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可用资金松紧状态,具体来说,就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短期融资券、股市和企业债等方式所能获得资金的状况,比如夏斌(2006)。如果企业取得资金的环境过于宽松,那么,就存在流动性过剩,其典型表现则是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第四种含义,是指金融机构存贷差的持续扩大和贷存比(loan-to-deposit ratio)的持续走低(Caprio,Jr. & Honohan, 1991;王健,2007)。这种界定因在日常观察中具有极强操作色彩而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然而,这一概念的缺陷也相当明显。
  第五种含义,是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在此种意义上的使用者,往往把银行间市场利率视为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关键表征。应该说,如果存在一个高效率的金融市场,这种市场不仅存在一个公认的反映流动性余缺的基准利率,而且能够有效调剂不同金融机构之间流动性不均,那么,银行间市场基准利率就应该是观察流动性状况的一个良好指标。
  第六种含义,则是央行在2006年《中国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即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前者为强制义务,因而,流动性过剩实质上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超储率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形。
  第七种含义,其外延最为广泛,认为由于金融创新使得不同金融资产之间能够便利地进行期限转换,从而变现能力大为提高,因而,所有衍生品都应被纳入流动性范畴。而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则主要表现为各种金融衍生品的爆炸性增长(朱民,2007)。这种定义对于从定性角度观察流动性、特别是全球流动性状况无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但应用于我国国内流动性过剩程度的衡量却并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8 15:55 , Processed in 0.24252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