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0|回复: 0

[封面故事] 2007:牛市梦幻之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4 12: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杂志

有一个故事:如果你20岁,每月拿30元用于投资,选择分红再投资的方式,如果投资回报率每年是10%,设想一下,到你65岁时,你会得到多少钱?31万!

这个关于长期持有基金而获得丰厚回报的财富故事,2006年在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广为传播,它给人的震撼效果就像2006年那些收益丰厚的“基民”一样令人眼热心跳。财富时代,梦想飞扬;你不理财,财不理你。2006年基金的极大火爆,“投资”与普通老百姓近距离接触,各种财富课堂也人头攒动,“理财”——正在成为许多人人生规划的重要一步。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财富激励人心的时代。

但是,也应看到,股市、基金投资有涨必有跌,风险与机遇并存。青年投资理财时更应以平常心来看待,入市之初尤其要有风险意识,建立基本的财务安全。

基金红了(文-龙老实)

越升越高的“基温”

“上瘾了!只要在电脑前一坐,我就忍不住进入记录基金净值的网站,然后不断地刷屏。” 龚韩林语带自嘲,略有骄态地说。

“钱太好赚,虽然明知道这是种错觉。但看着基金净值持续上涨,还是忍不住想:何苦朝九晚五那么辛苦,退休买基金得了。一不需要自己花心思投资,第二又有超出想象的回报,世界上还有比这好的事情吗?价值观简直都被基金扭曲了。”

2007年1月下旬,随着年关将至,各大银行的理财专柜前妇孺老幼争购基金的热闹场面,无一例外昭示出:基民们的“富贵病”似乎越来越重……

采访中,龚韩林一直努力控制自己的语气,但言词间始终带有一种抑制不住的颤抖。“听起来都觉得疯狂,把自己唯一的房子卖掉,再把所有的钱投入基金里。这种情节很像电视里输红了眼的赌徒。”但他不愿过多地渲染这个故事,他认为“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投资冲动而已”。

傻瓜投资法

小龚的冲动源于一次同学聚会,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告诉他,通过投资基金他半年赚了80%。

自语“从小看到金钱就两眼发光”的小龚心动了,他先是把手中仅有的几千元存款买入基金试水,果然一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15%的回报。这时的基金市场更加热闹了,关于基金半年翻番的传闻不绝于耳。小龚这位海边长大,最喜欢刮台风时冲进大海里的年轻人,又开始了他压抑不住的幻想。他打算卖了他唯一的房子将全部资本投入基金。

去年广州的楼价一直飞涨,小龚的计划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但他认为随着政府对房产调控的力度加大,房价疯狂上涨的势头已经过去。小龚的房子是2005年年底通过拍卖购得的,位于广州天河区天河公园附近。购买所有费用折入楼面单价是4000元/平方米。现在这一区域同类房子的单价已达到6000~7000元/平方米。小龚认为差不多到顶了,而基金的翻番诱惑让他下定决心换一种投资方式。

10月中旬他将房子以6324元/平方米的价钱售出,再在原小区租了套小房子自住,售房所得加上各类积蓄凑够40万,买基金。当时曾有朋友建议小龚分散投资,但小龚认为全部买入更符合他的投资设计,他要实现半年翻一番的计划。11月他选择了新发售的基金“南方绩优成长”。

半年翻一番

虽然尽量想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些,但提起回报小龚还是有些激动:“稍微比预计低一点,但三个月账面回报接近45%,与市场上进进出出的股民比起来,我这叫傻瓜投资法,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回报比他们绝大部分人都要高,而且更稳定。” 

“其实买完的头几天真的有几分后怕。”因为回家后小龚曾很认真地查资料做功课,前几年两个百亿基金被套牢接近两年的记录着实让他惊出一身冷汗,“我购买的南方绩优是去年第三家百亿基金,如果真像前几年的百亿基金一样长年低于面值运行,那就得搬回去跟父母一起吃咸鱼白菜。”但小龚的担心很快就被扔到角落里,首先是11月24日出现141亿的“华夏优势增长”,接着是12月1日第五家百亿基金“工银瑞信稳健成长”现身。12月7日开始,小龚简直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有眼光的投资者,整天乐滋滋地合不拢嘴,因为当天出现了419亿的“嘉实策略”基金,一个基金的规模几乎相当于2005年全年偏股型基金的总规模。“那还担心什么呢?大家都要建仓,我购买的南方基金也是大公司,而且比这些巨鳄早一个月入市,这等于找来几个巨型基石来为我抬轿”。截至2007年1月25日,南方绩优的累计净值达到1.4462元。小龚的傻瓜投资法成功了,翻番的目标走了一半。

