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6|回复: 0

[特别报道]瑞典:“小国大企”的非正式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3 10: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7年04月23日

陈玉明

  阿斯利康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据介绍,1928年以来,先后有9位与阿斯利康合作的科研人员因在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
  按人口比例来说,只有900万人口的瑞典,恐怕是世界上拥有国际化大企业最多的国家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此无须列举。
  关键是:为什么?

  “创建公司是我们的传统”

  说这话的,是瑞典著名的瓦氏家族第五代传人雅各布·瓦伦博格(Jacob Wallenberg)先生——瑞典银瑞达公司(Investor)董事会主席。
  瓦氏家族的商业故事大致是这样的:150年前即1856年,航海出身的瑞典人安德烈·奥斯卡·瓦伦博格(A.O.Wallenberg)在斯德哥尔摩创办了当地的第一家私人银行——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向刚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的瑞典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1877年,为帮助在经济衰退中遇到危机的企业渡过难关,SEB将债务转为股权,并由此开始了瓦氏家族创建企业的历程。到1916年,根据当时银行不能拥有公司股份的法律要求,SEB拆分为SEB银行和Investor AB(银瑞达)投资公司两家实体。
  如今,银瑞达在130家瑞典公司中拥有230亿美元的净资产。并且,在其主要的前10家公司中的投资,占到其总资产的85%;在为中国人所知的如SEB、爱立信、ABB、阿斯利康、斯堪尼亚、SAAB、伊莱克斯等公司中,银瑞达分别拥有从20%到3%不等的股本和38%到3%的投票权。这10家公司的销售总额,在1150亿美元以上。
  “当我们拥有一家公司时,我们不是坐在那里当拥有者,而是当主动的拥有者。”3月间的一天,瓦伦博格先生在斯德哥尔摩的银瑞达总部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雅各布所谓“主动的拥有者”,就是当银瑞达计划购买一家公司的股份时,首先会争取成为该公司的第一或第二大的股东;买入后,银瑞达会向公司派驻董事;接下来,银瑞达会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关系网经营该公司,因为“我们拥有很长的历史和很多的经验”。
  当双方意见不合时怎么办?银瑞达的选择是:要么撤出,要么增资。

  创新:一家公司与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发明创造,在瑞典是有传统的。自19世纪70年代进入工业化以来,从甘油炸药到安全火柴,从摄氏温度计到心脏起搏器,从船用螺旋桨到汽车安全带,从拉链到轴承,从电话机到伽玛刀,有多项发明出自瑞典。一些大公司,就是在一项发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发明创造如此之多,源于瑞典人对科学的尊崇和追求。比如,瑞典著名植物学家卡尔·林奈,身后能够与摆脱丹麦统治、实现瑞典独立的第一任国王古斯塔夫·瓦萨安息在同一座教堂里,头像还被印在瑞典的货币上。科学家享有如此崇高待遇,其他国家恐怕不多见。但最近的一个例子是:英国人把《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的头像,印在了英镑上面。
  “本公司的重大发展,都是因为几个重大发明。”阿斯利康副总裁Staffan Ternby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阿斯利康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据介绍,1928年以来,先后有9位与阿斯利康合作的科研人员因在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今,阿斯利康在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设有14个研发基地,总计12000名研发人员;2006年研发投入约39亿美元,人均30多万美元。
  据阿斯利康介绍,一个新药,从理念到上市,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而100个产品,经过15年的筛选,最后只能有一两个产品投放市场。截至2005年底,阿斯利康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已超过10个。值得一提的是,其中9个已在中国上市。2006年,尽管在其26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中国仅占1%~2%,但18%的增长速度,远高于10%的行业平均增长率。
  以总量论,瑞典研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27%,居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前列。

  耐心:“我们不和时间赛跑”

  “我是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列夫·欧斯特灵先生1972年27岁时进入斯堪尼亚,从实习生做起,直到1989年成为公司的CEO。斯堪尼亚创立于1891年,磕磕绊绊地直到1935年才第一次实现赢利。此后,公司再也没有出现过亏损。最近10年来,斯堪尼亚员工在减少,而产量在增加,人均卡车生产量由1995年的3.6辆增加到了2006年的6.1辆。“我们不是产量最大的,但我们是赢利最多的。”列夫·欧斯特灵对本报记者说。
  面对沃尔沃的卡车以及客车已在中国生产的局势,欧斯特灵总裁认为,斯堪尼亚要在中国设厂的话,必须有每年1万辆的销售量——记者了解,这是沃尔沃在中国市场争取2010年要达到的目标——而现在二三百辆的销量显然还有不小的距离。而且,其独资设厂的愿望,目前在中国也有一定的政策障碍。
  “这样下去,会不会使斯堪尼亚在中国沦为二流厂商?”对中国记者的担忧,这位斯堪尼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CEO微笑着回应道:“我不是一个很着急的人。我们不能和时间赛跑。而是应该选择时机。”

