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jbaaa

[【主题讨论】] 恢复繁体字的建议极为不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 1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8楼parivraj2007-03-02 19:39发表的“”:
36楼说话重了点啦,呵呵。

接受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 19: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準備動用財富懲罰你的“駡人行爲”你自己跑去修改了,可惜我已經引用在先了。先等版主來處罰你吧,版主不處罰我再扣你的財富,準備扣完你目前的115財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3 09: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发表的文章被 醉乡常客 执行 评分 操作

对您的影响:威望:-1

文章:时间不会倒着走,2007年比1956年只会 ..
发表日期:2007-03-02 19:14
所在版块:读书参考
操作时间:2007-03-02 21:36
操作理由:怎么能骂人呢?

认了.

某些喜欢对号入座的人,请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3 10: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李子说白话与文言

十八年前我独居新店山脚,常在阴霾漫天的夜里,泛舟碧潭。那时候,整个碧潭是我
的,碧潭的山水,一人夜游才勉强可看。一到白天晴天,人山人海一来,自然的风景,就一
一都给杀掉,我就躲在每月租金二百元的小房里,改作文维生。
   作文是成功中学小毛头写的,施珂大哥在那里教国文,看到许多国文老师懒得改作文,
就代我承包过来,每本一元,多多益善。居然有好几班的作文,由我标到。做地下国文老
师,收入不恶,精神却痛苦,因为每赚一元,就得跟狗屁文章纠缠至少三分钟。我是乐观的
人,可是连改二十本下来,就人生乏味,并且连自己的文章也被熏得退步了,也被洗脑得做
不好了!
   我常常一边改一边想:什么原因使小毛头的文章写得这么要命?为什么文章竟写到千篇
一律的滥套,写得甲跟乙没有什么不同,丙和丁没有什么两样?为什么文章写得一点也没个
性,没有特色,而全是人云亦云的狗屁?
   照笑话说,狗屁文章有三类:第一类是“放狗屁”,程度最轻,是人放狗屁,还不失为
人;第二类是“狗放屁”,程度稍重,是狗在放屁,但并不整天放,只偶一为之;第三类是
“放屁狗”,程度最重,是以放屁为常业,整天放屁,一放而不可止。由于中国人相信文章
是大业,是盛事,是不朽的张本,是富贵的敲门砖,是“天地之精英,阴阳刚柔之发”,所
以古往今来,文章特多,狗屁也就三类俱在,臭不可闻。
   用狗屁来说明,实在不是骂人,而是一种评判标准。所谓文章,基本问题只是两个:
一、你要表达什么?二、你表达的好不好?两个问题是二合一的,绝不能分开。古往今来,
文章特多,可是好文章不多的原因,就是没能将这二合一的问题摆平。中国人一谈写文章排
名,韩愈就是老大,他是“唐宋八大家”的头牌,又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大将,承前启
后,代表性特强,可是你去读读他的全集看,你会发现读不下去。你用上面两个问题一套:
一、他要表达什么?答案是:他思路不清,头脑很混,他主张“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但
什么是圣人之志?他自己也不知道;二、他表达的好不好?答案是:他好用古文奇字,做气
势奔放状,文言文在他手下,变成了抽象名词排列组合,用一大堆废话,来说三句话就可说
清楚的小意思,表达得实在不好。
   糟糕的还不在文章不好,而在不好却不知道不好,还以为那是好。这就表示了,中国人
评判文章,缺乏一种像样的标准。以唐宋八大家而论,所谓行家,说韩愈文章“如崇山大
海”,柳宗元文章“如幽严怪壑”,欧阳修文章“如秋山平远”,苏轼文章“如长江大
河”,王安石文章“如断岸千尺”,曾巩文章“如波泽春涨”,、、、、说得玄之又玄,除
了使我们知道水到处流山一大堆以外,实在摸不清文章好在那里?好的标准是什么?
   又如林琴南说他的文章是“史(记)汉(书)之遗”;古文大师章太炎却大骂林琴南吹
牛,说林琴南的文章,乃从唐人传奇剽窃衍演而来。章太炎又说:“当世之文,惟王恺运
为能尽雅,马通伯为能尽俗。”其实一切摊开,有何史汉传奇雅俗之分?文章只有好坏问题
,并无史汉传奇雅俗的问题。文章的好坏标准,根本不在这里。
   做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评判文章,实在该用一种新的标准,我们必须放弃什么山水
标准,什么雅俗标准,什么气骨标准,什么文白标准。我们看文章,要问的只是:一、要表
达什么?二、表达的好不好?有了这种新的标准,一切错打的笔墨官司,都可以去他的蛋;
一切不敢说它不好的所谓名家之作,都可以叫它狗屁。
   这种新的标准,可以使我们立刻变得气象一新,开拓万古心胸,推倒千载豪杰。任何文
章,如果它不能使我们读得起劲,看得痛快,就算是史汉的作者写的,又怎样呢?我们决不
可以看不下去一篇文章,却人云亦云的跟著说它好,或歌颂作者是什么八大家几大家,我们
该有这种气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好就是狗屁!我们该敢说我们心里的话,当你
被一篇滥文章烦得要死,你除了大骂狗屁,还能骂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3 10: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李子说白话与文言

