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CPI分析及对2007年走势的预测
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市场形势动态分析”课题组 漆云兰 执笔
内容摘要:200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为1.5%左右,涨幅比上年同期略有回落。2007年粮食价格走势和货币流动性过剩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居住价格和煤、电、燃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变动对CPI的影响较大,上游产品价格对消费品价格的传导继续显现。预计2007年CPI总体涨幅在2%左右。
关键词:CPI,预测,建议
一、2006年CPI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2006年1-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累计约上涨1.3%,比上年同期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新涨价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翘尾因素约为0.2个百分点。从各月同比价格变动看,价格总水平小幅波动,1月和11月同比上涨1.9%,为前11个月最高涨幅,3月份同比上涨0.8%,为全年最低涨幅,其余各月在1.5%左右小幅波动;从各月环比看,呈现与往年相似的周期性特征,春节过后逐月回落,6、7月份价格水平处于当年最低,进入第三季度,环比由负转正,价格逐月回升(见图1、图2)。?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和其他公布数据整理。
从CPI的八大类商品构成看,居住类和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较大,分别为4.6%和2.0%,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分别上涨1.10%和1.09%,其余各项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和其他公布数据整理。
与2005年相比,2006年CPI运行呈现以下特征:?
(一)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带动CPI总水平回落的重要因素?
2006年1-11月,食品价格累计上涨2.0%,同比涨幅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同比累计上涨2.3%,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累计下跌5.46%,鲜蛋价格下跌7.41%。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粮食价格总体涨幅不高,但下半年以来涨幅呈逐月上行态势,11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4.7%,创2005年3月以来的新高(见图3),11月中旬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已经连续四次面向市场组织进行储备粮竞价销售,累计销售小麦312万吨,早籼稻67.65万吨,以平抑市场粮食价格。?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和其他公布数据整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保证粮食增产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实施,2006年粮食产量在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增收的基础上继续增产,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达到9800亿斤,产需缺口缩小,粮食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进入四季度后,小麦、食用油等粮食价格明显上扬,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全球范围内粮食供求关系出现波动,国际粮食价格走高,通过粮食贸易以及期货市场价格信号影响我国粮食价格走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06年世界谷物产量为20.1亿吨,比2005年减少0.9%。小麦生产受全球“暖秋”天气加重和小麦锈病流行的影响,本年度全球小麦减产较大,当年产不足需,库存大幅度下降,导致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二是国内粮食流通因素影响粮价走高。由于2006年我国夏粮总产量同比增长7%,再创历史新高,为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度下跌,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曾下发通知,要求中储粮公司“敞开收购”。由于最低收购价高出市场粮价,农民售粮踊跃,结果中储粮控制了市场流通的大部分粮源(收购的小麦占到2006年小麦总产量的40%以上),农民存粮减少。到下半年,由于国际粮食价格不断走高,农民惜售情绪也逐步出现,国家储备粮又未及时投放,市场粮食短期供给明显不足,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三是国内工业原料粮和饲料粮的需求增加,拉动粮食价格上涨。以玉米深加工为例,目前大量生物化工企业以玉米为原料基础,对玉米需求增加,引起玉米价格持续上涨。2006年以来,随着禽流感疫情的扑灭,养殖业生产开始恢复,对饲料粮的需求增加,也是导致粮食价格走高的因素之一。四是国内复合肥、农药以及农用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农民种粮成本,推动粮食价格上涨。以0号农用柴油为例,截至10月份,比年初上涨0.88元/公斤,涨幅为19.2%。?
(二)居住价格涨幅较大是CPI上涨的主动力?
2006年1-11月,居住价格同比上涨4.6%,较上年同期回落约1个百分点,但仍是八大类产品中价格涨幅最大的一项。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6.2%,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3.6%,租房价格上涨2.5%。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以来,租房价格一直呈逐月加速上涨的态势(见图4)。?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
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持续上涨是推动居住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我国CPI的居住价格统计中没有将房屋价格纳入其中,但房屋销售价格对居住价格仍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快和供给结构不合理,会抑制一部分购房需求,增加租房需求,从而推动租房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房屋需求旺盛,市场交易活跃也会带动建房和装修材料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居住价格的上涨。?
