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99|回复: 0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中日贸易有望度过“冰封”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7 19: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中日贸易有望度过“冰封”期


  编者按: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在历史上,中国与日本曾有一段“非常不愉快”的回忆,即使在今天,反映在中日贸易上,“互惠”与“抗争”,也一直是相互间贸易往来的两大主题。也许是一个巧合,又是一个八年,自1999年以来,中日贸易连续8年创新高,去年中日贸易总额达2112.95亿美元,并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但在这些令人兴奋的数字背后,是众所周知的八年来的“政治冷”,而贸易的火热,更多的也充斥着“战斗”的火热。
  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到中日关系的时候谈到了“融冰之旅”,融冰的前提是解冻,只有解冻了,冰才有融化的可能。在这个比喻背后,温家宝总理透露还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中日之间要建立“战略协作互惠关系”。这是印象中第一次这样提。中国外交关系最紧密的还是中俄关系,叫“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中日之间的“战略协作互惠关系”,显然和伙伴关系有所不同,但也是某一种层次的方既紧密又互惠的一种关系,对双方都应该是有利的。至于具体内容,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日之间,本来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可是,由于“政治冷”的影响,经济方面也急剧降温,2004以来,已落后于欧盟和美国。下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到日本展开“融冰之旅”。温家宝说:“如果说,安倍首相去年十月访问中国是一次‘破冰之旅’,我希望我四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的确,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上任不用一星期,即实现了到中国访问的“破冰之旅”;但是,这块坚冰只是破开一条裂痕而已,并非开始融化。安倍提出,希望中日之间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只是一个设想,并未有具体的内容。温总理这次访日,将同安倍就建立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具体内涵达成共识,为中日之间构建一个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友好格局,根本改变中日之间冷冻的局面。
  “结冰”
  “冰”是如何结成的?新华社发表文章认为,小泉(日本前首相)参拜阻碍了中日经贸关系。小泉纯一郎在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担任日本首相期间,顽固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致使后来两国首脑会晤甚至陷入中断。这种“政冷”局面影响到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对中国不论是投资还是贸易,其速度和规模都占绝对领先地位。但是近年来,中日经济交流虽有发展,但同美、欧对华经贸的迅速扩大和深化相比,中日两国的经贸发展速度已出现放慢迹象。
  据统计,日本曾从1993年至2003年连续11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从2004年开始,日本降到了美国和欧盟的后边。1994年中日贸易占中国外贸的比重达20%,而2005年这一比重只有13%,下降了7个百分点。2004年,日本对中国当年的投资额也被韩国所超越。2006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实际投入的总额为22.44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31.4%。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1年以来,中日就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农产品贸易战。日方为了解决不景气的经济问题,日本政府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海外,中国则是主要目的地。当时受到限制的中国大葱、香菇、蔺草席等,有不少就是由日本企业在中国组织生产的,因此,日本采取的限制措施不仅损害了中国农民的利益,同时日本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也受到了打击。为此,日本小泉内阁挑起的中日贸易战自然遭到了日本国内的批评和指责,时任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直言不讳地指出:“因为我们采取了保护措施,才导致了对方进行报复,这样做很不好。”日本财界、企业界纷纷指责日本政府说,“为什么我们必须成为日本农业保护的牺牲品”。
  但抗议的声音并没有阻挡住“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自去年6月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由于对不合格食品均采取废弃或退货处理,企业蒙受较大损失。而且,日本部分进口商要求采用通关后付款方式,将经营风险完全转嫁给中国出口企业,使我国对日食品出口风险进一步加大。
  “破冰”
  2006年10月8日,上任不到两周的安倍成功访问了中国。这是他就任首相以来出访的第一个国家,也是日本领导人5年来首次访华。安倍是日本战后60多年来第一位把中国作为首访国的首相。
  访华期间,安倍与中国领导人就中日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达成重要共识。安倍这次访问恢复了中断5年多的两国领导人的正常交往,明确了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确定了今后双边和多边合作的主要领域。
  政治僵局打破之后,中日关系各个领域立即呈现出改善和发展的势头。两国领导人会晤和高层往来不断,2006年11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安倍首相再次举行会晤。
  高层会晤在贸易领域的直接结果就是,日本决定对“肯定列表制度”作出多项让步。与此同时,我国输日农产品也改变了“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之初单边下滑的局面,呈现先降后升的走势。此份名为《积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促进我国输日食品贸易的不断发展》的报告显示,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向日本提出交涉,日方终于承认部分“暂定标准”未经风险评估,并在一些具体项目上作了让步和调整。
  “融冰”
  安倍主动访华“破冰”,中日扫除了政治障碍;温总理即将访日“融冰”,将清除人员交往及经济合作的障碍。温家宝总理日前指出:中日关系的基石是,两国曾经签署三个政治文件,包括中日建交联合声明等,从政治上、法律上和事实上总结两国关系的过去,也从长远和战略上,规划了两国的未来。日本至今还承认这三个政治文件,即是中日关系的基础还在。如何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呢?温总理引了管子的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其含意是,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就要先处理好近邻的关系;要避免祸端,必须先消除怨气。
