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830|回复: 26

[【文史类原创】] 看大国的背后——菊与刀 【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3 19: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触《菊与刀》乃因观兄而来,刚看了一小点,已思绪奔腾不已了。我不想错过在看书时想到的点滴,故欲详细记下自己阅读时从脑中闪出的一些东西,且不论这些东西于我有何益处,但它却能真实反应我某些内在想法与观念的,此可作为此长文的小序……

《菊与刀》的作者是Ruth Benedict,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于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该书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嗅觉敏锐的人,已觉察到日本的形势渐渐不妙。智慧无国界,知己知彼的战略并非中国人所独晓,任何人都可以用。不同于民国对日本的研究,光看到人家的军事实力与工业基础便认为凭当时中国的实力根本无力一战,不断把大好资源兵员扔给别人,此更添加了不可战胜的可能。

美国人是精明的,参不参战,何时参站都能把握得很好,这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然而最起码的情报分析工作与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经济基础是离不开的。打一场战,不单单是外在实力的较量,战略的把握是相当重要的。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则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该书被命名为“菊与刀”,也侧面暗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一些特质。

对日本人性格的深入分析,对日本民族文化的深入探讨,对这了解他们的战略意图与行为动机起到莫大作用,面对问题不能纯以自己的思维来想别人,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日本是一岛国,人们甚或称“小日本”,从此层面已可看出国人对代日本的一些微妙态度,然而这从态度,并非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总有的自以为是的傲慢,堂堂中华大 国的观念是影响深刻的……

日本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资源不足,地震海啸台风非人力所能敌,一种生存的意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不像中华地大物博,天朝上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如民族性格的影响是难以衡量的,一个是历来富足,谋求内部稳定:一个时刻接受生存挑战,不忘向外扩张,探求人间乐土。这必然导致不可避免的碰撞。

近年来虽说经济全球化,加强各方友好合作,然“黄祸”之说,别人是不肯轻易放开的,不论在战略上还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问题。他们也心里清楚,中华民族是个本性内敛守诚的民族,除元朝非主流文化统治时期之外,中国人压根没看上他国之土地,守好一方则心安理得了。

美国也知道是什么一回事,口上说中国的威胁,实质上却把心放在日本上。这是美国的一个特殊筹码,用得宜则两利,用不好则有可能反受其伤,正如 作者书中所言:\"很大程度上,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的;是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的;是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的;是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的;是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的;是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的;是既勇敢而又懦怯的;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的。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当别人对他们的劣迹毫无所知时,他们又会被自己的罪恶感所击倒。他们的士兵规规矩矩,但骨子里他们又生性叛逆。\"

(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20: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菊与刀这本著作反映的是半个世纪前日本的社会形态。

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但是似乎不太适合当今的日本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20: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three兄(呵呵)谈得多半是自己对中、日二国的观感与判断,并未深入介绍《菊花与刀》作者获得此一看法(暂不论是否适合於现今的日本),其理论根据为何,是否足以根据此一分析来解析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原因?因为,我自己对「民族性」是否为有效分析民族文化的观念是存疑的,简单地说,便是有「民族性」存在吗?不知老兄能否多介绍一些!

「守诚」应该是「守成」吧? 老兄好像打错二次了,上一篇也是如此呢!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1: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在慢慢看书,每有心得就写下来,谢谢Y兄指点,我会边读边思考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22: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霞霞有Y兄的点播,定有深进可期待,好事情啊!羡慕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3: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mm滴鼓励真是 得加倍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06: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写关于日本的帖子时一直回避这本书。今年买来了一本,翻了翻,有的地方说的还是很准确的,有的地方则有很强的“隔”的感觉,可能是译文的原因,也可能是原文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09: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关于认识日本的外国人写的名著,当时影响比较大,现在也可以看看;
如果看此书,建议一起读读中根千枝教授的《纵式社会》(名称不十分准确,时间较长了),中根先生是女学者,东大著名教授。。。。。。可以视为日本人自己的认识。
上述两书尽管对于现在的人认识日本比较“旧”了,我同意HW学士的意见,但可以作为里程碑来看待。
另外,Y同窗的话,对于读书与写作真的很有用,建议引起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09: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這麼說啦~ 我只出於興趣,翻過這書,也沒什麼研究的,只是好奇而已。當年是老師介紹看這本書的,雖然介紹時也提及其說能否成立,不無疑問,但還是很稱讚此書!記得老師還到書房把書拿了出來,給我們看上面所附作者的照片。言下大讚其人,當然不是說她漂亮,而是這麼優雅美麗的女學者,實在不多見,很有氣質啊。所以我印象頗為深刻!

