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4|回复: 0

中国重化工业发展与宁波港口发展机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7 13: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工业化的有关理论和工业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事实,工业化的进程一般表现为轻工业化、重化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三个阶段。具体到我国的情况,1998年以来的工业结构变化趋势表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推进到了重化工业化阶段。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在于,与1978年以前我国重工业的发展主要由政府按照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作为惟一推动力量的情况完全不同,1998年以来的重化工业化有着深刻的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作为支持基础。概括地说,这个阶段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是由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主,包括城市化步伐加快、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共同促成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重化工业化现象的必然性
  工业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的演进虽然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需求结构变化的作用。1998年以来重化工业在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其增长机制和驱动因素也不例外:1978-1997年20年间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累积性效应引致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导致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发生一系列有利于重化工业发展的方向性变化。更具体说,包括机械、电子、电气、钢铁、化工和建材等产业在内的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是由于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最终需求以及中间需求的增长和结构性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来看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其结构变化是引导和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进一步看,消费结构变化又是由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引致的。1998年,我国的人均GDP为6796元,按当年汇率计算折合为822美元,但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已超过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或接近1000美元时,居民的消费结构就开始进入加快升级的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出如下规律性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食品和衣着的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与生活质量提高相关的交通通讯、居住、医疗保健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上升;特别是在1998年前后,上述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就表明,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开始由过去的以“吃、穿、用”等基本消费为主的阶段向以“住、行”及其提高生活质量等消费为主的阶段升级。在新的阶段,居民基本消费品的满足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新一代消费品,尤其是对汽车和住房的需求则进入快速增长期。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汽车拥有量仅为0.34辆,2005年提高到3.37辆,6年间增长了近9倍;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则由1998年的18.7平方米增加到26.1平方米,增长近40%。从投入产出关联的角度看,汽车和住房等新一代消费品的发展,又将对钢铁、机械、电子、化工和建材等重化工业产生很强的需求拉动力量。由此可见,新一轮重化工业化趋势具有坚实的消费结构升级背景。
再来看投资需求增长的作用。相对于消费需求,近年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这是与目前我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现实相适应的。一般而言,由固定资产投资的性质决定,投资需求的增长将更多地拉动重工业的增长,而对轻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则较弱。根据由最新公布的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各部门的生产诱发系数和各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度系数可以看到,受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增长影响较大的部门主要是设备制造、采掘、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工等重化工业部门,以及与重化工业具有很强关联性的建筑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部门。所以,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自然成为促进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发展趋势看,未来10-20年内,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将处于加速发展时期,预计城市化率将年均提高1.5-2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化进程加快必然导致社会对住房、道路、交通通信、水电煤气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投资大量增加,进而为钢铁、建材、化工、设备制造和能源等重化工业提供巨大的增长后劲和发展空间。
  出口需求结构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比较优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也经历了从初级产品向纺织服装等轻工产品,再向机电、化工等重化工产品为主的更替过程。目前,除了传统的纺织、服装和食品行业外,电子通信、电气机械、设备制造和化工等重化工业部门的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已经占有很大份额。出口产品结构的这种趋势性变化既是工业结构变化的一个结果,也将反过来进一步增强工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趋势。
