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565|回复: 20

[【主题讨论】] 我对读书的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7 23: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算起来也有18年的读龄了,,从5岁起我就有意识有欲望的寻找各种各样的书籍来过瘾,我觉得真正的书龄就是应该从你对书籍的自主渴望开始才能算起.
18年书海浩瀚,我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读书习惯,现在讲出来,希望大家讨论指正.
不管什么归类的书,我都差不多要读三遍,尤其是一些纪实性,比较现实内容的书籍
第一遍是看或者读,,看什么?看整本书,整个故事的梗概,线索,电影般不带思考的故事情节,有个大概和模糊而又清晰的轮廓
第二遍是品或者赏,,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艺术范畴的欣赏,品阅,主要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对故事结构的安排,情节的展开,语言的选炼,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入木三分的评注升华
第三遍则是辩或者悟,,这是我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过程,这个时候我总是要一种入戏的感觉,将自己定位为故事里的某个人物,一般是从主要人物开始,在整个故事的高度下去辨析和总结这个人物在每一个选择关口的经验教训,同时又要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结合这个故事的背景和环境去领悟人生选择的模糊原则,形成自己感性的行为选择方式,
说实话,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没有条理的或者说这个世界是很多条理错综复杂的纠缠在了一起,理性的生活观并不能够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心想事成,捷径通途,你做不到面面俱到,事事俱细,而且你还会很累,倒不如,让感觉,让经验来指引我们冥冥中的天意,而这中感觉,经验,其实更多的来自我第三遍的积累,,日积月累,你会发现,这些感觉,经验越来越可靠,而你的生活也越来越舒心.
敬请仁者,,,,智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9 02: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读得不多,深度也没见着。端的不敢乱发言。

顶贴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9 12: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我很少有把一本书读三遍的时候,浅尝辄止,没有深度。我花时间看书最多的可能就是在公共汽车上,因为这样可以感觉让回家的脚步变得快一些。如今,车上看书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庆幸的是几十年的看书并没有让自己的视力下降,呵呵。自己的一点想法是:书的确就是一个朋友,一位老师。小时候家里穷,好像不记得有课外书可读,如今买书变得非常慷慨,前两天还在毕业学生的售书摊位买了五本书,一本送给丈夫,一本送给女儿,三本自己的。能有心情看点书,就是幸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9 15: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学术类书来说,我一般先看前言、后记,再看目录、参考文献,不想看的就丢开;如果觉得可能值得看,就找其中自己感兴趣的、较了解的部分先看;看完觉得还行,再较仔细地看;如果觉得真不错,就先顺着作者的思路看,体会作者的用意,然后再跳出作者的思路看,用挑剔、怀疑的眼光看,同时想,如果我来写,会怎样写;如果有不同,找出原因。对其中新奇之处,查找是否有其他人有相关说法,甚至查核原文,看作者是否有过度诠释或刻意剪裁之处,以这种方法来学习,来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2 17: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zsjcj112 的帖子,感触很深,其实学术类书籍和一般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大多数人阅读文学作品不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为了作文学创作,所以读起来随意些,一般情况下只要读懂,自己感到快乐就行了,而想从中有所感悟的才需要去仔细的研究一下。而读学术书籍一般是直接面对于实用的,或者是为了深层次的研究,所以更要求阅读的科学性和方法性,所以我更重视zsjcj122的读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22: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书,跟吃方便面一样,讲究快,主要是我吃过了就行,至于具体是否有滋味,就是天晓得了。

我有一授课老师,5年不曾看书了。但是目前本学术领域的大事小事,各个观点、以及前沿问题俱都知晓。

我那老师不用自己买书,别人给他寄。他收到书,先看题目,再看前言,然后翻目录,再翻后记。5分钟翻完一本书。然后凭着以前读博士打下的功底,这本书大概写什么,到哪个层次,心里就知道了。至于具体内容,哪有时间看??!!

然后外出讲学,张口就是:“最近某某某,提出了...观点”,“最近最新的是...东西。”底下的学弟学妹们佩服的五体投地,都觉得老师果然是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站在学科的最前端,嘛都知道~