“我的选择算是比较稳健的吧。”小龚指的是对基金公司的选择。在决定将“全部鸡蛋投入一个篮子”后,2006年10月,他开始对新募集的基金产品多番遴选,长信增利动态策略基金也曾是被选之一。“如果选了那个基金,我去年12月就能拿到3.6万的红利,而且现在也已经超过我的预定回报。”

这也是去年基金业的另一大记录,长信增利动态策略基金11月9日成立,12月尚处于封闭期即开始分红,据该基金公布分红方案显示,每10份基金分红0.8元,一个月就拿到了8%的现金回报,能不令人疯狂吗?截至2007年1月25日,该基金累计净值为1.5227,累计增长了52%。

“提前分红,也许是基金一种销售策略吧。希望能借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但我还是决定选择一个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即使市场有个万一,我还可以顺利地从股票型基金转向其他低风险类别的基金。”小龚对基金的理解正代表着相当部分基民的心理。市场中的马太效应明显,前两年倡导基金规模适中的理论似乎不太适合今年的市场。各类基金都在使用各种手段努力做“大”。

基民疯狂

惊人的业绩吸引着无数的疯狂基民。

银河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1日,共有31只开放式基金收益实现翻番。景顺内需增长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已超过了144%。到12月5日,具可比性的87只偏股型基金中,有27只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了100%。

而从2006年初就开始运作的113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净值全部出现增长,其中,去年以来的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50%的基金有约49只,平均回报率高达80%。

2006年基金募集份额达4000亿份,新增开户总数为673.18万户,日均开户数达8000户,相当于前三年基金募集的总额。12月,记者来到嘉实策略基金的募集现场,一大早发行柜台前就排起了认购长龙,据闻各大银行网点也是一样大热,到处上演“排队盛况”,资深投资者感叹:这分明是上海楼市2004年的翻版嘛。

刘大姐的困惑

“这是基金吗?太疯狂了。”刘大姐心中只有疑惑。与小龚这个愣头青不同。她2004年初就开始购入基金,算是见证了开放式基金发展历史的老基民。

刘大姐眼中的基金是“让她两年来抬不起头做人的祸首”。

两年前,她把自己和老伴的“棺材本”全拿出来买了当年一个百亿基金,从买入基金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不断听着老伴的唠叨、儿女的埋怨。不争气的基金似乎永远只在1元以下运行,又狠不下心亏钱赎回。当年只有一门心思:“只要把我的本金还我,我再也不买什么劳什子基金了,再也不信什么专家理财。”

2006年3月,她很开心,因为困扰了她两年的“大闸蟹”终于回到申购时的1元净值。二话不说,刘大姐马上把基金换回现金。但接着呢,就看着基金一日千里、气势如虹地上涨,刘大姐也曾考虑要重新买入,但两年来的困扰让她下不了这个决心。

犹豫中,她赎回的基金由1元变成2元,看着一个个后进入者分红、赎回,赚了个盆满钵满、笑逐颜开,刘大姐不甘、疑惑,甚至愤怒。她总觉得一定有某个人欺骗了自己,但又不知道是谁。一声叹息后,她说:“算了,还是买我的国债吧,基金这东西不适合老年人玩。”

基金解密(文-龙老实)

究竟什么是基金?基金是小龚们的傻瓜赚钱机器?还是困扰刘大姐多年的“鸡肋”?这又变成了小马过河的故事。

关注基金风险回报率

“如果所有人都要自己试水,这会浪费多少社会资本。让投资人在申购前清楚所承担的风险是基金的必要条件”。所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要进行投资者风险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刘大姐完全可以怨,她可以怪当年怂恿她买基金的人,他们没有告诉刘大姐基金背后究竟是多大的风险,购买或者赎回基金意味自己背负或者放弃了什么。

简单来说,基金就是集合社会闲散的资金,交由专业投资人士代为投资的一种理财方式。为了适合不同投资者对风险承担的特殊要求,基金对投资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通常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三种市场的风险回报率各有不同,股市风险最高,货币市场最低。基金按不同的资金比率投入三种市场就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基金。通常投资者在基金名称里就可发现端倪,例如保本增值、稳健回报、积极成长等。

投资者所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风险回报率的基金,让专业人士在相对固定的风险内为自己投资理财。如果基民连这个概念都不清楚就入市,很容易步刘大姐的后尘。

基金为我们带来什么?