不過,這邊書名翻成「菊花與劍」,應該翻成「刀」比較合適,因為這指得是日本「武士刀」。謝謝泓同窗提供日本學者的著作,自己查了一下圖書目錄,想不到已出版了許久,把書訊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縱向社會的人際關係:日本的社會結構 / 中根千枝(1926-)著,林顯宗譯,台北水牛圖書出版公司,1984年。

環環相扣:日本縱向社會的人際關係 / 中根千枝著,何乃英譯,台北錦鏽出版公司,1994年。

這應該是同一書的不同譯本,台灣出了二本,可見挺受重視的,不過,不知道是不代表了台灣人的某種日本情結!呵呵。瞎猜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09: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是不代表了台灣人的某種日本情結——不是!
你查查就知道中根先生的情形了。另外,Ruth Benedict还有其他书比上述书已经有很大发展,名字我一时忘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0: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人类学家、藏学家。国立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国际人类民族学会副会长,东方学会会员、日本学士院会员、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印度、西藏和日本的社会结构及亚洲社会的比较研究。

1950年(昭和25年3月),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毕业。
1952年(昭和27年4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教。
1953年至1956年(昭和28年6月-31年6月),赴印度、英国等留学。
1957年(昭和32年3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讲师。
1962年(昭和37年5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教授。
1970年(昭和45年4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1980年(昭和55年4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
1987年(昭和62年3月),东京大学教授退休,任名誉教授。
期间,中根千枝还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高等行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等。

所获荣誉:
1976年(昭和51年),英国王立人类学协会名誉会员;
1977年(昭和52年),美国哲学协会外国人会员;
1989年(昭和68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名誉会员;
1993年(平成5年11月),文化功劳者表彰;
1995年(平成7年12月),日本学士院会员;
1998年(平成10年4月),勲二等宝冠章受章;
2001年(平成13年11月),文化勲章受章;

主要著作(不包括论文)
"未开的脸.文明的脸",中央公论社,1959。(角川文库,1972;中公文库,1990)

"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讲谈社,现代新书,1967。

“家族的结构-社会人类学的分析”,东京大学出版社,1970。

“适应的条件”,讲谈社,现代新书,1972。

“纵式社会的力学”,讲谈社,现代新书,1978。



Kinship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Rural Japan, Athlone Press, London, 1967.

Garo and Khasi-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trilineal System, Mouton, Paris, 1967.

Japanese Society, Weidenfeld & Nicolson, London; California Univ.Press, Berkeley, 1970: Penguin Books, 1973.

Tokugawa Japa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Antecedents of Modern Japan,(Ed. c.Nakane & S.Oishi) 1990,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Home Bound: Studies of East Asian Society.(Ed.C.Nakane & C.Chiao), The Center for East Asian Cultural Studies, Tokyo, Japan, 199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各同窗之语,每读一文,每看一书必弄清其立论依据,这种求学态度是我不具备的,在本专业领域,我也缺少此钻研精神,国人咋就做不出一台自己有竞争力的发动机呢,倒做火箭上天去了,民族性格偶就不提了,民族文化肯定是有滴,哪中国的民族文化又是啥呢,越来越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0: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






英文版的《菊与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0: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我不是懷疑這位學者的學術地位及貢獻,表達不清楚!我的意思是,台灣雖曾受日本統治,但某一部分老輩人,對日本還是懷有好感,如李登輝,這種情結,連帶因台灣社會受日本各方面的影響,及兩岸關係所造成東亞政治上的角力,會促使這邊多出版有關日本社會文化相關的研究!所以這本書才會出了二種譯本。這當然不是單一現象,可能我較敏感了。因為,從理智上來說,我對日本民族及文化是有好感的,但情感上,總有點下意識的排斥。這不能歸諸於民族教育的成功!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0: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霞霞完全不必惆怅,治学与闲聊当然不同,却也各有好处。我不是说你是闲聊,只是说要写学术文章的确要经过训练。
其实,你选读此书很好的,别人评论中谈到这是60多年前,一个没有到过日本的学者,完全凭借第二手材料成功地对日本进行了一次学术解剖。
  在众多论及日本民族性的著作中,成书于1946年的《菊与刀》,可以说是其中的抗鼎之作。《菊与刀》1949年被翻译成日文,有报道说曾经卖出了230万册,这是一个很难超越的记录。更有意味的是,最近两年,《菊与刀》在中国也持续好销,颇有市场。 商务印书馆16年前出版的这本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著作,在2005年会先后重印了7万册,并意外地登上了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排行榜。进入2006年,该书销售情况依旧很好。 这很能证明你学习此书,而且写出读书笔记的意义。之一你的水平以及规范有待提升那是很必然的,我倒是觉得这样的认知机会极为难得呢!你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0: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Y兄,不是的,我说的不是就是指并非台人的日本情节,而且的确很有学术价值。陆本也不知一种译本。另外,刀书也不错,看看上面就知道了。
这两书,基本都半个世纪了,可至今有意义,就在与其经典!至于何谓经典,看来讨论也难哈!建议兄发起有关经典的讨论,一定请霞霞主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指教,再去借來看看。還好這裡書多!

才不上當哩!哈哈。隨興聊聊比較好,若正襟危坐,有時反倒變成個苦差事~我又不是停雲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0: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呐~~~~~~~可别这样说,停停停。。。要和偶玩命啊。。。快删了吧555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0: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Y兄说的,日本情结问题,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章太炎,孙中山,以及一批国学大师留学日本等经历,有些目睹了中日的恩怨纠纷,有的却没能看到,看到的人对日本文化持何态度,这也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是学工科的,只能从观念上慢慢转变,多了解历史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0: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yngwie于2007-04-24 10:28发表的 :
謝謝指教,再去借來看看。還好這裡書多!

才不上當哩!哈哈。隨興聊聊比較好,若正襟危坐,有時反倒變成個苦差事~我又不是停雲兄!呵呵。
引用第17楼hong于2007-04-24 10:32发表的 :
天呐~~~~~~~可别这样说,停停停。。。要和偶玩命啊。。。快删了吧55555

呵呵,向y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9:47 , Processed in 0.28874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