为什么中国文章中有这么多狗屁呢?这得先回顾一下中国文章史。
   中国文章,一开始不是文章,而是“诗歌”,那是春秋以前的事。诗歌是当时白话文和
文言文二合一的产物,当时的写作技巧很单调,最喜欢用单字重复来绘影绘声,描写黄莺,
就来个“其鸣喈喈”;描写桃花,就来个“灼灼其华”,很少会变花样。我们读《诗经》,
看到的,多是这类原始的表达法。
   这类表达法转到战国以至汉朝,变为“辞赋”,辞赋开始变深了。那时候政府的命令是
辞赋,命令下来,深得小公务员都看不懂,大家只好拖死狗。政府没办法,就奖励大家研究
这些难念的古文,谁念得好,就给谁官做。这种奖励,就是科举的起源。有了科举,就可以
凭写文章做大官,中国人这么喜欢写文章--写讨好政府喜欢的文章,骨子里,其实有制度
的背景和遗传在。现在的高普考大专联考,不过是科举的摩登化,片言点破,一切可如是
观。
   辞赋表达法带给中国文章大分裂,就是白话和文言的大分裂。这种分裂,到魏晋南北朝
转为“骈文”,骈文是纯粹的中国字一字一形一音一义的大排队,中国人这时候,一写文章
就要对对子,写满篇文章就是写满篇春联,做作极了。因为太做作,从隋唐到北宋,文章转
为“古文”,古文一方面说复古,一方面也创新,虽然南宋以后,有“语体”出现,开始把
白话和文言合流,但以文章正宗论,还是古文的天下。于是,从韩愈到曾国藩,中国的能文
之士都是古文家,古文就是我们一般指的文言文。
   文言文的大缺点是它不能做为好的表达的工具,它跟白话分裂,写出来,是活人说死
话,说得再好也是“古文辞类纂”。到了十九、二十世纪,有人开始突破,最成功的是梁启
超,梁启超说他文章“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
检束。、、、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
   梁启超虽被老前辈痛恨,诋为野狐,但他在中国文章史上,和司马迁、韩愈等一样,是
十足划时代的人物。梁启超风靡文坛一二十年,最后由胡远(大概是胡适印错)等的白话文
代领风骚,中国文章,自此正宗白话化。
   不论多少老顽固老夫子抱残守缺,文言文是完了,文言文除了寿序、贺启、祭文、致敬
电一套陈腔滥调外,已经越来越木乃伊,小毛头们没人要看文言文,也没人看得懂文言文,
一切都得白话语译后,才勉强看看,应付考试和老师。但当考试和老师要作文的时候,小毛
头就无法不狗屁。
   狗屁的原因是:白话文的正宗基础太薄弱,胡适等人公开表示他们老一代的白话文是放
小脚式的,提倡有心,创作无力;另一方面,白话文的起步一再误入歧途,他们走上“新八
股派”、“新之乎者也派”、“旧的吗了呢派”、“新鸳鸯蝴蝶派”等错路上去,乍看起
来,捧来捧去,仿佛成功,实际情形却是做人成功,作文失败。小毛头们在这种文风里长
大,自然种屁得屁,要他们写出不受污染的清新之作,又奇迹何来?
   奇迹来自李敖这边。白话文在李敖手里,已经出神入化。在中国传说中,五百年必有王
者兴,必有不世出的人出世,因此我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
是李敖、李敖、李敖。”我深信,我这一辈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凭好文章,就足以使
我不朽。我“纵笔所至不检束”,把白话文写得气象万千,光芒万丈,这种中国功夫,是谁
也抹杀不了的。
   为了给这种中国功夫最新举证,我特别印了两本书--《李敖文存》和《李敖文存二
集》,交给“四季”出版、“忠佑”发行,我希望小毛头人手一册,大力见习。说不定有一
天,突然出了怪胎变种,把我推翻,那时候,自然我要让贤,把五百年打个折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3 11: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规则越是简单,对于学习就越是方便,以文字为基础的文化就容易传播。
這句話堪爲樓主的見解提供了一個意料外的好注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3: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45楼的,这个问题还不简单,打字打错了呗,我用的是紫光拼音软件。我不知道你所谓的注脚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在嘲笑我学了简化字就“月”“越”不分了,繁体字我没学过,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但我想,繁体字里“月”“越”两个字的音总是一样的吧,和简化字下没区别吧。45楼就担保用拼音软件打字快了不会出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3: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24楼:
呵呵,誰說“九”顯然是“玖”的簡化字啦?玖,從玉,久聲,這不明擺著嘛。“九”和“玖”不同的文字内涵嘛,你查字典罷。把“九”字當“玖”的簡寫,不正説明樓主的無知嘛?  
簡化字都推行這麽久了,銀行爲什麽倒行逆施,讓你填賬單的時候用“大寫”呢?不知樓主用大寫還是小寫?