“今年基金还能翻一番,1月的基金走势充分说明这一点。”

“公共基金不可能超过大盘的,去年的表现只是昙花一现。国外的经验早已说明了一切。”

基金究竟为我们带来什么?上述言论哪个更符合事实?基金持续战胜市场的概率究竟有多大?熊市里我们的基金会如何?我们不妨以去年最为红火的偏股型基金为例,用历史数据说话。

真正意义上的偏股型基金开端于2002年下半年,完整的数据始于2003年,在非典冲击下,当年两市大盘呈箱形震荡格局。同期上证综指由1187上涨至1234,升幅3.9%;深成指由2689涨至3471,升幅12.4%,那是沪深涨跌幅差异最大的一年,如果我们将上证综指作为2003年的业绩比较基准,本年度所有开基全部跑赢大盘,表现最佳的博时价值增长跑赢大盘达32个百分点,表现最差的华安中国也跑赢大盘8个百分点。可以说,开放式基金作为证券市场的新军初涉江湖便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这一年度的明星基金当属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其“集中投资、重仓持有”的风格令业界瞩目,由于这一年度股票开基的整体表现良好,直接推动了2004年初开放式基金的发行高潮,并随之催生了百亿基金的神话。

2004年是两年熊市的开端。如果说上年度开基整体表现良好得益于能够低位建仓的话,那么2004年度对于许多基金特别是2004年初发行的新基金来说,堪称流年不利,高位建仓给它们带来的是长达一两年的苦苦挣扎。某百亿基金在2004年4月发行之后,其净值一直在面值以下爬行,时间长达两年之久,给其持有人带来的则是苦苦的煎熬。同期上证综指1517下行至1266,跌幅16.5%;深成指由3501跌至3067,跌幅12.4%。

当年所有开基全部跑赢大盘,表现最佳的泰达荷银跑赢大盘达28.7个百分点,表现最差的博时裕富也跑赢大盘1个百分点。在大盘跌幅较深的情况下,仍然有半数以上的基金实现了净值增长,专业理财的优势得以展现。上年度风光无限的博时价值增长的排名一下子惨跌至倒数第六,这一现象提醒持有人对于基金运作业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高度关注。

2005年是中国股市的牛熊转折之年,基金也经受了惊涛骇浪的考验。同期上证综指由1242跌到1161,跌幅6.5%;深成指由3025跌至2863,跌幅5.4%。本年度除光大量化核心和金鹰优选两只开基外,全部跑赢大盘,跑赢比率达97.9%。表现最好的广发稳健增长跑赢大盘23个百分点。77家基金实现了净值增长,占比达到了81%,应该说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广发军团的表现十分抢眼,在前十位中占得两席,带有国际背景和国际眼光的上投也跻身前十,预示着基金业洗牌的开始。

2006年股市狂牛,上证指数上涨了130%,但只有1/3的开基跑赢大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率是历年最低,反映出越是牛市,基金的表现越是难以超越大盘。表现最佳的景顺长城内需跑赢大盘接近47个百分点,表现差的基金跑输大盘80~100个百分点,首次出现两极分化,冰火两重天的情形。可见今年基金的火爆行情源于股票市场难得一见的疯狂表现。开基在规模膨胀的同时,也在加速进行着行业洗牌,同时也为持有人选择基金品种加大了难度。

可见,偏股型基金非常依赖于股市的变化,对基金带有过高的期待是不切实际。从总体上讲,偏股型基金最大的作用是将股市的波动减缓,所以也不能抹煞基金为投资者平抑风险的贡献。

做个精明的基民

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人彼特·林奇有这样一句名言:买基金跟减肥一样,决定最后结果的是耐力,而不是头脑。作为一种集合投资理财产品,基金将零散的资金集合起来,交给基金经理进行运作,你所作的投资决策将比任何你独立参与的理财产品更少。做个精明的基民太容易了——这常让人陷入误区。

