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1|回复: 3

私募基金晒一晒:从7亿到21亿的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5 11: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私募基金晒一晒:从7亿到21亿的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4日 13:55 上海金融报
  [ 记者 刘小敏 ]

  本周四,上证指数3531点!深圳成指9964点!两市成交2564亿元!市值创新高、指数创新高、成交创天量,这已经成了最近一周的高频率词汇,更准确描述了当前股市的牛气冲天。在如此强势的市场格局下,股市的一支“神秘之师”———私募基金亦是异常活跃。而伴随着某著名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转投私募基金,更让私募基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总是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感觉的私募基金,在投资理念上和公募基金有何不同?是否注重调研和风险控制?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投资收益孰高孰低?除了来自股市的风险,他们无法避免的是哪一种风险?尽管市场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永远有增无减,但私募基金到现在为止却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为此,本报记者于近期采访了一些私募基金经理,通过近距离的访谈,获取了一些正处于“灰色地带”的私募基金在股市中的投资之道

  何为私募基金

  既然私募基金是一支“神秘之师”,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弄清楚何为私募基金以及它有哪些分类。所谓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它是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机构与个人募集资金,按投资方和管理方协商回报进行投资理财的基金产品。

  根据不同的标准,私募基金有多种分类方法。市场通常是以投资对象进行划分。从国际经验来看,现行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非常广泛。以美、英两国为例,其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包括了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认股权证、外汇、黄金白银、房地产、信息软件产业以及中小企业风险创业投资等;投资范围从货币市场到资本市场再到高科技市场,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等一切有投资机会的领域。具体来讲,可以分为证券投资私募基金、产业私募基金和风险私募基金等三类。

  证券投资私募基金,顾名思义,是以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基金,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等对冲基金即为典型代表。这类基金基本上由管理人自行设计投资策略,发起设立为开放式私募基金。它可以根据投资人的要求,结合市场的发展态势,适时调整投资组合和转换投资理念,投资者可按基金净值赎回。它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投资人的要求量体裁衣,资金较为集中,投资管理过程简单,能够大量采用财务杠杆和各种形式进行投资,收益率比较高。当前,在我国证券市场如此火爆的情形下,人们更为关注的就是证券投资私募基金。

  产业私募基金以投资产业为主。由于基金管理者对某些特定行业如信息产业、新材料行业等有深入的了解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他可以采取有限合伙制形式发起设立产业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只是象征性支出少量资金,绝大部分由募集而来。管理人在获得较大投资收益的同时,亦需承担无限责任。这类基金一般有7-9年的封闭期,期满时一次性结算。

  风险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那些处于创业期、成长期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权益,以分享中小高科技企业高速成长带来的高收益。其特点是投资回收周期长、高收益、高风险。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私募基金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官方背景的合法私募基金,主要包括: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投资计划和管理自有资金的投资公司;另一类是没有官方背景,民间的非合法私募基金。这类私募基金通常以委托理财的形式为投资者提供集合理财服务,其业务的合法性不明确。媒体和市场讨论私募基金合法化问题时,主要指后一类民间的非合法私募基金。今天,记者要带领读者走近的也正是这些处于“灰色地带”的私募基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1: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私募合法尚需时间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民间私募基金仍没有得到一个合法的身份,这也是为何人们到现在为止也无法走进这个群体,并深入而全面了解它们的最重要原因。事实上,它的规模已远远高过公募基金。据全国政协委员李雅芳测算:目前国内私募基金总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截至4月11日,沪深股市市值已逾14万亿元,私募基金已经占了约7%。地区分布上,我国的私募资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辽宁和江苏等地,但主体地域却在动态演变。

  随着私募基金规模的逐步壮大,目前管理层对私募基金的态度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比如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给私募基金一个合法的地位。今年3月末在深圳召开的“首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会”上,与会者人数众多,规模空前,甚至连深圳市政府的有关官员也出席了该活动。官员对私募基金态度的转变,似乎预示着其地位被合法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不过在未合法化之前,这些私募基金的管理者还是表示了相当的谨慎。当记者就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向他们询问时,所有的被采访者都是闪烁其词。“不要打听得那么仔细,我们这个行业有自己的潜规则,说了一些不该说的内容,最后必定遭遇出局的命运。”尽管如此,记者还是在与这些私募基金经理的聊天中,发现了一些私募基金的投资之道。