关于“玖”和“九”,我倒真的无知,在网上查了字典,如下:

(形声。从玉,久声。本义:似玉的黑色美石)
同本义 [jade-like dark-hued stone]
玖,石之次玉,黑色。――《说文》
报之以琼玖。――《诗·卫风·木瓜》
贻我佩玖。――《诗·王风·邱中有麻》
数词“九”的大写 [nine]。如:公元壹玖玖零年

我不知道繁体字字典里是怎么介绍的,反正简化字的字典里是这么说的。银行要用“玖”,我看是为了出现歧义或被涂改吧,我也没办法,还是用“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3: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25楼:
另外,樓主的“琬若游龙”,怎麽理解?是“矯若游龍”吧?

这里的确有个错误,我把“婉”错打成“琬”了,当时没有细查对。至于说王羲之的字“矫若游龙”,那是别人的形容,我没见过他写的《兰亭序》,所以不知道是不是“矫若游龙”,就算有一天见到了,每人有不同的见解,难道就不能形容“婉若游龙”?“婉若游龙”也不是没有出典,《洛神赋》里就有这句,当然,我是指简化字版本下的《洛神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5 13: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的趋势一定是要简化的,这个方向并没有错,只是应该更加详细地考虑一下哪些字可简化,哪些字不宜简化。现在看来,有些字的简化是不妥的,比如“後来”的“後”字就不应该简化成“后”,因为“后”的意思完全不同,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导致现在的人在这两个字上面的感觉完全混乱了。此外还有一些字有争议,如钱锺(钟)书名字中间这个字到底应该用哪个字,至今争论不休,这也是简化字考虑不周的后果之一。
文字的繁简和文化的繁荣没有必然联系,楼上诸人某些争论真的非常幼稚可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09: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8楼jbaaa于2007-03-25 13:26发表的 :
25楼:
另外,樓主的“琬若游龙”,怎麽理解?是“矯若游龍”吧?

