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18|回复: 0

[【文史类原创】] 也读《水浒》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6 09: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见这里颇有人讨论水浒,心中不禁痒痒。世上恐怕没有人比我更热爱水浒一书的了。从八岁时第一次读到水浒以来,我每年都至少要重读一到两遍。凡有关水浒的一切,我都会非常关心(除了毛掀起的评水浒运动一事,这事令我非常厌恶)。
水浒读得多了,逐渐也产生一些疑问和困惑。我倒不太想那些什么“过于残酷血腥”或“对女人太不尊重”之类的问题,我想得更多的是水浒文本上的一些毛病,和一些明显的不合理之处。
还是从开篇谈起吧。
开篇称天下发生瘟疫,天子派洪太尉去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来京师祈禳瘟疫,由此导致“误走妖魔”,放出了一百单八条好汉的魂魄。这里面有许多可讨论之处。
首先,从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到徽宗即位(1101),就已经过去了42年,再到水浒所写的宣和年间(自1119年起),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而水浒书中的好汉年龄大多在二十六七岁,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三十来岁,也就是说,从“妖魔”被放出来到他们投生,期间大概过了三十年的时间。那么这些妖魔为什么要过三十年才投生呢?而且他们既然是同时被放出来的,就应该同时投生吧,至少时间不会相差几年甚至十几年。当然,作为小说,不宜细究这样的事,但我觉得过三十年才投生确实有些不合理,作者在安排“走妖魔”的时候应该考虑得再细一点。
第二,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到江西去请张天师?东汉张陵(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教,属于比较原始的道教体系,其影响最大的时候是在东汉三国,到北宋时,天师道在道教系统中已经不算是很显赫的一支了。从作者生活的年代看,元代最盛行的道教应是北方的全真教。那么作者怎么会想到让皇帝派远赴江西去请一个已没有多少影响的宗教领袖呢?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而且我们知道,北宋末年开封被金人围困时,徽宗曾寄破敌希望于一个道士的神法,这个道士是个江湖游道,并不是江西龙虎山天师道的人,这一点似乎可以说明,宋室对天师道并不是很重视的。作者写张天师的目的,可能与他的身世有关,一是作者是南方人(江苏兴化),对北方道教不熟悉,而对近在咫尺的江西天师道比较了解;一是作者生活于元末,而张天师又称“嗣汉天师”,可能寄托了作者希望汉人驱逐蒙古人的希望;再一个是,作者据说曾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队伍,那么“张”天师这个称呼可能也包含着作者对失败的张士诚起义的怀念,从而隐隐透出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腹诽。当然这些都是揣测,没有多少确切依据,因为作者是否就是江苏兴化的那个施某,学术界还不能完全肯定呢。
第三,还是张天师的问题。作者写的是发生在北方山东河北一带的故事,那为什么“走妖魔”之事会发生在南方江西?这些“魔头”被放出来之后,除了李俊张顺等少数几人,大多没有就近投生,竟然不约而同地都跑到北方去投生并活动?他们似乎更应该是方腊的人啊,要说起义造反,方腊起义的规模比梁山泊大得多了。这也是我一直困惑不解的问题之一。想来想去,恐怕还是只能从作者是南方人这一点来解释。但既然你是南方人,为什么不写方腊而要写宋江呢?而且还要让北方的宋江灭了南方的方腊?方腊的反抗规模和反抗精神都比梁山泊强得多啊。这个问题极其复杂,牵涉到作者写水浒的主导思想。这样看来,作者写水浒的真正意图并不是“造反”,而恰恰是“招安”。当然这个问题是后话,要用很大篇幅来展开谈,这里不多说了。
第四,虽然作者是南方人,但从书中对龙虎山的描写来看,他并没有到过龙虎山。书中一再描写龙虎山是“好座大山”,甚至“直侵宵汉”。但龙虎山名为“山”,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大山,只是小丘陵而已。至于山上有什么老虎,更是小说家言。龙虎山是丹霞地貌,和漓江两岸相似,都是一个个红石丘,老虎似乎不会在这种地方生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 16:48 , Processed in 0.38499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