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3|回复: 0

2007年经济走势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31 17: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经济走势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上传时间:2007-2-15 13:43:00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世界经济在2007年将增长4.9%,比2006年下降0.2个百分点。综合各主要机构的预测结果,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在3.9%~4.9%之间,仍将处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增长最为强劲的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较好。



  从国内情况看,经济发展仍处在潜力较大时期。2005年经济普查表明,我国经济总量增加了2万多亿元,主要来源于民营企业和服务业增加值的贡献,客观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根据普查后的统计口径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合理上限,也会相应提高。随着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消费结构升级比较活跃,预计2007年消费需求将保持较高增幅,从而将继续带动产业调整升级。随着供给能力的进一步增强,预计价格涨幅仍将处在较低水平。从经济波动周期的角度看,2007年我国经济处于中长周期的上升期和短周期的回调期,市场对投资增长的约束增强。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7年的经济增长将呈现高位稳定或略有回调的态势。外贸进出口预计继续较快增长,增幅较2006年有所降低,贸易顺差仍会较大,外汇储备将继续增加。外商投资可能平稳下降,但仍会保持较大规模。货币供给量也将继续较快增加。在投资需求受到一定约束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的主要风险集中在房价和股价等资产价格方面,稳定房市、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仍是2007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此外,资源环境压力仍会加大。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计量经济模型的预测结果,预计2007年GDP增长率为10%左右,消费增长率为13%左右,投资增长率为25%左右,进出口增长率均为2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2%以内。



  针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内部和外部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建议2007年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把理顺要素价格和重要经济参数作为重要任务,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推出若干改革和政策调整措施。



  (一)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2006年以来宏观调控取得的积极成果。2007年宏观调控应在维护总量平衡的前提下,着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自主创新,控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同时,继续协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财税体制和土地管理体制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完善统计考核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各地各部门防止新一轮行政主导的投资热。



  (二)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宜在减少建设国债和控制赤字的前提下,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控制政府投资性支出,特别是一般性经济建设开支,增加政府用于低收入者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消费性支出。完善征收国有企业红利和垄断行业特别收益金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进资源税和加速折旧等财税制度,促进节约资源和自主创新。研究制定能源税和环境税体系,逐步实行“绿色税收转型”,即将征税重点转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应减轻企业的流转税负担和个人所得税负担,鼓励增长方式转变和扩大就业。



  货币政策的重点宜放在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方面。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汇率、利率、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做好预调和微调。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引导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改善盈利结构。注意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保持短期信贷增幅,优化信贷结构。鼓励和支持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完善住房贷款定价机制,改进住房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支持合理住房消费。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助学和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三)加快研究制定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战略方针。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进入转型期的综合表现,反映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利用外资结构都进入了调整升级阶段,与我国工业化加速和产业升级密切联系。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要着眼长远,从战略角度通盘考虑,研究完善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近期宜考虑:第一,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努力创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第二,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增强汇率弹性,逐步释放汇率升值压力。第三,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第四,制定鼓励资源性产品进口的措施,在税收、资金、仓储等方面予以必要支持。第五,进一步放宽用汇限制,完善政策,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国外资源的开发性投资。



  (四)校正市场参数,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改革资源价格体系,推进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进一步校正市场参数的扭曲现象,推动对外经济和整个经济结构升级,促进资源节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根据居民、企业、地方的承受能力,加快调整和改革土地、水、石油等各类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形成真正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加强对自然垄断业务的监管,促使垄断行业降低成本,改善服务,避免其一味提价。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能耗、环保、质量、技术和安全等准入规定,除不可再生资源行业需实行必要的规模控制外,其他行业应淡化规模控制,尤其是对竞争性行业更要减少微观经济指标的审批。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惩罚和激励力度,控制各类企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



  (五)努力保持住房需求稳定增长,稳定房价,完善证券市场,稳定股市。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源头性拉动因素,稳定住房需求,对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稳定投资至关重要。2007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既要有效控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也要调整住房需求结构,积极发展、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引导住房需求的合理增长。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已经出台的各项调控措施,完善政策,堵塞漏洞。避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适合我国特点的住房保障制度,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形成住房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推进金融市场的整体协调发展。加快证券市场改革步伐,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和券商管理制度,健全和严格执行证券市场交易规则,继续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通过制度建设,防范股市泡沫。



  (六)继续稳定农业生产。努力保持近年来粮食供求“紧平衡”格局,注意完善两个基础:第一,重视发展现代农业,主要农作物向优势主产区集中,着重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第二,完善和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建设统一高效的市场体系。从近期看,重点是保护粮棉生产恢复性增产的成果,合理运用库存和进出口调节,稳定和提高生产者价格。根据国内市场供求情况,调控好粮棉进口。适当时机,可考虑在棉花方面启动反倾销调查和保护措施。及时、稳步调整储备粮和储备棉的轮入与轮出数量及价格,通过市场引导预期,增强粮棉储备的流动性,降低调控成本。结合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实行弹性最低收购价格,逐步改变“一刀切”和试图一步到位的调控方式。在国家优势粮棉主产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和项目建设,稳定增加投入,不断改善生产、加工和流通条件。因地制宜改良品种和生产方式,促进科学种田,避免掠夺式经营和粗放式经营。



  (课题负责人:谢伏瞻  刘世锦



  报告执笔人:谢伏瞻  刘世锦  卢中原  张立群  李建伟  韩俊  秦中春  金三林)

《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0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1:41 , Processed in 0.1603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