可见,读书也有深度之分。对于导师来说,或许把握宏观方向即可。

但是,我们初入学们,似乎还是应该认真读书,读具体内容,切不可向老师那样看书。

当然,我觉得我老师的方法,是个很好的判断书是否值得一读的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3: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有泛读和精读,好的书一定要多读几遍。最主要的要确定哪些书是属于精读的书,一般情况下看看别人推荐的书还是比较值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21: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读书的理解,记得有一本书叫做读书百法,我差点晕倒。什么随便翻翻,什么不求甚解,什么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什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之不如乐之者。哪有那么复杂。
  1、理性主义角度来看
  一本书成为一本书,自成一个系统,系统自有其元素与结构。
  (1)一个主题。一般而言,一本书的核心是其主题,主题只能一个。主题是发现现实中的矛盾,退而形成意图,再退而形成主旨。“思维导图”的核心圆就是这个原理。
  (2)一条主干。主干不能乱,按照“金字塔原理”,主干的顺序只有两种:归纳与演译。这两种顺序换一种说法就是:前后并列、前后推理。
  (3)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就是离读者最近的子题,读者站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伸手可及这些元素,这样才能理解。作者基于现实依据归纳、基本元理推理,得出若干初级结论,这就是元素。
  2、实用主义角度来看
  一本书只不过是“工具”(杜威的说法),书只不过是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李小龙禅语的大意)。
  (1)书为了现实需要而读。我认为这种需要包括:一是看清现实,二是看清别人的思想,即沟通。读地图何用?为了找地址。所以读书要对应到现实物。这就是形象化理解。
  (2)书要便于上手应用。书本是工具,书本通过行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目标。所以要学以致用。既然是用,我们最终指令一定要明确、简单。如果太复杂的话,那样大部分精力都在思考,始终无法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8 16: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生看书一般只读一遍,图的就是读时的快感.如果一本书我读了一两个月还只是停留在全书的十分之一,那我的习惯就是将其pass掉.我相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宁可多读,以便比较,也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uwei_net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4-29 15: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读书有个特点,喜欢刨根问底:
比如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时候遇到力学的问题搞不懂
就转到《结构力学》,然后可能还要去看《微积分》,有的是因为忘了,有的是没有相关基础知识。这样虽然慢,但是比较扎实。

同样的,我看了王朔的《过把瘾就死》,就会把他的整套作品都拿来看,从中也可感受到作者写作的改变和成熟(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退化)

总之我的观点是读书是在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历练自己,务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的时候,我觉得书是最有权威性的 书中说的都是最正确的;渐渐地…开始有了“真实这样的吗?”的想法。等上了大学发现师哥师姐们以代人写书赚外快,骇然!他们大学毕业时个各都有几本大著出版,只不过署名不是他;小的时候,认为只有作家才能写书 因为作家的文才好,心想我这辈子连作文都写不好当作家是绝对不可能的!可渐渐地“好像不是这样啊”。我发现有许多书是一些对某一行十分富有经验的普通人写的,他们写出了自己的经验体会将知识传播;哎 都是小时候语文课对我的毒害……文学性太强!至此作家这个称谓在我心中失去了最后的光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18: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看读什么书了。
教科书,曾经一遍又一遍背诵,红笔、蓝笔、黑笔的笔迹铺满了书面,结果如何,考完试又给回老师了。虽说没有记住,但是这填鸭式的读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深受其害,汗~
自己主动阅读的书籍,通常是旁边放着一本笔记本,边看边做笔记。后来想,从目录、前言、各章节前面部分先了解一个概要和轮廓,再来决定如何阅读为好。
从书中获取什么?简单来说,通常是思想、知识、看法。为追求真、善、美而读书,为面包而读书,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 21: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不容易

读书不容易

  读了20年的书,看了这个帖子,一下子还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说出来的可能也不是自己真正做得了的,读书真的不容易!
  找到一本“好书”不容易。不是说世上的好书少,而是书太多,不容易找准。吾身有涯,但书海浩渺啊。如果一本本啃,一辈子也看不了几本。所以还是有一个“效率”的问题,这不是功利主义作祟,而是现实的问题;
  掌握正确的“读法”不容易。曾请教过好几个老教授,想获得读书的捷径。一般均说:处理好精读和泛读的关系。怎么样算是精读呢?我现在的领悟是这样的:如果是一本学术书的话,能够找准作者论证的“前见”和论证的方法,那就可以不要看了,赶紧看其他的书去吧!
  对于专业,一般好像都认为:一定要精读一本比较好的教科书,掌握一门功课的基本体系,然后在这个框架之下增补、拓展。我感到还是比较有道理的。现在读研的,很重视写文章,但是基本功,有些确实不很重视。
  最重要的,还是坚持不容易!我听过一句话,至今还深入脑海。基本意思是这样的:读书是一件终身的事情。即使你没有时间全心投入,但每天如果能有一定的时间学习一点知识,一辈子的积累也是了不起的。这话很普通,但是做起来确实不容易!我感到这对女性朋友比较有启发的(不是性别歧视,女性朋友可能要懂得生活一些,所以学得轻松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14: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读书还是要首先培养对阅读的兴趣,一般来说这兴趣越早培养越好,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书的鉴赏力也会有所提高,喜好的范围也就扩大了。成人读书需要是的心境,不能沉下心来,总是左盼右顾,心怀功利,是没有办法享受阅读的美妙。
  读书笔记也是有助于阅读的好办法,小孩子的读书笔记可以摘记好词好句,最好总结一下中心思想。成人的读书笔记呢?我也说不清楚了,呵呵,总是想到哪写到哪,不过这都可以对自己所读之书有一个印象表达,总是可以在自己头脑中留下痕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14: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5岁的时候就有主动意识地寻书读,呵呵真难得,天才也不过如此了