(三)资源性价格上涨推动服务等相关价格上涨?
2006年1-11月,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费和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较快,前11个月同比分别累计上涨5.2%和3.0%。?
推动服务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仍是资源价格的上涨,与上年不同的是,2006年煤炭价格相对稳定,油价和电价的波动较大。2006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国际原油现货平均价格同比上涨34.34%,受此影响,国内原油出厂价格累计比上年同期上涨31.44%,国家两次上调了成品油价格,36个大中城市93号汽油和0号柴油市场平均零售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28.54%和26.37%。从电价看,自2006年6月30日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受此影响,下半年销售电价同比涨幅明显提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7月份电价较6月上升4.1%,较上年同期上升4.6%;10月份电价较9月上升0.3%,较上年同期上升5.6%。由于资源价格对服务价格有明显的传导作用,服务价格的涨幅中有一半左右来自资源价格的传导,因此,资源价格的上调,必然会带动服务价格的整体上升,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价格总水平上升。?
服务价格上涨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加大了对服务消费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拉升了服务价格。?
(四)消费品价格继续小幅上涨?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从2002年底以来已经连续3年上涨,与2003年相比,2005年原材料工业出厂价格累计上涨了26.7%,2006年1-11月,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6%。虽然我国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有利于抑制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但由于企业消化价格上涨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将以各种形式向下游产品传导,因此,2006年对消费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其继续小幅上涨。?
综上分析,2006年CPI运行基本正常,涨幅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特别是相对于GDP10.5%左右的增长,CPI仍属温和上涨。?
二、对2007年CPI走势的分析和判断?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仍处在2002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周期中。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消费结构升级势头强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内在因素驱动下,2007年乃至整个“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潜力仍然较大。预计2007年经济增长在9%左右,投资和消费都将保持较快增长,这将对CPI的总体走势产生影响。具体分析,在2007年,推动和抑制CPI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总的来说推动价格上涨因素的作用略大于抑制价格上涨因素的作用。如果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得当,没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2007年CPI将继续小幅上涨,预计全年同比涨幅在2%左右。?
(一)下半年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分析?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需求稳定增加,将推动价格总水平趋升?
2006年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十分强劲,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将在10%以上。从发展趋势来看,2007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这将对价格总水平上升具有拉动作用。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前10个月分别累计上涨26.8%和13.6%,预计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将保持10%以上的增幅,投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促进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并对价格总水平上升继续形成一定压力,消费增长也会拉动CPI总水平趋升。?
2.粮价上行压力加大将推动CPI上涨?
粮食价格约占CPI权重的1/3,因此粮食价格变动对CPI走势具有重要影响。从2007年的情况看,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可能推动粮食价格上涨:一是世界粮食产量、库存下降,将对国内粮食价格形成支撑。根据美国农业部10月份报告预计,2006/2007年度世界谷物产量为19.67亿吨,比上年度减产2.08%;消费量为20.43亿吨,比上年度增加0.98%;贸易量为2.42亿吨,比上年度下降2.06%;期末库存量为3.19亿吨,比上年度下降19.09%。小麦、粗粮和大米当年产量均低于需求。世界粮食当年产不足需,预计2007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整体走势趋强,将通过粮食贸易、国际期货市场价格信号影响对国内粮价走强;二是国内产需情况看,在粮食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模式下,单产量短期内难有更大的突破,粮食总产量相对稳定,而随着我国粮食加工业产业链延伸,对部分粮食品种的需求增加可能拉动粮食价格上涨。近年来,我国生物化工业发展较快,对粮食作为工业原料的需求增长已经显现,以东北的玉米为例,传统上主要是出口和向南方销售,随着该地区生物制品、替代能源等粮食化工业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的玉米已经基本用于本地生产消费。从发展看,预计粮食工业原料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粮食价格上涨。总体上看,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预计2007年国际粮食供求偏紧,国内粮食产量趋稳,需求稳定增长,库存相对稳定,国内粮食产需缺口仍然存在,粮食价格将呈趋升态势。受此影响,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将有所上升,将促使CPI稳中趋升。?
