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98|回复: 0

“佛像热”的因与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1 16: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像热”的因与果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清龙(作者其他文章) 日期:2007年04月21日    



文章内容:
  去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代永乐年铸造的大型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1.166亿港元落槌,创下了中国香港及内地单件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的新记录。这一事件在国内收藏界引起巨大反响,使得近年来已经明显升温的佛像收藏热更趋高涨。
  三大因素推高佛藏
  业内舆论认为,“佛像热”的出现,主要成因有二:其一,是由于藏学研究的兴盛,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们对藏传佛教的兴趣所致。我们知道,中国佛教主要分为内地的汉传(显宗)与藏域的藏传(密宗)两大支系,而如今成为市场热点的金铜佛像,几乎全都出自于后者。即使上面标示的是明清大内款识,其艺术特征及制作工艺却跟汉传佛教有相当大的区别。密宗佛像的制作有一套严格而完备的仪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装藏”,即在佛像里放置一些物品,以代表五脏六腑。这些物品大多价值不菲甚至极其珍贵。除此之外,藏传佛像都要经过隆重的开光仪式,由高僧予以加持。上述种种,使得藏传佛像的价值难以估量,并因此受到人们极大的尊崇。其二,是由于国内收藏市场持续高涨,大量资金的涌入,必然使得市场热点分散,向着细分市场的方向发展。
  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成因还有“与国际市场接轨”。此前,金铜佛像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悬殊。比如在2004年的时候,国内金铜佛像的拍卖成交记录最高不过300多万元人民币,而在同期的国外市场上,同等器物的价格却要比这高出2~3倍。内外市场的价格相差是如此之大,毫无疑问会让投资者充满自信。当然,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创出天价之后,这样的价差几乎已经完全不存在了。
  天价造势诱发连带
  有报道指出,2006香港苏富比佛像专拍总共推出14件明永宣(永乐、宣德)年间的宫廷造像,最终成交13件,成交总额为3.4238亿港元,其中5尊佛像刷新了世界范围内中国金铜佛像的成交纪录。有意思的是,这14尊佛像均为英国古董商斯比尔曼的藏品,而斯比尔曼早就想把这批佛像集体转让,1996年开价1000万港币,2000年涨至3000万港币,2005年再次增高至1000万英镑。
  十年之间,要价连番升高,却一直没有成交,个中缘由我们不太清楚,但卖家“绷价”的心态却是显而易见。不过,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鎏金释迦牟尼佛像1.16亿港元的价格都实在是太高了,整个市场随之急剧升温,“佛像热”似乎已经接近于沸点。继苏富比之后,国内各大拍卖公司也纷纷推出或准备推出金铜佛像的专场拍卖。虽然国内以前也曾组织过此类专拍,但此时的气氛却已明显不同。无论是藏家还是拍卖行,其兴趣与期望值都已经大大提高,如北京匡时2006秋季拍卖会“般若光辉——古代佛教文物”专场,多款拍品的预展估价都在60万元以上,较之以往高出甚多。
  业内人士认为,受金铜佛像的高拍影响,各种材质的佛像以及唐卡(一种藏传佛教画像工艺)、佛经等藏品的市值也将有明显的变化。2006年12月,在北京古天一公司2006秋季拍卖会上,一组15幅的《宗喀巴大师的一生》唐卡便以1650万元高价成交,创下内地唐卡拍卖新纪录。而在此次拍卖的唐卡中,约1/4的拍品估价都在10万元以上,实属罕见。另据业内专家介绍,在从2000年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国内市场的唐卡价格已经升高了近10倍,升幅之大令人吃惊。
  慧眼识宝看破市场
  金铜佛像之所以创下拍卖天价,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此类藏品极其稀少。有数据显示,90年代初至今,全球收藏市场上能见到的明清带款识宫廷造像不到200件,国内拍过的则仅有二三十件。受囤积居奇意识行为的影响,此类藏品今后将更难以见到,而其价格必然高得惊人。那么对广大收藏者来说,“佛像热”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
  需要注意的是,2006年年末的几场成功拍卖,精品荟萃,精华尽显,火爆应在情理之中。但由于此类精品的数量实在太少,故此虽然拍卖公司试图继续烘托市场气氛,却多少有些“无米之炊”的感觉。以日前结束的“2007年第1期嘉德四季拍卖会”为例,佛像的数量本就不多,价位水平则更显平常,其中估价在6位数以上只有区区数件。再如匡时公司,受去年大获成功的鼓舞,正在筹备又一场“般若光辉——古代佛教文物”专拍,但这个预定于5月开拍的拍卖会,迄今仍未发布预展的相关信息,想必也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另一个问题是,在经历了去年的市场震撼之后,藏家们的眼光已经开始由藏传佛教扩大至汉传佛教,由鎏金铜佛延伸至各种金属佛像,玉佛、木佛和石佛像,但这类藏品的升值空间究竟有多大,目前谁也不敢说。主要原因在于,此类佛像的存世量多得难以估量。比如山东的一位企业家,多年来就收藏了一万多件佛像(以石佛为主)。全国范围内,拥有相似库藏的玩家应当不止一个两个。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收藏市场更是如此。以目前国内极大的佛像藏量,想要在转手之间得到较高的投资收益显然不太现实。
  话虽这么说,在市场气氛高涨的情况下,收藏佛像依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这就需要看个人的眼力和运气了。很多收藏者初入此门,对它的了解显然较为匮乏。那么最先应当做的,就是多看看这方面的相关资料,起码对佛、菩萨、罗汉,汉传、藏传、南传等基本的佛教知识,以及“寂静相”、“忿怒相”、“佛装”、“菩萨装”等佛像工艺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对市场发展、对藏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藏市如股市,藏家的目的大多是为了保值升值,转手之间一夜暴富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结果,但我最后想说的一点恰恰是:对于佛像,我们应当有超脱于金钱之上的更高、更美好的追求。崇而敬之,奉而礼之。如能从中领悟到淡泊随缘的妙处,不仅对从事此项收藏大有裨益,更有利于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
  铜鎏金佛像拍卖记录:
  2004年,明永乐金刚萨像,110万元人民币;
  2004年,明大威德明王像,1906.2万港元;
  2005年,明药师佛坐像,1100万元人民币;
  2005年,明宣德金刚萨像,209万元人民币;
  2006年,明永乐观世音菩萨像,354.2万元人民币;
  2006年,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1.166亿港元;
  2006年,明文殊菩萨像,924万元人民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9 16:34 , Processed in 0.17358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