  专注:“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注重”

  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多元化之后,2001年伊莱克斯新总裁上任后选择的新的战略是专注——专注于建立一个主导品牌即伊莱克斯,专注于专业以及家庭的厨房用具领域,并为此将剪草机之类的产品从公司业务中剥离了出去。现在,伊莱克斯公司将近50%的销售额来自伊莱克斯主品牌的产品以及伊莱克斯的双品牌产品。三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5%。而汉斯·斯特拉伯格(Hans Straberg)总裁的期望是三分之二的销售额要来自伊莱克斯品牌。
  伊莱克斯1995年即进入中国市场,且故事很多。但伊莱克斯这位热爱汽车运动的年轻总裁,显然不想陷在对中国市场某个具体问题的探讨之中。“我们非常清楚犯过的错误,也清楚损失,但最重要的是往前看,找到发展前途。我们需要时间来学习。”汉斯表示,尽管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整体上还没有实现赢利,但吸尘器和厨房用具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在中国市场的决心也是坚定的。“从伊莱克斯在中国的历史、投资以及找到新的管理层来看,我们的公司非常想立足于中国,想在中国持续存在。”汉斯总裁对来访的中国记者说,他的工作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市场。
  ——这也是一种“专注”的体现吧。
  跟伊莱克斯专注于厨房用具领域不同,斯堪尼亚则是将公司的资源集中在16吨以上的重型卡车上,并占据着重卡模块化组合技术的最高端。

  国际化:“我们一直就是个国际化公司”

  从世界范围来讲,900万人口的瑞典,应该算是个“小国”。由于国内市场比较小,出口,就变得尤为重要。在爱立信总部的展厅里,记者见到了该公司向中国出口的第一款电话机,那笔订单的数量是2000部,地点是上海,时间是1892年。这,也许是爱立信高级副总裁杨登斐博士(Dr. Jan Uddenfeldt)“我们一直就是个国际化公司”的最好说明。这位57岁的爱立信前首席技术官,在数字通信领域拥有20多项个人专利。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初,爱立信80%的产品就已经“走出去”了。1900年时,英国以50%的比例居爱立信全球市场的第一位,中国以2%居第十位,而瑞典本国以5%居第5位。100多年之后——2006年,中国市场在爱立信公司1778亿瑞典克朗的净销售额中,以7%的份额占到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一个百分点;而瑞典本国以4%排在第8位。
  总部设在瑞士、瑞典银瑞达为其最大股东的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ABB公司,在欧洲的业务规模,目前已经逐步降低到销售总额的50%以下。而ABB向中国供应第一台蒸汽锅炉的时间,是1907年,地点据说是青岛。

记者手记

意味深长的“小国大企”

陈玉明

  奉行不结盟和中立政策的瑞典,上一次战争发生在1809年,特别是20世纪他们成功地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从而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200来年的和平环境,为瑞典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机遇,这是瑞典“小国大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瑞两国之间的交往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300年来,中瑞交往的主旋律是商业。“瑞典从来没有选择派战船到中国来。”一本由瑞典人撰写的叫做《巨龙与雄师》的描述中瑞两国交往史的中文书里,郑重其事地写道。尽管瑞典在1847年也签署了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但瑞典人没有干过英国人发明的那种缺德的鸦片勾当。其部分原因,是因为林则徐在虎门把上千吨英国鸦片倒入石灰池并引发了一场战争之前,瑞典的东印度公司已于1809年破产了。
  有记载说,在瑞典东印度公司存在的77年里,他们的商船共计129次到达中国的广州。其中一艘叫“哥德堡号”的商船,在第三次经过两年的航行,距家乡的岸边仅有几百米的时候,却意外地沉没了。商船里,茶叶包裹着瓷器,空当则塞满丝绸。260年之后,这艘商船的复制品重新来到中国,成为2006年中瑞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那时候,在瑞典和中国之间进行一次商贸活动的平均往返时间是18个月。而现在,乘坐北欧航空公司3月25日刚刚开通的斯德哥尔摩到北京的直飞班机,一次单程只要10个小时,其“超值经济舱”在航空业也是一项创新。
  关于瑞典“小国大企”的故事,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地方,笔者想以不久前听到的北大周其仁教授讲的一个故事来结束:
  1999年,三位在麻省理工学院求学的中国学生向他们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与日本和欧洲相比,美国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老师想了想,回答说:“我们(美国)能够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快的速度创立公司并把它们变成大公司。” Lester Thurow——这位曾任斯隆商学院院长的经济学教授分析说:“你看看美国最大的25家公司,其中有8个在1960年根本就不存在。英特尔不存在,微软不存在,沃马特也不存在。但如果你看看欧洲今天最大的25家公司,他们在1960年早就是大公司了。”
  以这样的角度来审视今天的瑞典,“小国大企”的话题就变得意味深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9 06:04 , Processed in 0.13966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