  “信息投资”很重要

  在记者所接触的做私募基金的人中,周先生资格可以算是非常老的。材料专业毕业的他,在上海和深圳两地相继成立证券交易所后没几年,就开始出来做了。他一再向记者强调的一句话就是:“做投资和你学什么专业没啥关系,最重要的是你的悟性!”这是他做了10多年私募基金经理人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记者也明显感觉到他身上的一股傲气,“这么多年做下来,我觉得自己的业绩不比那些基金经理差,甚至要远远超过他们。尽管很多基金经理都是学金融出身,但能让我瞧得上眼的也没几个。”周先生自豪地说。

  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莫过于“信息投资”,这也是记者对私募基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私募基金经理做投资坚守的是什么原则?因为在拜访他们之前,记者也翻看了不少有关巴菲特的书,知道这位投资大师的价值投资理念已是深入人心。而在国内,较具代表性的就是当QFII的投资比例越来越大时,他们带给市场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多的是在宣扬他们的价值投资理念。

  “我不否认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的正确性,但价值投资理念可能只适用于成熟市场。在中国目前这个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我觉得作用不大。”周先生告诉记者,和投资理念相比,信息可能是最重要的东西。“我如果比别人早几分钟知道有关某股票的信息,那么就意味着我比别人的建仓成本要低,更意味着我会比别人赚更多的钱。”

  周先生的观点也在另一位做私募基金的王先生那里得到了印证。记者曾在一家券商召开的行业研讨会上认识了王先生,当时让记者觉得诧异的就是,为何私募基金会对这种研讨会感兴趣。爽直的王先生当时如此回答记者:“我来参加这个研讨会,不是想听行业研究员的报告。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请来的那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当记者询问他的私募基金规模有多大时,他告诉记者,他们资金量并不少,但负责这些资金运作的人却只有两个。“一个人负责操盘,我则负责搞定上市公司高管。”他告诉记者,搞定高管的用处太大了,比调研强多了。“比如当某家公司要出利好消息了,如果我能搞定这家公司的高管,我就可以提前建仓,让别人来抬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1: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重风险控制

  在采访这些私募基金管理者之前,记者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很多文章都在描述说,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私募基金灵活性强,尤其在股票的仓位上不会受太多限制。当记者就这个问题进行求证时,周先生明确表示:“私募基金本来就是鱼龙混杂的行业,我相信其他私募基金可能会有你描述的这种情况。但对我的公司而言,不存在这种情况。”据他向记者介绍,他的公司投研团队一应俱全,和目前的公募基金在组织架构上没什么大的区别。“我们和基金公司一样,有严格的风险控制规则,资产配置都有严格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将全部资金用于购买一只股票。”对周先生后面所讲的这句话,记者颇感疑惑,因为通常人们都会认为,把钱集中投资于一只股票上所得的收益要远比分散投资来得多。对此,周先生明确表示:“我不认可你这种说法。我们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资产组合,只要你配置的资产正确,最后的收益其实并不比投资在单一股票上少,而且风险也小了很多。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当记者询问今年初ST股票狂涨,他有没有配置这些股票时,周先生表示:“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去碰这类股票。但当时看见ST股票每天狂涨,心又有所不甘,所以,我当时就用不多的钱适当地配置了点,这样既分享了上涨机会,又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来自于另一家私募基金的林先生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个观点。记者和林先生认识多年,早在几年前,林先生就不断地向记者灌输一个观念:做股票风险控制非常重要。林先生在做私募基金以前,曾在一家著名证券公司工作过。“3·27国债事件”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意识课,因此转投私募后,林先生一直强调购买一只股票的资金量不要超过总资产的20%。当前段时间记者去拜访他时,他仍在告诫记者要控制风险,而且极力反对重仓一只股票的做法。林先生去年在股市中的资产增长了6倍,但当他将自己的股票仓位给记者看时,确实是严格遵循每只股票一定资金量的做法。只是林先生一直在这些股票上来回捣腾,做短线,所以,赚的钱也相当可观。

  重视调研关注对手

  尽管所有的被采访者都承认,在目前的股票市场上,内幕信息很重要,但他们也同时向记者表示,私募基金都很重视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周先生除了看盘,和业内同仁进行业务切磋外,另外一项繁重的工作就是到上市公司调研。看到记者对私募基金如何进行调研感兴趣,周先生也向记者介绍了其中一些情况。“我们一般先调研该公司的具体情况,评判它在行业中的地位,然后才让同行对其进行评价。还有就是让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对它进行评价。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后,才决定是否要购买该公司股票。”周先生表示,除了操盘带来的巨大压力外,长年累月的出差也让他感到身心俱疲。