最典型的误区应属小龚这种,看到许多股票型基金今年收益不菲,便想当然地以为,现在买进基金,到今年也会有这么高的收益。这也是当前基金销售火爆的最主要原因。

华夏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明确表示,今年基金业绩表现,很重要原因是源于2005年底许多蓝筹股被严重低估。但是去年,上证综指从1000点涨到2000点,累计涨幅巨大。尽管现在市场上仍然还有不少投资机会,但与2005年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他认为:“投资者一定不要对2007年的投资收益预期过高,从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情况判断,对2007年收益的合理预期应该在25%~30%左右。”

第二种误区是觉得基金太贵了,常听到朋友抱怨,基金已经涨到1块4、1块5这么高了,太贵了,还不如买便宜一点的基金涨得快。

这完全是一种错觉。基金和股票不一样,一只股票如果涨得太高,投资者就会考虑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是否能跟得上股价上涨的速度,如果人们觉得公司基本面与股价不匹配,股价必然会有所修正。但是,买基金就等于购买了“一篮子”股票,基金经理会随时根据个股股价的合理性、市场景气变化等来调整投资组合,选择最具潜力的个股进行投资。如果选股策略正确,投资组合调整得宜,理论上基金净值是可以一涨再涨。如果选股不好,净值再低的基金仍可能下跌。所以基金不存在太贵的问题。

第三种误区是盲目追捧新基金,常听说有赎回老基金,申购新基金的案例。但这确实是愚不可及。买老基金实际上相当于直接买到了基金所持有的“一篮子”股票;而买新基金,基金经理则必须要等到发行结束、基金正式成立以后,再去建仓。从理论上讲,新基金的建仓很可能对买入的目标个股带来推高股价的效果,从而给原来就持有该股的老基金“抬轿子”。当然,新基金也可能因为投资得当,找到更好的潜力个股,从而跑赢老基金,但这与原始股的概念完全是两码事。

另外,对于市场频繁出现的炒买基金的行为,专家表示难以认同。天相研究的基金负责人于善辉表示:“买基金不是炒股票”,频繁地转换基金可能得不偿失。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可更多地关注长期发展。

投资者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特征,需要怎样的投资回报,能承受多大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再关注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选择了相应的基金公司后再考虑适合自己需求的投资品种。“不要选择最好的,要选最合适的基金”。于善辉建议投资者不要仅仅关注某类基金,应更多地考虑综合配置。这样更有利于投资者规避风险、长期发展。

有资深投资人士建议,投资者可考虑大型的基金公司,部分基金公司推出无费用基金转换的服务,即在其旗下的基金中可随意转换而无需费用。例如在熊市中,投资者可投资于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到了牛市环境下,投资者可选择转入该公司下的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基金。

买基金的七条建议

1. 目的:购买基金前首先确定投资的目的,是想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还是愿意承担风险,取得较高的回报,以此来确定你所要购买的基金类型,比如是稳健的,还是成长的。

2. 基本判断: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买卖基金需要为市场定下一个大的趋势,再决定是否进入;而不同的基金投资方向也不同,所以就要求购买者也要关心国家的经济走向和一些行业的优劣,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3. 方式:采取“定时定额”或其他固定模式,因为基金的净值总在波动,你不能确定何时是最低或者最高,国外通常的做法是以每月购买固定份额的方式,来平摊成本,降低风险。研究表明即使股市波动剧烈,采用定期买入的方式通常在三五年后同样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

4. 选择基金公司:挑选一些老的公司,因为其操作经验,公司理念比较成熟,风险很低。对一些类型充足的大型基金公司可留意,一些大公司推出无费用基金转换的服务,即在其旗下的基金中可随意转换而无需费用。例如在熊市中,投资者可投资于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到了牛市环境下,投资者可选择转入该公司下的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基金。

5. 类型选择:在作出上述判断后,即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比决定投资类型。例如,你追求高回报,可以买些投资“成长公司,中小公司,科技企业”的基金;期待稳定回报,可考虑保本型基金。

6. 基金规模:一般来说最好买20亿或者30亿以上、80亿以内的基金,因为太小了,现金流不足,一旦遇到赎回,净值缩水厉害,抗风险能力不是太强;太大了,也不好操作,净值增长不是太快,还有就是国内的基金经理水平还没到吧。

7. 组合搭配:也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来进行组合和搭配,分散投资风险。


原文:http://www.spark.com.cn/QK/detail.asp?ProductID=13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9:50 , Processed in 0.3152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