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93|回复: 0

2007中国经济展望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8 17: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年,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党中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势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尚未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必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体制改革以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坚持从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努力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使经济运行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一、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并呈加剧之势、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下半年在经济工作中狠抓政策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一)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
  200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反弹,带动工业生产屡创高速,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1.3%,经济运行出现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年中,中央出台了清查新开工投资项目、加强土地管理、控制信贷增长等针对性调控措施,并加大政策落实的力度。2006年三季度以来,随着清查工作的深入,新开工项目增长势头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高位回落。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6.6%,累计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7个百分点。在投资回落的影响下,工业生产增速也逐步下降,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累计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见图1)
  
  (二)货币信贷增速逐步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货币信贷投放过多。2006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8.43%,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高2.7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同比增长13.94%,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高2.69个百分点;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9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26个百分点。针对货币信贷高投放的突出问题,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两次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贷款利率、发行定向票据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加强窗口指导。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8%,增幅比6月末低1.6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平稳回落,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扭转。1~11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29,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577亿元。11月份当月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1935亿元,同比少增315亿元。连续三个月同比少增,贷款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明显控制。
  
  (三)扩大消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消费市场保持旺势
  
  2006年以来,消费品市场持续保持购销两旺态势,出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好形势。1~11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消费品零售市场趋旺主要得益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各地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加大了农民工工资及时兑现和清欠工作力度,调整了公务员工资标准,增加对农民的补贴,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和及时兑现以及其它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使农民消费能力增强,城乡市场差距进一步缩小,2006年1~11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2.5%,城乡市场增速差距由上年的2.9个百分点缩小到1.7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金银珠宝、通讯器材、汽车、石油及制品的销售增长率均超过20%。(见图2)
  
  二、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使经济增速反弹压力依然存在
  
  宏观调控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基础并不稳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可能性继续存在
  2006年1~11月份累计,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6.6%,仍高位运行。庞大的在建规模使投资增长的惯性较强。虽然宏观调控政策对新开工项目的准入条件、土地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但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地方税收的体制、政府对投资有权无责的软约束体制没有根本改变,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与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矛盾将考验紧缩投资的政策有效性。另外,与投资膨胀紧密关联的货币信贷过于宽松问题没有根本改变。三季度以来,人民币贷款增速小幅回落和同比少增主要是通过新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同比少增实现的,中长期贷款同比依然多增。说明中长期贷款受庞大的在建规模影响增长惯性较强。从中长期贷款和投资到位资金增幅情况看,投资的资金环境宽松,投资增速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外贸顺差不断创出新高,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宽松局面尚未改变
  
  2006年1~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5,93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10亿美元,增长24.3%。其中,出口8750亿美元,增长27.5%;进口7180亿美元,增长20.5%。虽然,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进口增速提高了3.4个百分点,但贸易顺差不断创出新高,累计实现1570亿美元(见图3),比上年同期增加660亿美元,顺差规模比上年同期扩大70%。在外贸顺差和FDI流入的推动下,2006年11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10,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国际贸易大幅顺差带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增多,造成银行体系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从国际收支源头控制货币流动性、进而控制国内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粗放型盲目扩张所造成的能耗、环保压力继续增大,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的趋势
  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正在探索之中。按照“十一五”规划,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两个指标在“十一五”五年里每年下降2%。据国家环保公报,2006年上半年,COD排放总量同比增长3.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增长4.2%,这和“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每半年下降1%,呈南辕北辙之势。同样,“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每年应降低4%,但2006年前三季度仅下降了0.6%。根据经验数据分析,经济只有在接近潜在增长率但不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水平运行,经济能耗弹性系数才有可能回落到长期平均线附近的正常水平,目前这种明显偏离潜在增长率的粗放型盲目扩张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中结构性矛盾突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难度不断加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0 19:50 , Processed in 0.18970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