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84|回复: 0

[【心情日记】] 转贴:标语的衰落和信息公开条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7 10: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法制日报4月23日的一篇报道,中国式标语问题一夜之间成评论热点。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中国曾经是标语口号的海洋。如今农村旧房的墙壁上还残留着少量那个时代的标语。

  这些标语即使杀气腾腾,也不再让人感到恐怖,因为它已经由政治运动的武器变成了历史的化石。显然,评论家们讨伐的并不是这些作为历史陈迹的标语,而是那些涂鸦现行政策的标语。

  从文革结束以来,标语在中国已经逐步衰落了。挂在树上、刷在墙上的标语虽然仍有潜移默化之功,却已失雷霆万钧之势,战斗力至少减半。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和市场的逐步壮大,标语又受到日益强大的私有产权和商业广告的挤压,其用武之地最多也就原来的三分之一。

  1994年暑假,我回老家抄录了一个县级市市区所有的标语,共计399条。在399条标语中,计划生育标语高达102条,催粮催款的名列第二,共39条。当地群众把政府的工作概括为“抓计生,保乌纱;抓财税,保饭吃”。如今催粮不再,催款也不那么大张旗鼓了,计生手段也正逐步向超生罚款(征收社会抚养费)转变。可以预料,中国式标语由于其惯性仍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基本上已起不了什么实际作用,顶多也就有点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观念。

  对标语中的语言暴力,其实是不必苛责的。譬如“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如果描述的还是活生生的现实,则更应该谴责的显然是行为而不是描述这种行为的标语。如果这种行为已成历史,则作为历史记录的标语已成为无害而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批评政府工作刷标语是一种懒政或浪费百姓财力,也太过肤浅。

  对标语的反思,必须进一步诘问:是谁在中国刷标语?标语刷在什么地方?刷的是什么内容的标语?

  在中国刷标语的,主要是政府部门或准政府机构。而在西方法治国家,标语口号通常是弱势群体和非主流观点实现表达自由的工具。强势群体或主流观点有现代传媒可资利用,大可不必再去挤占弱势群体和非主流观点的表达空间。无论从宣传效率(一条标语有多少人看到?一个电视频道有多少人看?)的角度看,还是从挤占弱势群体表达空间的角度看,政府部门都不应该使用刷标语这样的宣传手段。

  中国式标语,大量地刷在马路上、电线杆上和农民私有住房的墙上。前者既影响市容又威胁交通安全(如果人们不看则没有意义),后者严重侵犯私有财产权利。而且一条标语在同一个地方让人看上一百遍、一千遍有必要吗?难道中国人的记忆力低于全人类远甚?而在西方法治国家,标语口号几乎都是临时性的,常见于集会游行的场合。

  对中国式标语的内容,零碎的批评很多,但未见有定量分析。

  本人1994年抄录了很多条标语,分类统计后发现完全没有反腐败的标语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标语,没有宣传公民权利和政府义务的标语,所有的标语都在宣传政府的政策和公民的义务。显然,当地政府那时只希望公民被动地配合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而不希望公民主动地参与政务或监督政府。

  就在标语问题引起热评之时,4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该条例自明年5月1日起施行。是政府信息公开还是刷标语,这决不仅仅是一个宣传方式的改变,它涉及到是政府为民众服务还是民众为政府服务的大问题,涉及到是政府单方面监督民众还是民众同时也监督政府的大问题。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各级政府将逐步把标语还给弱势群体和非主流观点,永久性标语也将被临时性标语所取代。

http://club.beelink.com.cn/dispb ... D=186066&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7 10:42 , Processed in 0.33488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