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99|回复: 0

[[资源推荐]] 王承军:英语、学位与学历

[复制链接]
enineer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4-19 01: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07年4月16日 作者:王承军(绵阳师范学院学生) 来源:学术批评网


眼下已是4月,离7月离校尚有近三个月时间,又不知时下身在大学校园的学子作何感想。中国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即开始重视英语教育,至今已近三十年,三十年来,因为英语教育的成功,中国社会受益不少。但是时至今日,此种教育是否有利于培养特立独行的人才却得划一问号。

身在大学校园的学子可能知道,虽然教育部自去年开始即规定本科学位授予不与英语挂钩,但是实际上却真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来这也是中国的国情,即将离校的学子既然认识到此点特色,不作反叛已是必然。但是近几年来,民间、大学校园里的呼吁废止“全民皆兵”的英语浪潮一浪超过一浪,却不知此种呼声所代表的仅仅是呼声而非实际。

自教育部去年声明本科学位授予不与英语挂钩始,起初,校园里尚能够听到学子的谈论,认为以此为始,毕业时不会因为英语四级不合格而担心不能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然而,让人惊诧的是,在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学校采用了几道关口,以便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带着一纸文凭,货真却不一定价实,到社会上生存竞争。首先,学校划定授予本科学位的四级分数线。凡是未到此分数线的学生统统PASS;其次,与之而来则是让未合格者交纳100、200元不等的校四级考试费。美其名曰“考试”,但知道与不知道内幕的人士自然知道,仅一份试卷,它的价值再高也不会高达到100、200元人民币,除非某一日人民币贬值了,小老百姓买火柴都得挑一担钱去;最后,如果校四级未过,学校尚有一到手续,曰,交钱,培训,800元,1000元,领几份试卷回去,答案也给你,叫你去做三岁小孩子做的事,认真背一下,然后去考,考不过,没办法了,山也穷了,水也尽了,学位证与你无缘了。

笔者即将面临离开学校,工作压力和学位证书的压力自不待言,而与众多苦难兄弟姐妹一样,心知,大学四年,为一纸文凭已经是心力憔悴,苦不堪言。好在,本人自入学以来,尚未信过身在三流学校会使自己“深受教化”,亦未曾相信此一纸文凭会在将来的生活工作过程中给鄙人带来任何幸福。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个人的习惯——包括生活、学习、爱好等多方面。然而君不见,在惟英语是从的当今高等教育,或者整个教育制度中,自大一入学始,不管英语底子好不好,有无学习英语的兴趣,一刀切下去,给老子学,往死里学。四级过了,还有六级;公共的过了,还有专业四级、八级。如果英语不是特别好,积富语言天才,大下苦功,一连串的英语证书也会让一位学子走向绝路——早一点“南无阿弥陀佛”算了。

如今的中国社会因为教育的畸形已经显示了它的畸形的一面。昔日校园重视俄语,自然是因为与苏联走得近,谈得拢,于是全民学之,而关系闹僵了,一下更改,于是英语成了近三十年来的“主打歌”。在一般地方院校,所谓的外国语学院、外语系其实是名副其实的英语系,以鄙人所在院校观之,外国语学院的日语教师一名而已,先前曾去上过几堂,懂得一些。德语、法语亦然,俄语则消失了。想来在一般院校——非川外、北外,外语系大率如此。某日在一书上见到,大意是因为现在懂得俄语的人少了,国内翻译俄文著作的人才稀缺,导致国内学人在研究时常常力不从心。此言确实不虚,今日的学人所引外文著作,英文甚多,日文次之,俄文稀之。而实际上诸如法文、俄文、德文的优秀著作多却很多,只不过圉于条件,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而已。

畸形的教育体制导致畸形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对人才的评价本来并无标准可言,时下却不尽然。英语和学位、证书是敲门砖。一个人的才能如果真的非得靠英语、学位和证书来装饰的话,那么,笔者在此则可以立誓,鄙人一生,决不会因为英语、学位、证书而付出血汗。古人对人才的评价尚且能够不拘一格,从多方面考察,何况今日。

出身三流院校,以鄙人的出身背景言,到大城市去谋求“一官半职”恐怕难于上青天。但是又似乎是三流院校出来的学生就一定比某些名牌院校的学生低人一等。我看未必。以时下的学习风气言,在“官办”体制下,大部分学生除了无心学业,死气沉沉,游弋于八度空间外,很少能够扎扎实实学习,尤其是文科,简直就是混混日子,拿张文凭而已。鄙人常言,大学虽大,而每当考试却常常干一些傻事。小学生做的事,大学生还在做,而且一到考试更是如此。此,恐怕身在校园的学子、教授不得不认同吧。

学历的高低并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学历,笔者也曾常常感叹,某些学校的学生常常发出傻言,还自以为是。鄙人认识一位老师,学历不高,鄙校校友,却学力不低,在其所属专业小有名气。学历尚且如此而况学位乎?昔陈寅恪游学欧洲,于诸学科多有涉猎,而无一纸文凭,任公先即以为己不如而聘为清华大学国学院讲师。昔人已去,往事亦已作古,今日能进大学校园任教者尚以博士科班出身为是,海归者尤为国内高校注重之,鄙校虽是三流,而对新聘教师尚以博士为先。若是已有教职,亦是以副教授为先。然而作为人才的首要条件其实是“才”,而非带有“学历”的人;所谓知识分子者,其决定因素是“知识”而非一“分子”,即带有“学历”的人。

以时下的标准衡量,实则笔者并非人才,更非什么知识分子,而仅仅是人、分子,于学位、学历,笔者原本并无轻视之意,自己所造的孽就由自己承担,“因果报应,实在不爽”,还是“国泰民安”者好。

2007年4月10日夜

(感谢王承军先生惠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8 00:24 , Processed in 0.14629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