我在小学5年级大概11岁时,曾经闪过一次主动的意识,为了通过中选。为此,现在每有回忆,这便成了我骄傲的谈资,呵呵今天一见,呵呵呵。。。

对于读书,小时候没那资源,学校没有图书馆,老祖宗没有藏书,诸如《牛虻》《穆斯林的葬礼》《复活》《红与黑》《钢铁是怎么练成的》等,以及大唐传,隋唐演义,水浒,西游记,以及一些小人书(小漫画)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贿赂村里知识分子家庭的小孩偷偷借出来读的。那时每逢学假,这些便成了唯一的精神食粮。不知道那时读这些书,吸收了多少,但在现在总有这样的感觉,个性品质的塑造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这些书籍的影响。

大了,读书便有所选择了,为了生存,大多数时间读的是技能方面的了。偶尔心理不舒服时,会找些适合自己心理的书籍去看看,以免空虚的心更空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23: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培根的论读书一文,已将读书的意义、作用。。讲的很清楚了,只是少说了一句,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文学类的、学术类的、教科书。。等等,都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01: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啊,楼主有时间与精力去看‘高营养’的书,像我这类搞技术的,只能抓紧时间看些理工类的书籍,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啊。也有读些名著陶冶情操的想法,但工作后已经很少有时间去读‘闲书’了,更不可能一本书读三遍,只能期望退休后享受读书的真正乐趣吧。
至于小时候,我倒是有个出众的举动,小学一年级就拿本字典看完了整套《十万个为什么》^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07: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智慧的结晶,书是情感和灵感的来源,读书是快乐的事,我们应该多读书,多读好书。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极度开放的时代,现在的书籍可谓浩瀚无际,即使是某一学科的书籍,一生也难以读完。
    那么如何有效的去读书呢?书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类的,读这种书是增加和提升自己知识技能的,比如我们常看的营销类、管理类、外语类及自科类书籍等,这类书以“学”为主,对一个人的成长起量变作用;一种书是思想类的,读这种书能启迪思考升华精神,比如哲学类、社科类书籍及历史读物、小说等,这类书以“悟”为主,对一个人的成长起质变作用。那么具体到书的选择,我的看法是两个字“原”与“新”,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一个字“精”,即精选。这里的“原”,指的是原著、基本原理性的或代表性的书籍,不管现在学科分得多细,但每个学科都有原理性的代表性的书籍,比如对于工具类的营销书籍,可能你看懂看透一本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许多其他人编的营销书籍就不需要看;“新”这里不是指新书,而是指代表某领域某流派“新理论新发展”的书籍,现在新书非常多,但许多新书其实是“新瓶装旧酒”,价值并不大。即使按照“原”与“新”的标准与选书,仍然可以选出许多好书。即使有许多好书,我们也没必要也不可能看完。我的看法,对于工具类的书籍,可以带有目的性的去看,即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专业领域、工作岗位、临时需求去选择,这类书籍看后可以很快的发挥作用;对于思想类的书籍,则需要慢慢来,目的性不要太强,比如哲学书籍,真正看容易,但理解起来困难,而接受里面的观点并发挥作用更难。
    读书的方法,说的人太多了。什么背诵、泛读、精读、由厚读薄等等,都说的很有道理。但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精”字,叫精读。我的体会,真正要读透一本好书,必须要精读,看一遍不行,要看几遍;看一本书不行,把一本书中的问题弄懂可能要联系起来看好几本书(这也是所谓的先把书读厚,带出许多问题,再把书读薄,弄清楚问题);有些书看过一遍,放一放,经历一些事后,回头再看一遍,又会理解和悟出更多的东西。从选书,到读书,最后就到了用书。书读过了,就是要拿来用的,读书必须“学以致用”,结合实践进行验证,不然书读得再多,也就是一个书呆子或一个人脑存储器而已。
    让我们多读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edant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5-19 11: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读书也無别样法门,只是朱熹所说的“泛观博览,熟读精思”。所以“泛观”,实在于生也有涯,而书出不穷,想样样细读,决无可能。今日之书,尤是如此。

熟读之书,不外自己所感兴趣者、专业研究所必须者、知识储备所不可或缺者。但熟读之读,虽不废书读数遍,却实以体贴作者之意为核心。故熟读与精思非可割裂为二,实则合为一体。

“体贴”者,非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不足以为之。通常所谓“设身处地”,不过强调要把作者的言說置于所处环境之中,其实依然是隔靴挠痒,陷于知识之追求,而无与于作者之精神世界也。

世人读书,功利居多,所以读书亦是身心两隔,求其得意忘言,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9 13: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世上书,有供浅尝,有供翻阅,消遣而已。
需细品者,少之又少。
或阅其一章,或匆匆掠过,或不求甚解,常十有八九,如此足矣!勉强嚼蜡,何益之有

还有:
运用“无为而读”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会使你在少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自如地享受读书的愉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2:08 , Processed in 0.1805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