  据报道,日本企业界期待温家宝访日能为两国经贸关系加温。日本邮船公司北京事务所所长福山秀夫表示,希望温家宝对日本的访问能够进一步推动两国经济大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他说:“对于每个同中国有来往的日本企业来说,两国经济大环境的良性发展必定会给每个企业带来间接的正面影响。因此日本企业都期待温家宝总理的此访能够取得成果。”过去几年,由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意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两国首脑互访陷入中断。中日关系持续“政冷”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2004年,日本保持11年的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被欧盟和美国超过,退居第三位。
  中国日本商会会长矶贝真理在22日举行的中日工商界友好迎春会上说,安倍访华前中日工商界人士像是被冻在冰海中,难以施展身手。而现在随着去年安倍首相的“破冰之旅”和温家宝总理即将开始的“融冰之旅”,我们终于可以在大海上自由航行。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说,“融冰”之后才能顺利航行,这反映出日本工商界的一致心声,大家都期望温家宝总理的访日能够通过政治环境的改善,为两国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宋健说,经贸合作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经济界人士处于中日经贸合作第一线,是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愿抓住机遇、乘势前进,为中日两国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努力。
  短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所谓中日贸易战,就其下手的狠劲来说,没什么力道。就像两个小女子在打架,不过是扯扯头发,挠两把,但不会往脸上抓,可嚷嚷的声音不小。总的来说,嘴比手更忙,因为双方都没想真正伤害对方”。这是经济学家袁钢明对中日贸易战的点评,可谓一语中的。
  在越来越不平衡的中国对外贸易体系中,中日贸易事实上相对保持了进出口平衡,两国的出超和入超没有形成太大落差,更没有像中欧和中美那样频频发生贸易摩擦,几近爆发贸易大战的临界点。从贸易框架来看,日本在2001年围绕着农产品进口而对中国发动过暂定保护措施,其实就是去年愈演愈烈的中欧和中美贸易摩擦的预演。中日双方经过协议,建立了解决问题的机制,避免了贸易战再兴。从贸易内容来看,中日贸易充满互补性。中国对日出口大宗为纺织品、农产品、玩具、生活用品等;日本则对中出口电子产品、精密机床、建筑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实现了贸易对冲,达成了相对的贸易平衡。
  随着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国之一,中日两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角色正在发生逆转。尽管中日两国的外贸产品结构在目前仍是互补大于竞争,但随着中国在家电、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里的外贸起步,中日的竞争度越来越大,似乎不可避免。同时,在中日之间,两国贸易是否有增长的极限,也令人关注。政治的影响力当然是巨大的,但贸易本身所基于的供求关系变化更加值得分析。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竞争、大合作时代,中日贸易如何从过去习惯性的一枝独秀,到如今需要突破贸易包围圈,到最终寻找出新的增长点,这是包括两国政府、民间社会,还有相关从业人士都必须认真考虑的课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专家解读
  日企在华活动呈现新趋向
  “如将香港地区统计在内,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相信不久的将来,仅中国大陆就可以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副所长真家阳一不久前在“中日经济关系新展望”研讨会上如是说。
  “在日本对亚洲投资中,中国市场占有最高比例”,据真家阳一介绍,大部分日本企业在中国经营状况良好,根据一项调查,2005年52.5%的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加,2006年则有58.8%的日本企业表示改善了生产效率。他进一步分析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时下表现为四大趋势:
  第一、日本企业对中国关注最强,比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关注度要高。某机构曾进行过一项“关于日本企业的海外事业开展的民意测验调查”,796家企业作出有效回答,有效回答率为31.7%。结果显示,关于今后3年海外事业的开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无论是销售、
  生产、研发还是物流等各个环节,要在中国扩展此类业务环节的日本企业都是最多的。
  第二、中日企业间并购日趋活跃。其中约90%是日本企业并购中国企业,但中国企业收购或投资日本企业的案例开始增加。
  第三、中日企业间有战略商务同盟的趋势。近年来日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选择独资的企业也有所增加,因此最近流行日本企业与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签订战略性商业同盟,试图构建双赢关系。
  第四、日本企业把中国作为基地进行生产体系的再建构。也就是说把在中国的公司放在开展国际化事业的重要位置,以此应对全球化的到来,增加成本的竞争力。
  数据说话
  中日贸易连续8年创新高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前公布的“2006年的日中贸易”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112.95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这也是中日贸易总额自1999年以来,连续第8年刷新历史记录。
  据统计,去年中日贸易总额较上一年增长约11.5%,其中日本对华出口额增长约15.6%,达到928.76亿美元,从中国的进口额增长约8.5%,达到1184.19亿美元。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预测,2007年中日贸易总额将连续第9年保持增长势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日本对华出口额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而中国则很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日美贸易占日本贸易总额的17.4%,而中日贸易所占比率为17.2%。
  典型案例
  日本“制造”的事端
  1,2004年11月,前首相小泉在某个国际场合宣布“中国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可以毕业了”,提出终止对华援助的意向。目前已基本确定于2008年停止对华资金合作、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
