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6|回复: 0

打破城乡壁垒,大力发展卫星城,走城市化道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7 10: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1978年以来,不到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不
想多说成绩和优点,只是想通过历史的比较,谈一下对当今现实的看法和建议。

  十多年前(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还在豫西北的农村上中学时,记得当时
收小麦时还用镰刀(几乎家家户户皆如此),我不止一次地割破手指,鲜血直流
,印象中也没有怎样害怕,也许当时受到大人的勇敢教育,颇有点儿以此为荣的
豪气。然后是用石磙把一小块地压成坚硬的打麦场,把小麦运到场子里并在太阳
下晒干,再由拖拉机(一般是小型手扶拖拉机)拉上石磙上去压上几遍,最后人
上去将麦秸用叉翻起,麦粒就露出来了。当时收获程序真是繁琐埃要投入很大的
人力物力,几乎是全家总动员了,中小学学生从学校放假回家帮忙(这在城市里
是没有的假期)
  现在,一切便得轻松起来。每到麦收或秋收季节,大型联合收割机几乎在短
短几个小时之内,可将以前5-1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轻松完成。当然,需要向其交
一定的劳务费。但总的来讲,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是对农业劳动力的极大解放。去
年春节回老家,村子里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分散到祖国各地的大中城市打工了,即
使麦收和秋收也不用回来了。更有甚者拖家带口就在异乡的城中度过曾经令人兴
奋和充满温馨的春节。
  举出上面的例子,是想以此为据来说明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从未有
过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人口从未像现在这样得到巨大的解放,农民已没有
必要也不可能再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度过曾经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了。不管
固守在农村的原住民愿不愿意接受,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而且在某些地区已经
来临。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被解放出来的原农村劳动力向何处去?原有的游击式
的打工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中国农业发展中劳动力剩余的矛盾,但显然
这种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这其中牵涉到的问题千头万绪,限于笔
力和知识结构,恕不一一尽述。但有一条,是目前中国应该有所考虑并争取在30
-50年内付诸实践的——打破城乡壁垒、大力发展卫星城,走城市化道路。
  如果时机成熟,不妨将中国更多的市辖县转化成区,县下的镇或乡转化成街
道,村委会改成居委会。把越来越多的农村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当然这需要配套
大量的基础设施。当然,上述转化不能搞成简单的换汤不换药,而是要全面提升
其实际内涵,争取在这一转化和提升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不
仅有脑力劳动岗位,还有大量的体力劳动岗位,既能将目前激增的大学毕业生吸
引过来,又能就近消化吸收农村原住民。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发展模式。
  上述建议只是作为一名普通中国人心中的想法。愿中国经济越走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8 23:05 , Processed in 0.22454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