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7|回复: 0

侯宁 透视安哥拉版“银广夏”:戕害牛市的到底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5 15: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晚,央视质疑杭萧钢构“安哥拉大单”的报道让人感觉到了记者的可爱。因为此前证监会的调查立案不仅没能组织这只“疯牛”的疯癫,而且语焉不详的调查也让投资者一头雾水。相反,倒是央视记者们的调查显得活灵活现,生动翔实,让老百姓对这笔天价大单及安哥拉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让我想起了2000年“大牛市”中的超级牛股银广夏。那一年,广夏也涨疯了,伴随着主流媒体上关于银广夏的数十篇“光辉业绩稿”,银广夏赢得了市场的一致追捧,其德国订单光芒四射,其“萃取技术”更被捧做了“点金术”。然而,好景不长,《财经》杂志的一篇同样活灵活现、生动翔实的《银广夏陷进》,一时间便让广夏的追随者目瞪口呆。可以想象,如果没这些“讨厌”的记者,那么银广夏的“银色光辉”便注定还会“照耀”中国股市很长一段时间。

如今,在监管层谨言慎行的时候,央视的记者紧急行动了。他们“不远万里”,操着葡萄牙语给安哥拉16个政府部门狂打电话、猛发传真,终于知道了杭萧钢构的“天价订单”竟然无人知情的事实。从安哥拉国家重建委员会负责人之一隆戈的吞吞吐吐中笔者推测,战后的安哥拉更免不了腐败,或许,这笔“天价订单”便是腐败的产物。

众所周知,这是一笔占非洲战后小国安哥拉GDP14%、占其外汇储备2/3的大单!可就是这样一笔巨额外贸合同,安哥拉相关的16个政府部门竟然无人知晓一点信息,唯一知晓的隆戈先生又语焉不详,最后干脆挂断了电话。这意味着什么?是否这笔订单也像当年注册资本只有5万多欧元但在银广夏高层眼里是“著名企业”的德国“诚信公司”一样荒诞?

答案是,极有可能。有人或许会问,人家杭萧钢构不是受到了第一笔工程预付款了么?但只要你回首银广夏骗局便会知道,所谓如此“确凿”的证据并不能说明问题,当年广夏“橱柜”里这样的“荤菜”多的是,但吃了你便会中毒。正像一位新华社记者所言:“你千万要当心!”因为所谓“首期款到”看似是实,却恰恰常常是有人抛出的一颗诱人上当的“诱饵”,且“有史为鉴”。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再次向我们的财经记者表示敬意,因为从杭萧钢构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媒体监督而单单靠我们的证券监管的话,问题股会如何“啸傲股林”,股市黑幕会黑到何种程度!而从目前垃圾股“笑傲江湖”、“长控股”根本失控的畸形现状看,媒体监督的长鞭也是功能有限的,“鞭长莫及”的地方多得是。比如,众多翻了数番的股票依旧在被人“价值投资”,不仅媒体无奈,连证监会都说不出一个“不”字来。为何?人家“看好”啊,看好1000年又如何?

而更加无奈的是我们的市场机制。比如,根据规定,新基金募资到位后的6个月内必须把资金的60%投入市场,如此,基金经理们便只能在高高在上的几只“好股票”上继续建仓,直至把招行、万科等步步推进到数百乃至上千元。试想,不论牛熊,这样的基金契约不改,结果便只能是助长冒险投机或戕害基金本身。

事实上,杭萧钢构的炒家们也正是看到了如今市场投机缺乏制度性惩戒措施的弊端,而杭萧钢构的高管们或许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和炒家们心有戚戚(“皮条客”竟是娱乐城小姐,真给中国资本市场长脸!)。否则,一笔违反国际工程投标规定且事关一个国家一个公司声誉的重大合同,岂能坐在杭州的大厦里便信手签来?“现场考察一下”的时间都没有,岂不是拿杭萧钢构的前途和员工的身家开玩笑么?

当然,除了杭萧钢构本身持有者之外,更多的投资者关心的是杭萧钢构带来的危害以及它是否会像当年的广夏一样葬害“大牛市”的前景。关于这一点,许多人讲过,刘纪鹏教授甚至把这种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害处提高到了“股市文化”建设的高度,但我以为,这还远远不够。从目前新股民蜂拥入市、投资者总数过亿的现实来考量,“全民炒股”且在“杭萧钢构的旗帜”下炒股,投机盛行,最终损害的哪里还只是“股市文化”?在我看来,这样下去的后果是腐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腐蚀转型中国这几代人的价值信仰。

我说过,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大革命。这是继我国近三十年的市场经济渐进变革后迎来的又一场暴风骤雨般的革命,在股改从形式上厘清了两类资本的“平等”权利之后,如今的市场正在以“大牛市”的方式厘定着另一个革命的成果:市场经济状态下的“自由”。但是,在任何国家,任何场合,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是在某种规范下的自由。正因如此,才有了“看得见的手”对“看不见的手”的约束,才有了“罗斯福新政”,才有了法国总理对百事可乐收购达能的坚决抵制,也才有了我们熟悉的中国“政策市”。

然而,我们看到,基于人民币升值,基于流动性泛滥,更基于对“大小非”消化压力的忌惮,近两年来监管层在干预市场时一直是谨小慎微,乃至该管的没管,管了的松软,无力管的“自由”到无法无天!杭萧钢构、ST长控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冒出来的“典范”,而至于ST科苑这样集各类欺诈于一身的“典范”,市场中更是多不胜数。岂不见,各类投机风潮从去年5月便小幅泛起,刮到今日竟还愈刮愈烈!岂不见,2000年便犯事、2005年中旬才立案、2006年底才曝光的科苑集团,其股价已从05年中旬的2元涨到如今复权后的11块多了么?难道中国牛市便是如此达到“汉唐盛世”的么?

也正是基于这层忧患,今年以来我一直“看空”中国牛市,因为如果在楼市泡沫不破的前提下再吹起一个股市泡沫,如果监管部门再坚持在牛市中“失语”,那么最终共振的结果,便真要凸显资本大革命的“血腥”一面了。 这和享受“泡沫浴”无关,但和“洗澡”后结果有关。如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9 08:45 , Processed in 0.11918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