  2,2005年出版的政策刊物《制造业白皮书》和《贸易白皮书》大笔渲染“中国风险”,指导日本企业转向越南、印度、俄罗斯投资。日本政府有关官员进行相关解释时指出:由于中国发生“非典”,存在“投资风险”,因此日本企业对外投资需要实施“中国加一对策”,即日本企业如果决定要在中国投资,就应该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如越南、泰国建立一个同样的工厂,一旦中国发生风险,可以用另一加工厂替代。日本政府对世界各国的风险问题只字不提,单独指出中国存在风险,显然是别有用心:它判断中国政府不希望两国政治关系的恶化扩大到经济领域,于是就打出经济牌来牵制中国。事实证明,日本政府如此“指导”日本企业对外投资并非毫无效果。2005年11月,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对日本企业对外投资计划进行例行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企业未来对华投资热情降低,认为中国存在风险的企业增加。
  3,日本政府以可以转为军用为由查抄日本雅马哈公司对华出口的小型无人驾驶直升机。事实上,此飞机的性能与日本政府出口管制法律中规定的相关具体技术性能要求相差甚远,技术专家也认为它不可能转为军用。日本政府的这一做法等于警告日本企业:对中国出口技术、设备必须选择比较落后的。
  4,2006年3月24日,日本政府在最后期限临近时决定暂停2005财政年度(2005年4月1日—2006年3月31日)对我国的援助。日本媒体指出,这是针对我国开发东海油气田而提出的方案,是针对我国一再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做出的决定。
  企业合作
  中日近期经贸合作频繁
  中国邮政携手日本第二大物流
  去年底,日本第二大物流巨头佐川急便在华合资公司保利佐川内部人士透露,佐川急便已与中国邮政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契机是利用各自在本国的网络优势,共同开拓中日快递市场。据了解,这是中国邮政第一次开始与国际快递公司合作拓展国际快递业务。
  “双方主要是在业务层面上加强合作,此项合作最快将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业内认为,中国邮政无疑拥有中国最为广泛的业务网络,与佐川急便的合作将是中国邮政叫板国际四大快递的重要举措。
  中日首家合资节能公司落户滨海
  由中日两国能源企业合作组建的滨海中日能源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不久前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这是中日两国合作组建的首家节能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节能软件及设备的开发、制造、销售,以及节能技术服务。
  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为100万美元,投资方分别是:日本能源企划株式会社,投资40万美元,占合资公司投资总额的40%;日本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投资30万
  美元,占30%;天津滨海能源(6.68,0.14,2.14%)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万美元,占20%;天津泰达节能技术投资咨询公司,投资10万美元,占10%。
  中日海洋防腐涂料研究中心成立
  不久前,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日本涂料株式会社的共同努力下,中日海洋防腐涂料研究发展中心在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在海洋防腐涂料领域与日本进行联合研发迈出了新的步伐。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日本涂料株式会社是日本第三大涂料企业,在防腐防污涂料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有着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中日海洋防腐涂料研究发展中心的成立,将提升我国海洋防腐涂料的研发水平。
  后视镜
  日本媒体评论中日贸易
  日中贸易额突飞猛进。尽管去年日中关系跌宕起伏,但是,却并没有对日中贸易造成大的影响。中国商务部16日公布,2006年,中日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07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日本目前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截至去年11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实际到位金额574.5亿美元,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中国企业对日“走出去”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去年1—10月,中国企业对日投资协议金额1218.95万美元,累计投资金额1.8亿美元。但是专家认为,在看到中日贸易额创纪录的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两国政治关系的不正常也影响了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去年两国贸易增长远不及2004年25.7%的增长速度。
  日本曾连续11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从2004年起降至欧盟、美国之后,位居第三,中日贸易额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此外,日本国内部分媒体和学者提出的“中国投资新风险论”等消极论调也给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热情和决策投下了阴影。
  《富士产经》新闻报道说,去年的日中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这表明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据世界贸易机构的报告,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也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报道说,早在4年前,中国仅以微小的优势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没想到仅用了4年时间就超过德国上升到第二位,这简直就是打破纪录的速度。同时文章认为,中国如此高的贸易增长率在今后数年间还会持续下去。与之相关联,日中贸易额也会直线增加。这使得日本对华贸易赤字也达到历史最高纪录,超过了286亿美元。预计这种趋势今后也不会改变,因此日中贸易摩擦也将加剧。
  同时,《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中韩三国首脑在菲律宾的首脑会谈中已经达成协议,将在今年春季开始具体协商缔结“日中韩投资协定”。该协议将缓和三国之间对外资企业的差别对待和限制,进一步促进三国之间的投资。报道说,协议缔结之后,日本企业对中国投资的风险将减少,日中之间的贸易会更加活跃。
  此间专家认为,中日贸易突破2000亿美元是件好事,但是日本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增加则令人担心。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强国的同时,也会为本国的贸易顺差所困扰,因为这必将造成中国与各有关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要想降低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那么人民币至少还要升值20%到30%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3:48 , Processed in 0.1236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