  以上讨论的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均属最终需求,它们的增长和结构变化对工业结构的演变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除此之外,中间需求变化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技术进步和专业化趋势加深会使得生产的迂回化程度增强,进而导致中间需求的增长。结合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国外一些产业特别是机电产业的产业链分解及其向中国的转移也进一步对我国相关产业中间需求的增长起到迭加作用。更具体看,中间需求的增长对重工业增长的影响又要大于其对轻工业和其他产业增长的影响。如果用增加值率的变化来近似地衡量中间需求变化的影响,那么可以发现,1998-2005年我国轻工业的增加值率从26.6%提高到28.9%,而重工业的增加值率却从30.3%下降到28.6%。虽然影响增加值率的因素有多种多样,但是,与同一时期轻工业增加值率的上升形成对照,重工业增加值率的下降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机电工业的增长更多地受到来自中间需求的拉动是有密切关系的。例如,近年来电子通信产品就表现出作为最终产品的性质不断弱化,而作为中间产品进入其他行业产品生产过程的趋势持续增强的特点。因此,中间需求的增长更有利于重化工业特别是其中的机电工业的发展。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新一轮重化工业化趋势是经济发展各方面需求的集中体现,是工业化推进过程中无法逾越的阶段。而且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这种重化工业主导工业结构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格局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从具体现象上来看,我国轻重工业比例变化的趋势特点是:1985年,轻工业比重超过45%,1990年接近50%,几乎与重工业形成“平分天下”的格局。1990年以后,轻工业比重逐年下降,2000年下降到40%以下,重工业则上升到60%以上,形成四六开的格局,显示出我国比较明显的重化工业的特征。当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一直占据较高比重,但改革开放以前的重工业趋势主要是靠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形成的,很大程度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因此才产生了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整重工业比重的过程。应该说,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的重化工业特征很大程度是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形成的,因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阶段。而宁波重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的格局,始于2000年。当年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达到762.4亿元,比重首次过半达到53.4%,此后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达到了59.2%,此后比例继续上升。
二、宁波港口发展的机遇
讲到宁波的发展,不能不提港口,港口是宁波的第一品牌:历史上宁波就是以港口闻名的。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几件对发展影响深远的事件,都与港口有关。直到现在,海内外只知“北仑港”不知宁波市的人依然大有人在。我们完全可以客观地说,宁波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主要依托的就是港口。
1974年“文革”快结束时,中国要走出去必须要有大的海港。北仑港被选中,因为水深15米以上,水深条件好。1979年6月1日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4月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年10月设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1987年列为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厦门、宁波、深圳)(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保税区的开发,1993年大榭开发区建成,直到1994年列为副省级城市,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港口的缘故。可以说,宁波的开放先是港口的开放,再是城市和区域的开放。如果没有港口,宁波实力仅当于长沙等内陆城市,排名不可能这么靠前。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国务院对宁波城市的地位也都和港口有关。宁波港不仅仅是宁波、浙江的事,而是国家战略层面。综合地看,可以说,宁波港口的快速发展,极大带动了宁波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优良的宁波港口条件本身也成了周边地区投资环境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要素,在周边地市的对外宣传材料上,大都标明了距离宁波港的里程,与宁波港的距离已成为周边地区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所以,宁波港对于宁波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过20年开发建设,宁波港已与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5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截至2006年,宁波港累计货物吞吐量3.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06.8万标箱。而中国重化工业化现象的持续凸显将是宁波港口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时机。因为从产业运作模式上看,重化工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如铁矿石、原油等都带有体积大,质量重的特征,无论从存储空间还是运输经济度看,港口运输与吞吐功能都是具有着明显优势的。这个和美国知识产业的运作模式就极为不同,后者如芯片之类就可不借助港口而选择其他的渠道进行。可见,中国重化工业化现象的进一步发展将为宁波港口带来持续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提升。
所以,目前基本上确定了未来长三角各港口的功能定位和关系:长三角港口以上海港、宁波港为龙头,北翼是长江下游江苏省境内的南京、苏州、南通等港口,南翼是杭州湾的嘉兴、舟山港以及浙江的温州、台州港,这些港口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港口集群。“长三角”港口群发展也将建立三个体系:以上海港为核心的集装箱运输体系,以宁波、舟山为核心的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中转体系和江苏长江下游港口的海进江转运体系。
展望未来几年,可以说将是港口经济和大桥经济日益显现的 “黄金时期”。一方面,随着宁波—舟山港开发建设的纵深推进,国际性大港口的形象和地位将进一步确立,特别是港桥海联动战略与港口综合开发的进一步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临港工业可望得到新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大桥和金塘大桥的相继建成通车,宁波的经济腹地将加速拓展,要素流动和产业协作亦随之增强,港口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9 05:38 , Processed in 0.15897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