  一直在某私募基金任研究部主管的路先生也向记者表示:“公司很重视调研,尽管研究部门只有6个人,且每个人都要负责好几个行业,但还是要定期出研究报告。可以说,一年到头很多时间都是在外面忙于调研。”

  周先生私下告诉记者,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调研比起来,私募基金的调研常常更有效。尽管周先生并没有告诉记者,为何私募基金总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消息。当记者询问,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调研后的结果他们都知道么?周先生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不去打听,证券公司也会把他们调研来的内容告诉我们。因为他们需要通过交换,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周先生告诉记者,尽管他从未在证券公司待过,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对他来说,如何在高位让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来接盘,从而使自己顺利抛出股票,也一直是他关注对手的重要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1: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诚信风险无法回避

  据记者调查,目前有相当多的私募基金采用二八分成或者三七分成的方式来管理投资者的资产。采用保底方式的很少,但一般会设置10%的止损线。而林先生的私募基金则要求投资者必须交3万元的管理费。另外,资产每增加10%,就要分成。

  由于私募基金不能对外公开宣传,所以,他们的客户大多是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通过朋友介绍客户。由于缺少法律保障,诚信在双方之间变得特别重要。

  林先生目前就遇到了一件让他觉得特别棘手的事情。他去年帮一个客户由100万元做到了450万元,但至今那个客户不愿支付费用。周先生也向记者表示,类似的事情他也遇到过。另外一旦发生亏损,还可能碰到客户胡搅蛮缠的事情。因为不想在这方面浪费精力,周先生的公司还聘请了几位伶牙俐齿的律师。“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聘请律师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不过,也有一些私募基金就没有周先生那么文明了,一旦客户不愿支付分成,动用黑道势力也是常有的事情。

  投资还将继续

  在记者的调查中,也有不少私募基金管理者向记者表示,去年私募基金的收益并没有外界想像的那么多,“对外宣传说自己能增长5倍、10倍的私募基金,其资金量肯定不超过10亿元。真正资金量大的私募基金业绩其实还是比不过公募基金。”

  他们都向记者表示,“干投资这活太伤人。”林先生每天工作到夜里一、两点是常事。其他投资经理也是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连轴转。林先生告诉记者,他打算趁行情好赶紧从股市赚钱,做完这波牛市行情后,他就要移民到加拿大去了。在今年初他还去买了一幢别墅。“主要是觉得自己平常太辛苦了,买别墅只不过想对自己好点而已。”林先生说。

  周先生则表示,一旦大盘指数上4800点之后,他就要停止增加资金了。“我对后市行情现在是谨慎乐观。我现在新增的客户都是今年从股市中退出的,他们选择了把账户交给我们来打理,这至少反映了大家对市场的一种看法。”不过周先生还是告诉记者,即使这波牛市行情结束了,他还是会继续从事投资行业,“至少还可以干上10多年。”周先生自信满满地说。

  王先生则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继续投资的决心:“巴菲特到现在还战斗不息,你说我会停止吗?”

  链接

  倪先生的故事:从7亿到21亿

  倪先生则是记者接触过的比较特殊的一位私募基金管理者,2007年前是一家券商的老总。他很早就进入了证券这个行业,做过股评家,当过营业部的老总。尤其是营业部老总的经历,让他认识了很多大户,这为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人脉关系。

  去年,当股市行情大好时,以前任职营业部的一个大户,向他推荐了一个欲投资股市700万元的石家庄客户,让他以私人身份帮这位客户炒股。倪先生当然知道这种做法风险极大,但思虑再三,他还是接下了这笔单子。“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如果一年赚的钱足够多了,我就辞职。”倪先生利用公司的研究平台,很快让这个客户的资产翻了几番。随后这个消息在圈内朋友中传开了,很快的,吉林、南京等地的好多客户都找到了他,其中他接手的最大一笔单子是2亿元。随着资金量的增加,倪先生组织了一个6人团队,总共7亿元资金去年增长了3倍,按三七分成,倪先生共提取了6亿元,6个人每人分得了1亿元。倪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总共就做了四只股票:泸州老窖(33.61,1.53,4.77%)、贵州茅台(102.95,4.11,4.16%)、驰宏锌锗(75.15,-4.30,-5.41%)、天坛生物(29.23,1.65,5.98%)。成本极低,但靠“捂”,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拿着1亿元资金,倪先生已经从证券公司辞职了。在倪先生看来,去年一年的经历,也许将成为他未来人生永远值得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30 00:38 , Processed in 0.1589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