3.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
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原油、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国际市场主要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4.服务和居住价格仍将是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
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短缺且存在配置不均的现象,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差距较大,这使得我国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服务价格仍有上涨压力。此外,随着资源价格改革的全面推进,会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使未来价格总水平上升。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资源性价格体制的改革力度,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陆续出台资源价格改革措施,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状况,以便发挥价格在配置资源性产品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水、电、燃气等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近2年多来5%左右持续上涨的居住价格仍有上涨动力,它将是促进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5.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将进一步显现?
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工业消费品的传导会进一步有所显现,进而对价格总水平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生产资料价格经过连续两年多的持续上涨,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成本压力较大。随着有色金属、钢材、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越来越多的日用消费品价格将出现上涨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受国内外市场多重因素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仍有较大的上涨压力。预计2007年一般工业消费品的价格仍存在上涨压力,对CPI的下拉作用可能继续减弱。?
(二)抑制下半年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因素分析?
1.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将抑制价格总水平上升?
我国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从2007年的情况看,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可能会抑制一部分国内出口,而进口有可能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国内供给,在没有其他明显抑制供给因素出现,没有刺激消费加速增长的情况下,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将对价格总水平大幅上升产生制约作用。?
2.货币流动性收紧将有利于稳定物价水平?
针对2006年以来,新增贷款发放较多和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可能给CPI增添一定上涨压力的情况,我国已经陆续出台收紧货币流通性的措施,2006年以来,央行已经发行了4次定向央行票据,前3次的规模总额达2500亿元,并3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共1.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4500亿元,200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向三大政策性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10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等近20家金融机构发行1600亿元定向央行票据,参考收益率为2.7961%,以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受此影响,由于货币流动性过剩引起的CPI上涨趋势可能减弱。?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2007年CPI将继续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涨幅将略大于上年同期。预计全年CPI涨幅将在2%左右。?
三、政策建议?
2006年经济运行状况总体向好,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态势。展望2007年物价走势,应重点关注粮食价格变动和宏观经济中货币流通性过剩的问题。同时,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宏观调控力度。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粮食市场稳定机制,防止粮食价格大幅波动?
粮食价格的稳定不仅是关系到食品以及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也是关系到农业基础的稳定,关系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大问题。随着我国粮食连续三年增产,对粮食价格的预期出现分化,可能引起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因此,要建立与种粮挂钩的直接补贴机制,稳定粮食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防止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与此同时,继续整顿农资市场,防止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二)继续实施收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全面上涨。因此,针对我国货币市场流通性过剩可能拉动物价水平上涨的问题,应密切关注货币市场,通过票据市场业务、利率等经济杠杆,适度收紧货币流通性,防止物价大幅波动。?
(三)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消费需求增长?
从当前经济运行的趋势看,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也是解决经济运行诸多问题的关键。因此,2007年乃至更长期内宏观调控政策要着力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重点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使收入分配适当向居民倾斜。针对国民内部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现象,除了要继续促进农民增收外,还要努力促进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加居民消费信心,以有效促进消费增长,使国民经济运行更加协调。?
(四)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整公共服务品价格?
在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一方面,中央政府可考虑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水、能源、矿产等资源价格和税费改革,尽可能快地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抓住时机,适时调整一些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的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等项目价格,例如对于居民用的水、电、燃气和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价格和收费的调整,释放部分价格上涨压力。但是要掌握节奏和幅度,避免因力度过大推动CPI的过快上涨,同时要解决好调价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本文为市场经济研究所“2006年全年中国市场形势分析及2007年预测报告”分报告)?
国研报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