这里的确有个错误,我把“婉”错打成“琬”了,当时没有细查对。至于说王羲之的字“矫若游龙”,那是别人的形容,我没见过他写的《兰亭序》,所以不知道是不是“矫若游龙”,就算有一天见到了,每人有不同的见解,难道就不能形容“婉若游龙”?“婉若游龙”也不是没有出典,《洛神赋》里就有这句,当然,我是指简化字版本下的《洛神赋》

jbaaa用“婉若游龙”形容王羲之的書法,所以我覺得是和“矯若游龍”弄混了,現在你說得很明白了。“琬”是輸入錯誤,這個我能看出來。
抱歉,我不該說你無知,大家都有迷糊的時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16: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看这个繁体字简体字的问题,与字本身无关,而是一个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总结一下提到的说法:
  1、文字是文化传播、发展的基础,因此文字规则越是简单,对于学习就越是方便,以文字为基础的文化就越容易传播。文字是文化的工具,文字本身不是目的。
-----------------------------------------
   这个也是俺的看法。

  2、对于简体字的否认,实在是对一个时代的否认,对一段历史的否认。文字实际上也是发展的,先秦时使用的汉字不过万余个,而现在汉字有七八万。能表意就能发展。
------------------------------------------
  没有哪个时代是不能否定的,只要它有可否定之处。

   3、简化字并非都是空穴来风,好多就是以前的古体字。第一批简化字是经过语言学家反复论证的,不是随意的。
-------------------------------------------
   这个是关键,简体字很大程度是对繁体中异体字简写的标准化,并非自创简化。本来有A、B、C种写法并存,因为C最容易写,指定C为标准写法。这是书同文,并无繁简之别。
  “简化字从来不是某几个人的自创,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确定简化字时,遵循一条总原则:“述而不作”,即只整理古来或民间的写法,不自创。 ”从挑选的角度看,由于以简为标准,确定标准字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了易写的俗字,而舍弃了难写的雅字。这样看来,繁简之争事实上就变成了雅俗之争。
   不过在简化的过程中,还进行了归并,有些就走样了。比如仪表,不知道是指仪表堂堂还是仪表修理。这种引起歧义的简化应该纠正。borhes兄举例的“後”字简化成“后”也是如此。

-------------------------------------------
   
  说完别人的,该说俺自己的了。
  简体字割裂了文化传承,是简体字最大的罪状。那简化字有多少个?2238个。汉字有多少个?GBK字符集收了2万多。按上面的说法,7、8万。这区区2238个字就能够撼动由7、8万汉字写成的中华文化吗?恐怕这么说的人自己都觉得搞笑吧?
  这2238个简体字构成了日常使用汉字的大部分,如此而已。如果你有超出这2000多个汉字的需要,还得去认繁体字。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只要有时间,认这2238个简体字的繁体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书写来说,简体就比繁体减少了很多记忆和书写的负担。可以说,简体字节省了大量的社会成本。
  为什么这2238个简体字如此令人不安呢?据说是由于现在的文化都是有简体字组成的。坚持简体有理的也如是说。这是误解。并不是50年代之后的文化都用简体,而是50之后的文化用字缺少超出使用简体字的需要。
  这其实好理解。古代识字的是少数人,现在是人人识字。是人口基数大了,才让人有今不如昨的感觉。但是,识字和用字是两码事。识字的人再多,用字的场景不增加,所用的字也就那些,难不成还要让普通人个个识得“茴”字有几种写法才成么?一句话,现在看起来用繁体的少,是由于用不到那么多字,而不是认得的人绝对数量少。 如果人人都有看古籍的需要,繁体字一样人人认得。主张繁体的老大与其非要争个黑白,不如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让人人都想看古籍。毕竟,白话文推广之后,今人读古籍多多少少是有隔阂的,这种用语上的隔阂才是隔阻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
  所以,简体繁体之间的争论,更像是文化哪个是正统的争论,也就是古代的雅俗之争。在这个公民社会到处疯长的现代,还去争论这种问题,也太落伍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9: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繁体字和简体字我存在着很大的苦恼,有时看文学方面书时经常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无从下手,有时阅读时又遇到习惯上经常写繁体而此时是简体却又认不出的字的尴尬境地,唉。。。孰是孰非,自己说不清了。
大家知道,关于汉字简化的问题自建国至今在社会各界的争论就没停止过,这里有政府的因素,有普通民众的因素,汉字简化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它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只有使用汉字的人心里才最清楚。然而,几乎人人都会用汉字,究竟代表哪些利益的民众的态度是正确的呢,我想应该是尊重历史,对于历史发展能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人才最有发言和决定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6: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头一回啊,被woi55版主奖励了3个财富,真好。只是我的主贴没被奖励,一个跟帖倒被奖励了,唉,很尴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23:03 , Processed in 0.1790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